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九年(也就是1859年),農民起義進行地非常激進,大有虎虎生威的架勢,農民的一反抗讓朝廷直接不知道該咋辦好了,只能憂心忡忡地觀望著,農民起義軍打的越來越猛烈,毫無收手的意思,皇帝心急如焚卻也別無選擇,只能坐以待斃,每天喝酒消愁來把自己悲傷、恐懼等的感情給壓制住。
但是不管是研究歷史的人還是學過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場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剛開始紅紅火火的,但是這場運動不管最後如何激烈,由於領導階級的低端和局限性,是必然要走向失敗的。果不其然,太平軍在激蕩了一陣子後開始在年初開始節節敗退,而清朝的前線逐漸有捷報一絲一縷傳到皇帝那裡,才讓他在某種程度上鬆了一口氣。
由於忙著跟這幫子起義軍對戰的關係,鹹豐皇帝以為短時間內不會有心情來搞科舉考試了,所以本來打算要取消的,但是突然戰場上有了轉機,好消息讓皇帝的心情晴朗了一些,於是決定在春天重新安排科舉考試,並且下旨讓肅順來監督考生考試,誰曾想這位朝中大臣一點也不清正廉明,偏偏假公濟私,搞起了私底下的小動作,卻利用自己考官的身份私底下把手伸到了考生的錢包裡。
當時參加考試的考生中,有一個考生叫高心夔,肚子裡真才實學沒有多少,腦子裡一天天的全是歪腦筋,最會的就是溜須拍馬這一套,他想讓自己順利通過考試並且有個不錯的好成績,於是高心夔就絞盡腦汁跟肅順套近乎,給了他不少的錢和好處。肅順見錢眼開肯定得給高心夔辦事啊,因為在考試開考之前,主考官要宣讀考試秩序,肅順就特地對在場的學生說,考試時間並不充裕,這樣就搞得那些考生人心惶惶,只能筆下匆匆,儘快答題了。
這句話其實另有真意,另一層意思就是讓高心夔麻溜地快速把事先準備好的試卷答案給抄到試卷上,只要他一抄完肅順就立馬收卷,這麼短的時間內剩下的人肯定不能充分思考,甚至卷子都寫不完,到時候就提前有答案在手的高心夔寫完了,第一名就十拿九穩了。
事實上,那會兒規定的時間特別長,要把最後一位考生的試卷收完才算考試結束,肅順這麼做顯然是不正當的,一些老練聰明的考生稍微一動腦筋就想得到這裡面有貓膩,但是沒有人吭聲,沒有人在考場當著大家的面來質問肅順,大家都是來考試想搏一搏的,如此要麼被貼上作弊的標籤,永久失去考試資格;要麼可能還有生命危險,誰也不願意拿這一件小事來賠進去自己的一生前途。
在每個人都上交了試卷後,負責批閱試卷的大臣們將一起決定考試的前十名,然後報告給皇帝,皇帝把這十人的試卷都瞅一瞅,再選出那個自己看著最順眼的就是最優秀的第一名,高心夔心裡竊喜,他的頭籌肯定十拿九穩了,結果成績出來一看,他連前十名都進不了,自己可是費了那麼多心思和金錢才有的這次機會,他肯定不能就這麼罷手了,揪著肅順不鬆口,肅順臉上也有點難堪,為了自己兜裡的錢不再溜走,他就找皇帝誹謗批閱時試卷的大臣貪汙受賄,要再批一次。
皇帝當時已經被戰爭搞得心煩意亂了,肅順又蹦出來找事情,看著眼前鬧鬧嚷嚷的這些臣子,真真是無法忍受大臣們的吵鬧了,一氣之下袖子一揮:「不考了不考了,把那十個人領上來我看看,朕親自給他們出題考試,誰答的朕滿意,誰就是狀元!」
皇帝這話一落地,大殿上的官員也不嚷嚷了,但是肅順直接懵了,這下不僅目的沒達到,還直接把高心夔拐到溝裡去了,皇帝要親自出題的話,高心夔肯定就涼了,況且他連前十名都夠不著,更別說再考一次了,連見皇帝的機會都沒有,而且皇帝要自己考,根本糊弄不過去了,高心夔是沒戲了,那麼是誰在皇帝出的考題中得了第一,封為狀元了呢?
講真的這個第一名的得主殿上的其餘九個人誰都比不上他的才華和機敏,他參加的科舉考試不止是今天這一次,他進京趕考多次但都沒能成功,他回過頭準備再考,今天的這個機會是屬於他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孫家鼐。
皇帝那會兒出的題是讓考生寫一副對聯,其中要有當代從古到今的歷史繁榮低迷整個進程,考題一出,殿上的考生們還在又是撓頭又是咬筆桿的瘋狂浪費腦細胞時,這個人異於常人直接衝了出來,說出了叫人拍手稱讚回味無窮的答案,這副對聯的內容是這樣的:
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舜堯;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這幅對聯巧妙在字裡行間把清朝建國以來的每一代皇帝的年號都包含在內,而且還符合了皇帝的要求,把清朝的美好場景以及身為平民百姓對自己國家未來繁榮昌盛的憧憬全都給表達出來了,直接說到鹹豐皇帝心坎裡去了,直接讓他當了狀元,後來他官運亨通,一路晉升,並且還成了協助大學士。
1898年,孫家奈受到光緒皇帝的任命,去管理並負責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堂,相信大家也都曉得了,這所學堂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並且在現代裡也大放異彩,它是當今哪所大學的「祖宗」想必就不用我再多廢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