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或曾長期遭同學歧視,事發當日考試中曾被多名同學舉報抄襲,放學路上曾與同學道永別:我要是走了,老師和同學就會特別開心。
「我要是走了,老師和同學就會特別開心。」女兒究竟是怎麼墜樓的,沒有人知道,但連日來,孩子出事之前留給同學的這句話一直刺痛著王女士的心。王女士事後確認,平日裡表現的開朗又懂事的孩子,在學校因肥胖和學習不好而長期受到同學的歧視,事發當天的期中考試中又曾被多名同學舉報抄襲並要求老師對其進行懲罰,儘管事後孩子見到母親時並未表現出異常,但王女士認為,或許這些就是孩子出事的原因。
中學女生墜樓亡,家長稱出事前未表現出明顯異常
王女士的女兒小雨(化名)今年13歲,是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開發區三河市第八中學初二的學生,王女士介紹,女兒學習一般,身高有一米七多,體型肥胖,平日在家性格開朗,是親朋好友眼中的懂事孩子。
「事發前一點異常的跡象都沒有。」王女士介紹,女兒平時與她比較親近,自從與之分房睡之後,孩子每天回去都會有個與之擁抱的過程,孩子有什麼心裡話也會跟她說。而事發當天,孩子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下午正常時間放學,為了鍛鍊孩子,王女士是要求孩子步行往家走,但她照常往學校方向走迎接孩子,見到孩子時,小雨低著頭,似乎有點不高興,但仍像往常一樣挽著她的胳膊,兩人親密得邊走邊聊,「孩子表現的還挺高興,說是當天的語文考試出的作文題目她之前曾經寫過,所以作文寫得不錯。」王女士說,孩子情緒和交流都正常,並未提及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到家後就是正常的吃飯,期間,小雨還如往常一樣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同樣聊得不錯。飯後,王女士送女兒去了同一小區的另一棟樓上課外輔導班。
「去得有點晚了,本來是7點上課,她到輔導班的時候已經是7點10分左右了。」王女士介紹,他們小區是一個有著數十棟住宅樓的大型社區,她家住在11號樓,而小雨上的課外輔導班在14號樓。
但令王女士萬萬沒想到的是,女兒那晚一走就成了永別,沒過多久,就出了事。
「輔導班老師是在7點39分給我打的電話,說小雨不見了,問我是不是回家了。」眼見女兒並未回家,慌亂間,王女士穿著睡衣拖鞋就急忙趕到輔導班,老師說可能是去樓下小賣部買東西了,但輔導班所在大樓的監控出了問題,沒有人知道小雨下樓是出了前門還是後門,王女士及其家人找遍了周圍的所有商店,均無小雨的蹤跡,同時王女士多方打電話給小雨的同學詢問是否見到她,也都沒有結果,過程中,小雨的班主任聞訊趕來,也參與了尋找。當晚,王女士及其家人報了警。但是就算是有警方的參與,仍尋找一夜無果。
一個不眠之夜過後,次日早上6點多,王女士夫婦無奈趕到小雨就讀的學校,希望進入學校能從小雨的同學中尋找線索,但遭到班主任的拒絕,正在交涉過程中接到消息,小區一大早有大批警察進入,28號樓樓下綠化帶灌木叢中發現異常情況,「我倆這時候還沒意識到女兒會出這麼大的事,就商量著回去看看,再回來學校。」王女士說,但不幸的是,被發現在綠化帶中身亡的正是他們失蹤一夜的女兒。
出事女生曾被同學欺負,出事前曾被疑考試抄襲
王女士說,事後他們從警方了解到,經調查,12月7日晚7時50左右,雖然天色已黑,但有小區有監控捕捉到了模糊的墜樓影像,警方第一時間就排除了他殺。
就這麼突然失去了女兒,王女士一家悲痛不已。但小雨究竟因何墜樓,成了王女士一家迫切需要了解首要情況。
「班主任出事那晚過來後曾跟補習班老師說,要是孩子出事他責任就大了,我們當時著急找孩子,也沒在意,沒有追問究竟是咋回事。」王女士說,事後經多方了解才發現,原來當日小雨在學校受了委屈。
當日是學校期中考試,在語文考試中,有學生向監考老師舉報小雨抄襲,但老師拿到小雨手中所謂的抄襲紙條後,又發現與考試無關,「我事後專門就這個事向班主任老師求證過,他承認有紙條,但確實跟考試無關,他就隨手扔了。」王女士說,但之後有不少同班的學生要求老師以作弊對小雨進行懲罰。「孩子可能感覺受到了侮辱。」王女士介紹,事後警方介入調查,他們從警方處了解到,事發當天,小雨放學和班裡最好的朋友一起走到學校門口時跟對方說了句『我要是走了,老師和同學就會特別開心』,同學問她為什麼還有黃老師,小雨回覆說因為她學習不好,黃老師不喜歡她,最後跟那個同學道別時說的也是永別。」王女士說孩子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想不開。
王女士說,這讓她回憶起了此前的一些事情,「我女兒一米七幾的個頭,體型比較胖。」王女士說,由於小雨在班裡成績也不是很好,長得又胖,經常有一些同學欺負她,會取笑小雨,拽她頭髮等,王女士也曾向班主任反映過,但看上去情況不太嚴重,班主任似乎也不太重視,而王女士也覺得自己是後進生的家長不好意思總給老師添麻煩,「所以我後來就不好意思找班主任了,但我還直接找過欺負我女兒的學生的家長交流過。」王女士表示,小雨在學校受同學欺負的情況,她從小雨生前的好友處進一步得到了確認。王女士認為,極有可能因為小雨在學校長期受欺負早已達到崩潰臨界點,而考場上的作弊懷疑扮演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家屬查看學校監控,考試中有多名同學手指小雨舉報其抄襲
那麼,事發當天小雨究竟在考場上受了怎樣的委屈,為了弄清楚,小雨的父親陳先生與律師在與校方的多次交涉後,終於在日前得以查看了當天班裡的監控錄像。
「最早學校說能查一個月的,後來又成了半個月、一個星期,等我那天去調看的時候,學校說因為儲存問題,在他們的系統中只存了12月4日和7日兩天的監控資料,不過幸好7號的還在。」陳先生表示,即便是只有這兩天的影像資料,他和律師在看完之後仍然仿佛可以確定小雨的出事與在學校的經歷有關。「這個班裡亂的要命,但老師對學生們的約束很不到位。」陳先生說,監控資料顯示,小雨所在的這個班紀律極差,在課堂上一些學生的睡覺、隨意走動、打鬧的行為均未受老師約束,還有人在小雨頭上扔東西。
而最能說明問題的則是7日上午的語文考場上。「考試有兩個監考老師,考試開始後不久,班主任黃老師就趴在前邊講桌上應該是睡了,另一個老師在後面看手機。」陳先生說,監控資料顯示,在考試過程中可以看到有多名學生有抄襲行為,甚至有兩個學生在成功抄襲後擊掌相慶,陳先生稱他還看到一個學生用小手電晃其他同學的眼睛,這個過程中,兩個監考老師各幹各的事,並無幹涉。而小雨則也在考試中拿出了一張紙條,「這個不否認,監控中沒有聲音,但可以看到,我家孩子也確實拿出了一個紙條,但被別的小孩兒發現了,立刻有好幾個同時手指著我家孩子舉報她抄襲。」陳先生講,後面那個監考老師從小雨手中拿走了紙條交給了黃老師,在監控視頻中沒有看到老師是咋處理這事的。而接下來還進行了另一場考試,並沒有什麼異常。陳先生夫婦還從警方處了解到,考試結束後,還曾有好幾個學生圍著小雨取笑指責,還有兩名學生專門找到班主任要求懲罰小雨。
班主任親口承認紙條與考試作文無關
「班主任親口說那張紙條跟語文考試沒有關係。」王女士介紹,事後他們經過多方努力,曾與班主任黃老師和學校和一名校長就這張所謂的抄襲紙條進行過詳細的交流,「黃老師說那些學生舉報我女兒抄作文,但他看了紙條,是跟作文毫不相關的內容,他隨手就扔了。」王女士向華商報記者提供了一段雙方交流期間的一段視頻,當事班主任黃老師神情黯然,面對小雨家屬的有關該紙條的質問,他明確表示紙條上的內容與作文題目一點關係都沒有,同時也稱並未就此事批評小雨,針對家屬的進一步質問老師是否及時澄清此事,這位老師囁嚅稱他曾在講臺上說過沒有抄,小雨座位在第二桌,應該能聽到。然而,視頻中,小雨的母親卻表示,在此前這位黃老師曾說過小雨抄襲別人的作文,之後說法改變。
而幾天來,更多的小雨在學校期間備受欺凌的證據被王女士和陳先生掌握,王女士提供的幾張來自小雨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關於小雨的出事,在學生們中間引起不小的波動,有學生寫道「一幫人欺負,沒打」、「但是罵得很厲害」、「天天罵人」,而欺負小雨的學生似乎多數成績不錯,「老師都不知道,因為全是前十名」、「還說要在人家座位上貼張符」。王女士悲傷的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她的孩子在學校裡這麼受委屈。
就是否存在欺凌現象,當事學校負責人未給出明確答覆
那麼究竟當日在學校發生了什麼?而平時小雨又是否遭受過同學的欺負。華商報記者聯繫到小雨的班主任黃老師,但對方一聽說是新聞記者,立刻掛斷了電話,記者隨即簡訊告知致電採訪意圖,但未獲對方回應。
「我也是一位母親,這個孩子出事後,我也一直很悲痛,跟他們家屬的心情是一樣的。」而後,記者又輾轉聯繫到事發學校的一名劉姓校長,對方表示,此事他們已經上報行政主管部門,上級部門及公安部門均已經介入調查,而針對校園欺凌現象是否存在的問題,劉校長稱,除了相關部門調查之外,小雨的父母和律師也看了監控,他們應該有個自己的判斷,即便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劉校長對該問題仍未給出有或沒有的確切答覆。
華商報記者致電三河市教育局一名曾就此事聯絡過小雨家屬的部門負責人,但對方均未接聽,之後聯繫到該負責人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將幫助聯繫該負責人給記者回復。然而,截至記者發稿,一天過去,該局並無任何回復。
據王女士講,事發後他們曾找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但是他們說經過調查後,學校老師做的沒錯,沒有任何責任。」這也令王女士和陳先生想不通,他們認為,且不說追責問題,那麼究竟是怎樣的打擊造成孩子離開得如此決絕,究竟他們了解到的欺凌現象這所學校裡存在的範圍和程度如何,這難道不值得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去深思嗎!
記者說話:
校園欺凌,遠不止於身體暴力
小雨的死,讓記者在整個採訪中都有著一種莫名的悲傷梗在胸口,似有千言萬語,卻又千頭萬緒。
儘管小區監控捕捉到了疑似其墜樓的影像,儘管警方很快排除了他殺,但是,終歸是沒有人看到小雨一躍而下的場景,更是沒有人能了解小女孩當時心裡的決絕與糾結。那麼,在班裡發生的一切,似乎就成了最接近合理的原因。
小雨的母親也曾了解到孩子在學校受歧視的情況,也曾經低烈度的進行過反映,不管是出於後進生家長在老師面前的話語權羞澀,還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總之,這個問題大抵是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乃至於到了事發當天考場上,多名同學同時手指小雨指認其作弊並在下考後追著老師要求懲罰小雨。或許,正如小雨的父母所講,這根壓垮他們女兒的稻草,對一個長期受到歧視和取笑的初中女生來講卻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才會有了校門口小雨和好友的「永別」,才導致了她未給親人留下一句話的永別。
一個花季生命逝去了,這個過程中,沒有常見於網絡報端的多人圍堵、肆意辱罵和暴力毆打,有的或許只是與之同齡的同班同學長期的欺負、取笑和惡作劇般的孤立。
精神暴力,也許更普遍的存在著!
對於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人們通常說的最多的是叛逆,實則,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僅是他們對成長的困惑的外在表現,實際上,他們敏感而脆弱。一個白眼,幾聲嘀咕,都可能讓他們覺察到惡意的針對。古人有云,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而如果同一個群體長期而持續的孤立、歧視,足以摧毀任何一個少年的年輕心靈。而此時,家長、老師、朋友的及時補位,就顯得至關重要。
實際上,在小雨事件中,小雨被孤立甚至長期被欺負的現象久已存在,作為母親,王女士也有過一些舉動,但最終沒有解決問題。對此,學校老師應當知道的,如果班主任足夠重視此事,在班裡加以引導,如果當天監考老師確認紙條與考試無關後,鄭重作出說明還小雨清白,事情也許不至如此。當然,如果小雨成績優異,事情大抵也不至如此。
採訪中,小雨的父親陳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那些欺負辱罵嘲笑過她(小雨)的同學不要再這樣被放任的畸形成長下去了」,這個驟然失去獨女的中年男人,話語中透著無盡的悲傷和深深的無奈。
華商報記者 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