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的上司讓你做一件任務,三天內完成就行,哪怕你知道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但是你也會用完這三天。
學生時代,我們都做過暑假作業吧?
其實一個暑假兩個月是足夠足夠做完暑假作業的,也根本不需要兩個月。
但大部分孩子都會用完兩個月來完成暑假作業,其中有些孩子還會在開學前三天發現還有一半沒做,於是瘋狂趕作業甚至還要熬夜。
有同感吧?
這種現象叫帕金森定律,是一個叫諾斯古德·帕金森的人提出的。他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1958年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書。
他原本是為了指出官僚主義現象,在組織中由於管理機制不恰當,導致組織會像金字塔一樣向下延伸,而且每個人看起來很忙,但組織的效率卻越來越低。
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花的時間差別十分巨大。一份報紙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也可以看半天。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會自動膨脹,佔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者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時候忙忙碌碌效率卻不高,所以我們要打破帕金森定律,儘量縮短完成任務的時間,就可以省下屬於我們自己的自由時間。
如何打破帕金森定律?
我舉一個例子。
前天,讀二年級的兒子睦睦高興地向我宣布一件事。
媽媽,我的暑假作業全部完成啦!
因為疫情,今年暑假推遲了十幾天。到前天他們正式放假是第8天。
老師說語文97分以上的免做暑假作業。所以他不需要做語文,只要做數學就可以。
放假第1天,我就讓他看一下數學有多少頁,他說是45頁。
我就幫他算了一下,每天做6頁,那麼7天半就可以做完。
做完作業你就可以省下時間做你喜歡的手工飛機模型,可以看你喜歡的書,可以聽故事。
他是超喜歡做飛機模型的,平時都是從做作業的課間5分鐘10分鐘擠時間來做的。
我給他安排了這樣的進度以後,他就真的每天寫6頁,7天半完成。
他還跟他最要好的夥伴說:
你語文作業沒有被免,而且你每天只寫兩頁,這樣你要寫很長時間才能寫完暑假作業呢。
你應該像我一樣每天多寫一些頁數,雖然當時看起來辛苦,但是完成後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啦!
哈哈!
我跟他說:
你看,是不是不管看起來有多難的事情,你只要每天做一點每天做一點,不知不覺就做完了?
他說:
是啊!
我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給他灌輸價值觀,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然後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就會把你的一些正確的價值觀給他了。
打破帕金森定律的四種場景:
1、如果你是一個組織的管理者,不要讓員工始終坐在辦公桌前,那樣的話,員工可能會拖延工作時間,應付工作。
有的管理者是這麼做的,告訴員工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便這些事情跟工作毫無關係。
實在無事可做的時候,甚至會讓他們提前下班。
2、如果你不是上司,而是單位一個普通員,你膽子夠大的話,可以告訴上司,如果你能夠在完成工作之後隨時可以離開公司或者是做自己私人的事情,比如看看喜歡的書,你就會提高工作效率。
3、如果你是員工,又不敢跟上司說這個話,那就管自己。
用定時器定好時間,比如做一個項目需要三個小時,你用紙寫下來,如果自己在兩個小時內完成,省下的一小時可以追劇、玩手機,做任何你喜歡做的事情。
4、管孩子
管孩子就用剛才我舉例的這個方法,查看一下總任務是多少,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完成,省下的時間可以做他自己喜歡的事。
打破帕金森定律,是不是並不難?關鍵是要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你會用來管下屬、管上司、管自己,還是管孩子呢?
————
關注我@雲姐講堅持 獲取更多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