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青年非遺傳承人風採:李開軍和榮昌摺扇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李開軍,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摺扇項目重慶市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他在系統掌握整個摺扇製作流程後,吸收並繼承中國三大摺扇(蘇扇、杭扇、榮昌摺扇)的傳統工藝,對部分製作工藝及工序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從而形成自己的製作風格。他能夠獨立設計和製作各式高檔工藝摺扇,其作品既保持了榮昌摺扇的傳統風格,又融入了蘇杭摺扇的工藝特點。

    榮昌摺扇多以棕竹、毛竹製作而成,造型輕盈靈巧,其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工藝精湛,被稱為懷袖雅物,是實用與工藝相結合的日用佳品。古人有詩讚曰:「開合清風紙半張,隨機舒捲豈尋常;金環並束龍腰細,玉柵齊編鳳翅長,偏稱遊人攜袖裡,不勞侍女執花傍;宮羅舊賜休相妒,還汝團圓共夜涼。」榮昌摺扇與蘇州摺扇、杭州摺扇並稱為中國三大名扇。榮昌摺扇製作技藝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責任編輯:董志成】

相關焦點

  • 榮昌摺扇怎麼做出來的?非遺傳承人告訴你
    △重慶市非遺傳承人李開軍正在為製作榮昌摺扇削大邊。周毅 攝中國新聞網消息,10月25日,重慶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開軍正在為製作一把榮昌摺扇做削大邊、削扇頭、打磨、走馬腳等準備工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榮昌摺扇因製作工藝精美,曾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後來隨著電風扇、空調等家用電器的普及,以及摺扇本身耐用性低、品種單一等原因,傳統紙質摺扇逐漸走向沒落。李開軍告訴記者,榮昌摺扇要想煥發新生,得到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認可,必須推出實用性以外的特點。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榮昌摺扇在扇骨雕刻、燙花、扇面打磨、繪畫等工藝上精益求精,消費人群也逐漸年輕化。
  • 中國三大名扇之一:榮昌摺扇「再舞」耀光芒
    榮昌摺扇始於宋代,興於明代,盛於清代,在一代代制扇人的千年堅守和傳承中,榮昌摺扇從紙、絲綢,到現在的夏布摺扇,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經過千年間制扇工匠手中傳承和創新,2008年6月,「榮昌摺扇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把小小的摺扇,也從尋常百姓家飛進國際舞臺。  榮昌摺扇主體由扇骨和扇葉兩部分組成。
  • 《夢幻西遊》電腦版與你一起守護非遺一一榮昌摺扇
    傳統技法賦予了榮昌摺扇生命的靈動,使其古韻猶存。能工巧匠顯智慧,歷久彌新代代傳榮昌摺扇的製作飽含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時至今日,這項傳統工藝已漸漸失傳。榮昌摺扇的傳承人李開軍是至今為數不多掌握全部工序的人。對於李開軍而言,每次制扇他都要心如止水,這樣才能夠制「扇」至美。
  • 榮昌區:榮昌摺扇登上《今日中國》英文版雜誌
    華龍網7月10日15時02分訊 記者從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網獲悉,近日,「榮昌摺扇」登上《今日中國》英文版2018年第6期雜誌,文章以《懷袖雅物中國扇》為題,用3000字篇幅向中外讀者詳細展示了榮昌摺扇製作工藝和榮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情況。
  • 天下榮昌 巴蜀通廊
    如今,榮昌又以享譽中外的榮昌陶為起點,提出了安陶小鎮的建設理念,按照陶產業、陶文化和陶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建設集文化、旅遊、產業、體驗、教育於一體的重慶市特色小鎮,打造中國西部陶瓷之都。 陶文化,在這裡得到豐富的滋養與生長。
  • 區縣文旅精品薈 榮昌篇|天下榮昌 巴蜀通廊
    如今,榮昌又以享譽中外的榮昌陶為起點,提出了安陶小鎮的建設理念,按照陶產業、陶文化和陶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建設集文化、旅遊、產業、體驗、教育於一體的重慶市特色小鎮,打造中國西部陶瓷之都。陶文化,在這裡得到豐富的滋養與生長。
  • 夏布扇:夏布和摺扇完美結合
    重慶市榮昌縣龍集鎮新倉村72歲的文世洋一邊說,一邊熟練地將絲線穿扣在木質的羊角織布機上。夏布是以薴麻為原料編織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於夏季衣著,涼爽適人,又俗稱夏布。其獨特的編織工藝,已被評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縣有著300多年夏布織造歷史,被譽為「中國夏布之鄉」,《榮昌縣誌》載有「各鄉遍地種麻,比戶皆績機抒之聲盈耳」,早在清代就出口到朝鮮、日本及南洋一帶。
  • 榮昌陶器、榮昌夏布……駐華外國媒體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12月17日,2020走讀中國·感知重慶駐華外國媒體參訪團一行來到榮昌區安陶小鎮、夏布會館,近距離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和榮昌陶器。「這和普通泥土製陶有什麼區別?」工作人員回答駐華外國記者這一問題時介紹,由於榮昌陶土泥料富含微量元素,因此榮昌陶對所儲藏物品具有不串味、不變味、不滲色的作用,用這種陶土製作的茶壺即便將茶葉放入很久也不會有異味。
  • 【榮昌有耍事】「逛吃逛吃」耍周末 | 到榮昌遊古鎮、品非遺、享...
    周末雙休你想怎麼玩,和我一起來榮昌「遊古鎮,品非遺,享美食,健身心」吧。榮昌作為千百年來的移民聚集地,是舉國聞名的「客家村」,客家的風俗習慣在歲月中改變了榮昌人的生活習性和飲食結構。長期以來受南方人青睞的滷鵝,遂漸成為榮昌老百姓餐桌上的佳餚。
  • 協力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榮昌徵集渝西川南旅遊攻略
    榮昌夏布小鎮、內江張大千美術館、瀘州1573窖池、自貢鹽都博物館——14日,隨著2020重慶網民文化季啟動,作為重要體驗活動之一的「一起耍成渝」美好生活節首發式舉行,榮昌面向全國旅遊達人有獎徵集「一起耍成渝」旅遊精品攻略,力促擁有獨特巴蜀非遺文化魅力的渝西川南區域,成為更多遊客的「打卡地」,協力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 重慶榮昌:解開千年夏布的經緯密碼
    榮昌區以「基地+龍頭+微企+家庭作坊」模式,發展和傳承全手工編織技藝,守住夏布的「根」。重慶市榮昌區經信委副主任陳杰告訴記者,自古以來,夏布的傳承多為家族內近親相傳。長期以來,夏布的國外客戶也較為固定。
  • 「一都三城」聚合發展,榮昌打造成渝文旅新高地
    近年來,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金聯結點」、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的重慶市榮昌區,以「一都三城」文旅品牌為思路,深入貫徹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突出推進「非遺之城,陶都榮昌」,唱響「融巴蜀靈氣,興天下榮昌」主旋律,逐漸形成「遊古鎮、品非遺、享美食、健身心」的文體旅融合發展態勢,朝著「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 陳潔:情系非遺 為其找「婆家」
    2008年,她回到國內,賣掉了重慶主城的房子,在銅梁老家做起了非遺文化項目。  「為非遺文化產品找『婆家』。」10年發展,陳潔不但成為銅梁龍繡傳承人,還創新非遺傳承思路,為10餘項非遺文化產品開拓了市場。  2000年,陳潔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03年,她又自費赴日本留學學中日商貿翻譯。
  • 清化傳統竹扇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劉棟梁
    2019年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展播」將於5月29日至6月12日陸續推出,從近年來開展的數字記錄工程中精選3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介紹,向公眾呈現我省豐厚的非遺資源和優秀的匠人風採,宣傳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向祖國70周年華誕獻禮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一天,重慶市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格外熱鬧,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這裡開幕。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火膛和窯室合為一體的元代饅頭窯非遺傳承人江蕙親製作利坯工藝非遺傳承新秀蔡夢霞潛心研習久聞古窯有一對最年長的非遺傳承人夫婦(聾啞人),今日有幸得見了年逾古稀的羅細堂老人。非遺傳承人邵普選施顏色釉非遺傳承人黃木和雕刻出神入化
  • 「鄉村復興論壇·榮昌峰會」在重慶舉辦 400位鄉建者村裡「趕集」
    此外,榮昌豬樂園、帳篷咖啡館等多種玩法吸納人流……作為鄉建行業聚焦的鄉村復興論壇,近幾年來正日益以其開放賦能和資源前置的特色,加上豐富的鄉村玩法,真正讓鄉建升起了煙火氣,讓鄉村重回生活氣。非遺藝術裝置(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文藝範:非遺在地性創作 多維度激活鄉村榮昌是川渝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擁有國家級、市(省)級、區級非遺項目104個。
  • 人民日報報導《夢幻西遊》電腦版助力非遺文化出海
    近日,《人民日報》也對此次作品展進行了集中報導,盛讚此次作品展以「網際網路+」思維,激活了非遺生命力,讓傳承和傳播得以「兩翼齊飛」。而這一報導也被學習強國app所收錄,為外界展現網際網路企業在全新世代,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
  • 金步非遺手工皮拖傳承人孫澤慧皮絲畫首次發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郝勇)6月10日,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四川省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吸引了觀眾眼球。而不久前入駐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非遺進校園-傳承人技能大師工作室」四川省民間藝術大師孫澤慧,當日首次發布了2幅手工皮絲畫作品《彩鳳凰》《金麒麟》,在現場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本屆非遺節以「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來自全球的技藝大師各展風採,琳琅滿目且精巧的民間技藝作品讓人嘆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