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故事:牽牛子治療腸結

2020-12-19 PSM藥盾公益

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溫若君、梅全喜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牽牛子治療腸結

……一宗室夫人,年幾六十,平生苦腸結病,旬日一行,甚於生產,服養血潤燥藥則泥膈不快,服消黃通利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餘年矣。時珍診其人體肥膏梁而多憂鬱,日吐酸痰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氣雍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滋臟腑,非血燥比也,潤劑留滯,消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一服就順。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喬,素多酒色。病下極脹痛,二便不通,不能坐臥,立哭呻吟者七晝夜。醫用通利藥不效。遣人叩予,餘思此乃溼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故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大腸、膀胱也。乃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入牽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減,三服而平。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牽牛子「發明」

牽牛子的故事

《本草綱目》中記載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宗室夫人已經年過60歲了,這一生苦於患有腸結病,十日左右才能解一次大便,而臨到解時,肛口則會異常疼痛,患者自述這種疼痛的程度好似生產時。這位老婦人曾經服用過一些養血潤燥的藥物,但是會使胸膈阻塞不利;若按照常規治療方法服用消黃通利之藥則毫無效果。像這樣病情耽誤了三十餘年了,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十分的痛苦。

後來,患者請李時珍為其診治,他見這位老婦人體態肥胖而觀其面容多憂鬱,詢問病史了解到她每日能吐酸痰達一碗多,才能覺得胸部舒暢一些,她常因「內火」旺而生病。李時珍分析認為,患者這種症狀是三焦之氣壅塞停滯所致,氣機只升不降,津液皆化為了痰飲故不能下行滋潤臟腑,並不是血燥。他認為治療時應用潤劑留滯,消黃藥只能入血分不能通氣,都是化為痰飲,阻礙氣機,所以藥石一直無效。於是李時珍給這位老婦人服用牽牛末皂莢膏丸,老婦人大便立即通暢了,再無痛苦。自此以後這位老夫人只要自覺腸結髮作就服用牽牛末皂莢膏丸,果不其然一服就通暢,也不妨礙飲食了,老夫人的精氣神又恢復了爽利。所以李時珍得出這樣的結論:「蓋牽牛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

李時珍還用牽牛子治好了自己的外甥柳喬。柳喬這個人平素喜好酒色,生病時下腹部脹痛,二便不通,以至於不能坐臥,高聲痛哭並呻吟了七天七夜。醫生給柳喬開通利的藥方但並不奏效,於是派人請李時珍來,李時珍了解了外甥的病情後,思索此病是溼熱之邪在精道,壅脹隧路,病在二陰之間,因此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並不在大腸與膀胱。於是李時珍用川楝子、茴香、穿山甲這些藥,入牽牛子加倍水煎服,柳喬第一次服用病情就減輕了許多,服用三次後病情己然痊癒。

牽牛子植物圖

牽牛子得名

牽牛子別名黑醜、白醜、黑牽牛、白牽牛、二醜、草金鈴等,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乾燥成熟種子。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果殼雜質,曬乾。本品有黑、白二種,黑者名黑醜,白者名白醜,兩種的混合品名二醜。臨床應用除了生品外,還有炒牽牛子等炮製品應用,生用力峻,炒用則緩其性。

據《名醫別錄》記載:牽牛子「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藥性論》載「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本草綱目》載:「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本草正義》載:「牽牛,善洩溼熱,通利水道,亦走大便。」從前面所講的傳說故事以及這些著名的本草著作記載來看,牽牛子能夠通利二便治療腸結。牽牛子在中藥瀉下藥裡的峻下逐水類藥物,縱觀祖國醫藥史,對牽牛子頗有研究,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牽牛子能「走氣分,通三焦」、「達命門,走精隧」,認為其治療「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豐富了牽牛子的藥性理論。如今牽牛子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用於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藥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絛蟲都有驅殺作用。

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了8種含牽牛子的中成藥,一捻金、大黃清胃丸、山楂化滯丸、小兒化食口服液、開胸順氣丸、木香檳榔丸、複方牛黃清胃丸、檳榔四消丸在瀉火通便、消食化滯等方面有很好的應用。

牽牛子草本圖

今天的牽牛子臨床應用也和古時相符,主要有兩個方面:

1、瀉水通便,消痰滌飲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

2、殺蟲攻積,用於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藥理功效

中醫認為牽牛子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功能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瀉。牽牛子主要含樹脂苷類化合物牽牛子苷(Pharbitin),還含麥角醇(Lysergol)、裸麥角鹼(Chanoclavine)、田麥角鹼(Agroclarine)、麥角新鹼(Ergonorine)等多種生物鹼及脂肪油、胺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質、多種糖類和色素。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牽牛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瀉下、利尿、驅蟲、興奮子宮、抑菌、抗腫瘤、改善記憶等。

牽牛子中藥圖(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1、瀉下作用

牽牛子苷的化學性質與瀉根素相似,有強烈的瀉下作用。牽牛子苷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

2、利尿作用

牽牛子苷能加速菊糖在腎臟的排出,使尿量增,故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3、驅蟲作用

在體外試驗中,牽牛子對豬蛔蟲、絛蟲有驅蟲效果。

4、興奮子宮作用

研究表明牽牛子提取物對小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可能與促進前列腺素釋放有關,同時對家兔離體腸管及子宮有興奮作用。

5、其他作用

牽牛子還有抑菌和抗腫瘤作用。其提取物能夠明顯改善東莨菪鹼所致的小鼠記憶障礙,可能與其激活鈣調神經磷酸酶有關。

現代藥理研究再次證明了古人的經驗智慧,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為傳統中醫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民間偏方

關於牽牛子,民間有很多流傳的單方或驗方,臨床證實均有效果,但應對症用藥。

1、治療頑固性便秘

① 牽牛子6g,烘乾,研細末,每次1g,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如藥後大便仍不通,可加大劑量至每次2~3g,大便已通則停止服藥。

② 取本品8g,蘇子20g,桃仁6g,火麻仁12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2、治療小兒內傷乳食,積滯化火

牽牛子、大黃各20g。共烘乾,研細末,6個月以下者,每次0.1g;6個月~1歲,每次0.15g;1~3歲,每次0.3g;3~6歲,每次0.45g;6~12歲,每次1~1.5g。每日3次,以瀉下為度。隨後用山藥、蓮子等調理脾胃。

3、治療癲癇

① 用黑白牽牛子各等分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早晚各服一次。

② 用牽牛子、石菖蒲、枯礬、龍骨、地龍各等量研細末,裝膠囊,每粒0.5克,每次3粒,每日2次內服。

4、治療腹水、水腫

牽牛子40g,小茴香(炒)10g,制香附20g克。共研細末,每服3g(重症可用至6g),生薑湯調勻,晚間睡前服。

5、治療雀斑

牽牛子30g。將其烘乾,研細末,每晚臨睡前取適量,雞蛋白調勻,塗擦面部有雀斑處,翌晨以溫水洗去。連用5~7周。

6、治療蟯蟲

取黑白牽牛子適量,炒熟,研成粉末,用雞蛋1個加油煎至將成塊時,把藥粉撒在蛋上。於早上空腹服用,成人每次服3g,小兒酌減,每隔3天服1次,嚴重者可服3次。

7、治療小兒夜啼

① 牽牛子10g,丁香2g,冰片少許,共研末,開水調泥敷臍治療。

② 黑牽牛子7粒研末,溫水調成餅狀,於睡前敷臍。

牽牛子中藥圖(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使用注意

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牽牛子為峻下的藥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故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控制劑量,且只宜暫用,不可久服。

本品有小毒,用量過大可引起便血、腹痛、嘔吐等中毒反應。應警惕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以舌下神經受損為主,表現為舌之運動麻痺而語言障礙,重者可致昏迷。並因本品經由腎臟排洩,大量服用對腎臟有刺激性,可使腎臟充血發生血尿。

歡迎大家底部留言,說說看完中藥故事的啟發。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本草綱目》故事:何首烏烏髮
    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鄒紅海、梅全喜《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八卷 何首烏烏髮的故事李翱羽乃著何首烏傳云: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兒,生而閹弱,年五十八,無妻子,常慕道術,隨師在山。
  • 小孩消化不良、便秘應該選擇牽牛子嗎
    於是乎我問她是不是牽牛子,她回答我說是的。牽牛子,別名叫黑醜、白醜、喇叭花、醜牛子、草金鈴、二醜等。她開始跟我說的時候,我是很驚訝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那個用牽牛子來給小孩吃,用中醫的話來說就是健脾,通便。
  • 《本草綱目》故事:黃芩善治肺熱咳嗽
    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梅全喜《本草綱目》草部十三卷黃芩善治肺熱咳嗽[時珍曰]:……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之,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洪浮。黃芩的故事關於黃芩善治肺熱咳嗽,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有李時珍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李時珍二十歲的那年,他因感冒引起咳嗽,開始自己並不在意,而且在感冒未好的情況下居然和妻子同房了,導致病情加重,越咳越厲害,還引起陰虛潮熱,盜汗,發燒。並每天吐痰一碗多,常煩燥口渴。
  • 中醫藥治療腸粘連
    腸粘連是指有腹部炎症或手術病史,繼而引起的長期經年不愈的腹痛,甚則可引起腸梗阻或不全梗阻,本病屬中醫腹痛、腸結或關格的範疇,給病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目前本病的治療尚無特效的方法,西醫多採用手術治療,但效果欠佳,有效率不足50%。
  • 腸幹細胞狀態再生重編程抑制轉移性結直腸癌
    腸幹細胞狀態再生重編程抑制轉移性結直腸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17:32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Fernando D. Camargo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本草綱目》中蘊含的食養智慧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本草綱目》不但對每種藥的藥性、氣味、主治等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對於每種藥的特性,不同部位的特性,易混淆品種的特性都描述得非常詳細。
  • 山牧源羊奶:《本草綱目》裡的羊奶功效解析
    《本草綱目》記載「羊乳甘溫無毒,可益五臟、補腎虛、益精氣、養心肺;治消渴、療虛勞;利皮膚、潤毛髮;和小腸、利大腸」。羊奶之「甘溫無毒」甘:味甘的食物通常都有滋補和中、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以治療虛症、痛症,即甘可緩。溫:不同於日本人喜歡吃冷食,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歷來都講究「溫補」,這在中國食補中較為推崇。
  • 那些關注「腸漏症」的醫生,是怎樣治療「腸漏症」的?
    但不管怎樣,腸漏的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不管它是症,還是徵。 不過,主流醫學通常不太關注「腸漏」;因而也不會進行相關的診療。 而一些整合醫學和功能醫學的醫生,則把腸漏當做一個實體的病症,並進行積極主動的治療。 那他們一般是怎樣治療的呢?
  • 「K藥」有望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80%以上發現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是中國及全球第三大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常見原因,好發於45歲以上人群。   結腸直腸部位的癌變通常需要經過「腸息肉→腺瘤→腸癌」的發展過程,發病機制相對明確。
  • 《本草綱目》的智慧
    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無論是否受過教育,只要是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本草綱目》的,但即令中醫大師,也很少人看過十足原本。看過十足原本的,只要有著正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難得出結論:《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
  • 腸粘連的症狀有哪些 3種方法有效治療腸粘連
    腸粘連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的問題,大家對於這種疾病的了解有多少呢?腸粘連的症狀有哪些呢?怎樣治療腸粘連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情況吧。腸粘連的症狀有哪些1、輕度患者的腸粘連輕度的腸粘連一般沒有什麼外在的症狀表現,只會在偶爾的進食之後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症狀,希望大家能夠注意。2、中度患者的腸粘連中度的腸粘連患者不僅會出現腹部疼痛的情況,還會有排氣不暢、大便乾燥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腸粘連的病人因為腸內受到阻礙,不能夠讓氣體和糞便排出的原因。
  • 腸息肉會癌變嗎 腸息肉竟是這樣形成的
    腸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感染:炎性息肉與腸道慢性炎症有關。2、年齡:結直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3、胚胎異常: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4、生活習慣:低纖維飲食與結直腸息肉有關;吸菸與腺瘤性息肉有密切關係。
  • 博大精深的《本草綱目》
    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無論是否受過教育,只要是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本草綱目》的,但即令中醫大師,也很少人看過十足原本。看過十足原本的,只要有著正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難得出結論:《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
  • 《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
    一樣面對鮮活的生命,醫學家和文學家完全不同,他必須去掉一切詩意和想像,以冷靜樸素的筆觸,刻板的記錄敘述,不能摻雜任何色彩,不能展示絲毫才華。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  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
  • 中醫中藥治療腸粘連效果好
    腸粘連是一種頑疾,患上這種病很難治癒。河北省唐山市清華醫院主任醫師張清華自1974年研究、破解採用中醫藥治療腸粘連的「奧秘」,至今已成功地為近4萬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如今,他在治療腸粘連的基礎上,又發展用中醫中藥治療胸膜粘連,同樣獲得成功。
  • 「K藥」有望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如果順利,有望在2021年一季度做出審查決定,這也給部分出國看病患者治療的希望。  結直腸癌,80%以上發現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是中國及全球第三大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常見原因,好發於45歲以上人群。
  • 中藥腸粘連緩解湯
    【方劑名】腸粘連緩解湯,出自現代·《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天津市南開醫院編)。  【組成】川樸15克、木香15克、萊菔子(炒)15克、當歸15克、肉蓯蓉15克、烏藥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芒硝(衝服)10克、番瀉葉(泡服)10克、黨參10克、黃精10克。
  • 《本草綱目》故事:延胡索止痛
    據《本草綱目》記載:延胡索「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諱,改玄為延也」。延胡索是我國傳統中藥材,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乾燥塊莖。夏初的時候,待其莖葉枯萎後採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剛好白心消失,取出,曬乾。切厚片或搗碎,生用、醋炙或酒炙用。三者均具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然而生延胡索因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止痛效果欠佳,臨床少用。
  • 《本草綱目》的偉大智慧
    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無論是否受過教育,只要是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本草綱目》的,但即令中醫大師,也很少人看過十足原本。看過十足原本的,只要有著正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難得出結論:《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