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 大精深,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浩如煙海。 自從2015年全國卷中開始出現古代文化常識題之後,這種題型便連續考了五年,成為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必考 知識點之一。《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 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關於文化常識的規定是「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 文化知識」。古代文化常識這個考點大致可以分為官職、稱謂、飲食、服 飾、刑罰、天文曆法、地理、科舉制度、 風俗禮儀、音樂文娛十大類。內容繁 雜、信息量大,學生記憶起來費時費 力,效果不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 結了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九種記憶方法,希望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具體方法如下。
一、 舉一反三法
舉一反三法是指在列舉某一方面 內容之後,進而以此類推,掌握同類 型的其他內容的方法。學生在記憶某 一類文化常識時記住其中一個,可以 將與之相似的文化常識放在一起進行 記憶。例如《鴻門宴》一文中提到項 羽尊稱範增為「亞父」,「亞父」是 對年長者的尊敬稱呼,表示僅次於 父親。由「亞父」我們可以聯想到 周武王尊稱姜子牙為「尚父」,齊桓公尊稱管仲為「仲父」,秦始皇尊稱 呂不韋為「仲父」,劉禪尊稱諸葛亮 為「相父」。
二、 對比記憶法
對比記憶法就是將所要記憶的內 容通過對比加以記憶的方法。有些文化常識非常相似,學生記起來特別容 易混淆。我們可以將同類型的文化常 識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找出區分點, 進行巧妙區分。例如皇帝的年號、諡 號、廟號,我們進行對比後,可以簡 單記為:帶有「祖」或「宗」的是廟號, 據此我們可以知道「唐高祖」「宋太宗」 等是廟號;帶有「帝」字的、對帝王 功績進行評價的是諡號,據此我們可 以知道「漢武帝」「隋煬帝」等是諡號; 什麼都不帶的稱呼是年號,據此我們 可以知道「永和」 「貞觀」等是年號。
三、表格記憶法
表格記憶法是指將某個內容復 雜的知識分成各個不同的項目,整理 成一個表格,幫助理解某個知識點的 方法。例如學生在記憶「明清時期的科舉制」的時候,可以按橫表分成四 個項目: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縱表分成六個項目:日期、考點、主 考人、參加者、考中者、前三名稱呼。 這樣的知識網絡表格,令學生一目了 然,很快就可以掌握明清科舉制的眾 多內容。
四、 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就是利用識記對象與 客觀現實的聯繫、已知與未知的聯繫、 材料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來記憶的 一種方法。學生在記憶文化常識時與 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繫起來,記憶的效 果會更好。
例如在背誦有關時間的文 化常識「五更」時,一更又叫「黃昏」, 對應的現代時間是19點到21點,結 和生活習慣,我們可以聯想到此時正 好天黑了,開始進人「黃昏」;二更 又叫「人定」,對應的現代時間是21點到 23點,我們可以聯想到21點人開始準 備睡覺,到23點人應該安定下來睡 著了,所以稱為「人定」;「三更」 又叫「夜半」,對應的現代時間為 23點到次日1點,可以聯想到黑 夜已經過去一半,可以簡單記為「半 夜三更」;「四更」又叫「雞鳴」, 對應的現代時間是1點到3點,我們可 以聯想到3點公雞開始打鳴,所以「四 更」可以稱為「雞鳴」「五更」又叫「平 旦」,對應的現代時間是3點到5點, 我們可以聯想到這時天又亮了,所以「五 更」可以稱為「平旦』。
五、 深入挖掘法
深人挖掘法是指深人挖掘同一個 知識點的相關內容,以求理解這個知 識點的全部內容,做到沒有任何遺漏 的方法。學生在記憶某一個文化常識 時記住了其中最簡單的一項,但在實 際考試中遇到與之相關的選項往往比較複雜,就需要我們深人挖掘,全面 掌握和它有關的要點,做到考試時能 以不變應萬變。例如《荊軻刺秦王》 一文中出現了「郎中」,課下注釋中 僅僅提到是「宮廷的侍衛」,並沒有 做過多的解釋。但我們需要了解「郎 中」這個文化常識的全部內涵,「郎 中」始置於戰國,執掌侍衛。秦漢沿 置,內充侍衛,外從作戰。晉至南北 朝,為尚書曹司的長官,隋唐以後, 六部都設置郎中,分掌部內各司政務。 宋代以後是對醫生的稱呼。
六、 名言引用法
名言引用法是指引用名人的言論 或詩句幫助記憶有關內容的方法。有 些同類型的文化常識比較多,學生記 起來會覺得有點麻煩,這時便可以利 用學過的名言幫助記憶。例如年齡類 的文化常識,可以借用《論語》中孔 子的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杜甫 的《曲江二首》中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的詩句,再加上八十至九十歲稱「耄 耋之年」和一百歲稱為「期頤之年」, 我們就可以記住三十歲至一百歲各個 年齡段的別稱了。
七、 歌謠記憶法
歌謠記憶法是指把一些材料編成 歌謠,賦予它們一定的音韻和節律, 使枯燥零散的材料變得朗朗上口、易 記易背的方法。這樣就將需要記憶的 知識變得簡單易學了。例如我們在背 誦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時,就可以 採用歌謠記憶法。「春雨驚春清谷天」 對應的就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 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夏滿芒夏暑 相連」對應的就是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秋處 露秋寒霜降」對應的就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冬雪雪冬小大寒」對應的就是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 節氣。
八、 壓縮合併法
壓縮合併法是指將類似的知識點 歸類整合,找到它們的共同點,進行 壓縮合併,減少記憶量的方法。例如 學生在記憶「官職的變化」相關知識 點時,就會發現「攝」有「暫時兼代 本職以外更高的職務」之意;「假」 有「暫時代理」之意;「行」有「代 理官職」之意;「署」有「代理、暫 任」之意。這四個詞都有一個共同的 釋義一暫時代理,如此,學生便可 以將「攝」 「假」 「行」 「署」這四個 詞壓縮合併為一個知識點,這樣可以 減少記憶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九、 方位記憶法
方位記憶法是指利用地理方面 的方位幫助記憶有關內容的方法。有 關民族和地理方面的文化常識,學生 記憶起來總是似是而非,容易記錯。 我們可以藉助地理方位進行記憶,往 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國 歷史上對一些少數民族的稱呼:「夷 族」 「戎族」「狄族」「蠻族」,我 們可以利用地理方位中的「東南西 北」,簡記為「東夷」 「西戎」「北 狄」「南蠻」。
以上九種方法,同學們在複習中 國古代文化常識時可以靈活運用,既可 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相信同學 們一定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運 用各種奇思妙想,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 方法,增加個人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 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方面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