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總拖延,可能是陷入「帕金森定律」之中,認識3點告別拖延症

2020-10-21 圖圖爸爸

文丨圖圖爸爸

小桃子媽媽:「我家孩子怎麼這麼磨蹭,我跟你說,差不多晚上8點多的時候開始寫作業,現在都已經12點的作業還是沒有寫完,我都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管教他了。

每次寫作業的時候會在一旁督促他,但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總是喜歡拖延磨蹭,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有這樣的問題呢?長大之後再磨蹭,看他怎麼辦?」

云云:「現在這些孩子哪一個不是這樣的呢?我家孩子也是一模一樣。比如說早上吃早餐這件事情,明明10分鐘可以解決的事情,他硬要拖到差不多半個小時。

每天早上在家裡面都會上演這樣的橋段,我在後面對孩子說快點吃,但是他就是磨磨蹭蹭,有些時候控制不住,還會訓斥幾句,一早上的大好心情都被攪亂了。」

大寶:「現在大部分的孩子總是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境況,每天告訴他要快一點快一點,但是他們好像從來都不急,你們說這種磨蹭的習慣到底跟誰學的?

想要讓孩子變成一個急性子也不太可能,又擔心長大之後出現一些問題,我現在都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他們呢。」

寶媽群裡大家開始討論孩子磨蹭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孩子總是會出現一些磨蹭的習慣,讓他們感到異常的痛苦,畢竟對於孩子來說長時間處於這種較為磨蹭,不懂得時間觀念的狀況,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以一種穩步向前的狀態才能促使他們的進步,而長時間的磨蹭也僅僅只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的作用。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比較磨蹭的人,他們長大之後一事無成的狀態,可能更加明顯。

孩子磨蹭拖延,父母別忽視,這幾大危害會延續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很多父母都因為孩子拖延磨蹭的情況不開心,但是也沒有想過如何去解決,甚至會認為孩子現在還小,等到他們慢慢長大之後,有了時間觀念就可以改正。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三歲看老,孩子三歲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會延續很久。對於大部分比較拖延的孩子來說,他們身上會出現這些比較明顯的特徵。

①缺乏責任心

所謂的拖延並不體現在對於自己時間的安排之上,有一部分人在得到別人的安排之後,也會表現出來拖延磨蹭的習慣。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一般會選擇在最後一刻,將所有的事情完成,但是難道任何事情,都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方向發展嗎?

在這個過程之中難道不會出現一些意外嗎?而這些意外有就會導致事情最後的結果,朝著失敗的方向發展,同時影響到別人的行程,這其實就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②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做事情的過程之中,任何人本身所表現出來比較合理的安排是較為必要的。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他們學習,還是本身未來的工作,都需要比較合理的安排。

但是對於這些作為磨蹭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沒有任何的時間觀念,會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拖到最後一步,這樣的習慣,也會導致他們生活一團糟。

③心理挫敗比較明顯

父母可能認為孩子表現出來拖延的症狀,沒有任何的影響,但實際上有一部分孩子,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並積極的去改正,但是因為本身這種習慣形成時間較長,所以孩子也會在短期內無法改正。

長時間如此,他們感受到了拖延給自己帶來的危害,自然而然也會心理挫敗。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拖延症患者,但是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表現出來拖延的狀態。

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應該了解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症狀的原因,而不是對孩子隨意的訓斥,打罵或者無視。

這種較為極端的方式,都會影響到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清楚事情出現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藥,讓孩子快速的改變拖延的毛病。

孩子出現比較明顯的拖延問題,或許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表現出來拖延的問題,其實是和自己所接觸的環境,以及自己本身的性格有關係。

我家孩子之前從來不拖延,但是在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拖延現象。

當時才了解到我家孩子同桌身上有這樣的問題,後來經過一定的糾正,孩子慢慢的改變了拖延的症狀,當然除了這種較為淺顯的原因之外,有一部分孩子的拖延原因其實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1)孩子缺乏自制力

對於小孩子來說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很有可能被外界環境事物影響,而不專注於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之上。

這其實也是孩子在成長發育階段,所出現的比較正常的狀態。大人都沒有自制力,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2)孩子對於時間沒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在我們看來,任何人都應該是有時間觀念的,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有一部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磨蹭拖延,就是因為他們從小並不知道一個小時是多久,兩小時是多久,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和所具有的時間到底是怎樣的。

長時間對於自己事情的錯誤判斷,以及時間的錯誤把控,自然而然會讓他們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拖延症狀,這種缺乏時間觀念的狀況,也是大部分孩子出現拖延的原因。

3)父母期望過高,致使孩子具有叛逆心理

「你能不能快點寫,你看現在都幾點了,隔壁家的玲玲早都睡覺了,你怎麼還是不聽話?」

「要是今天再不快點,你看我不收拾你每天都在給你說,讓你快點快點,你到底聽到沒有?」

就像這樣簡單的話語,很多父母每天都在說,但是孩子卻不會有任何的表現,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認為爸爸媽媽所說的話,讓他們感到非常的煩躁。

當孩子進入這種執拗敏感以及叛逆期之中,他們變老的人會選擇反抗的方式,去應對父母所表達出來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在這個階段他們只想去反駁父母,而沒有改正自己身上的問題。

想要解決孩子的拖延問題,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呢?認識三點讓孩子更優秀

從上面的分析之中我們就了解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的症狀,其實是和父母本身的狀態以及孩子本身的性格相關的。

我們也需要從上面的原因之中,分析出來一些對策,去解決孩子身上存在的拖延問題。

  • 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現在要去玩玩具了,這次媽媽給你規定的時間是半小時,現在給你設一個鬧鐘,半小時之後一定要停下來。」

「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時間只有10分鐘,你應該清楚10分鐘是多久。」

「晚上寫作業就是8:00~10:00,希望你每天能夠按照爸爸媽媽所說的,而不是在這個階段缺乏注意力左顧右盼,這會影響到你寫作業的時間進程。」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已經會認鐘錶,那麼父母為何不讓他們明白時間存在的意義呢?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認識到了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或許他們也會慢慢的珍惜時間。

這也是培養時間觀念的大好時機,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鬧鐘的方式,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10分鐘是多久,一個小時是多久。

長時間的培養孩子,必然而然具有時間觀念動,並且對於自己的事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把控。

  • 避免過度地安排孩子

「我要是不在一旁催促,他這次可能比之前所說的更過分。」

「孩子寫作業你必須在一旁敲打,他要是轉身和他分離半分鐘,他就有可能伺機玩手機。」

在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認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必須站在一旁進行適當的督促,實際上這樣的想法真的正確嗎?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有一部分還是會因為父母的催促感到十分的無語,所以他們選擇一些錯誤的方式去應對父母。

在這個過程之中彼此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自然而然也就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孩子甚至會持續表現出來拖延的症狀。

所以我們也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時間,同時避免和孩子過多的接觸,在規定時間內事情未完成的懲罰是必要的,一味地催促並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

  • 巧妙地使用帕金森定律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帕金森定律,他們認為任何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給自己一個最後期限,而大部分人必然會在最後期限的時候做事情,這也就造成了拖延的症狀。

作為父母其實想要改變孩子拖延的問題,就應該讓他們的最後期限提前。也就是說孩子心裡認為自己十點之前可以完成,爸爸媽媽就應該想辦法讓他們了解到自己,必須在9點之前能夠完成。

拖延是大部分孩子可能面臨的問題,我們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分析清楚,孩子出現拖延的原因,不管是心理原因還是自己本身性格的原因,都應該進行一定的糾正,而我們上面所說的帕金森定律也是改變孩子拖延症的一個重要方式。

相關焦點

  • 如何巧妙戰勝拖延症:打破帕金森定律!
    你有沒有發現,在大學的時候,當教授給我們布置的作業的截止日期是一個月後,你肯定就會等到最後一個星期又或者是最後3天才開始趕工,並且在最後一刻才會把作業交上去。明明有那麼寬鬆的時間,為什麼我們偏偏要作死留到最後一刻熬夜才做完,而不是早早就完成作業呢?
  • 你有拖延症嗎?竟有75%的大學生有拖延症,教你如何擺脫拖延毛病
    有拖延症的人,通常表現為懶惰、專注力差、手忙腳亂等,拖延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不利,如何戰勝拖延?給大家推薦以下幾個方法:方法一:改變環境拖延患者「老託歲月」裡,身邊應該少不了手機、沙發和身邊其他事物。所以,戰勝拖延必須關閉手機。2、遠離沙發和床。沙發和床讓人看見就有想坐、想躺的衝動,特別是當有事情要做,又不急於完成的時候,衝動是魔鬼,躺著躺著可能就與周公相會去了,做事情的念頭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所以遠離沙發和床一定程度就是遠離拖延。
  •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一般人雖不非常清楚局勢,但也能根據實情適時調整自己,但陷入深度糾結和根深蒂固曲解的人,總是會誤判形勢,使自己陷入自己為難自己的泥潭中。關於拖延症的書,我也看過許多,但如很多治標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樣,講了很多方法,卻沒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這些方法實行起來總是好一陣壞一陣,最後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挑戰拖延症》:做事總是拖延?巧用一個方法,迅速提升執行力
    ,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內心很容易進行自我否定,導致惡性循環,做事一直拖延下去。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深度拖延患者,曾經因為連續拖稿3周被上司嚴肅批評,當時大受打擊,與此同時,人也幾乎是中度抑鬱了。偶然看到了這本豆瓣評分8.2的好書:《挑戰拖延症》,才算真正的把我從拖延泥潭中撥了出來。
  • 如何告別拖延症
    什麼是拖延症?我理解的拖延症是,一遇到事情,就想著過會再做吧,反正也不急。為什麼會產生拖延症呢?無礙乎這幾個原因:1、你對事情不重視,或者沒興趣。也就是說,你沒把它當回事。為什麼不重視?如果是一件當下你非做不可的事情,你大概率不會拖延,而會選擇立馬去完成。3、做事本身就在對抗做事需要耗費很多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資源成本、人力成本......還要我們耗費體力、腦力、精力......想想都難做,就會自然產生牴觸情緒。
  • 如何巧妙戰勝拖延症:打破帕金森定律
    ,是一個叫諾斯古德·帕金森的人提出的。他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1958年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書。他原本是為了指出官僚主義現象,在組織中由於管理機制不恰當,導致組織會像金字塔一樣向下延伸,而且每個人看起來很忙,但組織的效率卻越來越低。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花的時間差別十分巨大。
  • 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
    你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嗎?大部分人肯定會說「有」,因為沒有人做事是坐言起行,雷厲風行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拖沓,就認為自己有拖延症。但在今天,我要告訴你,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有些人,做事就是有些拖拖拉拉,但是他不難受,他不會自責、糾結,而且他也不想變得更有效率,這種情況就不叫拖延症。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症患者總有無數個「明天」,卻始終把握不住一個今天。但是,你知道嗎?拖延症心理的最根本動機竟來自於完美主義。拖延症太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了,克服失敗的拖延症的心理的最根本的動機是來自於完美主義。what?完美主義?是不是很顛覆認知?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實際上,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們的身上一種很普遍的「症狀」,有很多人 自小就這樣,醒來時磨磨蹭蹭,吃個飯慢慢吞吞,外出念書必須花上個三十分鐘。到長大了成人後,拖延的習慣性自然還是無法改正,有的乃至越來越嚴重,不管針對生活還是工作中,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方案,下意識拖延,全是一件很不太好的事情,非常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 你有拖延症嗎?怎麼解決?學會時間管理,受益無窮
    帕金森定律:帕金斯定律是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而得名,指的是職場上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是形容職場上平庸的領導嫉賢妒能,選用更平庸的下屬,從而造成組織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是一種頹廢的官場文化。
  • 5個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晚飯後媽媽提醒她練小提琴,她卻總是假裝沒有聽見,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漫畫書,孩子典型的拖延症表現令其媽媽憂心不已。好友前段時間在工作中就曾被拖延症同事害慘,不論安排他做什麼項目,這位同事總把項目時間拖到底線。明明deadline是12月底,到現在前期部分還沒有完成(項目9月份開始的),甲乙方合同也沒正式籤訂,等到驗收工作時,這位先生就開始將實施項目的困難羅列一堆。
  • 告別拖延症,讓工作變得高效起來
    直到我看到這本《拖延症》,才發現這種懶惰問題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拖延症,而擁有拖延症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拖延症,有時候會讓我們失去生命,有時候會讓我們丟掉工作,或者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一塌糊塗,戒掉拖延症,才能成為新的自己。3、有了拖延症,怎麼改善?拖延症,讓我們很多的夢想和行動都戛然而止,改掉拖延症,從現在做起,從這幾個習慣開始,成為更好的自己。
  • 孩子做事總「拖延」,可能有三個原因,3個小方法讓孩子變積極
    但是總有家長去替孩子承擔,尤其是拖延的後果,可能到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原來做事拖延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家長的想法簡單,總覺得能夠替孩子找到補救的方法,這樣他就能少受一些批評或者挫折。但實際上,家長的幫助反而是在傷害孩子的感受,因為他壓根不知道拖延的後果有多可怕。
  • 做事情總是愛拖延?凡事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克服拖延症
    如果提前兩天寫完文章,周末只需要很少的時間修改幾遍,就可以按時發表了,都是拖延症惹的禍!這次的事情,我深刻意識到:deadline只是一個時間期限,並不能成為拖延的理由,凡事提前,既是一種做事態度,也是一種好習慣,未來無法預知,走在時間的前面,追求高效的生活。
  • 孩子做事太慢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孩子告別拖延
    作為一個急性子寶媽,有了一個「拖延症」的大寶是什麼體驗?月月是表哥家的女兒,由於表哥家經濟條件很優越,所以月月對什麼都很不在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她養成了拖延的壞毛病,不可否認,有些孩子的做拖拉是家庭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的家庭條件過於優越,導致孩子做事情可以沒有計劃,不計後果。孩子會想:反正我的家庭條件好,拖一拖又怎麼樣呢?
  • ​三招教您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當我們在談拖延症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麼?拖延症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優秀的時間觀念!為什麼孩子會有拖延症?孩子:還沒,快了中學生的拖延症來源任務的困難程度:畏難情緒來自外界的誘惑:手機、遊戲、ipad等不自信的心理: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做不完任務的喜惡程度:不喜歡的科目拖著不願完成三招幫孩子告別拖延
  • 《拖延心理學》①:人人都有拖延症
    比如你知道番茄鍾很有效,但你不可能把每一天切割成一個個番茄時間。你可能圖個新鮮,去嘗試一兩次,但很難堅持一直用。無法改變的原因不是方法不對,而是心態調整的不到位。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是要從更高的角度全面梳理自己的生活,調整心理狀態,找到改變的內驅力,才能從根源上改變,番茄鍾使用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
  • 如何克服拖延症
    按照拖延的理由自己和自己問答,往往會很有效二、問出自己拖延的理由後,設想拖延的後果,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拖延;若果不能承受,必定會有所行動,在拖延中按部就班,即使效率很低,也比不計效果好三、懶惰、享樂、畏難、自制力差、動作慢、基礎差、不專注、做事情沒有計劃等都是拖延症的原因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拖延症,用對方法糾正並不難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 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輕鬆告別拖延症的幾個處方
    如果你患有急性拖延症,正不知所措,身心焦慮,寢食難安;或者是慢性拖延症,已困擾你幾年甚至十幾年,看似和平相處實則憂心重重。那麼,這裡有你需要的處方。如果你對拖延症很感興趣,或是有患拖延症的朋友,你想幫助他。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作業不再拖延……都可以點進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