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十年齡段的別稱,古人的情懷有趣

2020-12-23 蔡駟問好

人生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感懷人生,古訓: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感、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九十老童、百歲人仙。這也是古人對逢十年齡段的別稱,說法或者出處是比較有意思的。

十歲不愁: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拜相,這都是人間的奇蹟,百年少見。在古代與現代差不多,六七歲開始搖頭晃腦讀書,無憂無慮,啥事都不管,離小升初或考秀才的事遠著呢!「十歲不愁」出自何處呢?它出自《禮記·曲禮》曰:「人生十年曰幼,學。」古代的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才外出上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二十不悔:自古英雄出少年,這是我們自古以來都喜歡的事。縱覽歷史少年才俊代代輩出,他們或為民血戰沙場或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成為中華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二十之青年富於青春,賭資雄厚,無論跌倒或撞得頭破血流,一切都無所謂,有的是時間和精力,永遠向前看。其出處同上一樣,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禮記·曲禮》曰:「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後人稱二十「不悔」或「無暇」,反正「弱冠之年」,大家海涵。

三十而立:這是老夫子在2000年前發出的感慨「三十而立」,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中的第4章。這「三十而立」,並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夠養家餬口,而應是指建功立業的大事。在古代,十五六七歲就已成家了,三十歲就應該是闖蕩江湖了。

四十不惑: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對社會上的是非、善惡、好壞、美醜等應該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人生四十也是一生過半的時候,聽得多了見得也多了,對這個世界沒什麼看不透的了。四十年的風風雨雨,該幹嗎幹嗎,沒有必要再胡思亂想了,守得住,走下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也沒什麼不可以的,活成自己就行了。「四十不惑」及「五十知天命」和「六十耳順」的出處,都是老夫子說的。

五十知天命:五十的人一定會常常悟人生。在感悟中,會發現自己今天走過的人生路,其實既有偶然又有必然。從小到大,老天還是公正的,它儘可能公平地給予每個平等的機會,只是有些機會抓住了,而有些機會從手中滑掉了。回頭看,有一點失落,也是正常的事情,向前看依然是一臉的燦爛,會在必然和偶然中,思考命運的天性,仰望星空,看天空縹緲,思安身立命之本。

六十耳順:六十歲的人還有一段良辰美景好時光,詩曰:「老牛自知黃昏晚、不待揚鞭自奮蹄。」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土暮年壯心不已。」這種境界和精神,還是應該有的。至於安度晚年,頤享天年,還早呢!現在是六十年退休,大多數人身體還是倍兒棒的,應該發揮自己的餘熱,真正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兒孫滿堂了,社會上的事情也不用你操什麼心了,耳朵背與不背都應該聽得進,如風一樣的順暢才是。

七十古稀:老夫子的原話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並沒有說「古稀」,如果說了,那就成為他老人家的「讖語」了,因為他老人家正是73歲仙逝的。出處應該是杜甫的詩,《曲江二首》中云:「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點,民間也有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古稀之年幹什麼呢!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地活著,看人間好事,力盡所能地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

八十耄耋:耄耋是一個漢語詞彙。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出自於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八十老人,現在已經很普及了,這歸功於社會和科學,進步為老人健康長壽創造了新的天地。

九十老童:老童,也稱耆童。古代神話中的神明。出自《山海經》: 「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命重獻上於天,命黎邛下地。」意思是老童生下來是滿頭白髮。顓頊卜知這個滿頭白髮的嬰兒將會子孫繁衍興旺,於是給他起名叫老童。這應該是後人取其吉祥之意吧!

百歲人仙:道教中五仙分別為:天仙、神仙 、地仙 、人仙 、鬼仙。人活百歲不是「天仙」、「神仙」,也應該是「人仙」了。鍾敬文《中國禮儀全書》三章:「若是百歲大壽,則不論平時交往疏密,人們都慕名前來祝壽,因為『山中雖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大家還要為壽星立碑刻傳,宗族還要將此事書於族譜,主家亦要向來賓饋贈禮品等。」(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語文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
    高考一輪複習已經開始,小編為了幫助考生們掌握最新資訊,特分享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供大家閱讀!  嬰兒期,古人稱為」孩提」,比如在《孟子?盡心上》有記載: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 古代人對年齡10至100逢十整數的別稱
    十歲不愁: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拜相,這都是人間的奇蹟,百年少見。鍾敬文《中國禮儀全書》三章:「若是百歲大壽,則不論平時交往疏密,人們都慕名前來祝壽,因為『山中雖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大家還要為壽星立碑刻傳,宗族還要將此事書於族譜,主家亦要向來賓饋贈禮品等。」(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 古人對這些事物的雅致別稱,驚豔了時光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產生了太多美好的東西,從最初的沒有語言,到現在享譽全球的漢字,可以看出,古人憑藉他們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智慧的結晶,特別是古人對身邊事物的雅稱,真的是溫柔了歲月,那種言語中帶著綿綿感情的潤物細無聲的別稱,不像現代的詞彙那樣,簡單淺顯,太細膩了。
  • 一年最好是青春:古人給春天起了多少個別稱、雅稱和代稱
    公曆四月,農曆三月,已經到了春天的尾聲,頗有些留戀,恰好看到一些寫春天別稱的資料,很是有趣,想不到古人真不嫌麻煩,居然給春天起了那麼的名字,現在讓我們來分享一下春天的別稱、雅稱和代稱。人們常說「三春」,這「三春」指的就是春天。
  • 古人關於不同年齡的別稱可真多,10至20歲間的叫法還有這差別
    現代人的年齡已經採用數字進行表示,古人的年齡除了用數字表示外,還會用一些詞語指代年齡,似乎這才是主流。畢竟古人用來指代不同年齡的別稱也是非常多的,小至嬰兒,上至老人都有,分得很是仔細,尤其是十歲至二十歲間的年齡稱呼差別比較大呢。
  •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吃螃蟹的季節是幾月
    古人多用成語來形容生活中的事物,那麼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呢?顧名思義是沒有腸子的動物,你知道正確答案嗎?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正確答案:螃蟹  古人給蟹取「四名」:「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
  • ...2020年10月2日答案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原標題:螞蟻莊園2020年10月2日答案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今天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0月2日莊園小課堂的答案是什麼呢?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日的問題是【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只吃蔬菜水果減肥,是一種健康的減肥方式嗎】和【小雞寶寶考考你,「海天佛國」指的是我國哪一座佛教名山】。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不清楚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2020年螞蟻莊園10月2日莊園小課堂答案
  • 螞蟻莊園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
    原標題:螞蟻莊園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日答案     螞蟻莊園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答案是什麼?這個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日的問題答案在「雞」和「螃蟹」中選擇,那麼它們誰是「無腸公子」呢?
  •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小課堂10月2日每日一題答案...
    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小課堂10月2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時間:2020-10-02 23: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無腸公子是古人對哪種動物的別稱 小課堂10月2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10月2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
  • 古人對酒的有趣別稱
    在國人口中「酒」除了被稱之為酒以外,今天讓我們了解下在我國古代「酒一些其他或文藝或有趣的稱呼。 1、「掃愁帚」,「釣詩鉤」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 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
  • 古人對服飾的說法多有趣?又怎麼稱呼各個時間段?值得收藏細品
    古人對服飾的說法多有趣?又怎麼稱呼各個時間段?值得收藏細品古人對衣帽服飾有各種稱呼、對不同的時間段也有不同的叫法,非常有趣,一起來看看吧。文/詩綠鳳1、帽子叫「元服」2、衣服叫「身章」3、簪纓;縉紳:是對官員的別稱4、章步;蜂也:是讀書人的衣服5、布衣:是對平民的稱呼
  • 雪的別稱之美,感受一下古人的浪漫,中國人的浪漫
    那麼你們知道古人們都怎麼稱呼「雪」嗎?今天小編盤點了一些雪的別稱,帶大家感受一下古人的浪漫。20.銀砂兩岸嚴風吹玉樹,一灘明月曬銀砂唐 韋莊《夜雪泛舟遊南溪》21.玉塵漠漠復雰雰,東風散玉塵唐 自居易《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
  • 人生百年 別稱裝點 生動形象 來歷不凡:赤子至期頤,一起來了解
    古人這種用別稱代指年齡的情形,在解讀時,不可太過於較真,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段。如《東周列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論年紀雖則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倒象十六七歲及笄的模樣。」可見並不是一定得整整好好十五歲,只是大其概,但十五歲應該是個起始年齡。弱冠,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 這是春天的別稱,用在詩中既形象又貼切,讓春天駐足讓讀者流連
    我國的漢語,語言詞彙非常豐富,對於同一事物,常常會有不同的稱謂,也就是所謂的「別稱」。這些別稱既生動又形象,運用在詩詞中,豐富了詩人們的語言表達,也豐富了詩人和讀者的想像,同時也傳遞著更加豐富的情感。今天咱們來聊聊出現在古代詩詞中對於春天的別稱,舉幾個例子和前人的作品,和朋友分享一下。
  • 老祖宗說過壽「忌九,逢九說十」,很多人不懂,壽文化不能忘
    我們知道"壽文化"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古至今給老人過壽是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的習俗,而農村也對這樣的習俗做出了總結,"做壽忌九,逢九說十"。這句話的意思並不難理解,老人過壽忌諱"九",到"九"出現的時候要用"十"代替。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要先從過壽的緣由說起。
  • 冬季的別稱
    三冬 古人以農曆10月為孟冬,11月為仲冬,12月為季冬,並將3個月份合稱「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詩人杜甫《遣興五首之二》:「蟄龍三冬臥,老鶴萬裡心。」   九冬 冬季3個月共90天,於是冬季又別稱「九冬」。如南朝沈約《夕行聞夜鶴》:「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 任。」
  • 古人講:「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具體有什麼講究
    因為農村的老人們都會說「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可能很多年輕人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但就單憑這個「難逢」就知道明年的鼠年是特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十九年頭七年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19個年頭裡邊,會有7個年頭是我們農村所謂的「寡年」。何謂寡年呢?
  • 老祖宗說:做壽忌稱九,逢九必稱十,何意?為啥都要過虛歲壽?
    「做壽忌稱九,逢九必稱十」就和我們的生活很貼切。「壽」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們民族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寄託和願望,在民間老人過壽,無論是富貴人家還是窮苦人家,都會邀上親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觥籌交錯,歡聲笑語的。那麼何為過壽呢?
  • 古人對顏色的稱呼,太「中國範兒」了!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風骨,美在意境…… 古人對於漢字的運用讓當代的我們自愧不如,古人對萬物的稱呼怎麼都那麼美? 我們常說的黃綠青藍紫黑白灰等顏色,在古人的口中卻有著這樣的雅稱:
  • 茶的別稱 你知道幾個
    除了茶、檟、蔎、茗、荈等一字別稱,茶還有兩字別稱、三字別稱。 不夜侯丨古人對茶的擬人化戲稱。因茶可提神,飲後夜不能眠 餘甘氏丨古人對茶的擬人化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