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與空性

2020-12-11 時節雨隨風

我們可以把一秒鐘分下去,分為一秒鐘的百萬、千萬、一億、十億分之一,最後可以分為空的,根本就不存在。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哲學與數學上的「無限小」(任何物質都可以永遠無有窮盡地分下去)是一個錯誤概念。

比如說,十塊錢可以分成十個一塊錢,一塊錢可以分成十個一毛錢,一毛錢可以分成十個一分錢,然後一分錢也可以分,可以永遠無止盡地分下去,沒有一個再也不能分的阻礙。但這種思維已經脫離現實,實際上所有的東西不可能是無限的,一個有限的東西一再被分之後,最後只能分成空無。我們的意識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它可以無窮地分,但物質本身的體積卻是有限的,所以會被分完,分完以後,就是佛教所講的空性。

量子力學已經證實,所有粒子最後可以變成波,真空當中有零點能,零點能才是世界真正的基礎。

也即是說,無論堅固的山河大地,還是碩大無比的天體,最後都只是能量而已。當能量的密度足夠的時候,從純能量當中,立即可以誕生一個粒子,成千上萬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慢慢組成了這個世界。

諸位可以仔細地思考、分析一下,我們當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實的,還是一場虛幻的夢境,雖然我們不能否定今天的現實生活,就像做夢的時候,也無法證實夢不存在一樣。但在佛的境界中,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虛幻的。

——慧燈之光《夢幻世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本次內容來自系列視頻課程「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第二講:現代物理學之光2.4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想一下我們的日常生活,經典的粒子是可數的,是可以標記的。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當然,也有人就簡單放過了這個問題,說,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你看,有的時候像粒子(展示光電效應的時候),有的時候像波(幹涉效應的時候)。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光既是粒子,也是波,任何時候都是!光子就是那個可以用波的數學來描述的粒子。其任何行為都可以「用波的數學來描述這個光的粒子」這個數學模型來計算出來。
  • 不是波粒二象,而是波粒意三象
    >                 (圖片來自於網絡)1、波粒二象   量子力學揭示了所有的量子態都呈現波粒二象性的特徵。四種相互作用,都與波粒有關。波粒二象似乎構成了人們所在的世界的一切。    人們所認識的波粒二象,都是經過人的意識建構後的人化現象,都打上了人意識烙印後的產物。只是被人的固有觀念、被人的熟視無睹給忽略了。
  • 科學家同時觀察到光的波粒二象性
    實驗中用以檢測波粒二象性的量子光子晶片。單光子通過光纖進入環路,在輸出端被極其敏感的探測器檢測到。這種被稱為「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的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系統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將其稱為「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 刊於《科學》雜誌上的兩組獨立研究,利用不同的方法對光從波形態向粒子態的轉變進行了測定,以揭示光的本質面貌。兩組研究都來源於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於上個世紀80年代進行的經典實驗。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3猜想
    一、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三)、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的思維與眾不同,他時代的數學家都向前走,去向數學各領域拓展,爭取建立起數學新邏輯,比如他同時代大數學家歐拉,在數學眾多領域都有傑出建樹。哥德巴赫卻看到自然數中有未明了問題。
  •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成果加深對波粒二象性和互補原理的理解—新聞...
  • 試用宗教和哲學理念解讀波粒二象性
    而在量子力學中,「波粒二象性」又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概念,它描述了微觀粒子在不同條件下會分別表現出波動或粒子的特性,有時像波,有時又像單個粒子,這種量子行為被稱為「波粒二象性」,它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恐怖的雙縫實驗和波粒二象性?
    既是粒子,也是波,這便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決定意識,而這個實驗卻對哲學中的唯物論發起了挑戰。
  • 讓無數物理學家頭疼的波粒二象性到底是什麼?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波粒二象性具體意味著什麼。有意思的是,歷史上第一批試圖研究光的本性的人,是那些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臘和印度哲學家,他們認為光是由微小粒子組成的一股粒子流。更有趣的是,這兩個文明中的哲學家完全獨立地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然而,這些結論完全不是建立在科學的研究方法上的,它們受到哲學和形上學思想的推動。
  • 既然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為何一定要用粒子來構建原子模型呢?
    既然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粒子來構建原子模型呢?我們也可以用電磁波來構建原子模型。根據E=HV=MC^2,我們很容易算出質子(中子)能量與γ射線相對,電子能量與X射線相對,電子外面還存在大量的電磁波,否則失去電子的原子核不就會「裸奔」了。
  • 王霆:問世間「光」為何物 ——光的行為與三次波粒戰爭(下)【雲裡·悟理-第18課】
    海森堡認為所有物質的動量、能量和它的位置是不能同時可測準的,也就是說當位置可測準的時候,動量一定不可測準,動量可測準,那位置不可測準,所測的位置越精準,動量的可測性也就越差,這個建立了波粒二象性的基礎。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他認為既然波動性和粒子性爭論不斷,不如將其統一,利用德布羅意公式假設了物質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
  • 對惠勒延遲實驗的一個猜測‖量子的實在性的拆分,及波粒二象性
    無論什麼時候發現電子,其整個的電荷都集中在很小的空間中,可見電子是粒子性的。這只是說明在我們以某種實驗工具做實驗發現電子時,它是粒子性的。這有可能只是我們在觀察其時,「實量子場」收縮凝聚而有了粒子性,這並不能代表在我們沒有觀察其時,也依然是粒子性的,我們沒有這種權利。
  • 空性譯成波函數?2:空性的特性
    空性譯成波函數?2:空性的特性編者:作者為破將波函數等同空性之說,勉強列出空性的「特徵」。其目的在於二者之義比較的便利。從破的角度看,無不可。作者在文中聲明了這一點。 上接《空性譯成波函數?1:什麼是波函數》(點擊閱讀) 三、空性的特性 〇空性包容萬有,無物不是,有何可以把執取捨的,千萬莫自見外了才好。若依此理看來,空性是不可以談什麼特性的。
  • 空性譯成波函數?4:波函數與空性不盡相同的地方
    空性譯成波函數?4:波函數與空性不盡相同的地方 上接《空性譯成波函數?3:波函數與空性相通的地方》(點擊閱讀) 五、波函數與空性不盡相同的地方 如上所述,波函數與空性誠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如果做更進一步的比較,即使在這些相似處卻也不盡相同,如下所列: 1、主客一體上的不同:雖然透過波函數所描述的物理世界,觀測行為直接影響到觀測的後果,因而說觀察者不能自外於所分析的系統,而與空性能所為一
  • 什麼是如來藏的空性思想?「科學、佛學與人生」
    因此講「空性」(梵文是sunyata),「空性」應該翻譯成「0性」,但漢譯為「空性」。*圖源網絡0沒有任何數學上的數目,所有數目是1-9,0是用來定位。如1378,這1000因為是1後面有三個0在為其定位;300是後面有二個0為其定位;70是後面有一個0為其定位。這些就是「空性」,也就是「0性」了。
  • 佛教:天天念「四大皆空」,到底什麼是空性?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空性的藝術。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空性」。經常有人把「四大皆空」掛在嘴邊,是啊,萬法都是空性的,比如,我們來看一根細羊毛。對於我們的肉眼而言,一根細羊毛已經是觀察的極限了,但還可以把這根羊毛切成很多猶如微塵般大小的段落。這其中的一份,已經不能稱之為羊毛了。
  • 空性譯成波函數?1:什麼是波函數
    1:什麼是波函數 ●問題的提出 1、空性 空性是一切法的真實本體,也是佛教別於其他宗教的根本所在。因此,印證空性是所有佛教徒平生第一大事。然而,空性屬於證量。因此,很難用未開悟的人所熟悉的詞句來解說清楚(對既悟的人,空性如此如此,原也不用多作解釋)。
  • 找上門的空性
    今天在河邊煮飯時,我覺得我又進步了,不僅是能力,還有對空性的體認。這樣的感覺很久沒有了,現在的我無比慶幸自己來到了這裡。這裡特殊的氛圍,容易讓人進入空無的狀態。河濱,吃著我的冬瓜、胡蘿蔔、蓮藕,蓮藕的絲拉得老長,銀色的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那時想:必要的話我以後可以在任何地方不花一分錢活下去。紐約也好,澳大利亞也罷。
  • 佛教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真如自性誤解為空性
    佛教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真如自性誤解為空性。在佛教上千年來,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空性」是佛教的核心,錯誤的把空性當做了佛陀所說的真如自性。佛教的核心是真如自性,不是空性。空性只是真如自性的一部分。所以認為空性是佛教的核心,就等於是以偏概全。真如自性是如來藏三藏真如自性。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這三藏合稱真如自性。這也就意味著諸法的實相是真如自性,而不單純是空性。真如自性是無相的,和老子所說的『道』一樣,包含了可以形成宇宙萬物的一切能量和虛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