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魚骨該怎麼辦?
有的人會用「土辦法」來「軟化」它,
殊不知,
這種方法沒有用處,
操作不當反而會加重病情。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胸外科緊急聯合消化科和麻醉科,巧用胃鏡救治一名因誤吞巨大尖銳魚骨致氣管損傷患者。取出的魚骨長4釐米,寬2.5釐米,兩端帶刺,一旦穿孔將導致食管周圍的主動脈損傷,後果不堪設想。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出院。
現年64歲患者湯先生周末中午與家人外出聚餐時,不小心誤吞食了黑魚魚刺,事後還用了許多所謂的「土辦法」,喝醋和吞飯糰,試圖將魚刺軟化後帶下。在反覆嘗試後,他依然感覺疼痛難忍,呼吸困難。湯先生先後輾轉了3家醫院,最後找到仁濟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富皓白。
胸外科緊急安排湯先生做了胸部螺旋CT平掃,以了解異物的具體位置以及異物和周圍的關係。檢查發現魚刺已經卡在了胸段食管,魚刺尖刺入隆突上方的氣管,卡在了氣管和主動脈附近。
經過胸外科、消化科和麻醉科會診後,醫生們做出兩種方案:胃鏡取出或者外科手術取出。胃鏡創傷小,恢復快,但對於像湯先生這樣刺破氣管貼近主動脈附近的食管異物,如胃鏡治療時出現意外,一旦傷及主動脈,很有可能危及生命。但做外科手術,患者將要承受更大創傷。
醫生們再三斟酌,決定在做好應急預案的前提下,由消化科主治醫師趙樹靚進行麻醉下胃鏡治療。考慮到異物的位置,胃鏡治療安排在手術室內進行,並隨時做好應急開胸準備。
當日晚間,手術準時開始,靜脈麻醉達成後,富皓白指導趙樹靚操作胃鏡,吸引出長達4釐米,寬2.5釐米的魚骨。取出後,重新胃鏡進鏡觀察,見食管穿孔處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和漏氣,手術十分順利,患者因黏膜損傷觀察一天後順利出院。
富皓白表示,雖然整個手術操作過程僅用了30秒,但是準備應急預案卻足足花了近3小時,其中包括氣管插管麻醉,胸腔鏡手術和體外循環手術等全套準備工作。
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趙曉菁提醒民眾,進食時一定要專注,細嚼慢咽,尤其是含有刺骨類食物,當吞食異物時一定要儘早到正規醫療場所就醫,切忌用米飯、喝醋、韭菜等「土辦法」處理。
遇到誤食魚刺的正確處理方法
不要繼續進食;立即去附近的正規醫院就診;儘量準確的告訴醫生異物刺痛感或者不適感最明顯的部位,以協助醫生明確異物具體位置,醫生也能更快的選擇出合適的方法及器械。如何有效預防
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進食時一定要專注,不要說話,慢吞細咽,尤其是吃魚、雞、鴨、螃蟹、貝殼等含有刺類的食物時;牙齒鬆動或損壞的義齒應及時修復,以免進食時脫落;教育兒童誤將紐扣、硬幣、電池等玩具放在口中玩耍;誤咽異物後,切忌用米飯、喝醋、韭菜等方法處理。正確對待
食管異物只要處理得當,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當發生食管異物時一定要儘早到正規醫療場所處理,絕大多數異物可在喉鏡或者胃鏡下取出。位置特殊的食管異物必要時還得行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異物位於氣管大血管旁邊的時候就會增加極大的風險。誤吞異物後延誤時間越長,出現致死性併發症的概率就越高,食管異物不可以掉以輕心。
文字:嚴靜雯
編輯:鄒瑩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