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名叫「Winnie」的臺灣女生,因為在雪梨某火鍋店回答老闆「臺灣當然不屬於中國啊」而被解僱的事情:
而這件事也在海內外華人圈,甚至整個國際社會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轟動。
事發一個月之後,知名媒體《紐約時報》採訪到了當事人,真名名叫段曼姿(Man-Tzu Tuan)的Winnie。
(當事人段曼姿,圖片來源:NY Times)
事件摘要
一名在澳洲雪梨火鍋店打工的臺灣女子,因回答大陸老闆說臺灣不是中國的,當下被老闆炒了魷魚。此事目前在臺灣和雪梨華人圈引發熱議。
這間位於雪梨Burwood的火鍋店老闆是大陸人,店內員工也大多都是大陸人。這位臺灣女子英文名叫Winnie,她表示,一天上班的時候,老闆突然用對講機問她臺灣是不是屬於中國的?她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當然不是啊!」不料過了20分鐘,就被對方告知「你可以下班了」。
一開始,Winnie還以為是在開玩笑,不斷詢問同事是真是假。之後她向老闆確認,結果對方只回了一句「你不用來了,你的薪水下禮拜六來拿。」
據臉書(Facebook)上的一篇貼文,這則新聞在網上瘋狂傳播後,被中國媒體報導。
溫妮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這個響應是她當下「脫口出」。「就我個人而言,我對中國和臺灣的關係持中立態度。但當時的我,除了傻眼,也覺得無言。」
當事人:「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
段曼姿本人對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說,與大陸網友所看到的,以《環球時報》為代表的大陸媒體紛紛為這位解僱她的老闆「點讚」,「打call」的情況不同,
她在社交網絡上,獲得了更多的臺灣及華裔青年的支持。
比如說在墨爾本工作的臺灣籍理髮師Daniel Chang(中文名:張鼎達),說到自己一次求聘失敗的經歷:
那名老闆本來很想僱傭他,但在聽到他自稱臺灣人之後,忽然沒有了回應。
26歲的Jade Liao也說到自己在一家鞋店與大陸顧客起衝突的經歷:
2016年,她在那家鞋店工作時,與段曼姿一樣被問「臺灣是否屬於中國」,在她回答了與段曼姿相同的回答之後,這名中國留學生忽然用手指指著她大罵。
「她突然大吼用手指著我,」Jade說,「事後我默默覺得很委屈,很不受尊重而掉淚。」
在澳大利亞,來自臺灣的服務員、白領與學生和來自大陸的同事和熟人聚會時,會自覺擱置分歧,臺灣學者Roger Huang表示:「即使是非常親臺的人也不會公開表態。」
在FB等社交媒體上「聲援」段曼姿的,很多都與她有著相似的情況:
持有打工度假籤證來到澳洲,而且大多數都是因政治觀念與大陸僱主或顧客不合而被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年輕女性。
澳大利亞公平調查委員會的一位專員稱,每年大約有超過一萬兩千名來自臺灣的打工度假籤證持有者來到澳洲,
而他們也已經了解到這樣的情況發生,但他們也沒有任何規定可以用來制止這種因政治觀念造成的對臺灣務工人員的歧視。
儘管,澳大利亞的公平工作法中白紙黑字寫明,「僱主不可因『政治觀點、國家出身或社會根源』而歧視一名員工或潛在員工。」
(段曼姿曾經供職的餐廳,圖片來源:NY Times)
臺灣移民:大陸人以為雪梨是北京!
臺灣社會學研究學者Yao-Tai Li說,大陸僱主因為政治觀念不和而歧視臺灣等地出身的僱員的情況已經愈發明顯,
他認為這正是因為「中國民族主義在抬頭,而澳洲政府並沒有對此作出重大措施。」
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澳大利亞得益這麼多。
今年已經是澳大利亞的經濟連續第27年增長,不曾衰退。很大程度上,這都是仰仗於中國的貿易和投資。
(一項數據顯示,僅在2013-14年,中國與澳洲之間的雙邊貿易總和已經達1596億美元)
然而,在澳洲得到中國投資的同時,也迎來了大批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
這些大陸移民強調「一個中國」的意識形態,甚至視臺灣為一個「叛出的省份」,自發自主的「排擠」那些自稱「臺灣人」的華人們。
(在雪梨唐人街外舞獅的中國人,圖片來源:網絡)
35歲的臺灣學者黃呂琛(Roger Huang)說,如今臺灣人在公開相處時不得不小心翼翼,「即使非常親臺的人也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自我審查真的存在。」
一些臺灣人解釋說,大多數民族主義的中國人都是「玻璃心」,很容易被不同意見觸怒。
澳洲臺灣同鄉會主席林柏梧(Paul Lin)更是說,「問題在於,大陸居民認為雪梨就是北京。」
現在,在中國大陸出生、定居澳洲的大陸移民越來越多,數量在2016年已經達到了51萬人,而在這些大陸移民潮的影響之下,來自臺灣的務工人員經常會有「脆弱以及被排擠的感覺」。
(雪梨的「華人區」Chatswood區,圖片來源:NY Times)
林先生認為,對於在中國還有家庭和商業利益的中國移民來講,對臺灣人歧視可能是一個「切入點」,是一種向祖國表忠心的方式。
林先生還在採訪中警告稱,這些大陸人正在「腐蝕」澳洲的公平民主平等文化:
「他們在抹去臺灣和澳大利亞共享的價值:民主、人權和法制,」
「這(指澳洲的民主、人權和法制)是無形的,但這是根本的。」
林先生在一處貼滿了簡體字招牌的購物中心裡,對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這麼說。
網友評論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發表之後,許多網友也在各抒己見。
一部分認為,如果臺灣來的務工人員不認同「一個中國」,大可以另謀高就:
@老王:臺灣省人民要是不喜歡大陸老闆的話,大可不必去他們手下打工,又沒人求你。 這根本就不是地域歧視,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承認一個中國的臺灣人是不會被區別對待的。
@leyton:國家認同感不同,就算中國老闆聘用你,他認為你的「國家」是他的一個省,你還有尊嚴給他打工嗎,你非要去他那上班就有失「taiwanese」國格了吧!
但也有人認為,無論是哪方挑起民族矛盾,也是不可取的。
因為,澳洲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兼容並包的國家,無論是大陸人還是港澳臺同胞都要「入鄉隨俗」,學會包容:
@Icey79:我也一樣問過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人說不是,她是臺灣的。這個…怎麼說呢?老百姓有自己的選擇。 多元化的國家,就不要動不動就地域歧視了。
@terry:誰強大誰說了算唄,跟老美學的,不過我個人覺得既然出國了,就應該摒棄國內那套,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人文文化
@Henryharry:真心覺得這樣會造成民族對立與衝突的新聞少一點。 而對兩岸有正面影響的新聞多一些。 因為大部分的兩岸人民是希望和平發展與統一,而少部份人士是利用民族對立來賺取不當的錢財與增加個人的權力! 所以,與其吵架,不如了解事實,解決民族問題更為重要。
@Yong2844:都是同胞別吵了!
各位讀者,你又怎麼看?
來源:雪梨微報
想要快速移民嗎?
如果您對移民感興趣,可在公眾號後臺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復「意向國+稱呼+電話」,會有專業人員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