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員教育電視片攝製工作是落實黨員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在省委組織部的指導下,亳州市強化精準理念,創新機制辦法,整合多方資源,開發製作系列黨員教育電視片,質量和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良好態勢。
2017年以來,亳州市按照省委組織部年度黨員教育片計劃,結合亳州黨建重點工作,確定全市製片計劃。這其中最大的變化。
一是計劃的制定由被動承接到主動謀劃的轉變。2017年之前,亳州市製片計劃大致是省裡製片計劃的模擬板。從2017年開始,在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秦鳳玉的指導下,亳州年度計劃,增加了亳州本地黨建特色工作的內容,如2018年、2019年增加了優質「微型黨課」製作的要求,提高了先進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片的製作比重。挖掘亳州紅色資源,攝製了革命傳統教育片《初心》(渦陽)、《老黨員的故事》(譙城)、《板橋集戰鬥》(蒙城)等。
二是製片數量的變化。2018年,在年度工作綜合研判的基礎上,提出了年度製片100部的要求,目的是通過壓擔子的方式,推動基層黨委製片。當年上報省委組織部70部(還有35部質量一般,沒有上報)。2019年計劃完成70部製片任務,目前,已完成62部。2019年製片計劃較2018年減少30部,是在綜合研判基礎上,逐步走向製片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開始。
三是電視欄目的規範提升。黨建電視欄目是黨員教育專題片的基礎,一部高質量的專題片需要前期的線索徵集和素材積累。2017年渦陽、蒙城兩縣電視欄目達到每月制播一期的規範化建設要求。市級《藥都黨建》在每月制播兩期的基礎上,對欄目設置進行了規範,由以黨建動態為主,改進為每期由黨建動態和藥都先鋒組成。豐富了製片工作的線索和素材。2019年全市已製作50期,時長41小時。
在推動製片計劃落實上,可以用較為形象的三句話來比喻:外引內扶、活動拉動、水漲船高。
一是既注重藉助「外來」專業力量,又注重扶持地方製片團隊。每年確定的3-4部市縣聯合重點片,主要由合肥等地的專業團隊完成,目的學習先進技術,提升製片水平。如《羊為媒》系安徽小金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制,該片獲省評選活動一等獎。本地電視臺及地方影視公司負責完成故事情節及場景相對簡單的專題片製作。感觸較深的是,亳州市神繪影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自2017年與譙城區委組織部合作攝製電教片以來,該公司電教片攝製能力逐年提升,目前,已能較好的完成黨員教育電視片攝製任務的要求。這也是市場化合作「雙贏」的一個實例。我市還鼓勵製作單位自主攝製,如《青春在泥土中綻放》就是由譙城區大學生村官集體創作完成,並獲得省評選一等獎。
二是開展年度微視頻大賽,營造氛圍,催生高質量專題片。自2017年以來,亳州市連續三年舉辦市級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通過亳州組工微信公眾號及亳州先鋒網展播,在展示亳州市基層黨建成果的同時,達到了促進基層製作黨員教育電視片的熱情,展評的電教片質量呈逐年上升的好態勢。
三是五星遠教站點創建活動推動。這也就是「水漲船高」法。自2018年開展「五星遠教站點」創建活動以來。我市將年度之內,基層黨委有無製作黨員教育電視片作為申報「五星遠教站點」的硬指標。譙城區兩年來,每個鄉鎮(街道)年度內均有一部反映當地黨建工作的黨員電教片。
在發揮製片專業團隊的同時,我市更加注重提升電教製片骨幹隊伍的業務能力。2018年赴滁州市學習、每年開展市級黨員電教片觀摩交流活動。對於省市縣聯合重點片,開展經常性地集中會診。
一是根據作品類型,對腳本框架,提出指導意見。2019年省市聯合重點片《新時代的號角》屬精品黨課類,在省委組織部領導的具體指導下,市委組織部對縣區及市直單位上報的腳本,緊扣基層黨組織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逐一提出修改意見。目前,已製作15集,其中10集,省委組織部推薦參加中組部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
二是融入黨建元素,展示家國情懷。今年,亳州聚焦脫貧攻堅,製作了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雪融春歸》《羊為媒》《老「紀」伏櫪壯心不己》《青春在泥土中綻放》等均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線,《雪融春歸》《羊為媒》故事主角是貧困戶,配角設計了駐村第一書記,配角出境不多,但均是故事發展的推動者。《羊為媒》《老「紀」伏櫪壯心不己》我們還適時加入了電教工作內容。《脫貧攻堅譜真情》《扶貧守初心 青春正美麗》講述了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獲得者劉雙燕、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鄭麗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徵程上的家國情懷。
三是避開老套路,著眼創新發展,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藝術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來源於視聽效果和有懸念的故事情節。
在腳本的把關上,抓住作品前10-20秒的片頭吸引力、故事矛盾衝突情節、故事多線條發展的設計。如《雪融春歸》《羊為媒》等,通過鏡頭讓觀眾了解皖北特有鄉村風貌。《雪融春歸》明暗兩條線索的設計,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片頭片尾音樂的設計獲得專家的好評,獲得全省評選一等獎。
傳統採訪式作品,鏡頭畫面的相對單一性,感染力不強。為此,我們著眼作品的多樣性,指導各地通過微電影、沙畫、動漫等形式,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作品。以反映亳州人返鄉創業創作的《共青團員成長沙畫》獲全省首屆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二等獎。以扶貧領域案件真實案例改編的微動漫《叮食扶貧「奶酪」的「蠅貪」》獲全省第二屆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三等獎。展示回漢一家親的《兩河口》獲省評選一等獎。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來源於視聽效果和有懸念的故事情節。
四是精益求精,多次修改完善。《新時代的號角--亳州市全體黨員講微型黨課》已上報省委組織部的10集作品,製作團隊在文稿、背景圖、音樂、視頻、PPT的運用等方面反覆斟酌,每集修改均在5次以上。《大陳村的扶貧領頭羊》是由譙城區電教中心獨立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從發現線索、撰寫腳本,到長達三個月的跟拍,雖然只獲得了全省首屆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優秀獎,但從中也鍛鍊了我們亳州電教隊伍,增長了業務技能,為今後黨員教育電視片製作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在製片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離上級要求、基層需求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在今後的製片工作中,亳州市將把此次培訓班學習到的業務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嚴格落實省委組織部的部署要求,不斷加大力度、加強創新,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