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古聖人以中國神州,上當辰極,下正地心,俗稱「神州大地」。神州即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古今通論》:「崑崙東南方五千裡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裡,五嶽之域,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混元聖紀》:「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經》:「但古聖人以中國神州,以九州島配八卦,上當辰極,下正地心,故九州島在此耳」。俗稱「神州大地」。中土為神州,黃帝為中央天神。黃帝以土德王,相傳黃帝領治的土地稱為神州,赤帝統轄的土地稱為赤縣,赤縣和神州合稱「神州赤縣」或「赤縣神州」。
神州雄屹九垓數千載,何以萬古相冠?不亦謬哉!夫萬古者,誠非精微象數也。實寄吾輩之情思,託區區之遐想,祈與太清同始興而舍湮滅耳!春風放膽梳萬柳,夜雨瞞人潤百花。廿一紀,九天居士擬春風夜雨為標範;欲仙遊而觀萬仞,騁翰逸而致神飛。腕下汩汩瀉出「數泠清泉挾幾多珠玉」,化文以成《萬古神州賦》。記曰:寰宇裂而玄幽失,混沌開而光明至。孰知何紀?水波浩淼,盈漫田疇。紫微璀璨,布陳太空。經長年,五洲七洋遂成。越累月,八索九丘踵生。借奇碩金晴,居蒼穹俯瞰:亞細亞東端,太平洋西畔,狀若「雄雞」,內蘊「龍體」。膏腴富庶者,神州之屬也。
華夏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本義為周朝於西周時期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後復包舉中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中國的古稱。
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族戰敗,併入黃帝族,炎黃聯盟初具雛形。炎黃集團以炎帝族和黃帝族為主體,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並與山東境內東夷集團的其他部落組成更龐大的大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流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遊黃帝族的後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經過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華夏族正式形成了。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華夏族。從漢朝開始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華夏文明亦稱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這兩種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
九州
「九州」是中國的別稱之一。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範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徐州、冀州、兗州(yǎn)、青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其所劃分的九州範圍,依次是:
一、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二、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
三、兗州,起自黃河下遊、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
四、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溼泥土。
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溼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遊,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
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
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中原
中原一詞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遊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古代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曾長達五千年居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古人常將「中國」、「中土」、「中州」、「中土」用作中原的同義語。一般認為,中原地區在黃河中下遊流域,是古代華夏族的發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域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的河南省周邊地區,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也被納入中原文化區。
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之後有「中州」和「中原」之稱。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黃河中遊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夏商故都鄭州、殷鄴七朝古都安陽,同時還有六朝古都商丘,南都帝鄉南陽,曹魏故都許昌等古都。不過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很多民族、種族、國家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逐鹿中原。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大批大批的中原人士為了逃避戰亂而遷往異域他鄉,這極大地促進了祖國很多地方的開發和中華文明的傳播。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