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順治年間,水師提督操練水兵,駕船在大江裡航行。江邊飛翔著許多鸛鳥,不時地飛來飛去,在淺水區捕魚。有一個士兵名叫杜島城,平常為人囂張跋扈,喜歡逞強鬥狠,看見一隻鸛鳥從船頭飛過,他拉滿弓弦,一箭射去。鸛鳥中了箭,掉落船頭。
杜島城撿拾起來,只見鸛鳥嘴裡叼著一條小魚。有人說:「這隻鸛鳥捕魚餵養小鳥的,你拔掉箭支,把它放了吧,窩裡還有小鳥等著它餵養。」
杜島城大笑著說:「這是我的戰利品,哪有把戰利品放走的?你這人心太軟,不適於當兵。要是上了戰場,你對敵人能抱著同情心嗎?你不殺敵人,敵人會殺了你。」
那人說:「你這是歪扯。鸛鳥又不是敵人,怎麼能相提並論?你這人心太硬,小心遭到報應。」杜島城不高興了,把鸛鳥放下來,和那人爭執起來。其他士卒趕緊過來勸架。這時,鸛鳥掙扎了幾下,突然飛走了。大家都呆住了,直到鸛鳥消失不見,大家才嘖嘖稱奇。
這隻鸛鳥就這樣帶著箭支,在城鎮的上空中飛行,兵營裡的士兵們偶爾會看見,都會對杜島城說:「看看你做的好事!」杜島城卻哈哈大笑,頗為自得。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指著鸛鳥說:「看看,我的箭法多麼準!」
一晃兩年過去。這一天,兵營裡放假,杜島城到鎮上酒館裡喝得醉醺醺的。剛回到兵營大門口,只見那隻鸛鳥從天空中飛過。杜島城酒意上湧,指著鸛鳥高喊:「還我箭來!」想不到,箭支真的從鸛鳥身上脫落,落在杜島城的腳邊。
杜島城撿起箭支,呵呵大笑道:「箭支啊,箭支,一別兩年,你可安好!」這時,耳朵旁邊的頭皮一陣瘙癢,他順手拿起箭支,用箭頭撓癢。猛然間,一陣狂風捲來,吹得轅門的兩扇門板合上,門板撞擊到箭支上,箭支插進杜島城的腦袋裡。箭支沒入一半,杜島城當場而死。
這件事,一時間傳為奇談,都認為杜島城作惡多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杜島城的魂魄飄蕩到陰司,閻王爺懲罰他淪落到畜生道,成為一條蛇。
杜島城雖然成為了一條蛇,但是心裡卻記恨上了那隻鸛鳥。它長大後,成為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想找鸛鳥報仇。它四處尋找,終於發現那隻鸛鳥住在一座寺廟的屋脊上。大蛇於是藏身佛殿的大棚上,伺機報復。
轉眼到了鸛鳥孵小鳥的時節,小鳥破殼而出,鸛鳥忙著捕魚餵食小鳥。等到小鳥的翅膀快要長成的時候,大蛇爬進鸛鳥的巢中,一口一個,把小鳥都吃了。鸛鳥在空中盤旋,面對兇猛的大蛇卻無能為力,只能發出悲鳴。
一連三年都是這樣。人們紛紛猜測,鸛鳥應該有所警醒,不會再來了,應該把鳥巢搬遷到別處。想不到。到了第四年的時候,鸛鳥仍然飛回老巢孵雛。
到了小鳥破殼的時候,鸛鳥卻飛走了,三天後才回來,開始餵養小鳥。這時候,大蛇悄悄爬上屋脊,鸛鳥飛到空中,開始急切地鳴叫起來。
大蛇張口吞食了一隻小鳥,正要吞食第二隻的時候,突然間,天空灰暗下來,大家抬頭看去,飛來一隻大鳥,翅膀擋住了太陽,扇動的風聲呼呼作響。只見它猛地撲下來,爪子扭斷了蛇頭,餘勢把大殿的屋角衝塌了一大塊。大鳥飛走後,人們還沒有從驚愕中醒過來。
鸛鳥飛回來,重新搭建了鳥巢,餵養剩下的小鳥。一直到小鳥長大後,鸛鳥帶著小鳥飛走了。這以後,再也沒有來過。
杜島城的魂魄到了閻羅殿,閻王爺痛恨他心腸過於歹毒,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歡迎關注「正經說文史」,每天都有更新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