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州中考語文詳評:語文與生活交融,能力與素養並重

2020-07-25 卓越教育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廣州中考語文試卷命題備受關注。從整體來看,今年的試卷結構不變,考查積累與運用、閱讀與鑑賞、寫作三大模塊。去年新增的名著閱讀、課外文言文閱讀版塊依舊成為考點,值得關注。

2020廣州中考語文詳評:語文與生活交融,能力與素養並重


通過分析考試題型及分值,我們發現,試卷考查能力以理解、分析為主,其中分析能力考查佔比30.6%,注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課內外知識的銜接等。充分體現新課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積累語文知識、積澱語文素養以及在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理念。

2020廣州中考語文詳評:語文與生活交融,能力與素養並重

2020初中語文試卷能力考查分布圖

從試卷語料來看,試題材料涉及古典小說、歷史人物、地域文化、生活時事等,啟發學生既重視傳統文化、經典文化的積累與學習,又同時不忘關注生活,獲得真切的生活體悟。通過深入分析試卷及題型,我們發現以下亮點:


(一)重視經典文化學習:

無論是名著閱讀題考查的《西遊記》,還抑或是文言文閱讀的《史記》,都屬於中國經典文化瑰寶。與以往考查識記能力不同,本次考題中,既要求學生熟悉小說情節(如分析豬八戒回花果山請孫悟空的原因),又要結合傳記文體特點分析歷史人物形象(概括李廣是怎樣的人),還需要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精神氣度,理解作品內涵等。,踐行了部編教材重視經典、回歸傳統的命題學習方向。


(二)注重策略性思考:

現代文閱讀版塊共4000多字,這樣的閱讀量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在兼顧速度的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同時試題中關於說明方法、小說語段作用的考查,需要學生能結合文體特點思考相應的答題方向,具備較高的靈活性、思考性。


(三)凸顯綜合分析能力:在小說閱讀版塊,首次出現課內文章連結,比較兩位父親形象的共同特點。人物形象的題型並不難,但此題需要學生具備對比分析的能力,從不同的小說作品中尋找共性,把握特殊年代勤勞、實幹的父輩形象。這也啟示我們在語文學習中要注重打通課內外知識,有意識地關聯相似作品、關聯相似主題,從學習語文知識轉變為&34;。


二、各版塊分析

(一)積累與運用

&34;的前六題考查的題型、分值與往年相比沒有大的變化,考查了課內常見字音辨析、字形辨析、成語運用、病句辨析、對聯和名著閱讀。

基礎版塊語料都源自時下熱點,涵蓋文化傳承、體壇盛事、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面,體現了命題人希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時事熱點,尤其是城市建設和文化傳承多加關注的意圖。第6題的名著閱讀考查《西遊記》,第1小題考查了重要情節的內容理解,第2小題難度層級提升,一如往年從人物形象的考點切入,勾連《水滸傳》《海底兩萬裡》《駱駝祥子》多部名著,讓學生從中任選一人辯證分析其性格特點,這要求學生熟悉能體現人物優缺點的相關事跡,對人物形象有立體、全面的認識。從這兩年名著閱讀的考點可以看出其貫徹了部編教材對&34;與&34;的要求。


(二)古詩文閱讀

古詩詞默寫題為1道選擇、1道直接默寫、1道理解性默寫的形式,滿分10分。從語料上看,所考篇目體裁多樣,包含詩詞、古代散文;從時代來看,涵蓋西漢、三國、南朝、唐宋時期作品。總體而言,古詩詞默寫題與去年相比,在考查形式、考查重點方面保持了一致。

文言文閱讀為一篇課內文章加一篇課外文章的形式。語料方面,課內文言文是《周亞夫軍細柳》,記述了漢文帝犒賞周亞夫軍隊的故事,塑造出名將和明君兩個鮮明形象。課外文言文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是一篇人物傳記,主人公李廣同樣是一代名將。從題目看,課內文言文題型和考查能力與去年相同。課外文言文小題(1)直接考查實詞解釋,看似有難度,實際上所考實詞都在課內其他篇目學習過,學生只需要根據相應語句,遷移課本知識,做好釋義辨析即可。小題(2)則是在理解文段內容的基礎上,對李廣的人物形象進行概括,這要求學生精準抓取人物身份、人物經歷等關鍵信息,並提煉核心品質。總體而言,文言文閱讀中規中矩、難度適中,重點考查的還是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於明年廣州將與廣東省中考接軌,而傳記閱讀是高中階段學習以及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2021年備考的學生要重點提升自己閱讀人物傳記的能力。

古詩鑑賞考查形式穩定,主要還是考查學生對課內古詩詞的基本理解和分析。


(三)現代文閱讀

本版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考查實用文閱讀,第二部分考查文學作品閱讀。

整體考查穩中有變,文本的樣式(非連、小說)、試題的數量和題型以及分值不變;以考查對文本的信息篩選、概括、理解、分析綜合能力為主。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本次考查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文本內容圍繞&34;這一話題展開。灰塑是流行於廣東省廣州地區的一種傳統雕塑藝術,主要分布於廣州市區和增城、從化一帶。灰塑的題材豐富,各種花鳥魚蟲、民間故事、傳統吉祥物運用於作品中,具有通俗性、故事性、教義性、寓意性等特點。從話題選擇上來看,文化內涵與地域特點兼備,符合廣州中考一貫的出題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

①文本容量加大,體現對閱讀方法的實踐性考查。文本容量上來看,2018年約1742字,2019年約1826字,2020年約2229字。閱讀量呈不斷遞增趨勢,要求考生針對非連文本文字容量大,多材料、多片段組合的文體特點,用速讀、跳讀的方式對非連文本的內容信息進行篩選與綜合分析。

②文本內容回歸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鮮明。自2017年中考考查&34;後, 2020年廣州中考非連文本的語料再次回歸傳統文化。提示學生在不斷擴大知識面的同時,需要重點關注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的知識內容。


文學作品閱讀:

本次選用的篇目是《微型小說選刊》2019年第3期的微小說《1985年的一場電影》,無論是文本內容還是設題形式,難度都較去年降低不少。

從文體角度來看,小說體裁特徵並不是非常突出,容易被學生當作散文,考生需提升文體辨別力,在備考階段加大文體知識的儲備,構建文體閱讀策略。

與前幾年的文本相比,今年的《1985年的一場電影》更貼近考生生活,給考生以較強的熟悉感,理解難度相對低。但要深入體會人物心理情感,理解人物行為動機,還需考生在生活中關注身邊人,多思多想,並在閱讀文本時習慣跳出文本,搭建文本與生活的橋梁,以生活體驗輔助文本理解。

小說環境背景設置為1985年,全文瀰漫那個時代的氣息,主人公為父親和姐姐,人物簡單且形象鮮明,此外,小說以父親放電影為核心情節,插敘放電影的原因及姐姐不同意的理由,情節清晰明了。但小說中的一些細節安排別具匠心,如以&34;這句父親的話開篇,以父親&34;收尾;小說中的矛盾衝突也頗有意味,如家裡沒錢,父親卻堅持放電影,父親放電影卻不看電影。這些巧妙的設置使小說的可讀性大大增強,也給了命題者更多的出題空間。同時,警示考生在閱讀簡易文本時莫粗輕心大意,依然要根據已掌握的文體知識、文體閱讀策略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結構、手法等。

從題型設置來看:本次考查題型與往年相比沒有大的變化,依然考查內容概括、內容分析、結構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點評探究,但第21題命題形式值得注意,增加了與課內文章的對比分析。這意味著考生要熟悉課內文本,重視課內文章的理解與拓展遷移。

回顧近些年設問方式的變化,如《一隻羊其實怎樣》(2018廣州中考)的第22題讓考生探究作者塑造&34;這一形象的意圖,《書房的窗子》(2019廣州中考)的第22題讓考生針對別人的評論發表觀點,再到今年的課內外比較閱讀,新型設問方式的出現要求著考生需擺脫對閱讀答題套路的依賴,回歸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的提升。


(四)作文

從2018年的&34;到2019年的&34;,再到今年的&34;,廣州中考作文&34;都很突出,是具體場景中會出現的對話、產生的感受。這類作文題目,在不設置審題障礙的前提下,既讓考生有話可說,有效考查所有考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又讓思維能力強的考生脫穎而出,顯現出很好的能力區分度。

歷年來廣州中考作文強調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今年的作文題同樣為考生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寫作空間。

這個作文題目偏口語化,緊貼學生生活,審題時引導學生轉化思維,從生活中的愛的接受者,轉換為成長道路上的同行者、回饋者和奉獻者。題目中隱含多維的思考方向:&34;是誰?為什麼需要&34;的幫助?&34;能做的事有哪些?

審題立意的關鍵在&34;字上。

1.&34;可以是身邊的夥伴: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別忘了相互扶持,共攀高峰。

2.&34;也可以是父母、師長:幫助和愛都是相互的,我們習慣了接受,是否思考過他們也需要關心和陪伴?為集體貢獻力量,為家庭排憂解難,是&34;之後的進階挑戰。

3.這個&34;亦可以是學生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陌生人:關注周遭生活,不做冷漠&34;,踐行仁愛的道德準則。

4.疫情肆虐的2020年,學生如果聯繫社會生活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責任也是很不錯的角度,&34;也可以是抗疫英雄們,甚至是我們的祖國。盡己所能,付諸行動,眾志成城。

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跳出&34;的圈子,關心他人、關注社會,或表達真摯的情感體驗,或傳遞積極的價值選擇觀念。亦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其所需,慮其所憂、解其所惑,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2020年廣州中考作文命題折射出對學生個人成長的高度重視,&34;是一種主動問詢,提示學生們回歸真實場景,在為他人分憂、解難的過程中收穫成長體悟。深入挖掘語文課程思想內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學習建議

1.加深對經典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悟,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此次中考整體呈現出多文本聚焦經典傳統文化的特色,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無論是積累與運用部分,還是文言文閱讀鑑賞,乃至非連續性文本這種現代文閱讀的主題都直指傳統文化。,既要求學生在閱讀經典古籍時從課內選文閱讀拓寬到課外的整書閱讀,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加深理解和體悟古人的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可知可感的傳統建築、文化活動落實到經典文化的傳承上來。因此,我們在閱讀經典古籍,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時,既要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和體悟,也要留心生活,將對經典傳統文化的體悟和傳承落到實處。


2.積累文體知識,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策略。

今年的文學類文本閱讀文體特徵模糊,看似散文實為小說,若學生無法辨析,混淆虛構與寫實文本,則無法選擇恰當的角度快速理解文本。因此,不同文體的特點及相關知識,學生必須掌握。此外,不同文體的閱讀策略不同,如閱讀小說,要把握情節、環境、人物三要素,可通過&34;的策略進行閱讀。不同文體閱讀策略不同,同一文體不同類型的文本閱讀策略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要多總結多積累多鞏固。而若掌握了各類文體的多種閱讀策略,便能更高效地理解作品主題,幫助快速答題。


3.關注社會生活,在實踐中運用語文,打通生活和語文。

語文學習的關鍵在於表達和運用,不論是充滿真摯情感的&34;,還是貼近生活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都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打通語言文字與生活,從中獲得獨特的體悟與思考。而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我們亦需要有意識運用語文,注重言語表達,提升言語運用的質量,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卓越語文初中產品研發團隊認為,在初中的語文作文學習中,要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思路,從而表達更為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中考語文全卷快評:聚焦學科素養,彰顯本土文化
    卓越教育中考語文專家團隊 出品一、全卷分析2020年中考試卷結構分為積累與運用、閱讀與鑑賞、寫作三個部分,遵循&34;的原則,全卷考查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古詩文和現代文閱讀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分析、鑑賞能力和書面綜合表達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積累語文知識和積澱語文素養以及在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理念
  • 廣州中考語文、物理題: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
    策劃、統籌/蔣雋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昨天,羊城晚報發布了部分廣州中考語文、物理試題,今天(7月25日)相關試題專家對試題做出解析。今年的廣州中考語文試卷活潑接地氣,整份試卷關注生活,富有情趣,這主要表現在試卷的材料選擇與試題命制兩方面。試卷選取關於廣福戲臺、小區微改造、廣府灰塑等文本,文字充滿生活趣味與時代氣息。
  • 北京中考語文關注抗疫,真情景考察真本領
    「穩中有進,力求平穩過渡」,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用10個字評價今天上午剛剛完成的2020年中考語文卷。專家表示,語文卷堅持考查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核心的基本語文素養;堅持體現時代背景與社會熱點,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關注學生實際學習和心理發展情況,體現積極向上的導向。
  • 2020年河北中考語文試卷,穩中求新綜合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2020年7月18日上午,河北省2020年中考第一場語文圓滿結束,小白老師也是在第一時間內拿到試題,和大家共同探討今年的試卷特點。答案解析部分會在稍後給大家更新!這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的同學來說稍微有點難度,但絕大部分同學只要認真審題仔細答題還是可以穩拿分的。
  • 著名教育人劉靜峰先生解讀2020廣州中考語文選材思路
    從2020年這屆中考開始,語文卷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首先是增加了課外文言文閱讀,古詩文的比重加大了;二是題目設置跟高考語文卷的銜接性更緊密,就選材而言,文言文選擇歷史人物傳記為基礎材料,而非連續性文本選擇材料也偏論文文獻素材。整個試卷知識點考核合理,考查的難度適中,對新一屆初三同學中考備考也有一定指導意義!
  • 語文立足學科素養 名校名師點評安徽省中考試卷
    語文立足學科素養兼顧育人理念□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 李雅俊 汪書萍名校簡介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是合肥市初中教育的名片,單從最近幾年的中考成績來看,學校的中考總均分、優秀率均位列合肥市前茅從題型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修改題、表述題靈活多樣;從考查內容看,記憶積累到語文實踐、現代文閱讀到文言文閱讀、記敘類文體到議論類文體、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閱讀到寫作,考點覆蓋面廣;從考查角度看,學生的記憶積累能力、提取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得到全方位檢測。中考語文試卷,讓學生答題不難,得高分不易,且難易分布有層次,試卷可謂「好卷」了。
  • 「2020哈市中考試卷分析」語文:注重學科素養 選材貼近時代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7月14日訊(記者 王春穎)14日上午,2020年哈市中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記者隨後採訪到了哈工大附中初四語文備課組長梁銦老師,就今年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題作出分析。「今年語文試題與去年相比結構相同,題型略有變化,穩中求新。
  • 2020年陝西中考語文試卷評析
    陝西省2020年的中考語文命題緊密銜接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體現時代特點,關注社會熱點,關照價值取向,寓涵人文精神併兼顧教材差異,難度適中,題型有所創新。
  • 權威解析重慶中考語文、物理、化學試題 與生活息息相關
    7月12日是2020年重慶市中考首日,近35萬考生參加了語文、物理和化學學科的考試。那麼,今年的中考試題有什麼特點,到底在考些什麼呢?在重慶市教委的組織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與一線學科教師,對試題本身進行解讀。
  • 試題解析|新東方版2020中考語文答案解析試卷點評
    ●2020青島中考真題已公布,第一時間,青島新東方優能中學部初中精品班教研組老師對各科目真題做了答案解析及點評,通過試卷的分析,也為2021屆考生複習提供了有效的建議。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Part.1 試卷綜評2020年是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後的首次中考,青島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題目,體現了《考試命題意見》指出的具體改革方向,合理設置試題結構, 減少機械性、記憶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
  • 2020年河北中考試題評價|語文:穩中求變,守正出新
    2020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全面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試卷堅持「穩中求變,守正出新」的原則,從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等方面進行考查,既具有良好的甄別選拔功能,又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今年的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可以用五個關鍵詞呈現其特點。
  • 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
    置身網絡時代,語文教學比以往更為困難,從手機網遊「王者榮耀」到短視頻應用「抖音」「快手」,學生所受的誘惑可謂「眼花繚亂」「五光十色」,很多人不再把讀書當成第一要務,不愛讀書,閱讀量驟減,知識越來越貧乏。
  • 河南省實驗名師點評2018鄭州中考語文試卷:緊扣核心素養 著重能力...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6月25日上午,2018年鄭州中考語文作為中招考試的首場在10:30分準時結束,今年試題難易程度如何,考生得分和失分點在哪裡?大河網特邀河南省實驗學校英才中學名師做第一時間解析。趙亮,河南省實驗學校英才中學初三年級長、初三語文備課組長試卷緊扣核心素養 著重能力考查2018年河南中考語文整體構成依然是四塊: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和作文。
  • 中考 |2020廣東中考語文試題分析——從不確定性命題談2021年備考
    中考 | 2020年廣東中考歷史試題評析——追本溯源、素養為先前言2020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別是這屆的考生經歷的考驗真是一重接一重:年初因疫情隔離而不能按時回校語文考試出來後哀嚎一片,就如當初隱隱聽到「狼來了」卻還沒有積極反應的一般,沒想到後來「狼真的來了」,不但來得出乎人意料的快,而且來得有些出乎人意料的多。對此,所有的安慰都是空虛的,唯一讓大家感覺公平應該是:大家基本屬於同一狀態。那麼,其實考試也回歸到它的本初,最終取勝的人終究還是有硬實力的人,而有硬實力的人,其實也就是能夠以實打實的能力和素養來以「不變應萬變」的人。
  • 語文:詩詞文言文篇目縮減 重點考查語文綜合素養
    名師簡介:申家明:劍橋三中畢業學年語文組備課組組長,連續四年負責畢業學年一線教學工作並參加中考評卷工作,哈市「四有好老師」。生活報6月26日訊 今年中考語文試題仍沿襲去年試題的出題模式,在考試題目上沒有較大變化,考試範圍略作調整,默寫篇目由原來的38篇縮減到35篇,文言範圍由18篇縮減為15篇,其中《陋室銘》、《愛蓮說》為新增考試篇目。試題在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之外,重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相比於2018年中考題,題目難度整體穩定且略有下降。
  • 專家解析貴陽市中考語文試卷|中考|貴陽|教材|考生|作文|語文
    北京市日壇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徐海:難易適中,導向鮮明2020年貴陽市中考語文試題把握語文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緊扣時代脈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試卷體例穩中有變,難易適中,緊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試題守正創新,難度有所降低1.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葉聖陶「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
  • 2020廣州中考化學詳評:注重化學原理考查,體現初高銜接
    卓越教育中考化學專家團隊 出品作為最後一屆廣州中考,伴隨7月26日11:50最後一科(化學)結束的鐘聲響起,2020年廣州中考完美收官。請看卓越教育化學教師團隊第一時間帶來的學科專業分析和點評。對實驗操作的考查更加細緻,體現化學核心素養,與中考改革方向吻合。
  • 名師解析南京中考語文試題:平易不失清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緊密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尤其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表達力和主動創造力,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語文綜合素養的空間。」16日下午,在南京市教育招生考試院的組織下,交匯點記者採訪了一線學科教師,對2020年南京中考語文試題進行解讀。 當天上午,南京語文「二選一」的作文題一出爐,就引發熱議,被認為形式新穎,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
  • 2020年溫州市中考語文、科學試卷評析出爐
    6月26日上午,2020年溫州市中考拉開帷幕,共有8.73萬名考生參加。今年中考的命題思路是什麼?各科目又有哪些特點和創新?體現出怎樣的教育風向?對此,命題組有關專家對首日開考的語文、科學試卷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