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下午,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自己的微博下面大爆粗口,用自以為幽默的有文採的「排比粗口」大罵《南方人物周刊》的記者。
孔慶東的這一舉動讓圍觀群眾大跌眼鏡,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在人們一貫印象裡溫文爾雅的教授居然會大爆粗口。
網上有人開始討論他到底夠不夠資格當北大教授,很多網友公開質疑:北大教授就這素質?
然而這已經不是孔慶東第一次發出不當言論了,孔慶東這些年來的不當言論,可謂「精彩」,有人公開調侃孔慶東,真的算得上是業餘的相聲演員了。
一.孔慶東,請你好好說話
孔慶東網上一度說他是孔子的第73代直系傳子,他本人也一度以孔子的傳人自居,然而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無從考證。只是他一貫的言論態度,自稱孔子後人實在讓人覺得諷刺。
2010年孔慶東因為在出席節目的時候讚揚朝鮮的制度,並且大肆謾罵詆毀韓國的制度,而遭到了網友的熱議。
大家都以為這只是一個知名專家學者的一次失言,沒想到這卻是孔慶東放飛自我之路的開始。
之後他在公開平臺多次發表了不當言論,直到2012年,他終於把自己作到了法庭之上,因為發在微博上的詩遭到了網友的質疑之後,他大罵網友,直接被網友告上了法庭,結果孔慶東敗訴,判決其公開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0元、給付公證費1000元。
此後,孔慶東就成為了公堂上的常客,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當言論,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爭論,他多次與人對簿公堂,但結果無一例外都是敗訴。
無數人在嘲諷孔慶東的同時也有人在發出希望之言:孔慶東,請你好好說話。
孔慶東之所以能成為北大中文系的知名教授想必也是有兩把刷子的,專業素質自然不在話下,他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著名學者,尤其對魯迅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多年來也出版了不少的文集。
雖說確實有實力,但是平日裡的言行舉止確實令人汗顏。很多高校教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言孔慶東的言行舉止確實不符合高校教師的基本素養。
事情發展起來已經不是孔慶東一個人的問題,孔慶東的粗鄙謾罵已經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而是背後折射了太多的社會問題,就算孔慶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的發言是否要被正確引導?
不當言論引爆網絡,許多死忠粉還在盲目追捧,有調查顯示,有6成的網友支持孔慶東罵記者,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會形成一種錯覺?會不會引導孔慶東們繼續這樣的言辭?
孔慶東,請你好好說話,這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呼喚,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願望,孔慶東的支持者們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言論之間粗鄙的不堪入耳。
二.究竟是媒體的炒作還是學者自身的失德?
多年之前,孔慶東曾經批判過《百家講壇》越來越娛樂化,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初衷,如此言論獲得了一眾觀眾的支持。可孔慶東本人是不是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呢?或許是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或許是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或許是那時候專家學者們仍舊忙碌於教學之中,並沒有多種媒體供他們向外界發表言論,因此那時孔慶東的言論似乎還是正常的。
近幾年來,尤其是從2011年接受採訪後開始,孔慶東的言論越來越放肆,不當言論頻發,媒體報導的甚囂塵上,也讓很多人有些反感,孔慶東事件的背後,已經不再是孔慶東一個人的鍋了。
所謂的吸收眼球,為了所謂的流量,為了更多的人關注,媒體的引導作用已經朝著一個失衡的扭曲的方向發展。
為了更多人的關注,這些專家學者們自然也樂意朝著媒體指引的方向發展,於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在充斥著浮躁,壓抑與不安的當代社會,似乎言論要足夠新鮮足,夠特立獨行,足夠震撼才能引人關注。
正常的分析已經不再滿足大家尋求刺激的感覺,專業的學術領域發言一般觀眾也不一定能聽懂。
於是很多的科教發言開始朝著一種奇怪的方向發展,各路專家學者的發言如同一針強效興奮劑刺進觀眾的心中,效果自然是有的,可是副作用也太大了。
當名人發言的娛樂性多於政治性,給社會造就的矛盾有衝突,遠遠比他們本身想要達到的目的還要多。造成的影響自然更大,留下的問題自然也更多。
媒體操作宣傳怎樣才能達到一個平衡點,專家學者的發言怎樣才算是正確的引導這個社會,孔慶東現象的背後不僅僅是一種為了尋求關注的專家學者自身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更是媒體責任感的缺失。
關於孔慶東事件,中國網的評論顯然更加客觀與公正,媒體和孔慶東本人都是有責任的,社會也 不應該縱容這一種現象,所有人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
言論自由絕不僅僅是亂七八糟的胡說,法律道德的紅線之下,有理由有根據的得體發言,這不僅僅是孔慶東一人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所有人應該堅守的底線。
三.名人該自律,自由有底線
當今社會無疑是一個多元化自由發展的時代,整個社會樂於傾聽每一方的發言和觀點,這並不意味著孔慶東作為一個專家學者頻發不當言論的藉口。
社會需要自由的,但每一種自由都是有條件的,從來沒有人可以肆無忌憚,哪怕是在言論更加自由的西方社會,孔慶東的發言很多也被做了消音處理。
比起普通人,名人更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有更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是名人,所以會引導很多人的發展。
另外,以孔慶東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影響巨大的同時,會引發一部分思想上不健全的青少年的效仿,會造成社會更大的問題。
哪怕孔慶東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也不應該提倡。中國人素來講究仁義道德,素來講究溫潤爾雅。
在稱為禮儀之邦的國度,有無數人出口成髒,有無數人以錯誤的言論為樂,有無數人支持粗鄙的發言,甚至青出於藍的模仿,這會成為一個社會的悲哀,這會成為一個時代的不幸。
名人應該自律,因為名人樹立的是一個榜樣作用,當然除了社會引導作用之外,名人自己的發言影響的不一定是他的聽眾,還有他所代表的整個群體。
孔慶東本人的發言就曾經一度關係到北大的聲譽。北大的校風開放,講究兼容並包。
然而孔慶東本人卻因為有人反駁他的學術觀點,而在微博上對其大加謾罵,甚至還被人告上了法庭,這顯然是不符合北大一貫的辦學治學理念的。
雖然北大並未對孔慶東本人作出嚴厲的批評,但孔慶東本人應該引以為戒,自由絕不僅僅是這種言論的自由。
名人需要自律,自由應該有限度,所謂以言論自由來為孔慶東開脫的人們,顯然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而在媒體引導下,由於名人效應而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導致社會上有些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發生偏斜,是急需要糾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