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

2021-01-08 高考網

  高考一輪複習已經開始,小編為了幫助考生們掌握最新資訊,特分享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供大家閱讀!

  嬰兒期,古人稱為」孩提」,比如在《孟子?盡心上》有記載: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年歲稍長,可以稱作「黃口」,有古話雲「黃口小兒,不足信焉」,就是說,三到五歲孩子的話多是信口而發,沒什麼邏輯和事實根據。

  八歲以前稍懂事的孩子處在「垂髫之年」,因為在兒童時期,孩子可以不束髮,任由頭髮下垂。過了八歲,兒童的頭髮束成一髻,因此,這時期又被稱作「束髮」。

  豆蔻年華,多時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而到了十五歲,因女子到了行笄禮之年,所以又稱為「笄年」。

  男子到了二十歲,可以稱作「弱冠」,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子要行加冠禮以表示成年,考慮到那時的男子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曹植在詩中寫道:「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一般認為,「結髮」是初成年的別稱,此時的年齡約處於22~26歲,應該屬於男女青春飛揚的時期。

  因一句「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所以,三十歲又稱為而立之年。

  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因此,「不惑」、「知命」就成了這兩個年齡段的別稱。

  古人用天幹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幹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循環,所以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 。

  古人壽命少於今人,因此,到了七十歲後,就可以稱「古稀之年」,活到八九十歲的老者,就有幸稱作「耄耋」(mào dié)老人。

  高壽者能活到一百歲的話,就要稱為「期頤」(ji yí)。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願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古代詩人別稱、別號、代稱大全,為孩子收藏,考試必考!
    古代詩人別稱、別號、代稱大全,為孩子收藏,考試必考!假期就要結束了,同學們最好是在最後的這幾天的時間,調整好心態和作息時間,新學期開學之後才能儘快適應新學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趁著開學還有幾天,同學們可以做一做知識積累,今天我們就為同學們分享一份語文學習資料。
  •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中新網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父、師傅: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爾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
  • 2019安徽事業單位考試:人文小常識——中國古代別稱(物篇)
    在近幾年的公基考試中,科技歷史人文的所佔比重在慢慢增多,由於考查的範圍比較廣,知識點繁雜,各位考生在準備的過程當中往往把握不準方向,複習起來沒有重點。的確,科技歷史人文的考情比較特殊,旨在考查各位考生的知識儲備,但是,通過觀察每一年的考試題目,也並不是無章可循。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公基人文常識的常考點之中國古代別稱—物品篇。
  • 逢十年齡段的別稱,古人的情懷有趣
    這也是古人對逢十年齡段的別稱,說法或者出處是比較有意思的。十歲不愁: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拜相,這都是人間的奇蹟,百年少見。在古代與現代差不多,六七歲開始搖頭晃腦讀書,無憂無慮,啥事都不管,離小升初或考秀才的事遠著呢!「十歲不愁」出自何處呢?它出自《禮記·曲禮》曰:「人生十年曰幼,學。」古代的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才外出上學。
  • 2019年高考語文備考:巧記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讓複習事半功倍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 大精深,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浩如煙海。 自從2015年全國卷中開始出現古代文化常識題之後,這種題型便連續考了五年,成為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必考 知識點之一。《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 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關於文化常識的規定是「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 文化知識」。古代文化常識這個考點大致可以分為官職、稱謂、飲食、服 飾、刑罰、天文曆法、地理、科舉制度、 風俗禮儀、音樂文娛十大類。內容繁 雜、信息量大,學生記憶起來費時費 力,效果不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 結了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九種記憶方法,希望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具體方法如下。
  • 古代對風水的別稱
    風水術源淵流長,經過歷代沿革,因此有不少名稱,堪輿、卜宅、相宅、圖宅、青烏、青囊、形法、陰陽、地理等等都是風水在不同時期的別稱。介紹諸多風水別稱的由來及其含義,易經天下公眾號,對於了解風水術及其歷史,也很有必要。
  • 語文老師:三年級語文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全冊),考試不丟分
    其次,詞彙的積累來源於豐富的課外閱讀,因此,孩子需要在掌握課本知識點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背誦是另一種重要而有效的語言積累方式,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校課本所要求的背誦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胃口。因此,有必要為孩子們增加一些經典篇目段落的背誦,通過每天的背誦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記憶能力,能更快速積累豐富多彩的語文素材。
  •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錦集(含古代常識)分類整理,文理通用
    有同學問,語文不好怎麼辦?大家都知道,語文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全靠平時積累。該背的要背,該理解的要理解,最易丟分的往往是高考語文必考的。文學常識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之一,但文學常識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因為這部分的知識點很零碎,跨度也廣,同學們就極易丟分。
  • 《衝頂大會》問題: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答題答案
    衝頂大會提問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九遊小編艾米分享下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衝頂大會答案。 衝頂大會問題: 香山居士是... 衝頂大會答題APP中,玩家答對題目即可領取獎勵金。衝頂大會提問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
  • 赤子:中國古代對新生兒的別稱,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學問,就連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別稱。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可能要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反而把人生之初的別稱給淡忘了。可能是因為新出生的小寶寶太招人喜愛了,把這事給丟腦後了。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 下列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
    下列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時間:2020-11-04 2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列哪個兒童年齡符合我國古代總角所指的年齡段?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是什麼?
  •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3),科舉常識,考試必備,打卡~
    131天,今天於老師分享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3),科舉常識,考試必備。語文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高中語文1.概念科舉制,即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3.古代學校(1)「庠」是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序」是周代學校的名稱。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又囑學使俾入邑庠。(《促織》)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 涼友、搖風、便面,古代扇子的別稱你知道幾個?
    每年夏天,大家都應該自發感謝並紀念兩個男人:第一個要感謝的是中國古代的后羿,他曾經幫助帝堯幹掉了9個太陽,被後人傳頌至今;第二個、也是尤其要感謝的是美國的威利斯·哈維蘭·卡裡爾,他發明了現代空調系統,被後人稱為「空調之父」。
  • 古代文學常識:十種事物的別稱與雅稱
    古代文學常識:十種事物的別稱與雅稱   一講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徵月,初月,泰月,楊月,寅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歲,芳歲,華歲,歲歲。
  • 人生百年 別稱裝點 生動形象 來歷不凡:赤子至期頤,一起來了解
    古代人到了一定年齡無論男女都是要束髮的,垂髫指古代兒童在未束髮之前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關於垂髫的詩文,最著名的要數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為什麼可以界定為七八歲呢?因為古代的女孩子八歲就開始扎頭髮了。這就是下面要說的另一個別稱。總角,女孩子到八歲,男孩子到了九歲,就要在頭頂束髮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
  •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知識點總結——各題型答題技巧與方法體系!衝鴨
    語文大概是一輪複習裡最被忽視的學科了。語文學科本身確實需要長期積累,確實不像其他科目那樣知識點足夠細分。而且書本上的內容在試卷上體現的也是較少。但高考既然是考試,一定有在考試中提分的辦法。這裡給大家帶來高考語文一輪複習知識點總結!包括了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方法體系!
  • 在古代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
    在我國古代時期對於年齡是有著很多種說法的,並且對於不同的年齡段也都有著不同的稱謂,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吧!在古代,古人都會把孩子頭髮紮成鬢。預指童年時期。9歲又叫黃口。黃口本指是雛鳥的嘴,借指兒童。10歲稱幼學。《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yue)幼學。後來被引申為幼時的學業。12歲對於女孩有單獨的稱呼叫做金釵之年。13歲,女孩子被稱為豆蔻,男孩子被稱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歲左右的少年)。15歲在古代的稱謂比較多,有五種不同的稱謂。
  • 冬季的別稱
    九冬 冬季3個月共90天,於是冬季又別稱「九冬」。如南朝沈約《夕行聞夜鶴》:「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 任。」   嚴冬 「嚴」有「程度深」之義,故「嚴冬」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如唐代僧貫休《塞下曲》:「嚴冬大河枯,嫖姚去深擊。」   清冬 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別稱。
  • 幼升小暑假語文課本預習,一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各單元知識點匯總
    幼升小在暑假如何預習語文課本?家長們可以選擇讓孩子全面了解課本各單元需要學習什麼知識,有哪些字詞句需要掌握。曉慧老師的會員社群中,有這樣一份內容,比較簡單的把課本各單元的字詞句知識點進行了匯總,我想分享給大家。電子版,關注頭條號,私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