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幫產品策略分析

2020-09-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作業幫,致力於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全學科的學習輔導服務,用戶量突破8億,月活用戶約1.7億 ,是中小學在線教育領軍品牌。 在作業幫,學生可以通過拍照、語音等方式得到難題的解析步驟、考點答案;學習之餘還能與全國同齡學生一起交流。本文作者分析了作業幫的產品策略,看看取得了如此成就的作業幫,存在著什麼問題。

筆者注意到很多人都對作業幫學習型社區稱讚有加,但大多分析停留在表面一筆帶過如提升用戶黏性促進學習積極性等。但筆者在對社區內容進行長期觀察並深度參與後,發現社區功能仍是「表面光鮮」。

作業幫學習社區的建立也並非一帆風順,在經歷了數次磨合甚至一度放棄後,才成就了今天高活躍度、重學習氛圍、樂於分享學習資料的「學習型」社區。

為何一個搜題軟體要執著的建立一個學習型社區?

作為參考:小猿搜題和學霸君不支持用戶自由發布內容到平臺發布廣場。下面,就作業幫社區建立展開重點討論。

一、首先對之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詳情可參考前幾篇文章)

1. 由發帖問答社區起家,且在初代版本中即通過「同學圈」建立同興趣小組的論壇

無論初代的產品組對待同學間社交互動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栽花」,作業幫都依靠社區優勢贏在了起跑線;而發覺社區好處的作業幫自然在後期難以割捨社區功能,從而將社區發展到現在。

2. 核心功能(搜題)和輔助功能(社區、學習資料提供、在線課程)的關係常常不可分割,相互促進

3. 其他主流搜題類APP不提供學習型社區的服務,用戶想發布個人學習內容到平臺只能通過作業幫(平臺唯一性)

二、對學習類社區形成路徑展開分析

1. 誰會對搜題軟體產生需求?

一言以蔽之:找不到答案的學生、家長和教師。

其中教師應佔少數,因為多數情況下是教師把答案收走,留下無答案的練習冊給學生進行解答,由此學生學習和家長輔導時都會用到搜題功能。

2. 哪類學生會需要大量搜題並學習,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

前者搜題需求較小,更傾向於刷題;後者只想在快速搜到後直接抄題,將時間用到其他地方。

真正在大量搜題並加以學習的是處於中等學習層次的大多數學生,他們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和課餘愛好,是學校中的絕對多數,對學習缺乏長期毅力,精力較易分散到其他方面。

儘管沒有一個官方敢於公布自己學生用戶的大致畫像,但我相信作業幫2015年寒假推出的「一掃出整本寒假作業答案」功能,及其在寒假末的火爆程度(詳情見第一篇),已經足以論證初期搜題類軟體產品組的想法:

「方便學生進行豐富的學習生活」——學生的天性好動,而學習內容本身枯燥,想長時間留下活躍用戶只靠學習性內容必然有所限制,還需要學生感興趣的其他內容相補充。

所以在早期的「作業幫」APP中,追星、交友等話題討論俯首皆是,處處體現出產品組「豐富學生課餘時間生活」的美好願望,方便學生「學習生活」的初衷,和對學生在軟體中暢所欲言並尋找同好加以鼓勵。

如下圖,圖源百度:

如下圖:某學生就一張空白試卷求助同學其中所有題目,高三圈的置頂為歐冠體驗之旅。

這大概是所有搜題類軟體的困境:軟體定位(幫助學生學習)和部分軟體使用者使用的目的相背離。困境在社區上更為明顯的體現出來:一個學習型APP的社區,理應鼓勵用戶發布學習類內容,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由於學生對軟體APP的使用時間主要集中在放學後和周末,此時是多數學生經過長時期的學習,身心疲憊,更容易被有趣的話題所吸引,所以「完全由學生構成的社區」會被大量與學習無關的話題所充斥。

再加之產品組想要「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美好願望,甚至是部分本不該由該年齡段學生所討論的話題也逐漸有了熱度。

危機在2017.8.5爆發,並迅速引發社會討論——《中國日報網》點名批評作業幫APP存在涉黃內容。這場危機最終以8月6日14:30作業幫關閉同學圈為收場,但它所波及的方方面面仍在迴響:

更加嚴格的政府監管;社會大眾對搜題類軟體是否真正在「幫助學習」產生疑問,作業幫形象一落千丈;關閉社區後,無法和線上好友互動的用戶或將出走;以前打著學習「擦邊球」來吸引用戶的方法勢必不能再用……

如果作業幫就此永久關閉社區,那我總結一下社區功能失敗原因有以下幾點:

「在搜題類APP裡面提供社區功能,將放大產品定位和使用者目的間的矛盾」、「依靠社區捷徑破圈最終自食惡果」、「工具類APP使用者眾,學生品質程度不一,青少年易受不良信息誘導」、「社交氛圍和學習氛圍相背離」等等。

七麥數據的更新日誌顯示:2018.11.16,作業幫「學習圈」捲土重來,並延續至今。

下面將就「學習圈」展開討論:

三、核心問題:社交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嗎?

再次回到本質問題上:學生為何要發布學習動態?

  1. 滿足自我展示欲,獲得他人讚賞;
  2. 希望獲得他人的鼓勵與支持;
  3. 尋找共同學習的夥伴;
  4. 讓陌生人監督學習進度,形成壓力督促自我學習;
  5. 記錄自我成長路徑。

表面上看除第五點外,其他四點均有「他人」的參與,需要社交功能做支撐。但通過觀察同類學習社區型APP不難發現,社區內天然的社交基因和學習往往是難以完美貼合的。

再加上青少年時期渴望獲得關注的心理,即使抱著2~4的目的分享學習,也很容易在粉絲數和評論數的雙重誘惑下轉向1。

就以社區類APP常用的功能粉絲數為例,優秀用戶上傳優質的內容(最常見的如優質筆記、學習vlog)會吸引他人的關注,從而在其長期發布優質內容後,粉絲數量大幅提升。

這樣的好處是:

  1. 擴大優秀用戶的影響力,從而讓部分用戶追隨其後,進行模仿或追捧,推動平臺整體良好氛圍的形成;
  2. 通過粉絲數量的提升,優質用戶在平臺上的表現欲得到充分滿足,粉絲的期望也會及時對優質用戶形成反饋,激勵其創作出更好的內容並長期堅持下去。由此推動優秀用戶和其粉絲共同進步,一起成長。

但社交也會反過來限制優質內容的產出,原因有以下三點:

1. 優質內容(如筆記等)的創作需要時間

所以優質用戶並不能高效率的產出,反而是剽竊或搬運他人作品(筆記、學習vlog)的用戶產量更高,被曝光的機率更大,更容易獲得平臺推薦。而這點,對於強調原創的優質內容製作者幾乎是致命打擊。

2. 出於成為「明星用戶」的心理,部分用戶通過頻繁在優質帖下留言推薦自己來獲取關注

這點在作業幫社區互動中十分普遍,這一風氣也會助長用戶不再通過「產出優質內容」而是「和他人多互動」來獲取關注,並衍生出一系列如在發帖時求關注求點讚等。

而後者,往往被認為是與學習無關的。

3. 儘管粉絲和優質用戶之間形成良好的循環,粉絲(和評論)也會反過來塑造他們心中的優質用戶

部分優質用戶可能會因為「掉粉」的威脅而放棄對優質內容的追求,轉而創作大眾喜歡的內容——比如花費時間用於筆記的裝飾上(加濾鏡、貼紙)、越來越長且源自網絡的文案、大量的心靈雞湯和美圖…….

在評論區已經有人開始質疑「筆記分享」的合理性:部分筆記記載內容偏基礎,書上已有,這樣底是「學習」還是「作秀」?下圖為作業幫隨機截屏分享,文字性部分為「文案」,圖片為筆記圖片。

本質上來說,所有不斷推動優質用戶進行產出的社交基因,也是阻礙其不斷產出優質內容的絆腳石。

尤其是學習類社區注重筆記分享,而筆記類的圖片更是搬運的重災區,長此以往優質的原創筆記分享者則可能淹沒在搬運的洪流中。

可兩難的是,搬運而來的筆記或學習vlog也並非是與學習無關的內容,甚至多數比在平臺上傳的原創內容更為優秀——但搬運者多數是抱著希望獲得關注本身的目的,而非想要展示學習成果。

這樣的行為示範也難以形成帶動他人學習的效應,只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更加輕鬆獲得關注的途徑,從而在學習社區中拋棄學習本身,開始關注「社區」。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禁止搬運,又該怎麼監管真實性?如果不禁止,越來越偏向於「作秀」的風氣,是一個學習型社區該倡導的風向嗎?

——目前作業幫還沒有給出答案。

我們已知的是,它正在努力的引導社區向優質內容產出發展。但筆者就這一問題深入分析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詳見產品功能未來迭代方向部分。

本文由 @別港你對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作業幫產品策略——作業幫的初期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以學霸君做對比,分析了作業幫的產品測策略。總結:作業幫上線初期,主要解決學生不會寫課後作業且難以得到及時解答;專屬於學生的網絡論壇類APP較少,導致學生日常社交方式主要集中於線下,而線上尋覓相同興趣的同齡人共同探討話題較為困難的問題,可以看做是學生作業版的「百度知道」和高學生密度的「百度貼吧」混合體。此時由於陌生人互助的答題論壇屬性,作業幫已有百度貼吧雛形。
  • 作業幫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行業分析1.幫幫幣和學分等激勵策略體系的建立可以使學生擁有更久更持續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商業價值分析作業幫當前的業務包括直播授課、VIP服務、商城業務模塊等,其中核心業務是平臺直播授課。判斷一個業務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是營收,在此我們用GMV模式來分析作業幫的核心業務是否健康。GMV=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
  • 作業幫產品運營策略
    一、作業幫定位作業幫致力於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全學科的學習輔導服務,是中小學在線教育領軍品牌。二、社區起家,佔有天然活躍度優勢作業幫項目由百度孵化,2015年9月正式獨立運營。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學霸君已經上線並打磨許久其拍照搜題功能,而作業幫還停留在原始的發帖問題階段。儘管如此,相對比同期未做社區的學霸君,作業幫依靠社區優勢依然領先學霸君近3~4倍的搜索指數體量。做問答社區起家的作業幫在此時的優勢,也充分證明了社區這一核心功能,對其日活月活等具體活躍度指標的重大推動作用。
  • 作業幫APP產品分析:如何實現功能優化
    K12教育是風口很大的一個行業,催生的產品數不勝數,能夠做大做強的產品只是少數,而作業幫APP就是其中一員。接下來,筆者將分析作業幫為什麼能站穩腳跟,它的產品設計邏輯展以及優化建議。
  • 產品分析:億級應用——作業幫
    作業幫首先推出K12工具類產品,通過一款拍照搜題產品成功躋身K12教育領域,該產品建立了1.8億大數據題庫,緊跟中小學教材。主要目標用戶是教師、家長和學生,自上線以來獲得8億多用戶,用戶粘性高。在2016年作業幫推出在線直播課產品「作業幫一課」,現更名為「作業幫直播課」,該產品涵蓋了小、初、高的所有學科內容,付費用戶總數超過500萬。
  • 作業幫產品策略——「作文圈」及其背後的野心
    編輯導語:作業幫有搜題、直播課、作文搜索等功能,很多中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用此軟體;作業幫的「作文圈」也為用戶提供黏性,讓學生在社區裡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作業幫「作文圈」的產品策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產品分析:K12在線教育流量王——作業幫
    最後,為了維護用戶數,以及提升用戶數,作業幫也在不斷的優化自身的基礎功能,讓平臺變得更加完善。七、產品結構分析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作業幫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作業幫有哪些功能,在APP中是怎麼分布的,以及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去分析。下圖是作業幫12.15.0的產品功能結構腦圖。
  • 拍照搜題產品「作業幫、小猿搜題、學霸君」競品分析
    上圖為截至2017年3月k12在線教育前10名產品名稱,我們將對作業幫、小猿搜題、學霸君三款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進行分析。對比以上兩款產品,沒有強大後臺支撐並遭到一線入口平臺封殺的學霸君一直把尋找優質的流量入口放在重要戰略位置。3.2產品核心策略分析3.2.1運營策略
  • 「作業幫直播課」產品分析:K12在線直播如何抓住用戶的心?
    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產業鏈分析核心業務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路徑分析總結1. 在 2016 年作業幫推出在線直播課產品「作業幫一課」,該產品涵蓋了小、初、高的所有學科內容,付費用戶總數超過500萬。其中,一半以上的用戶來自 3 線到 6 線城市。由此可見,作業幫通過切入作業這一高頻場景來積累用戶和流量,進而藉助內容/課程服務完成流量變化。
  • 產品分析 | 作業幫,為何能成為K12在線教育領軍人物之一呢?
    經歷了 7 年的風風雨雨,筆者好奇作業幫是如何準確抓住用戶價值,又是如何深入人心,成為K12在線教育領軍人物之一?本文將對作業幫及相關產品進行產品分析,並思考關於 K12 教育現狀及發展。
  • AI產品分析(三):詳解作業幫「拍照搜題」功能邏輯和技術原理
    作業幫是一款以「拍照搜題」為核心功能的在線教育產品,該功能的實現主要運用了OCR和深度學習技術,故本文圍繞該項功能的體驗,結合簡要的技術分析,領略作業幫化身「AI小叮噹」的魅力,話不多說,開始本期的旅程吧~1.
  • 競品分析:作業幫vs小猿搜題
    在線教育市場火爆,最為火爆的屬K12教育產品。面對眾多的在線教育產品,筆者選擇搜題答疑軟體中的作業幫與小猿搜題進行對比分析。三.競爭對比下面我們就對這兩個k12的作業答疑app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3.1戰略分析3.1.1產品定位
  • 用網際網路思維寫作業:作業幫VS學霸君競品分析
    範圍層1.   產品功能識別題目後,用戶會看到識別出的題目,解答和考點分析。頁面上方還有5個Tab,可以看到其他用戶詢問學霸的結果,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思路。學霸君的背景圖中海油一些卡通元素,讓整個頁面更加活潑,這也讓產品調性更加貼近中小學生。商業模式在商業模式方面,作業幫已經走在了學霸君前面。作業幫已經開始布局K12教育的生態鏈,逐步打通 作業答疑→線上授課→線下輔導 這個產業鏈。目前的兩個盈利點為:1對1作業答疑和線上直播課。
  • K12在線教育競品分析報告: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網校
    三、競品分析 1. 競品選擇 本次分析選擇K12教育領域課程/綜合類頭部產品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網校進行分析。 作業幫和猿輔導通過在線教育起家,早期均通過旗下工具類App積累用戶,學而思則倚靠線下教育口碑及門店完成初始用戶積累。 3. 產品迭代信息 1)作業幫版本迭代記錄
  • 分析:作業幫、新東方、學而思等如何提高招生率、續報率
    在這一方面,作業幫一課App就做的比較好。在作業幫一課中,學生完成相應學習任務就能得到學分獎勵,學分獎勵包括上課分、紅包分、互動分、作業分、評價分和每日一練分,場景布局在上課前、上課時和上課後,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這兩個維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 作業幫直播課斬獲2020中國新經濟卓越成就獎「最佳在線教育產品」
    11 月20日,作業幫受邀參加了由艾媒諮詢主辦的「2020亞太新經濟大會」,旗下產品作業幫直播課斬獲大會頒發的「2020中國新經濟卓越成就獎——2020年度最佳在線教育產品/平臺」大獎。據悉,「2020中國新經濟卓越成就獎」由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數據挖掘與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主辦,主要面對亞太地區新經濟各垂直領域具有突出表現的優秀企業、產品、領袖人物而組織展開,基於企業投資價值、技術與創新能力、市場佔有率、行業口碑等維度,以權威第三方實力,通過艾媒大數據決策和智能分析系統,結合海量網民投票及近百位權威專家智囊團綜合評審而出。
  • 家長幫進行產品升級 推出作業輔導功能
    家長幫進行產品升級 推出作業輔導功能 2019-03-14 17:53
  • 作業幫,一家科技公司
    「這一技術突破直接關係到用戶體驗,也對同類產品帶來了『降維打擊』。作業幫從而一躍成為師生與家長心智中最好用的搜題品牌。」作業幫入局前,在線教育市場競爭就已相當激烈。但通過聚焦拍照搜題,作業幫在已經相對成熟的市場中出奇制勝,成為K12在線教育市場的一匹黑馬。
  • 作業盒子小學版產品分析報告
    作業盒子直接打入公立教育系統,以遊戲化教學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篇體驗報告詳細體驗了這款產品,與大家一起交流。一、產品概述1. 對於老師來說:老師使用作業盒子的時間比較分散,在工作空閒時布置每天的作業,回到家之後的空閒時間使用作業盒子高效率的批改作業、查看作業完成情況等。對於家長來說:家長主要在下班回家陪孩子一起使用(例如:點讀機功能),以及生活零碎時間查看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並監督孩子。5. 市場分析
  • 作業幫 vs 小猿搜題:針對K12用戶的拍照答疑App,哪家更牛?
    本文作者此次對「作業幫vs小猿搜題」進行競品分析目的,主要是了解目前K12在線教育市場現狀,從中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出發,了解相關產品的設計。粉筆網的產品矩陣除了小猿搜題,還包括猿題庫、猿輔導,以及針對教師用的猿題庫老師版以及猿輔導老師版。粉筆網根據功能和目標對象將產品矩陣細化,拓展了教師端的使用場景,將課下作業搬到線上來。四、產品核心策略分析產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