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

2020-09-25 好欣家長學校

舉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卻總是拖著不辦;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寫完的作業,總要拖到兩個小時以上……不少家長發現,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但拖延症卻在孩子們中間日趨蔓延。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問,兒時的拖延症甚至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不少家長想當然地以為,拖延症只是隸屬「壞習慣」範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符欣說,在大腦功能分區中,與計劃、控制、注意力和執行有關的腦區,是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當這部分區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做事效率會顯著降低。如果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以及反應能力比同齡人遜色,一個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運動協調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方面,明顯比同齡人遜色,那麼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諸如跳繩、打球、下圍棋或者遊泳等運動,刺激孩子神經末梢和協調功能的發育。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該給孩子下達過多的學習任務,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同時可在睡前對孩子進行全身按摩。

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鬥不過你,但是可以拖」,並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想讓孩子不把「拖沓」當武器,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於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責任感,表現在他能主動、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這種責任感的培養,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的時候才開始強調,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責任感的培養,並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並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如果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便把寫作業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

有的時候,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後,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他就意識不到用兩小時的時間做完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作業,是一種不當行為或者會帶來某種損失。當孩子沒有計劃性或者做事沒條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點和節奏,那麼勢必效率會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寫作業時,環境嘈雜,總是面對這樣那樣的誘惑,自然難以專注於完成作業這個既定目標。

面對孩子的拖拉行為,父母一定要明確一定的界限,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現越界行為,必須要給予合理的懲戒,以提高孩子的行為自律性。以培養「準時」為例,可以給孩子一個現實的時間限制,把守時的任務交給他們自己:「離上學還有10分鐘」、「準備好書包,5分鐘後出門」等等。這種簡短陳述的目的是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也認為他們會準時。始終用這種正面的預期方式,才可望當孩子覺得倉促時,他們會自己抓緊時間。如果孩子寫作業磨蹭,那麼不斷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讓孩子急。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老師肯定會問他原因。當孩子得到教育後,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


相關焦點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
    試想,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個急脾氣的人,生了一個有「拖延症」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 「拖延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慢吞吞、不著急。
  • 孩子拖延症嚴重怎麼辦?利用「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擺脫「拖延」
    導讀:孩子拖延症嚴重怎麼辦?利用「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擺脫「拖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拖延症嚴重怎麼辦?利用「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擺脫「拖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可利用「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阿美的這種拖延症也絕非個例,針對這個情況,我在寶媽群裡做了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的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有拖延症,並且其中有65%的家長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改掉孩子這個拖延的習慣。我找來其中一位認為自己孩子&34;的寶媽,請她給大家介紹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這個寶媽微微一笑,說:&34;一、 孩子拖延症的背後,是自我調節的失敗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明知拖延會導致任務失敗或者造成與預期效果不符的事實時,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延後做的一種行為。
  • 孩子時間觀念差,大多有拖延症,家長如何帶領孩子擺脫拖延的困擾
    小孟每次輔導兒子做作業的時候,都忍不住想要破口大罵,因為兒子坐在書桌面前,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摸摸那,在書桌面前坐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去三次廁所,這讓小孟更是難以忍受,只好出口大罵兒子,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這讓小孟很是頭痛不知道該拿兒子怎麼辦才好。其實小孟兒子出現的這些行為很明顯就是有了拖延症,不能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沒有一定的生活安排和學習計劃。
  •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三步走,有效糾正孩子拖延症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孩子有嚴重拖延症怎麼辦?5個小妙招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有科學研究表明,嚴重的拖延症會給人帶來消極影響,對於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焦慮,沉浸在自責中無法自拔。所以,家長應該予以重視,以免拖延症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辦事效率
    統計數據表明:普通人中有20%的人每天都有拖延行為。大人都有拖延症,何況是孩子呢?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拖延症要有耐心,要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拖延的壞習慣。01.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學家斯蒂爾解釋:人的腦子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邊緣系統,另一個是前額葉皮層。
  • 孩子有拖延症,做什麼都慢,怎麼辦?
    孩子有拖延症,吃飯慢,寫字慢,寫作業慢……估計除了玩,就是看書快了(囫圇看了)。家長們苦惱甚至到崩潰,打罵都試了,沒用,總不能塞回肚子裡吧?也許有家長不服氣,認為自己付出了,這時還得反思,這方法有效嗎?這其實跟家長要求老師一樣。請明白一點:10歲以前,孩子的老師始終有兩個,一個是授業老師,一個就是家長。這也和孩子學習一樣,比如做一道題,沒找對法子,你把腦袋槓出洞來也於事無補,您在做無用功。當孩子有拖延症時,我們想的真不應該僅是苦惱,更多的絕對應該是反思!應該是幫他找到有效的辦法,以彌補自己的缺位!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本來有較長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卻非得直到截至階段才著趕忙慌地走著做,那樣的歷經是否很了解?實際上,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們的身上一種很普遍的「症狀」,有很多人 自小就這樣,醒來時磨磨蹭蹭,吃個飯慢慢吞吞,外出念書必須花上個三十分鐘。
  • 孩子拖延症太嚴重,媽媽到底怎麼辦
    孩子拖延症不是病,但拖延起來要人命。只有找到孩子拖延背後的真正原因,運用正確的方法修正,我們才能幫孩子戰勝它。具體如何做,我們一起來學習。03.運用沙漏或者計時器,設定截止時間,讓孩子明確目標一開始就知道截止時間,孩子才能有明確的時間觀念。有一定的緊迫感孩子才能朝著目標努力。
  • 孩子有拖延症?家長更需看到孩子拖延背後的心理問題
    現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拖延症本身只是一種自我調節失敗,但是嚴重拖延症患者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前段時間帶孩子出去玩,正好碰到好久不見的一位朋友,就約了一起吃午飯。吃飯期間談起孩子的話題,朋友顯然有非常多的話題,談了好多關於孩子的事情,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朋友說起他家小孩子有拖延症這個問題。
  • 孩子有拖延症咋辦?聰明的家長用這三種方法
    但凡家裡有個「拖延症」的孩子,父母都有深切體會:你越急孩子越慢,任憑你河東獅吼,孩子依然故我。其實,每一次拖延都是有原因的。了解原因,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拖延。缺乏時間觀念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
  • 孩子從小就有「拖延症」的跡象怎麼辦?這4個技巧教給你
    6歲時,大部分孩子仍然不會認表,對於具體時間沒有概念。直達上小學後,孩子才有一點時間概念,知道按時上學,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磨蹭,生理能力不足,因而做事的動力不足。動物們還沒吃早飯,不肯出來怎麼辦。」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拖延症?
    拖延症這個話題已經不新鮮了,就像原生家庭話題一樣,快「爛大街」了。 其實不只是孩子,我相信要說幾乎人人都有拖延症的話,應該多數人都支持這個觀點吧,畢竟這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正確看待這件事。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太大了,還要面對各種競爭、興趣班等等,所以他們出現拖延是很正常的。 所謂拖延症,不是天大的事情,也不是沒辦法解決的。
  • 孩子「拖延症」,不知如何教育的家長看這,讓孩子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拖延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家長們普遍對孩子冠以的標籤。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文墨認為孩子們所謂的「拖延症」只是孩子對不喜歡做的事情一種抵抗而已。
  • 為什麼有些孩子有「拖延症」?讓我們來看看拖延症患者大腦的區別
    我們身邊總會有很多拖延者甚至包括我們自己,而對於拖延症患者的行為方式,總會讓身邊那些非拖延者感到不能理解。就像很多父母不能理解,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在8點就把作業完成,我的孩子磨磨唧唧到晚上11點卻還沒做完作業…… Tim Urban作為一名拖延症患者,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講述了作為拖延症患者,他的腦子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他們會拖延。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個小方法,改善他的拖延症
    想要讓孩子做事變得果斷、行動利索起來,家長們可以試試以下的這三個小辦法來改善一下孩子的「拖延症」。1、制定時間計劃做事拖拉、有拖延症就證明了孩子對於時間沒有什麼觀念。2、增加緊迫感孩子們做事拖延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知道時間還足夠,並且即使自己拖延了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 當家長面對有拖延習慣的孩子怎麼辦?
    穿衣服也慢吞吞,定好了6點30起床能磨蹭到6點50,天天肺都要氣炸了,現在看見孩子磨蹭就想發火,孩子可好,任憑你河東獅吼,他依然故我,我孩子是不是得了拖延症。 其實朋友家孩子的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甚至一些成年人也有,做事情的時候啟動很困難,往往拖到最後時刻才開始啟動,然後高效快速的完成工作,長此以往,他們會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這樣的人會在兩個方面感覺痛苦:一是應該開始啟動而沒有啟動的時候會內疚、自責;二是往往是最後時刻才開始做,會有一些重要事情延誤、耽誤等,工作、學習效率都很差,而且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感覺很痛苦。
  • 孩子「拖延症」,後果很嚴重!得治
    孩子&34;,後果很嚴重!得治!現在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有&34;的情況。實際上,拖延症在孩子中比較常見,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更是多發事件。拖延症在學習上表現為寫作業時,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餓了。一般一小時能完成的家庭作業,可以拖成兩個多小時還完成不了。在生活中,拖延症也很常見。
  • 拖延症媽媽,如何教育同樣磨蹭拖延的孩子?
    文/雲朵老師家長提問:拖延症媽媽,如何教育同樣磨蹭拖延的孩子?所以其實大部分人所謂的「拖延症」並沒有這麼嚴重,而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一般拖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1.事情比較難,不知道如何做,就會選擇暫時逃避不做。成年人是如此,孩子學習做作業等等、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