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科學家,一生培養出11位諾貝爾獲獎者

2020-12-16 史林閒談

在泰晤士河北岸,有一座致命的哥德式雄偉建——西敏寺大教堂。它不僅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王室陵墓所在地,更是英國歷代名人的紀念地,埋葬了無數曾改變世界的歷代先賢。如邱吉爾、達爾文、牛頓、狄更斯等。在這裡也埋葬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他是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在他的一生中曾培養出了11位諾貝爾獲獎者。

1871年8月30日盧瑟福出生於紐西蘭納爾遜,祖籍蘇格蘭,家中共有12個兄弟姐妹,生活壓力巨大。但所幸父母堅毅淳樸、樂觀向上,即使家境貧寒,也要咬牙堅持供他們上學。盧瑟福也沒讓父母失望,從五歲開始表現得就一直很出色,不僅成績優異,還時常通過政府學校舉辦的各種比賽來贏取獎學金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在他10歲那年,母親特意為他挑選了一本叫《物理學入門》的書,也 正是這本書影響了他的一生。書中精彩的物理知識和有趣的實驗,使盧瑟福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巧合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正是盧瑟福在劍橋讀書時導師湯姆森的導師。在納爾遜學院學習的最後一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進入紐西蘭大學坎特伯雷學院的資格,進入學院後,盧瑟福更加努力學習,他的數學和物理成績都名列前茅。在大學畢業時他獲得了文學學士、理科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畢業後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盧瑟福師從當時赫赫有名的湯姆森,這為他後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08年厚積薄發的盧瑟福成功的證明了放射性是源自的自然衰變,這一發現打破了元素不會變化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對物質的研究進入到了原子內部層面,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原子物理學,盧瑟福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盧瑟福對於此次獲獎頗感意外,搖身一變竟成為一位化學家了。隨後幾年盧瑟福又對原子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先是提出原子核結構模型,而後又成功的發現了質子,再次震驚物理學界,而這一系列的發明也把原子結構的研究引上了正確的軌道,於是他被譽為原子物理學之父。

除了個人取得的成就外,盧瑟福在教書育人上也是無人能及。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他的學生和助手中竟然湧現了多位諾貝爾獲獎者。在他的培養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有:玻爾、威爾遜、查德威克、布萊克特、克拉夫特、瓦爾頓、卡皮茨,諾貝爾化學獎的有;索迪、阿斯頓。此外海森堡、狄克拉等名震世界的科學巨匠也曾在他的實驗室中訪學。他們的獲獎可以說於盧瑟福淵源頗深,毫不誇張的講,盧瑟出了本身是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天才外,更是一位偉大的人生導師。他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民族,在盧瑟福眼中只要心懷夢想,渴望知識,他都會悉心教導。在他的實驗室匯集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優秀科學人才,被公認為世界物理學家的聖地和青年科學家的搖籃,培養了一個個世界頂級的科學家。

1937年10月19日盧瑟福因病在劍橋逝世,如今在風景秀麗的西敏寺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與牛頓和法拉第並排的一塊墓碑上有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後,我最後的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這塊墓碑下沉睡的人就是盧瑟福,66年的生命匆匆而逝,而他這一生所培養的諸多人才和諾獎得住,卻永遠的鐫刻在了科學的史冊中。

相關焦點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亞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拉德·莫羅(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上述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跟晶片能耗降低也緊密相關。他們在2004年首次通過實驗,利用磁光克爾顯微鏡,在半導體材料砷化鎵的邊緣探測到了向上和向下的自旋電流分離的自旋霍爾效應。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頒給了光學領域的三位科學家。
  • 3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30分許(瑞典當地時間11點30分許),諾貝爾大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以下三位科學家,獎勵他們在細胞領域做出的貢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帳戶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首頁 » 人物 »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來源:新華網 2005-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2016年:法國科學家讓-彼埃爾·索瓦、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因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而獲得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5年: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和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因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上的貢獻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物理名人】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九位科學家.
    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正是人們有著對科學真理矢志不渝地追求,有著千千萬萬科學家共同的科學精神。然而,在科學發展史上,物理學的發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面是馬博士教育網總結的物理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九位科學家,希望我們能秉承前輩們的精神,繼續努力,不斷探求真理,發展科學!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正如諾貝爾的遺囑所描述的那樣,其中一部分是獻給「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中做出最重要發現的人」。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三個領域,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頒發。諾貝爾獎的設立者本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生前曾一直對醫學研究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 美國3位科學家共享
    中新網10月5日電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蘭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史上第3次有女性獲獎
    (原標題: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史上第三次有女性獲獎)
  • 卻出了11位諾貝爾得獎者,日本這所大學真牛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揭曉謎底,來自美日兩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了這一終極榮耀,這也是日本自201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連續第六年獲得諾貝爾獎!三位2019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獲得者之一的71歲日本化學家吉野彰,是從京都大學1970屆畢業生,而這也是繼本庶佑獲得201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之後又一位京都人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三位科學家因分子機器分享2016諾貝爾化學獎(附歷屆化學獎得主)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這三位科學家發展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它可以是一臺微型起重機、人工肌肉和袖珍電動機。這三位科學家對分子的可控運動進行了優化,當增加能量時,分子能執行任務。分子機器的誕生要追溯到1983年,讓 - 皮埃爾·索維奇踏出了第一步。他成功地將兩個環狀分子連接成鏈,形成索烴。通常而言,分子由強共價鍵連接,在共價鍵中原子會共享電子。
  • 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0次頒發203人獲獎 最年輕獲獎者靠「拼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10-08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國最牛的大學,僅存在8年,卻培養了2位諾獎獲得者,百名院士
    說起我們國內最牛的高校,大家一開始就會想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因為各種高校排行榜的榜首位置長期都被他兩給霸佔了,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大家會對清華北大有一種莫名的崇尚之情。其實,說起我們國家的最牛院校,應該是這一所高校,在歷史上,他可是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獲獎者啊!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科學家獲獎
    原標題: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官方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0分,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 [科技日報]為啥是這三位科學家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特別是,寄生蟲病影響了全世界最貧困的人口,成為改善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巨大障礙。而今年的諾貝爾獲獎者已經開發出了能夠革命性治療某些最具破壞性寄生蟲疾病的療法。    美國德魯大學寄生蟲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大村智教授共同發現了一種新藥――阿維菌素,其衍生物已經有效地降低了還有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機率,在對其他寄生蟲疾病的治療中也顯示出較好的療效。
  • 2019諾貝爾獎獲得者公布時間表 2019諾貝爾有中國人獲獎嗎?2019...
    10 日,最早當地時間下午1 : 00(北京時間下午 7 : 00) 和平獎:10月11日,當地時間上午11:00(北京時間下午 5 :00) 經濟學獎:2019年10月14日,最早當地時間上午11 : 45(北京時間下午 5 : 45) 基礎領域研究勝出 17:30,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獎名單率先公布。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97歲獲獎者「棒約翰」火了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發工作。古迪納夫是至今為止最年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這位96歲打破諾獎紀錄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因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共同獲得該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