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
小桃子媽媽:「我家孩子怎麼這麼磨蹭,我跟你說,差不多晚上8點多的時候開始寫作業,現在都已經12點的作業還是沒有寫完,我都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管教他了。
每次寫作業的時候會在一旁督促他,但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總是喜歡拖延磨蹭,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有這樣的問題呢?長大之後再磨蹭,看他怎麼辦?」
云云:「現在這些孩子哪一個不是這樣的呢?我家孩子也是一模一樣。比如說早上吃早餐這件事情,明明10分鐘可以解決的事情,他硬要拖到差不多半個小時。
每天早上在家裡面都會上演這樣的橋段,我在後面對孩子說快點吃,但是他就是磨磨蹭蹭,有些時候控制不住,還會訓斥幾句,一早上的大好心情都被攪亂了。」
大寶:「現在大部分的孩子總是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境況,每天告訴他要快一點快一點,但是他們好像從來都不急,你們說這種磨蹭的習慣到底跟誰學的?
想要讓孩子變成一個急性子也不太可能,又擔心長大之後出現一些問題,我現在都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他們呢。」
寶媽群裡大家開始討論孩子磨蹭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孩子總是會出現一些磨蹭的習慣,讓他們感到異常的痛苦,畢竟對於孩子來說長時間處於這種較為磨蹭,不懂得時間觀念的狀況,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以一種穩步向前的狀態才能促使他們的進步,而長時間的磨蹭也僅僅只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的作用。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比較磨蹭的人,他們長大之後一事無成的狀態,可能更加明顯。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很多父母都因為孩子拖延磨蹭的情況不開心,但是也沒有想過如何去解決,甚至會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等到他們慢慢長大之後,有了時間觀念就可以改正。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三歲看老,孩子三歲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會延續很久。對於大部分比較拖延的孩子來說,他們身上會出現這些比較明顯的特徵。
①缺乏責任心
所謂的拖延並不體現在對於自己時間的安排之上,有一部分人在得到別人的安排之後,也會表現出來拖延磨蹭的習慣。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一般會選擇在最後一刻,將所有的事情完成,但是難道任何事情,都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方向發展嗎?
在這個過程之中難道不會出現一些意外嗎?而這些意外有就會導致事情最後的結果,朝著失敗的方向發展,同時影響到別人的行程,這其實就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②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做事情的過程之中,任何人本身所表現出來比較合理的安排是較為必要的。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他們學習,還是本身未來的工作,都需要比較合理的安排。
但是對於這些作為磨蹭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沒有任何的時間觀念,會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拖到最後一步,這樣的習慣,也會導致他們生活一團糟。
③心理挫敗比較明顯
父母可能認為孩子表現出來拖延的症狀,沒有任何的影響,但實際上有一部分孩子,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並積極的去改正,但是因為本身這種習慣形成時間較長,所以孩子也會在短期內無法改正。
長時間如此,他們感受到了拖延給自己帶來的危害,自然而然也會心理挫敗。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拖延症患者,但是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表現出來拖延的狀態。
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應該了解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症狀的原因,而不是對孩子隨意的訓斥,打罵或者無視。
這種較為極端的方式,都會影響到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清楚事情出現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藥,讓孩子快速的改變拖延的毛病。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表現出來拖延的問題,其實是和自己所接觸的環境,以及自己本身的性格有關係。
我家孩子之前從來不拖延,但是在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拖延現象。
當時才了解到我家孩子同桌身上有這樣的問題,後來經過一定的糾正,孩子慢慢的改變了拖延的症狀,當然除了這種較為淺顯的原因之外,有一部分孩子的拖延原因其實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1)孩子缺乏自制力
對於小孩子來說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很有可能被外界環境事物影響,而不專注於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之上。
這其實也是孩子在成長發育階段,所出現的比較正常的狀態。大人都沒有自制力,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2)孩子對於時間沒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在我們看來,任何人都應該是有時間觀念的,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有一部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磨蹭拖延,就是因為他們從小並不知道一個小時是多久,兩小時是多久,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和所具有的時間到底是怎樣的。
長時間對於自己事情的錯誤判斷,以及時間的錯誤把控,自然而然會讓他們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拖延症狀,這種缺乏時間觀念的狀況,也是大部分孩子出現拖延的原因。
3)父母期望過高,致使孩子具有叛逆心理
「你能不能快點寫,你看現在都幾點了,隔壁家的玲玲早都睡覺了,你怎麼還是不聽話?」
「要是今天再不快點,你看我不收拾你每天都在給你說,讓你快點快點,你到底聽到沒有?」
就像這樣簡單的話語,很多父母每天都在說,但是孩子卻不會有任何的表現,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認為爸爸媽媽所說的話,讓他們感到非常的煩躁。
當孩子進入這種執拗敏感以及叛逆期之中,他們變老的人會選擇反抗的方式,去應對父母所表達出來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在這個階段他們只想去反駁父母,而沒有改正自己身上的問題。
從上面的分析之中我們就了解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的症狀,其實是和父母本身的狀態以及孩子本身的性格相關的。
我們也需要從上面的原因之中,分析出來一些對策,去解決孩子身上存在的拖延問題。
「現在要去玩玩具了,這次媽媽給你規定的時間是半小時,現在給你設一個鬧鐘,半小時之後一定要停下來。」
「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時間只有10分鐘,你應該清楚10分鐘是多久。」
「晚上寫作業就是8:00~10:00,希望你每天能夠按照爸爸媽媽所說的,而不是在這個階段缺乏注意力左顧右盼,這會影響到你寫作業的時間進程。」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已經會認鐘錶,那麼父母為何不讓他們明白時間存在的意義呢?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認識到了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或許他們也會慢慢的珍惜時間。
這也是培養時間觀念的大好時機,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鬧鐘的方式,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10分鐘是多久,一個小時是多久。
長時間的培養孩子,必然而然具有時間觀念動,並且對於自己的事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把控。
「我要是不在一旁催促,他這次可能比之前所說的更過分。」
「孩子寫作業你必須在一旁敲打,他要是轉身和他分離半分鐘,他就有可能伺機玩手機。」
在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認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必須站在一旁進行適當的督促,實際上這樣的想法真的正確嗎?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有一部分還是會因為父母的催促感到十分的無語,所以他們選擇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應對父母。
在這個過程之中彼此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自然而然也就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孩子甚至會持續表現出來拖延的症狀。
所以我們也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時間,同時避免和孩子過多的接觸,在規定時間內事情未完成的懲罰是必要的,一味地催促並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帕金森定律,他們認為任何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給自己一個最後期限,而大部分人必然會在最後期限的時候做事情,這也就造成了拖延的症狀。
作為父母其實想要改變孩子拖延的問題,就應該讓他們的最後期限提前。也就是說孩子心裡認為自己十點之前可以完成,爸爸媽媽就應該想辦法讓他們了解到自己,必須在9點之前能夠完成。
拖延是大部分孩子可能面臨的問題,我們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分析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的原因,不管是心理原因還是自己本身性格的原因,都應該進行一定的糾正,而我們上面所說的帕金森定律也是改變孩子拖延症的一個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