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出的千古難題被他輕鬆破解,當上狀元40年後創辦北京大學

2020-12-17 百家號

鹹豐九年(也就是1859年),農民起義進行地非常激進,大有虎虎生威的架勢,農民的一反抗讓朝廷直接不知道該咋辦好了,只能憂心忡忡地觀望著,農民起義軍打的越來越猛烈,毫無收手的意思,皇帝心急如焚卻也別無選擇,只能坐以待斃,每天喝酒消愁來把自己悲傷、恐懼等的感情給壓制住。

但是不管是研究歷史的人還是學過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場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剛開始紅紅火火的,但是這場運動不管最後如何激烈,由於領導階級的低端和局限性,是必然要走向失敗的。果不其然,太平軍在激蕩了一陣子後開始在年初開始節節敗退,而清朝的前線逐漸有捷報一絲一縷傳到皇帝那裡,才讓他在某種程度上鬆了一口氣。

由於忙著跟這幫子起義軍對戰的關係,鹹豐皇帝以為短時間內不會有心情來搞科舉考試了,所以本來打算要取消的,但是突然戰場上有了轉機,好消息讓皇帝的心情晴朗了一些,於是決定在春天重新安排科舉考試,並且下旨讓肅順來監督考生考試,誰曾想這位朝中大臣一點也不清正廉明,偏偏假公濟私,搞起了私底下的小動作,卻利用自己考官的身份私底下把手伸到了考生的錢包裡。

當時參加考試的考生中,有一個考生叫高心夔,肚子裡真才實學沒有多少,腦子裡一天天的全是歪腦筋,最會的就是溜須拍馬這一套,他想讓自己順利通過考試並且有個不錯的好成績,於是高心夔就絞盡腦汁跟肅順套近乎,給了他不少的錢和好處。肅順見錢眼開肯定得給高心夔辦事啊,因為在考試開考之前,主考官要宣讀考試秩序,肅順就特地對在場的學生說,考試時間並不充裕,這樣就搞得那些考生人心惶惶,只能筆下匆匆,儘快答題了。

這句話其實另有真意,另一層意思就是讓高心夔麻溜地快速把事先準備好的試卷答案給抄到試卷上,只要他一抄完肅順就立馬收卷,這麼短的時間內剩下的人肯定不能充分思考,甚至卷子都寫不完,到時候就提前有答案在手的高心夔寫完了,第一名就十拿九穩了。

事實上,那會兒規定的時間特別長,要把最後一位考生的試卷收完才算考試結束,肅順這麼做顯然是不正當的,一些老練聰明的考生稍微一動腦筋就想得到這裡面有貓膩,但是沒有人吭聲,沒有人在考場當著大家的面來質問肅順,大家都是來考試想搏一搏的,如此要麼被貼上作弊的標籤,永久失去考試資格;要麼可能還有生命危險,誰也不願意拿這一件小事來賠進去自己的一生前途。

在每個人都上交了試卷後,負責批閱試卷的大臣們將一起決定考試的前十名,然後報告給皇帝,皇帝把這十人的試卷都瞅一瞅,再選出那個自己看著最順眼的就是最優秀的第一名,高心夔心裡竊喜,他的頭籌肯定十拿九穩了,結果成績出來一看,他連前十名都進不了,自己可是費了那麼多心思和金錢才有的這次機會,他肯定不能就這麼罷手了,揪著肅順不鬆口,肅順臉上也有點難堪,為了自己兜裡的錢不再溜走,他就找皇帝誹謗批閱時試卷的大臣貪汙受賄,要再批一次。

皇帝當時已經被戰爭搞得心煩意亂了,肅順又蹦出來找事情,看著眼前鬧鬧嚷嚷的這些臣子,真真是無法忍受大臣們的吵鬧了,一氣之下袖子一揮:「不考了不考了,把那十個人領上來我看看,朕親自給他們出題考試,誰答的朕滿意,誰就是狀元!」

皇帝這話一落地,大殿上的官員也不嚷嚷了,但是肅順直接懵了,這下不僅目的沒達到,還直接把高心夔拐到溝裡去了,皇帝要親自出題的話,高心夔肯定就涼了,況且他連前十名都夠不著,更別說再考一次了,連見皇帝的機會都沒有,而且皇帝要自己考,根本糊弄不過去了,高心夔是沒戲了,那麼是誰在皇帝出的考題中得了第一,封為狀元了呢?

講真的這個第一名的得主殿上的其餘九個人誰都比不上他的才華和機敏,他參加的科舉考試不止是今天這一次,他進京趕考多次但都沒能成功,他回過頭準備再考,今天的這個機會是屬於他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孫家鼐。

皇帝那會兒出的題是讓考生寫一副對聯,其中要有當代從古到今的歷史繁榮低迷整個進程,考題一出,殿上的考生們還在又是撓頭又是咬筆桿的瘋狂浪費腦細胞時,這個人異於常人直接衝了出來,說出了叫人拍手稱讚回味無窮的答案,這副對聯的內容是這樣的:

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舜堯;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這幅對聯巧妙在字裡行間把清朝建國以來的每一代皇帝的年號都包含在內,而且還符合了皇帝的要求,把清朝的美好場景以及身為平民百姓對自己國家未來繁榮昌盛的憧憬全都給表達出來了,直接說到鹹豐皇帝心坎裡去了,直接讓他當了狀元,後來他官運亨通,一路晉升,並且還成了協助大學士。

1898年,孫家奈受到光緒皇帝的任命,去管理並負責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堂,相信大家也都曉得了,這所學堂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並且在現代裡也大放異彩,它是當今哪所大學的「祖宗」想必就不用我再多廢話了吧。

相關焦點

  • 孫家鼐,他不僅是鹹豐皇帝的狀元郎,還是北京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鹹豐九年(1859),正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高潮時期,面對佔據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起義軍,身在紫禁城的鹹豐皇帝一籌莫展,終日借酒消愁。好在年初的時候,前線傳來一些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打了勝仗的消息,才讓鹹豐的心情稍微有些好轉。
  • 他是光緒皇帝的老師,憑一副對聯中狀元,北京大學創始人!
    通過了科舉考試,並且獲得了第一名的叫做狀元。但是科舉考試非十年寒窗苦讀不可,甚至是數十年才能成功,狀元就更是難得了。在我國的晚清時期,有這麼一個文人,他僅憑藉一副對聯就中了狀元,還成了光緒帝的老師,最後還創辦了京師大學堂,也就是我們今天中國的頂尖學府——北京大學。此人名叫孫家鼐,是晚清政壇上一個不可忽視的文臣。
  • 一副對聯包括6位清朝皇帝,誇讚鹹豐帝六代祖宗,此人被當場點為狀元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清朝鹹豐年間的故事,這位主人公叫做孫家鼐,此人是一個落榜秀才,因為寫下了一副千古絕對的對聯,最終當上了狀元,雖然一方面孫家鼐也是一個有能力人才,但是最重要的是,還是此人懂得拍馬屁!說起孫家鼐,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然而談起北京大學,大部分人想必都不會陌生吧?
  • 他是北京大學創始人,天之驕子當有鴻鵠之志,不可忘記!
    清鹹豐九年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累遷內閣學士,歷任工部侍,署工部,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命為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首任管理學務大臣,1900年後任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卒後諡曰"文正"。
  • 恭親王奕訢的生母錯將鹹豐皇帝當成了他 迷糊的說皇帝應該是你
    恭親王奕訢其實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是鹹豐皇帝很大的競爭對手,非常有希望當皇帝。但是因為一系列原因,道光皇帝最後把皇位傳給了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鹹豐。但是雖然這樣,其實奕訢和鹹豐皇帝兄弟倆關係非常不錯。鹹豐皇帝親生母親病逝,後來就是奕訢的生母靜皇貴妃將他撫養長大。
  • 中國的「英文皇帝」,40歲金榜題名,48歲成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
    可惜又可恨的是,唐朝的這十一個狀元宰相,都默默無聞,並沒有成什麼大器。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一位狀元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他就是西夏神宗,也是西夏的第八代皇帝——李遵頊。西夏神宗 李遵頊李遵頊40歲金榜題名提到西夏,我們腦海之中都會浮現出西夏男兒驍勇善戰、彪悍勇猛的形象。
  • 鹹豐皇帝為何 「剋扣」八旗福利,還「毀棄」祖宗留下的寶貝
    奕訢等人在將三口乾隆皇帝留下的金鐘驗明正身後,按照鹹豐的意思:金鐘融化後,分別鑄造成各重二兩、三兩、五兩、十兩不等的金條,並鐫刻上皇帝年號,以便流通。 最後從鹹豐三年六月初六開始融化到當年十一月初三,這三口金鐘一共傾得金條八千五百零三塊,獲得總重二萬七千三十兩的黃金。
  • 鹹豐皇帝為何30歲英年早逝你看他的四大愛好能活30歲就不錯了
    鹹豐皇帝為何30歲就死了,你看他的四個愛好,其中與慈禧密切相關,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壞習慣,鹹豐皇帝亦是如此。他一生有四大愛好:美色,絲竹,美酒和壓片,逃到避暑山莊後,鹹豐常帶著一群嬪妃在園中嬉戲。
  • 清朝一探花,進宮面聖,皇帝出一上聯,他對下聯,皇帝:直接晉級狀元
    在滿清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也是科舉制度最後的一段繁榮時期,一共出了114位狀元,他們幾乎個個才華橫溢,天資聰穎,博古通今。但是,在成為狀元的道路上,僅僅有著才學的硬實力還是不夠的,因為狀元需要帝王欽點,而對於日理萬機而又喜怒無常的帝王來說,一點隨性而起的小感覺都可能改變狀元的人選,對皇帝來說,這可能就是件憑心情的事情。但對於十年乃至幾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的來說,這可就意味著命運的改變。
  • 鹹豐皇帝在位11年,為啥只有慈禧生了皇子,學者:宮中太黑暗
    導言鹹豐帝在位十一年,於1861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年僅31歲。廟號文宗,鹹豐帝的命運差不多是最慘的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在歷史上,清朝皇帝都是有比較多的男孩,在其中以康熙皇子數最多,有35個男孩,因而在其晚年時期的時候,才會產生九子奪嫡的慘案,可是也有幾個清朝皇帝唯有一位子嗣,乃至是沒有子嗣,就拿鹹豐皇帝而言,後宮嬪妃諸多,可是唯有慈禧太后給他們生了一個男孩,難道說鹹豐皇帝就沒有別的皇子了。
  • 他是四川高考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他,姚期智教授親自給他打電話
    李沛倫,四川人,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兩人都是教師,李沛倫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起,他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過他的學業。2010年12月,李沛倫參加北京大學保送考試,然而最終卻遺憾落選了,2011年3月,李沛倫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省賽區的考試,他在這次考試中拿了一等獎,此外又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通過了初選、筆試、面試,最終得以成功保送清華大學的工程物理系。
  • 他是掛科的天才數學家,卻輕鬆破解世界難題,學校直接獎100萬
    但是有一個22歲的大學生,卻創造了一向歷史性紀錄,輕鬆破解一個世界性難題,學校不僅直接將還是本科生的他,提升為教授級研究員,還直接給出了100萬的獎金。   他就是被稱作「天才數學家」的劉路,當年還在湖南中南大學讀本科的他,因為成功地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而名噪一時。
  • 40歲中了狀元,48歲當上了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60歲成太上皇
    這要源於中國文化輻射的強大。不管是哪個朝代,圍繞在中國周圍的這些小國家,以及與中原政權對抗的遊牧民族政權,都在學習著中國的文化和制度來發展自己的國家。皇帝在當上皇帝時,對於他的親兄弟們,都是要進行封王的,在最初的一兩代,這些王可能還能處於權力中心。
  • 古代狀元的那些趣事
    成祖朱棣讀後,讚不絕口,說是「通貫經史,識達天人」,欽定為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後又任他為侍讀學士,常伴君王左右。後來,他兩次伴君北巡,三次主持會試,朝廷眾多文告、條例,多出其手筆。這下主考大臣趕緊翻閱考卷,找了許久,總算找到一個名次靠後叫「丁顯」的人。上報皇帝後,朱元璋說:「此人姓丁名顯,自然應『顯』,狀元就該他做。」結果黃子澄屈居探花。朱元璋未必做過那個夢,他是懷疑考官們在利用權力拉私人關係,於是中途橫生枝節,特地另挑一個狀元,以使考官們的如意算盤不能實現。丁顯則恰巧瞎貓碰上死耗子,白白撿了一個狀元。
  • 從康熙雍正到鹹豐光緒,200年間狀元書法
    四五十歲中進士,人們並不覺得他年齡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就是這一歷史文化現象的生動寫照。據《中國狀元全傳》載,宋代共產生118個狀元,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37人,佔72.5%,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2人。清代共有狀元114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19人,佔35%,最小的21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5人,最大竟然已經62歲。
  • 清朝的第一昏君鹹豐皇帝,在歷史中留下了千古罪名!
    提及清朝,想必大家在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據說,清朝時期,對於皇子們的教育特別上心,所以說清朝沒有昏庸的皇帝。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說清朝都是明君賢主的話,清朝為什麼會有走到了滅亡的地步呢?!
  • 同時獲得了「三元及第」和「六首狀元」殊榮的千古第一狀元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連續考取解元、會元、狀元,即考生首先以秀才身份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級鄉試,因為是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考中了就是舉人,而三元中的第一元就是考上舉人中的頭名稱解元;然後參加來年春天的會試,也稱春闈,考中了即為貢士,並且奪得頭名即為第二元——會元;最後就是皇帝親自主考即殿試
  • ​鹹豐帝出一罕見上聯,大臣靈光一閃對出下聯,得鹹豐重賞
    鹹豐帝出一罕見上聯,大臣靈光一閃對出下聯,得鹹豐重賞。文|小煙對聯,在中國已經流傳有很久的歷史了,慢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的,是中華文化中非常寶貴的部分。描寫太陽落山了的景象,惟妙惟肖,意境深遠,便也成了千古名句。要說到律偶,大家就更不陌生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用詞精確,似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涼。對聯是有長句和短句之分的,到了現在也並不是很嚴格強調格律了,重要的是它的寓意,能夠表達人們心中所想。
  • 浙江最末狀元鍾駿聲曾在這裡「高考複習」
    有關他的傳說坊間津津樂道,可謂婦孺皆知。        其一,浙江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即浙江在清時的狀元「始於史,終於鍾」。清朝時期浙江的第一位狀元是鄞縣的史大成,他於順治乙未年(1655)奪魁,二百多年後的鹹豐庚申年(1860),鍾駿聲最後又中狀元,十分巧合地應驗了民間傳言。
  • 鹹豐皇帝為何31歲就駕崩?只因這三個壞習慣,如今很多男人依然有
    英法聯軍侵華期間,鹹豐皇帝鬱悶不已,加之身體日漸虛弱,因而性情大變,開始「享受人生」。在逃亡的路上,鹹豐皇帝逐漸染上三種惡習,本就虛弱的身體變得更差,最終在30多歲時英年早逝。那麼,他當時都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