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拖延症,相信很多人都是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雖然帶有「症」這個字眼,但它不是一種病,可也確確實實成為了我們通往幸福生活、成功人生的一大阻礙。不過大家可別覺得只有普通人才有這個毛病,事實上名人也有拖延症。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胡適,他也曾定下計劃要去完成,可是因為拖延症,他連續打了三天的牌,直到第四天才深感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胡適先生的這個經歷可以在《胡適留學日記》中查找到,我曾經也把這個例子講給我同事聽,因為她也曾經心事重重的問我該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症,她的孩子說好聽點是「慢性子」,說難聽點就是有拖延症,小小年紀就有拖延症,長大了把這個壞習慣帶到學習中、工作中,那還得了?所以她便問我該怎麼辦,我當時就舉了這個例子,因為我想要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她即便名氣之大如胡適這般,也不能倖免而被拖延症纏上,因此她大可不必對這個毛病這麼恐慌。
這個毛病我們的確要治,但是不必操之過急,尤其是對孩子來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孩子生來頑皮、天真,操之過急會讓他們覺得壓抑和痛苦,這樣反而不利於改正缺點。我很喜歡巴爾扎克說過的一句話:「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在解決孩子拖延症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我們首先要問一問孩子為什麼會被拖延症纏上?我認為有三個原因——沒有時間觀念,缺乏目標感以及不知道拖延帶來的後果,這三個原因分別處於三個階段,知道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處於什麼階段,可以方便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
第一,感受和建立時間觀念
如果父母們有去了解過小學的數學教材的話就可以知道教材裡加入了對時間的介紹,比如時間單位可以分為秒、分、時等,老師們在教學了這些關於時間的基本知識之後還會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一秒、一分、一個小時等時間的長短。一來方便孩子們日後運用時間進行估量,二來時想要告訴孩子們,一天24個小時流逝得非常快,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我認為父母們真應該好好學學學校老師的做法,想要告訴孩子珍惜時間,可是連時間是什麼都不說,時間的長短也不讓孩子體會,孩子們又怎麼可能真正地做到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呢?關於時間的教育在家裡也是可以進行的,拿一個鐘錶,先讓孩子自行發覺鐘錶上的事物,然後引出時間的種種概念,等孩子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感受一下時間的長短了。
在孩子的房間也可以掛一個鐘錶,讓他看看自己起床、穿衣、刷牙、洗臉、洗澡、吃飯都用了多長的時間,然後可以通過遊戲和獎勵的形式讓孩子爭取把時間縮短。既了解了新知識,又可以運用新知識,甚至還可以玩遊戲獲得獎勵,這樣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是不會排斥的,當然家長們要是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嘗試,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讓孩子對時間以及時間的長短有概念和體會,不然教育孩子珍惜時間對他們來說就好像在聽天書一樣。
第二,讓孩子考慮拖延的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現在完成和以後完成在結果上好像都沒有什麼差別,也因此他們會完全感受不到拖延症帶來的可怕後果,甚至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拖延症纏上了。這時候父母們就要讓孩子想像一下,如果把這種拖延的狀態延伸到以後,他們會得到怎麼樣的一個結果,或者直接讓孩子體驗一下拖延帶來的後果。
有一句話這麼說——針不扎在自己身上是感受不到痛的,同理,如果孩子沒有切身體驗過拖延症帶來的後果,他又怎麼可能真正做到行動力十足呢?說一大堆的道理不如讓孩子親身經歷、親自感悟,正如《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所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孩子要拖延,那父母也不要催促,讓他適當的體驗一下拖延帶來的「糟糕」後果,要是他不想再次有這樣的體驗或者不想擁有設想中的那個結果,那麼行動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這時候他們就會知道戰勝拖延症的必要性了。
第三,用目標提升孩子的行動力
有的孩子會有拖延症是因為他們對於做一件事要達到什麼樣的進度和程度不清楚,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有目標感,一件事他們做到80%可以,做到50%也可以;今天做完可以,明天做完也可以;這種沒有目標感的狀態會很輕易的讓孩子從當下要做的事情中分心,伴隨而來的就是拖延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一起建立每一件事的目標。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這個目標不能建立的太「長遠」,太「宏觀」,就拿孩子的學習來說,我們不能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在期末考試中門門拿到95分以上的成績,我們先要設置孩子每天的學習目標——該寫的要完成,該讀,該背,該理解的也要理解,然後給孩子每次的單元考試設置目標,這樣「短期」、「微觀」的目標更有利於提升孩子的行動力,倘若「戰線」拉得太長,孩子會依然處於「無目標感」的狀態。
蒂莫西·A·皮切爾曾說過:「人人都會有拖延症」,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連名人也不能倖免,除了上文提到過的胡適,還有作家馬爾克斯也同樣如此,他在寫《族長的秋天》時就非常拖拉,寫一會就要做些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名人尚且如此,孩子被拖延症纏上也不奇怪。重要的是要找準孩子拖延的原因對症下藥,還要建立平和的心態,堅持下去,這樣才可以打贏這場持久戰從而培養出一個做事麻溜利索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