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韓愈的《師說》中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說明了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必須要有一個老師,無論是古時候的人還是現如今的人,老師都對一個人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引導人們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開拓人類的思維,使得學生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而老師們的一些言論也是備受社會與媒體的關注的,因為他們為人師表,一言一行都有表率的作用。
而古往今來也有很多詩人讚美老師,李商隱的《無題》之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表現了無私的奉獻精神,而後世多用於來形容老師的無私奉獻. 老師是一位辛勤的園丁,他們使我們祖國的下一代茁壯的成長,而下一代正好是祖國的橋梁,對於我們現今社會來說,老師在人生中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有一個這樣的北大教授,他的名字叫做孔慶東,為人師表,竟然頻頻發表不當的言論,遭到網友們的質疑,這素質也能當教授?
北大教授孔慶東
今天要來說的這位主人公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他的名字叫做孔慶東,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而在東北的生活環境之下,他也培養出了一副堅毅的性格。而孔慶東從小到大都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愛好,那就是非常喜歡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以及非常的喜愛一些前人名家的大作。而他最喜歡的莫過於是魯迅先生的文章,他認為魯迅先生批判當時社會的精神非常的值得褒獎,所以反覆的閱讀魯迅的詩書文集。而自己也慢慢的開始變得像魯迅,喜歡評論一些文學文章和時事政事。
在上世紀80年代,他成功的考入了北京大學的中文系,這對於當時的孔慶東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北京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學府,擁有著百年的歷史,在進入了這所高校之後,孔慶東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而是努力的學習,深刻的鑽研文學知識。在本科畢業之後又相繼考上了碩士學位,在碩士畢業之後又成功的得到了博士的學位證書。這樣的人生是很多人都複製不過來的,而且他的老師也是著名的當代學者,在老師的影響之下,他的文風也具有濃厚的語言文字色彩,嫉惡如仇。
竟是孔子後人
說到孔慶東那就不得不說一說他這個姓了,大家都知道,孔慶東的這個姓也是孔子的姓,而孔家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孔慶東也屬於孔子的後人。他完美的繼承了孔子的優秀文化修養。雖然他是哈爾濱人,但是祖籍卻是山東,而在開始文學研究之後,他也慢慢的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風格,雖然師從名家。
但是他就沒有放棄自己的內心理想和追求,慢慢的他的文章也開始變得非常的精煉,而且擁有了自己的特點。在研究金庸和魯迅的文章之後,他也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諷刺現實主義的手法來寫文章的形式,這種形式在我國的文壇之上是非常不多見的,所以他的文章也是獨樹一幟,非常令人過目難忘。
發表不當言論
而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本來應該成為中國的近代學者之一,但是卻因為在網絡媒體上發表了不當的言論而遭到質疑,在前幾年,他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卻引來了很多的爭議,一位學生在他的微博底下評論了一句話,卻引來了他的不滿。
他就開始對這位年輕的後生進行語言上的攻擊,而網友們在看到了他粗俗的話語之後,認為他這樣的素質實在是難以擔當北大教授,而北大才子孔慶東也陷入了被質疑的風雲之中。隨後因為這場不當的言論,對方也將他告上了法庭,最後孔慶東在公眾媒體面前向這位年輕的後生道了歉意,決定賠償其相關的精神損失費用。
總結
人在生活之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爭議,尤其是一些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媒體和大眾所關注,所以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和一名有影響力的人物,還是要少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同時也要內外兼修,提升自己的品格與氣質,不能因為小小的一句話就銘記於心,做人應該寬宏大量。
參考文獻
《師說》《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