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幫APP產品分析:如何實現功能優化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K12教育是風口很大的一個行業,催生的產品數不勝數,能夠做大做強的產品只是少數,而作業幫APP就是其中一員。接下來,筆者將分析作業幫為什麼能站穩腳跟,它的產品設計邏輯展以及優化建議。

這兩年受資本的追捧,教育公司逐漸站到聚光燈下,這並非完全是資本的造勢,更多的是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大,家長對社會階層產生的焦慮延伸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中國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跨越階層,最公平、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也就是上大學,進城市。而中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優質教育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課外輔導、輔導工具便成了家長們解決焦慮的主要方法,焦慮也是促成家長願意為教育長期付費原因。

作業幫作為K12教育行業明星公司,成立於2013年,2014年推出第一版,2015年推出拍照搜題功能,以此為基礎開始了快速的增長。

本文將嘗試著從產品設計邏輯角度去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 產品簡介
  2. 產品構架
  3. 市場分析
  4. 用戶分析
  5. 功能分析
  6. 總結

一、產品簡介

產品名稱:作業幫

產品Slogan:在線學習就用作業幫

產品介紹:作業幫是一款以拍照搜題,課程輔導為核心功能的K12教育產品

體驗本版:11.8.2

體驗平臺:iOS 12.1.4

體驗時間:2019-0412

二、產品構架

作業幫主要功能模塊拆分如下,針對部分模塊進行了詳細拆分,相同類型操作路徑不給予展示。

三、市場分析

1. 產品定位

產品主要用戶為K12階段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人群,且主要為學生人群。

以拍照搜題為產品核心功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了課程學習、疑問解答、商城等板塊;為產品提供了商業變現方式,並增加了社區功能提升用戶產品的活躍度,增加提問模塊來提高用戶之間的互動,增加平臺的粘性。

2. 市場空間

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目前中國6-17周歲人口188648248人,不到1.9億人口。

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目前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68%,考慮到孩子的手機可能是自己單獨擁有,或者使用父母的、單親家庭、長輩的,或者一個家庭擁有多個孩子的情況。目前按照統一使用68%的普及率做計算,請諒解。

數據來自2018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根據數據可以得知:中國大概有128280809人,約1.28億擁有智能的中小學生。考慮到實際多種以上因素,總數會在1.28億人口數量以上。

目前,作業幫2月份月度獨立設備數量為7755萬;考慮到二月的放假等因素,綜合2018年12月分月獨立設備數量為9128萬;推測四月份數量肯定會大於7755萬臺,保守估計為8000萬。

其中24歲以下用戶佔據70.1%,考慮到孩子可能使用父母手機等因素,作業幫佔據62.36% – 43.72%的市場份額之間。就市場佔有率而言,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包括對於以後成人教育行業的拓展也有一定想像的空間。

數據來艾瑞指數

目前市面上作業幫同類型產品較為突出有:小猿搜題月獨立設備1559萬,學霸君月獨立設備730萬。所以,作業幫較其他類型產品在用戶數量上有一定優勢,短期內產品的地位很難被動搖。

3. 商業化

2013-2016年,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攀升至51.8%,市場規模達298.7億,成為規模化的元年。(數據來自艾瑞)

作業幫在商業化方面,主要依靠付費課程、付費問答、商城、VIP來提供商業變現。

  • 付費課程,主要分為長期課和試聽課和專題課,試聽課用來以較低的成本獲取用戶,也並且建立用戶付費意願。針對專題課,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問題進行講解。
  • 付費問答,主要針對學生不會的題目拍照上傳,老師負責解答,收取一定的費用。
  • 商城,主要通過文具、周邊產品圖書變現,並且主推作業幫便攜印表機。
  • VIP,主要是用一些應用特權來獲取一定的收入。

而猿輔導的變現方式為課程銷售、商城變現和VIP辦理;學霸君的變現方式為付費問答、智能印表機。

其他產品變現渠道和題庫儲備較作業幫較弱,且題庫具有一定的產品壁壘。

4. 市場可能性發展

經過這幾年在線教育行業的洗牌、發展以及公司革新,市場用戶逐漸由對在線教育的模式覺得不靠譜,逐漸轉化為信任、可依靠,並且由於在線教育行業的逐漸完善、時間便利、應用場景很多而受到廣大用戶的追捧。

且K12教育產品對於用戶的未來可拓展性是比較高的,因為其具有伴隨用戶成長的一個特殊屬性,對於以後產品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空間。大學英語教育、特殊考試培訓等,雖然會與其他老牌傳統教育公司有一定的競爭壓力,但是用戶是屬於從K12教育產品一路走過來,具有一定的情感屬性和信賴,想必也可以獲得不錯的市場空間。

四、用戶分析

1. 用戶畫像

根據艾瑞數據,在性別方面作業幫的女性用戶略多與男性用戶。所以,在視覺整體設計上應該更加趨於女性用戶,交互上應該給予更多試錯空間和入口。

在用戶地址位置位置分布方面,從省份的角度來看,用戶主要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部分西部人口大省。

原因在於:沿海經濟發達,且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用戶接受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較強。由於人口密度較高,所以對於教育資源的爭奪也就更為激烈,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教育中去。

2. 用戶使用場景

朱諾,女,16歲,坐標北京

高二學生,平時學習壓力比較大。父母上班很忙、晚上回來得也比較晚,平時下課會去爺爺奶奶家裡吃飯,父母對於學習上的幫助較少。由於當初為了購買學區房,父母需要背負較多的貸款,每月還款壓力有點大。朱諾平時也很懂事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在輔導班的選擇上會格外關心價格問題,同時也對學習能力上的不足較為明白,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作業幫長期班,可以滿足自己上課中一些對於知識點的遺漏和不足上的彌補;答疑也能很好地解決自己對於知識點理解上的欠缺;以至於答題上思路的欠佳,老師也能及時地給出反饋,並且可以針對老師的講解可以多次重複查看,以便於增強記憶。

李想,男,14歲,坐標威海

初三學生,即將升高中,學習壓力很大。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平時對於孩子教育上的輔導能力不足,所以平時就會在家長群溝通哪個培訓班比較好,對於孩子教育上的付出毫不吝嗇。但是外面的培訓班品質參差不齊,對老師的把控相對較弱;且大多數培訓班都是一次性繳納費用,沒有什麼試聽的機會,即使有也是簡單講解後開始銷售課程。家長們很擔心短時間內沒有給予孩子在學習上正向的幫助,到時候錯過了時間又得不償失。

作業幫的試聽課,幾塊錢就可以試聽,並且老師也是經過嚴格篩選和培訓的,如果喜歡可以選擇付費且也不耽誤時間。專題課也可以滿足自己在某些知識點上欠缺,並且可以在上下學的公交車中查看,方便又省事,也能增加自己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肖瑜,女,10歲,坐標廣州

父母離異,跟著爸爸在一起生活。爸爸工作很忙對於自己學習上關心不夠,經常出差;爺爺奶奶在外地,平時照料不了自己的生活,家裡大多都是每半個月僱清潔阿姨來打掃。爸爸對於肖瑜的教育支持不吝嗇,支持她多報培訓班。她喜歡彈鋼琴,周末都回去鋼琴老師那裡學習,但是她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缺少安全感,更喜歡安靜在家裡面學習。之前有和爸爸溝通這個問題,但是爸爸對於女兒的理解不足,還促成了父女之間的矛盾。

作業幫授課形式為視頻授課,且時間方便,可以針對自己時間選擇合適的時間學習;並且視頻授課沒有壓力,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也很方便地可以重複收聽,對於不懂的題目可以拍照請教老師講解,語音溝通很方便。

五、功能分析

針對產品的三個核心功能進行了產品功能分析,在體驗中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也可能是自己對於產品理解有所欠缺,歡迎指正。

1. 拍照搜題

以上是用戶政策的拍照操作使用路徑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整體產品設計上非常優秀的,但是我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我將到路徑2進行說明:

當用戶不理解拍照搜題所給予的題目答案時,需要尋求同學的幫助。但是當用戶完成提問操作後,點擊返回,所返回的頁面是拍照搜題,而不是問題答案展示頁面。

其次,我的問答頁面層級深度太深。對於提問的人而言,比較關心自己的問題是不是被人回答,就目前的頁面視覺權重而言,太低了,需要將頁面布局優化。

2. 試聽課

用戶購買試聽課體驗流程圖:

試聽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流,促成用戶下單客單價更高的視頻產品。但是當用戶試聽完成後和在看視頻的過程中,除了主講老師會對自己的產品有所介紹外,並沒有直接的入口。而當用戶需要購買主講老師的視頻課程時,需要在我購買的試聽課介紹頁面上,點擊老師頭像,進入老師個人主頁,點擊第四個課程tab查看老師的課程。

對此我在想——入口是不是太深了?

這一行為,可能是基於不想在試聽課程頁面有太多入口去打擾用戶,優化用戶體驗。但其實我有點不太認可,畢竟我是過來聽課的,我覺得滿意我就想要購買其他的課程;沒有必要把購買入口藏得那麼深,增加用戶操作路徑。

3. 發現

用戶做試卷體驗流程圖:

其用戶體驗線性,但是其中有一個小問題——針對當用戶提交完試卷後查看答案解析,如果當前頁面加入提問功能,是否能更好地優化用戶體驗?

用戶流程圖如下,當用戶對於解析不是很明了的時候,可以使用問答功能來得到及時的回答。

六、優化建議

梳理以上三個主要流程的深度使用過程後,我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能不太成熟的優化建議:

(1)問學霸功能提問完成後,點擊返回,返回到拍照搜題首頁。建議返回到拍照搜題結果頁面,因為問答是非及時性的回答,返回結果頁給用戶更多的可操作空間(目標性設計原則——用戶的目標就是過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當我們使用問學霸功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提問和其他答案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需要返回拍照結果頁)。

(2)查看我的提問入口較深,建議優化。

(3)針對試聽課的老師其它課程購買入口較深,建議優化。

(4)用戶提交試卷後,當查看解析無法理解的時候,要麼詢問家長,要麼進入到答疑界面向老師提問。建議此頁面加入提問入口,減少用戶操作路徑。

(5)目前問答形式為時常付費,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得到回覆。

當用戶需要解答類似「怎麼樣寫好一篇文章」問題的時候,這類問題是屬於非及時性問題。是否可以考慮,提問者發起一個提問採取眾籌的方式,增加用戶的活躍,按照單次收費計算,當金額達到一定額度時候促成本次提問;如果金額不夠,參與發起的人可以採取追加等方式。針對已經發起成功並且收到回復的問題,是否可以借鑑在行偷聽的策略進行分成,激發用戶對於問題提問的踴躍性。

針對建議5輸出了一個demo,針對提問策略可以再優化。

七、總結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程度加快,網際網路教育由於其便攜、可隨時觀看記錄、重播等屬性,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市場規模,隨著用戶對於在線教育的認知不斷擴大,且在線教育行業的壁壘很高,對於題庫的建設和老師的招聘管理都有著很強的壁壘。

而作業幫整體的產品設計是非常優秀的:其行業內部是頭部產品,並且有較高的產品壁壘,盈利模式清晰;並且目前產品的用戶活躍度非常可觀,對於未來公司邊界的拓展有很大的可想像空間。

 

本文由 @piupiu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分析:億級應用——作業幫
    第三級火箭:通過售課,VIP充值等方式實現商業變現。從上可以看出,作業幫業務最終導向是實現營收。因此我們可以借鑑電商領域最常用的數據指標GMV來分析作業幫的核心業務與營收的情況,GMV=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
  • 作業幫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除去以廣告投放等直接爭搶用戶,如何以更個性化的方式和精細化的運營留住現有用戶群體乃至吸引更多新用戶加入,也顯得尤為重要。作業幫在個性化精細化運營中也做了大量的嘗試和探索,主要在個性化用戶體驗和優化工具類產品體驗發力。
  • 「作業幫直播課」產品分析:K12在線直播如何抓住用戶的心?
    作業幫直播課,即原作業幫一課,是作業幫旗下一款為6-18歲中小學生提供全科輔導課程的在線直播輔導app。該產品主打雙師教學,課程基於作業幫1.8億大數據題庫,覆蓋小初高三個學段全學科課外輔導內容。產業鏈分析作為K12在線直播課產品之一的作業幫直播課,有家長、學生、教師、平臺四個參與方,家長是在線教育的付費者,學生是在線教育的消費者,教師是在線教育的服務方,而平臺是這一切規則的制定者。下面,我們來深挖各個參與方的需求,以及平臺是如何滿足其他三者的需求的。
  • 產品分析:K12在線教育流量王——作業幫
    軟硬體設備條件的提升也將激發在線教育的新興應用場景與可實現功能。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業幫為了優化自己的盈利模型,在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這三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都取得了不錯得效果,讓資本看到了其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所以受到資本得青睞,不斷有資本對其加碼投資。
  • AI產品分析(三):詳解作業幫「拍照搜題」功能邏輯和技術原理
    今天一起體驗作業幫「拍照搜題」功能,從實際產品使用流程中切實感受AI技術 如何為教育創造更多可能~前兩期對抖音和美圖的體驗,讓我們見證了計算機視覺技術帶給人類生活感官及娛樂的刺激,本期我們對作業幫進行體驗,感受AI對教育的助推。
  • 用網際網路思維寫作業:作業幫VS學霸君競品分析
    範圍層1.   產品功能作業幫還有答題功能,回答別人的問題,可以獲得幫幫幣,可以在商城中換取商品。對於搜題的用戶來說,沒有搜題時,這是一個出口,可以問學霸;對於學霸來說,做題可以得到一些福利,鼓勵學霸使用此app,使用戶群體更加豐滿,各個學習水平的用戶可以各取所需。
  • 作業幫產品策略分析
    在作業幫,學生可以通過拍照、語音等方式得到難題的解析步驟、考點答案;學習之餘還能與全國同齡學生一起交流。本文作者分析了作業幫的產品策略,看看取得了如此成就的作業幫,存在著什麼問題。筆者注意到很多人都對作業幫學習型社區稱讚有加,但大多分析停留在表面一筆帶過如提升用戶黏性促進學習積極性等。但筆者在對社區內容進行長期觀察並深度參與後,發現社區功能仍是「表面光鮮」。
  • 作業幫產品策略——作業幫的初期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以學霸君做對比,分析了作業幫的產品測策略。作業幫此時上線範文搜索功能,即是深度跟進學生學習需求,針對現有產品的不足快速響應作出的重要更新。同時推出英文作文素材,語英作文一鍵式解決;新增練習功能:精選題目,讓學生高效練習經典題目實現快速提分;新增文字搜索功能:針對拍照模糊搜索困難等問題;優化搜題準確度和應用界面。
  • 產品分析 | 作業幫,為何能成為K12在線教育領軍人物之一呢?
    經歷了 7 年的風風雨雨,筆者好奇作業幫是如何準確抓住用戶價值,又是如何深入人心,成為K12在線教育領軍人物之一?本文將對作業幫及相關產品進行產品分析,並思考關於 K12 教育現狀及發展。
  • K12在線教育競品分析報告: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網校
    三、競品分析 1. 競品選擇 本次分析選擇K12教育領域課程/綜合類頭部產品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網校進行分析。 「我的」頁面作業幫設置了作業記錄功能,用於查看練習情況,其餘功能大致相同。 小結: 經過整體功能大致對比,功能上作業幫對用戶的痛點、癢點把握得更加到位,從用戶得角度出發,為其留住用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
  • 作業盒子小學版產品分析報告
    整體上來看,產品結構簡潔、合理。在作業盒子小學版的app中,產品結構排布合理,功能均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在了合適的層級上。沒有出現隱藏很深的功能,操作簡單。頁面之間的邏輯合理。對於用戶來說,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頁面。
  • 競品分析:作業幫vs小猿搜題
    三.競爭對比下面我們就對這兩個k12的作業答疑app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3.1戰略分析3.1.1產品定位從功能結構上來看,首先是兩者都具備了拍照搜題,直播課堂,一對一輔導這三個作業答疑app的核心功能;其次是都有著不錯的輔助功能來增加用戶的粘性,其中作業幫的輔助功能更多,尤其是諸如同學圈,討論廣場等的社交類功能,極大地增加了用戶活躍度
  • 作業幫產品運營策略
    作業幫此時上線範文搜索功能,即是深度跟進學生學習需求,針對現有產品的不足快速響應作出的重要更新。同時推出英文作文素材,語英作文一鍵式解決;新增練習功能:精選題目,讓學生高效練習經典題目實現快速提分;新增文字搜索功能:針對拍照模糊搜索困難等問題;優化搜題準確度和應用界面。
  • 產品分析 | 得到APP,如何讓學習更容易堅持、有實際成效?
    知識付費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作為知識付費的頭部產品,「得到」App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居頭部位置呢?本文將從得到怎麼讓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堅持,更有實際成效這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優化建議。
  • 產品分析|得到APP,如何讓學習更容易堅持、有實際成效?
    知識付費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作為知識付費的頭部產品,「得到」App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居頭部位置呢?本文將從得到怎麼讓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堅持,更有實際成效這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優化建議。2015年3月果殼推出第一款知識付費產品在行,成為知識付費行業誕生和發展的起點。
  • 產品分析報告 | 「媽媽幫」,幫你更棒
    目前,母嬰這個垂直領域的產品泛濫,同質化嚴重。「媽媽幫」app雖然在行業中各項指標都不比龍頭「寶寶樹」,但是卻憑藉其自身優勢,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領域得以脫穎而出。本文筆者將從產品架構、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運營分析五個角度來分析「媽媽幫」這款產品。
  • 小猿搜題產品分析報告:拍一下就能學會嗎?
    小猿搜題作為各種翹楚也在不斷發力,小猿搜題在2020年初獲得教育部教育app第一批入庫資格,背靠猿題庫,與猿輔導、小猿口算、斑馬AI等學習app形成緊密的優質教育產品網格。以拍照搜題的功能緊緊抓住用戶的痛點,不斷升級完善題庫資源,優化用戶體驗。但小猿該如何在原本就有新東方、學而思等巨頭林立,如今又因疫情用戶大量線下機構的在線教育市場中繼續開疆擴土?
  • 產品分析報告:小度音箱App
    一、 產品基本信息結論小度音箱app在產品迭代上可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產品上線一個多月以內,版本v.2.56-v.2.64,主要以解決網絡問題、修復bug和體驗流程/交互優化。這個階段主要目標是「可用性」,保證用戶能夠通過app實現設備聯網和一些基礎的功能。
  • 粉筆APP產品分析:內容致勝?還是服務致勝?
    本文是粉筆APP的產品分析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產品功能框架、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調研和功能分析,供大家一起學習和參考。其中粉筆公考個人認為在職業教育app當中,就顯得比較有代表性。一、產品功能框架1.1 功能結構圖
  • 鬥米App產品測評分析
    本文主要從產品定位、目標市場、競爭對手、不同版本功能迭代等方面分析了鬥米APP的發展狀況。對比最新v5.2.2版本發現,5.2.2版本已經把該功能從一級入口移動到了二級入口「精選-鬥米特工」裡。對比來看,入口被弱化了。可以預見:鬥米特工是否真正能撬動用戶的量級和需求,也就體現了該功能從策劃=實現到優化的演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