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中國古代對新生兒的別稱,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2020-12-17 學文化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學問,就連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別稱。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可能要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反而把人生之初的別稱給淡忘了。可能是因為新出生的小寶寶太招人喜愛了,把這事給丟腦後了。

中國古代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別稱——赤子。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對赤子這個別稱用的非常普遍。說話寫文章在用,起個歌名在用,連國外電影翻譯成中文名還在用。如我們常用赤子之心來讚美人們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科學報國的鄧稼先

列舉幾處古代典籍中有關赤子的記載,讓我們對中國文化永保赤子之心。

《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這句話可久遠了,一下子上推到了3000多年前,這是西周剛建立不久,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舊地民眾的命令裡的一句話。孔子的第31世孫,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經學家孔穎達在注釋時對赤子做了生動形象的解釋「剛出生的新生兒,整個小臉蛋、眉目間粉撲撲的,所以叫赤子」。那全句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應當像護理新生兒一樣,盡力把臣民治理好,讓他們都能平安健康的生活。」由此看來,赤子的由來起點很高。

子生赤色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而孟子是第一個把赤子發展為赤子之心的人。孟子在這裡用赤子之心形容什麼呢?形容「大人者」。這個「大人者」可不是我們今天說的大人小孩的大人,這個大人是指那些擁有極大的行政權力的人,因為這話是說給國君聽的。是說當政者對待他的臣民要有一顆如嬰兒般純真不偽,本色自然的愛心。

看來孟子時代的赤子之心與我們今天進一步發展了的赤子之心還不大一樣。赤子之心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人民化了,你我他皆可用。因為我們成了「大人」了。人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國家成了我們效力的對象。所以當我們這一個個「大人」在面對我們為之奮鬥的祖國時,當然要以一顆赤子之心相報。

體育健兒為國爭光

相關焦點

  • 人生百年 別稱裝點 生動形象 來歷不凡:赤子至期頤,一起來了解
    中國有五千餘年文明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學問,而且這些學問不單是放在教科書裡,不單是放在資料庫裡,而是瀰漫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時隨地。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文化裡對人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別稱。小小別稱裡藏著大學問。
  • 2019安徽事業單位考試:人文小常識——中國古代別稱(物篇)
    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公基人文常識的常考點之中國古代別稱—物品篇。一、古代服飾代稱古代的服飾以其鮮明的特性,顯示了穿著者的貴賤尊卑或性別職業,因而不同特點的服飾就成了不同社會地位人的代稱,有的甚至沿用至今。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頭,代指平民,具體而言指本業為農業與小手工業,末業為小商賈等各種不事生產的人。
  •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中新網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父、師傅: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爾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
  • 中國最罕見6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其實三千年前就有了
    中國最罕見6個姓氏,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 ,其實三千年前就有了文/國哥觀史其實除了百家姓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少見的姓氏,比如一些複姓,像慕容,上官,諸葛等書籍中記載,中國的複姓其實也有很多。多達幾十種。就算有很多複姓不常見,但也沒有消失。最近有一名東北大學的新生,因為自己的姓名就鬧出了笑話,大家都以為他是一個日本人。在中國的眾多姓氏裡,有六種複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其中最罕見的這六個複姓就是:東門、木門、端木、東野、西宮、新垣、公良,因為和日本姓氏差不多,所以經常被誤會,其實三千年前就有了。中國人姓名的取法和延續都和日本人不相同。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嫦娥的這個別稱你們一定不知道!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嫦娥奔月的故事總是令人無法忘懷,而嫦娥作為中國神話中有名的人物,不管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或者是其他的傳說,人們都在喜歡嫦娥的同時也會做更多的了解。但是嫦娥的這個別稱你們一定不知道!嫦娥是上古神話人物。對她的稱呼有很多種。
  • 2021年公考常識: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詩人,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揮毫潑墨,暢意抒懷作品有《李太白集》、《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2.詩聖——杜甫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作品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的別稱
    今天展鴻君給大家帶來整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詩人,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揮毫潑墨,暢意抒懷,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他們的成就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以下簡單來總結一下各位詩人的別稱。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包羅萬象,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多學習、觀察、思考和積累。
  • 語文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
    高考一輪複習已經開始,小編為了幫助考生們掌握最新資訊,特分享古代對各年齡段的別稱的知識點,供大家閱讀!  嬰兒期,古人稱為」孩提」,比如在《孟子?盡心上》有記載: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 2020貴州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古代年齡稱謂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在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識題中也會涉及到考察。在中國古代,關於年齡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說法,古代人的年紀一般不用數字表示,一般不會直接說出某人幾歲,而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用不同的稱謂。今天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稱謂: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別稱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別稱,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不管是公務員還是國考對常識都有一定的考察,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
  • 古代文學常識:十種事物的別稱與雅稱
    古代文學常識:十種事物的別稱與雅稱   一講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徵月,初月,泰月,楊月,寅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歲,芳歲,華歲,歲歲。
  • 古代對風水的別稱
    風水術源淵流長,經過歷代沿革,因此有不少名稱,堪輿、卜宅、相宅、圖宅、青烏、青囊、形法、陰陽、地理等等都是風水在不同時期的別稱。介紹諸多風水別稱的由來及其含義,易經天下公眾號,對於了解風水術及其歷史,也很有必要。
  •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原標題 [新加坡每三千新生兒有一名患罕見先天性疾病]
  • 疫情防控40多天,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三千多名新生兒無一感染
    疫情防控40多天,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三千多名新生兒無一感染 2月29日凌晨1點55分,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負壓隔離產房,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劉麗(化名)被緊急推了進去。
  • 我國古代四大別稱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古今通論》:「崑崙東南方五千裡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裡,五嶽之域,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混元聖紀》:「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經》:「但古聖人以中國神州,以九州島配八卦,上當辰極,下正地心,故九州島在此耳」。俗稱「神州大地」。中土為神州,黃帝為中央天神。
  • 《衝頂大會》問題: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答題答案
    衝頂大會提問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九遊小編艾米分享下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衝頂大會答案。 衝頂大會問題: 香山居士是... 衝頂大會答題APP中,玩家答對題目即可領取獎勵金。衝頂大會提問香山居士是我國古代哪位文學家的別稱?
  • 古代九州一詞泛指中國,說的是哪九個州?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一向被稱作禮儀之邦,別稱也有很多。自古以來,中國又被稱為華夏、中華、九州等,那你知道說的是哪九個州嗎?由於中國版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所涉及範圍不同,因此只能大概的做一個參考分析,看看上古九州分別對應今天的那些地方,一起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 泡菜史:三千年前就出現在中國,如今韓國教授寫信要求修改百科
    12月8日,韓聯社報導,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已向某百科發出抗議郵件,要求百科刪除「泡菜」詞條中錄入的「韓國泡菜源於中國」這一表述,還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隨後,有網友發現"泡菜"詞條已經刪除了"製作泡菜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