作者:章蔚瑋,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對騰訊來說,小鵝拼拼意味著什麼?」
好文3195字 | 5分鐘閱讀
小鵝拼拼上線滿月。
因為背靠騰訊,這個規模不大的拼購小程序,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諸多目光——是否會與拼多多形成正面競爭?微信會給予流量支持嗎?小鵝拼拼能否成為下一個新型電商巨頭?
大眾對這個仍處於試水狀態的拼購平臺充滿好奇與疑問。經過1個月的試水,答案在逐漸浮出水面。
是拼購?更像社區團購!
4月29日,小鵝拼拼小程序和公眾號同時上線,兩者分工各不相同,小程序負責賣貨,公眾號則承擔招商+推廣的職能。
零售君發現,作為拼購平臺,小鵝拼拼有幾個不同於其他電商平臺的特點:
1.小程序內的商品展示形式是網友推薦+商品連結。在看到商品前,你先看到的是網友關於商品的評論。(5月27日,小鵝拼拼做了改版,網友評論版塊已被刪除)
2.除了頂部有5個商品推薦位,其餘商品展示都是豎條狀的信息流。
3.不設搜索欄,用戶的體驗不是找到商品,而是遇到商品。
4.購買商品只能以拼單形式——滿2人參團,才能下單。售出的商品暫無評價體系。
5.一家店鋪內可「大跨度」出售多品類商品,服裝、日用品、甚至食品,飲料。
在小鵝拼拼官方公眾號的招商頁面,基本說明了這些非常規做法背後的原因:誠邀各大私域流量主、推客、社群團長,在消費者增長、渠道,以及促銷工具上深入合作。
可以確定,小鵝拼拼想要招攬的是「自帶流量」的社群群主或KOL,構建的是「帶貨內容社區」,但又不同於小紅書或者拼多多的模式。
以小鵝拼拼推薦給零售君的一家網店為例,這家網店在線出售商品共56件,其中包括某小眾品牌身體乳、手搖奶茶、家庭洗衣凝珠、自熱火鍋、迷你榨汁機、烤箱、電煮鍋、床單、米酒、氣泡酒、網紅小麻花和小蛋糕……覆蓋商品品類之廣,讓零售君很難界定它是一家什麼類型的網店。
不過如此豐富的商品品類,倒是讓零售君不自覺地將它與「主播帶貨」聯繫在了一起——羅永浩的一場直播,賣的商品同樣五花八門,小至零食火鍋,大到汽車家電,賣的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賣貨的那個人,就像社區團購中團長所承擔的角色和作用。
小鵝拼拼沒有產品搜索框,產品要出圈,除了平臺的算法推薦外,就只能依靠賣家的自帶流量。
拼多多與小鵝拼拼界面對比
來自小鵝拼拼一位招商人士給出的信息,也明確了小鵝拼拼的「社群帶貨」模式:平臺暫無商業化的商品推薦機制,商品流量主要依靠店主自行推廣。小鵝拼拼作為平臺的支持是發紅包補貼。
也就是說,拼多多的興起依靠的是在微信群內「砍一刀」的社交玩法,而小鵝拼拼的側重點則在店主——店主推廣產品,從而推廣平臺。
流量支持?中小店家有點難!
上線一個月,騰訊或者微信官方尚未給小鵝拼拼任何流量支持,普通用戶除主動搜索「小鵝拼拼」,沒有其他醒目官方入口能夠引導進入。
這或許與小鵝拼拼倡導的「私域流量」帶貨模式有關。
目前,小鵝拼拼的第一期招商已經結束,部分「晚到」的商家正在等待第二期的啟動,根據非官方說法,預計在6月底會啟動二期招商。
事實上,就連招商,小鵝拼拼也都保持了極度的低調。
一位經營兒童服裝的杭州商家表示,從拼多多、陶集集,到京喜,這些平臺上線之初,都會在產業密集地區進行地毯式推廣和招商,從而在「圈內」迅速積累人氣。
但小鵝拼拼目前為止還沒有推進線下招商,這讓不少商家對小鵝拼拼備感陌生,而對於是否要入駐,大部分商家也都持觀望態度。
不地推,不官宣,小鵝拼拼的非常規套路,讓習慣了淘寶京東模式的傳統商家很迷茫。一位小鵝拼拼上的商家告訴零售君,平臺沒有推廣渠道,他也無從著手,所以開店至今仍保持0成交。
如此超出預期的狀況,讓這位在電商圈摸爬滾打多年的賣家很困惑,在他看來,要在不同平臺生存,掌握平臺規則很重要,比如,在拼多多的打法就是低價,而在京喜,要多參加平臺活動,吸引流量。
但小鵝拼拼的規則是什麼?「原以為騰訊官方的拼購商城,會有比京喜、拼多多更豐富的流量資源,但現在看來,好像一切都沒有啟動,我們也只能等,看看後續會怎麼發展。」
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小鵝拼拼其實也嘗試了小範圍推廣,只是頻率不高,幅度不大。
5月20日這一天,官方公號發布了「520特輯」,以購物清單的方式推薦了小鵝拼拼上正在出售的包括丹尼爾·惠靈頓(DW)手錶、施華洛世奇四葉草項鍊、YSL口紅、雅詩蘭黛護膚品、小CK背包在內的近30款商品,閱讀量大約在3000左右。
目前,小鵝拼拼官方公號的推薦選品有三類:知名品牌,網紅,以及根據專輯主題隨機挑選的商品。只是,公號的推薦節奏並不固定,每隔三天到七天,才會推送一次。
比如,從5月13日發布第一篇推文至今,共發布12篇,推薦的產品在50款左右。單篇閱讀量在2000~3000。
由此可見,平臺上商家的商品要被公號選中推薦的概率並不高。小鵝拼拼的官方招商人士也透露:大品牌商品,更有可能被平臺選中,在微信群內進行流量推廣。
除社群群主,小鵝拼拼的流量會導向品牌,由此帶來正品效應。但目前,大品牌在小鵝拼拼上出現的概率並不算高。
據零售君不完全統計,美的、養生堂、永久、潔宜家、NTNL箱包、恆盛昌隆圖書專營店等品牌入駐小鵝拼拼,並開設了旗艦店,但上線的商品依然以低價小件商品為主。
以美的旗艦店為例,上線的商品以烤箱、微波爐等500元以下的小家電為主, 價格與京東的官方旗艦店相比,沒有優勢。
關於小鵝拼拼未來三個疑問
第一,下一個官方版社交電商?
小鵝拼拼不設商品搜索,不做官方推廣,偏向社群帶貨模式。讓人想到兩年前紅極一時的社交電商,和此後的社區團購。
雲集、蜜芽寶貝、貝店、環球捕手、達令家曾先後入局社交電商,並迅速發展壯大,背後離不開社群群主的大力推廣。
一個具有號召力的社群群主可同時發展出多個一級店主,再由一級店主發展下一級店主,層層遞推,最終形成幾何級裂變。而裂變背後正是借道微信龐大的流量池。
但社交電商模式因涉及多層級分銷而受到質疑。此後,又出現了模式更健康的社區團購,高速發展背後是團長對於供應鏈強大的掌控力。
從小鵝拼拼目前的模式看,極大可能是要藉助社群群主的私域流量帶貨,但難題在於,社交電商的發展動力是「按人數提取佣金」,而社區團購的動力則是「高性價比產品」。
小鵝拼拼能否發展成一個社交電商的官方平臺?目前來看,騰訊還需要釋放出更大的流量支持,才有可能吸引更多手握資源的社群群主的加入。
第二,商品品質誰來保證?
在拼購模式中,低價是關鍵,產品品質是關卡。拼多多的低價為它帶來高速發展的活躍用戶,但也很難擺脫售假的質疑。
在上線一個月的小鵝拼拼上,入駐的店家中非官方旗艦店佔據大多數。在其官方公號上推薦的包括DW手錶、施華洛世奇、YSL、雅詩蘭黛、小CK等一眾大牌,無一出自品牌官方旗艦店。
比如,YSL的細管口紅、紀梵希高定香榭紅絲絨唇膏,均出自一家名為「玖耀美妝」的網店。這家網店是否具有官方授權,如何確保所售商品為正品,一旦發現售假如何懲罰,這些關鍵問題目前在頁面上都無明示。
一位在小鵝拼拼上開店的店主透露,根據入駐協議,他所銷售的商品需要向平臺支付1000元保證金,但店鋪上線半個月了,官方還未向他收取這筆保證金。
第三,小鵝拼拼對騰訊意味著什麼?
目前來看,小鵝拼拼的低調正是騰訊一貫謹慎作風的延續——沒有高調的宣傳,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也沒有任何官方的說明。
此前,包括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微信廣告等新功能的上線,微信官方都未進行任何預告,只有小程序是張小龍先預告,後上線。「先做再說」,張小龍對於新業務的態度始終如此。
但這並不能說明,騰訊對小鵝拼拼沒有期待。畢竟,從拼多多開始,到之後衍生出的這麼多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無一不是在微信10億用戶的流量池中孵化而出。
如果能從官方角度切入,建立一套健康規範的社交電商新模式,也未嘗不是撬動這10億用戶的一個新機會。
只是,目前來看,小鵝拼拼距離下一個電商巨頭,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