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鬱症的孩子越來越多,罪魁禍首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建設

2020-12-22 騰訊網

在貴州大學舉辦的心理健康論壇上,來自幾所大學的心理專家對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不斷上升表示關注和擔憂。

參加座談會的還有臺灣部分大學的專家,其中一位是生死系的教授。經過長時間對學生的研究,他發現大一和大三學生更容易抑鬱。

當時看到這個消息,朋友在耳邊說到,現在的孩子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只需要讀書就哪有那麼多心思,我看著數據是假的吧!

我告訴她現實遠比這數據還要殘酷,因為這只是接受治療的還有一些孩子悶在心裡的呢?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去年4月7日的世界衛生日,聚焦在抑鬱症這一心理疾病上,公布全球大概有接近4億人患有抑鬱症,青少年兒童的患病率更是大幅上漲。

在中國,抑鬱症患者佔全國總人口的4.2%,其中,接診青少年兒童的概率更是在2014-2015年一年間增長高達30%,抑鬱症引起的自殺行為成了青少年兒童死亡的一大原因。

現在家長的生活壓力大,以至於很多時候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業而忽視了孩子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一提到兒童心理建設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和我朋友的反應一樣「小孩子能有什麼心思?」

為什麼家長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建設教育」

許多父母從小在相對困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很不錯了,心理上想要得到指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長大後也沒有心理教育這個概念。

1.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根據需求的出現順序和強度順序將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層次依次為:

生理需要:維持生存的需求,呼吸、水和食物的需求

安全需要:人身、財產和工作方面,獲得安全感的需要。

尊重需要:親、友、愛情,尊重就是個人成就和受人尊重。

自我實現:一個人對成功的渴望,充分體現個人價值,發揮價值的需要。

溫飽階段只需要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小康階段就是社會和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而自我實現則是富裕階段,根據這種情況也可以對應家庭經濟情況和思想情況。

很多家長並不是很富裕,在他們認為讓孩子吃好,穿好,健健康康長大就好了,卻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2. 家長經濟水平和自身教育水平

很多家長從小就過著苦日子,兄弟姐妹眾多,生在這種環境落後的家庭裡,自身教育水平肯定是不足的。

教育方面會導致人產生意識受限,於是也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朋友亮哥家裡兄弟7人,他作為老大從小就退學打工,承擔起了家庭重任,結婚有了孩子後,亮哥也不願意讓退學的悲劇發生,於是他拼命賺錢,但他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壓力,只知道給孩子錢,這也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亮哥發現問題所在後也為時已晚。

3. 周圍的大環境

大環境是指教育資源程度和教育方面的認知,比如婚嫁問題,大部分農村人覺得孩子到了20歲就必須結婚,但在城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在上學,之後還要面臨工作,父母更支持他們有了事業再有家,所以大環境的作用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們的行為。

那些被家長忽視心理建設教育的孩子

父母如果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孩子童年期的情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比如孩子努力考到了全班前五,他對自己的付出很滿意,但父母卻強烈的打擊,並且表示不是第一名就沒什麼驕傲的,那種冷漠雖然並非是故意的,只是這種所謂的激勵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創傷,和家庭暴力所呈現的嚴重後果是成正比的,那些被家長忽視心理建設的孩子,還會存在哪些問題?

1. 自尊缺陷

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的形成與家庭有著直接的關係,小時候被忽視了情感,那麼人自然會表現出低自尊的樣子,人在家庭成長過程中,需要被觀察,被愛和稱讚,只有鼓勵才能得到進步,但是,當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而不能提供這些時,自我價值和自尊很可能會受到損害和缺陷。

2. 表達障礙

被忽視心理,孩子就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更不會向外界表達出來,他們會覺得,愛和關懷是令人羞恥的,自己也不值得擁有,這些是需要被隱藏起來的。

3. 缺愛,成癮行為

被忽視情感,孩子從而會變得孤僻,他認為家長不喜歡自己,這種情況會讓孩子心理產生空缺感,會覺得自己是缺愛的,同時對生活也喪失了控制感,有些孩子還會通過成癮行為尋求慰籍,比如愛情、食物和性癮等。

4. 抑鬱

抑鬱跟家庭有著直接的關係,比如需求不被滿足,自尊心受到打擊,缺乏家長支持鼓勵,他會變得失望而疼苦,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抑鬱,做任何事沒有信心,人也經常抑鬱寡歡。

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自身

1. 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家庭經濟情況對孩子會有間接的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都會遭受其害,即便是孩子長大了,生活方式改變了,但內心背負起的重擔依然很多,家庭經濟情況差,孩子的內心就會很自卑,他們表現的要比常人更為堅強,但這會導致孩子對權利和金錢看的過重,孩子進而變得格局小,而家庭經濟充實的孩子,父母從小就帶他們出去玩,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這眼光與格局都不一樣,還有,從小生活在貧窮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的心胸會極為狹隘,嫉妒心強,見不得別人好。

2. 定期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

想要成為合格的父母,就必須定期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雖然有些父母也讀過幾本書,但父母的知識儲備情況也跟不上發展節奏,讓父母定期學習就是增長個人知識,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而且父母在學習中能清楚的認識到不足,也能了解到孩子更需要什麼,從而增加了親子關係。

對孩子

1. 定期和孩子談心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但很多家長也忽視了這一步,總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孩子的一切想法都需要向自己主動匯報,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時,父母還會強迫他去做,但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尊重自己,父母應當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建立友好關係,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空間,關於談心,也應當定期進行,其實孩子內心會有很多想法和疑惑,這都需要父母去開導,只有合理的談心,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才會變得更好。

2. 正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家長在家裡都是極為強勢的,什麼事情都要求孩子順從,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標準」,並且還以「為你好」為理由,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強行管理的行為,但這樣也會導致孩子內心有無數的委屈,他們的情感需求也得不到釋放,父母又不理解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內心會變得壓抑,父母應當用寬和仁慈的方法疏導孩子,要正視他們的情感需求。

3.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接納孩子的情緒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給孩子必有的權利,但現在很多父母居高臨下,指揮著一切,導致孩子並非是被當做人去看待,如果孩子在不自由,不開心的環境中成長,他就無法擁有獨立人格,也不會獨立思考,更不會獨立生活,尊重獨立人格也需要父母接納孩子的情緒,每個人都有個人的情緒發洩,但一般家庭裡,孩子要發洩內心的不滿,父母總要求他們「憋」著,不準反駁,於是乎,孩子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但所謂的教育並非是老師在成績方面的教育,而是家長們的心理教育,多和孩子談心,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的人生價值觀才不會被扭曲,他們的人生才會更有價值,你們會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患上抑鬱症,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來自於家長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人由於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思維出現偏差,無法正常生活。 尤其是當代兒童,雖然物質生活條件良好,但伴隨而來的精神壓力卻很大。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以下特點,你應該警惕,可能有抑鬱的傾向了。
  • 為啥越來越多青少年患上抑鬱症?「導火索」是這些,很多人忽視了
    文|秘籍君在很多人的眼裡,「抑鬱」是成年人才會患上的心理疾病,他們在工作、戀愛、家庭當中,承受到了太多的壓力。但是,你能想像嗎?現在越來越多青少年患上抑鬱症。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我國,兒童青少年中,大概有3000萬人受到了情緒方面的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更是高達20多萬。並且這一數據,還有上升的趨勢。
  •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患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剛上初中或者剛上高中,就因為抑鬱症的原因,休學在家。孩子得了抑鬱症,父母當然是最著急的,四處求醫問藥,尋找方法為孩子治療。但是,孩子本人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得抑鬱症?
    很多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得抑鬱症就是精神病,不願說出去;或者覺得孩子只是矯情,沒必要。但實際上抑鬱症,顧名思義就是抑鬱障礙,心境低落與本身的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嚴重的還會出現幻覺。
  • 抑鬱的人越來越多,做父母的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一個個「選擇」
    早上還和娃爹討論育兒的問題,我們都清楚的知道除了父母的以身作則,也同樣需要讓娃承載在一個有好榜樣的環境當中,更重要的是讓TA自己去學著去發現周遭的好榜樣,多閱讀涉獵各領域知識,慢慢去適應去理解這個社會的規則,真實人性的樣子,在不斷學習探索的路上保持好奇心。
  • 抑鬱症患者都仇視父母?心理學上解釋:父母正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抑鬱症」這個詞語頻繁出現在大家面前。談到抑鬱症,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對其深入了解的人並不多。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抑鬱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抑鬱情緒的人自殺意願不是很高,都只是暫時的情緒;而抑鬱症患者自殺率非常高,或者說,他們平日裡想的都是怎樣自殺。如今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全球經濟也都很緊張,抑鬱症患者也隨之越來越多,而且逐漸出現年輕化和普遍化,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社會現象。
  • 「我的孩子患了抑鬱症,我卻不重視」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抑鬱症患者是孩子,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重視,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壓力大而已。    那一刻她才知道, 原來侄子得抑鬱症很多年了。可是兩個人關係那麼好,他卻一次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Nikki有點自責,如果她當時敢表露自己也患了抑鬱症,如果她當時多問問侄子......  父母一味地忽略,只會永久挫傷孩子自尊心,讓他內心自卑又冷漠,相信自己真的一事無成,甚至以悲劇的方式得到解脫。
  • 為什麼現在抑鬱症的孩子越來越多?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我們特別關注的,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心裡扭曲的話,那麼他的一生都會是非常受煎熬的,這樣的孩子不會活在快樂的環境下,而是每天痛苦孤獨。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年紀輕輕就患上了抑鬱症,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跟家長的這些舉動離不開關係。
  • 變得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否與社會環境和父母教養有關?
    2020年最新的報導,全球抑鬱症患者竟然有3.22億。僅2005到2015年十年間,數量就增加了18.4%。目前,全球有4.3%的人患抑鬱症,就是說100個人裡面就有四五個人得抑鬱症!輕微的抑鬱很多人都有,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可嚴重的抑鬱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 心理專家培養三個抑鬱症孩子,父母要反思,沒有愛的教育都是枉然
    導言:「抑鬱症」泛濫網絡,不是孩子太脆弱。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深有感觸。挫折教育似乎成了中國教育的主流,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隔了一道叫做「階級」的大河,我們可以仰慕父母,卻無法接近他們。這個觀點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受到了廣大家長的追捧,然而結果卻讓人膽顫:這位心理學家自己的三個孩子,全部患上了抑鬱症。
  • 孩子一旦患上「抑鬱症」,總會把3句話掛在嘴邊,請父母務必重視
    點擊"教育孩子的訣竅"關注我們 在現如今這個社會競爭激烈,充滿壓力的時代,有些人內心極度的脆弱,很多事情無法承受,便容易患上抑鬱症。 而這類人不僅僅是社會的成年人,還有身為學生的孩子們。
  • 怎麼改變抑鬱症越來越多的現象?
    怎麼改變抑鬱症越來越多的現象?有人預言,抑鬱症將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不知道這個語言能不能成為現實,但現在的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青少年發病率越來越高。造成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並呈現低齡化,主要是家庭教育有問題,很多孩子缺少責任心,沒有擔當,不敢面對,敏感焦慮,害怕失敗。
  • 你的孩子正在抑鬱症中掙扎,抑鬱症低齡化有多可怕
    ,孩子有抑鬱症,第一時間不是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一味的說學校,女孩和男孩不一樣的話,這些都是導火索,如果當時父母能夠發現自己孩子的變化,給予她鼓勵,尊重她,是不是結果會不一樣呢?抑鬱症患者非常的容易自殺,出現極端想法,如果有了抑鬱症身邊的人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心,及時發現患者情緒變化,去醫院治療,也要及時吃藥,儘量不要讓抑鬱症患者一個人待著。抑鬱症我們以前會片面地認為大人才會患的病,但是近幾年小孩因為抑鬱症自殺者越來越多,我們想想為什麼,孩子的童年不再那麼美好,抑鬱症者大數量增加。
  •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患抑鬱症?不要內向,提醒父母注意
    看到寶媽們一起床就討論什麼類型的孩子最容易抑鬱?為什麼今天早晨這麼沉呢?此項消息引發了各大平臺的熱議,經過一夜的熱議後依然熱度不減,參與圍觀的家長多達數萬人。加之近來不少公眾人物抑鬱,寶媽們才開始杞人憂天。應該知道,憂鬱對人一向一樣,上至高門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逃不過憂鬱。
  • 兒童也會患抑鬱症?孩子的個「求救」信號,一定要看懂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sha手。 不要以為成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其實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美國焦慮和抑鬱症協會所整理出的數據也證實了這點,從小學起,6 -12歲的孩子裡2%至3%的人會患上抑鬱症。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雖然說,現在也有很多人會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仍然還是不太關注這方面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家長,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能夠患上抑鬱症主要還是因為孩子自身太脆弱了,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她覺得這是矯情。
  • 心理學:為什麼90後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抑鬱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現在的90後,也成了抑鬱症的高發群體。對於很多長輩來說,抑鬱症是一種難以理解的疾病,在他們那個年代,這種疾病相對來說是很罕見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關於抑鬱症的觀念還尚未普及,人們對它的理解也不多。也有人認為,物資的豐富使得人們的溫飽得到了解決,因而許多精神上的需求也就成為了更多人關注的主題。還有人認為,孩子就應該窮養,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有多麼來之不易,長大了才會懂得感恩生活。
  • 父母知道這八點,有效幫助孩子戰勝抑鬱症
    最近這樣的沉默寡言越來越嚴重。女友很著急,見女兒回家,就盤問她到底怎麼啦?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女兒「砰」的一聲把門關上,留下無可奈何的她在門外絕望流淚。她問我,這到底要怎麼辦?女兒到底怎麼啦?聽她這麼描述女兒的狀況,我有些沉重地告訴她,你家孩子心理出問題了,她很有可能患抑鬱症了。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抑鬱症
    抑鬱症早已不只是在成年人中周旋,在8-16歲中小學生中,抑鬱的檢出率為34.57%,抑鬱症是15-34歲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慘劇,而悲劇的源頭之一是孩子患上了抑鬱症。
  • 為什麼青少年患「抑鬱症」越來越多?可能是這3個原因,值得重視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關於青少年患抑鬱症的事情。讓我們能了解青少年抑鬱的真正原因,也能正視青少年抑鬱的問題。為什麼青少年患抑鬱症的人數會越來越多,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深受廣大家長們和群眾們的重視。抑鬱症:又被稱為抑鬱障礙,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精神和心理疾病 。其初步的患病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內心產生自卑感,後期可發展為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等症狀,深度患病者會產生妄想,幻覺的精神障礙或強烈厭世心理從而導致死亡。究竟什麼原因導致了青少年患上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