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士卒射了鸛鳥一箭,兩年後箭支落下,士卒遭受報應

2020-12-17 正經說文史

清朝順治年間,水師提督操練水兵,駕船在大江裡航行。江邊飛翔著許多鸛鳥,不時地飛來飛去,在淺水區捕魚。有一個士兵名叫杜島城,平常為人囂張跋扈,喜歡逞強鬥狠,看見一隻鸛鳥從船頭飛過,他拉滿弓弦,一箭射去。鸛鳥中了箭,掉落船頭。

杜島城撿拾起來,只見鸛鳥嘴裡叼著一條小魚。有人說:「這隻鸛鳥捕魚餵養小鳥的,你拔掉箭支,把它放了吧,窩裡還有小鳥等著它餵養。」

杜島城大笑著說:「這是我的戰利品,哪有把戰利品放走的?你這人心太軟,不適於當兵。要是上了戰場,你對敵人能抱著同情心嗎?你不殺敵人,敵人會殺了你。」

那人說:「你這是歪扯。鸛鳥又不是敵人,怎麼能相提並論?你這人心太硬,小心遭到報應。」杜島城不高興了,把鸛鳥放下來,和那人爭執起來。其他士卒趕緊過來勸架。這時,鸛鳥掙扎了幾下,突然飛走了。大家都呆住了,直到鸛鳥消失不見,大家才嘖嘖稱奇。

這隻鸛鳥就這樣帶著箭支,在城鎮的上空中飛行,兵營裡的士兵們偶爾會看見,都會對杜島城說:「看看你做的好事!」杜島城卻哈哈大笑,頗為自得。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指著鸛鳥說:「看看,我的箭法多麼準!」

一晃兩年過去。這一天,兵營裡放假,杜島城到鎮上酒館裡喝得醉醺醺的。剛回到兵營大門口,只見那隻鸛鳥從天空中飛過。杜島城酒意上湧,指著鸛鳥高喊:「還我箭來!」想不到,箭支真的從鸛鳥身上脫落,落在杜島城的腳邊。

杜島城撿起箭支,呵呵大笑道:「箭支啊,箭支,一別兩年,你可安好!」這時,耳朵旁邊的頭皮一陣瘙癢,他順手拿起箭支,用箭頭撓癢。猛然間,一陣狂風捲來,吹得轅門的兩扇門板合上,門板撞擊到箭支上,箭支插進杜島城的腦袋裡。箭支沒入一半,杜島城當場而死。

這件事,一時間傳為奇談,都認為杜島城作惡多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杜島城的魂魄飄蕩到陰司,閻王爺懲罰他淪落到畜生道,成為一條蛇。

杜島城雖然成為了一條蛇,但是心裡卻記恨上了那隻鸛鳥。它長大後,成為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想找鸛鳥報仇。它四處尋找,終於發現那隻鸛鳥住在一座寺廟的屋脊上。大蛇於是藏身佛殿的大棚上,伺機報復。

轉眼到了鸛鳥孵小鳥的時節,小鳥破殼而出,鸛鳥忙著捕魚餵食小鳥。等到小鳥的翅膀快要長成的時候,大蛇爬進鸛鳥的巢中,一口一個,把小鳥都吃了。鸛鳥在空中盤旋,面對兇猛的大蛇卻無能為力,只能發出悲鳴。

一連三年都是這樣。人們紛紛猜測,鸛鳥應該有所警醒,不會再來了,應該把鳥巢搬遷到別處。想不到。到了第四年的時候,鸛鳥仍然飛回老巢孵雛。

到了小鳥破殼的時候,鸛鳥卻飛走了,三天後才回來,開始餵養小鳥。這時候,大蛇悄悄爬上屋脊,鸛鳥飛到空中,開始急切地鳴叫起來。

大蛇張口吞食了一隻小鳥,正要吞食第二隻的時候,突然間,天空灰暗下來,大家抬頭看去,飛來一隻大鳥,翅膀擋住了太陽,扇動的風聲呼呼作響。只見它猛地撲下來,爪子扭斷了蛇頭,餘勢把大殿的屋角衝塌了一大塊。大鳥飛走後,人們還沒有從驚愕中醒過來。

鸛鳥飛回來,重新搭建了鳥巢,餵養剩下的小鳥。一直到小鳥長大後,鸛鳥帶著小鳥飛走了。這以後,再也沒有來過。

杜島城的魂魄到了閻羅殿,閻王爺痛恨他心腸過於歹毒,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歡迎關注「正經說文史」,每天都有更新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獵人壞了規矩,捕獵懷孕的母鹿,最終他遭了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古代的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小故事後,小田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收穫。對於文章中所影射的寓意,希望大夥能引以為鑑!
  • 漢武帝賞賜十車酒肉,為何霍去病寧願讓它爛掉,也不願分給士卒?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故事,即漢武帝派遣官員,為在外出徵的霍去病送去數十車的酒肉,但霍去病卻在自己吃完後,選擇將剩下的酒肉全部放棄,即使當時的其他士兵還處於飢餓狀態。說到這裡問題便隨之而來,即霍去病身為一代名將(獨一無二的冠軍侯),為何會做出如此與身份不符的事情?
  • 天命一箭的故事
    他手裡握著一把普通的柳木弓,一支支鵰翎箭霹靂連珠般直射了出去。連珠箭貼地而射,箭尖撕風「嗖嗖」作響,利箭取的是金兵戰馬疾奔的馬腿。蒙面人連射十箭,扎屠罕衛隊的戰馬就倒了七八匹,躺倒的戰馬又絆倒了二三十匹戰馬,嘶月烏錐馬的馬腿終於露了出來。蒙面人的第十一支連珠箭一箭奏功,嘶月烏錐馬馬腿中箭,扎屠罕被受傷的戰馬掀翻在地,蒙面騎者最後一支連珠箭發出,正中扎屠罕的護心鏡。
  • 李元吉為何連射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原因很簡單
    《資治通鑑》上是這樣記載的:「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也就是說,當李世民打招呼的時候,李元吉最先張弓搭箭,射殺李世民。可是射了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則一箭就把李建成給射死了。
  •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個鳥中俠者的神奇故事。天津有個寺廟,鸛鳥在屋脊的屋簷下做了一個窩。大殿的天花板上,藏著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沒當鸛鳥的幼雛快長成要飛時,蛇就出來把鸛雛吃光。母鸛悽慘地叫好幾天才離去。連續三年都是這樣。第四年,人們料想鸛一定不再來了。可是第四年,鸛鳥又回來和原來一樣做窩。
  • 水滸故事:遼國兩大先鋒,力戰九紋龍與病尉遲,兩支鵰翎箭定生死
    眼看九紋龍危險,宋軍陣中的小李廣花榮,果斷出手幫助兄弟,小李廣當然不是浪得虛名,花榮一箭射中了瓊妖納延的面門,這時史進也聽到了身後敵將被射落馬下,立刻調轉馬頭,回身一刀,砍殺了瓊妖納延,反敗為勝。不得不說,史進能扭轉敗局,實在是因為他運氣好,否則的話,以他的武藝,真的不是瓊妖納延的對手,靠的就是花榮這位書中第一神射手的鵰翎箭幫忙。
  • 宋朝將軍連射幾箭全部射歪,敵軍一看大笑,再仔細一看後立馬撤兵
    只見何灌慢慢的拿出弓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就射出了一支箭,只聽見「嗖」的一聲,遼軍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那支箭就射在了遼軍身後的懸崖之上,等遼軍反應過來轉身一看,頓時大笑不已,因為這箭術實在是太「臭」了,看來大宋真的是沒有人了,派了一個箭術如此差的人來濫竽充數,糊弄我們,而宋軍士兵也頓時尷尬不已,誰能想到朝廷居然派了這麼一個將軍,個個都做好了開溜的準備。
  • 宋朝將軍連射3箭全射歪,被1萬遼軍嘲笑,仔細一看後嚇得立馬撤退
    弓箭,冷兵器時代最可怕的致命武器,激弦發矢,可以及遠,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若是能一箭射中對方將領,將會對戰局造成直接影響,甚至克敵制勝,所以誰能成為「神箭手」,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 宋朝將軍連射3箭,1萬遼軍嘲笑他全射歪,仔細一看後嚇得落荒而逃
    在西漢時,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便是著名的神箭手,與人閒居時常以射箭來賭酒作樂,曾在一次出獵看到草叢中有老虎,就一箭射了過去,待走近一看,才發現其實是塊石頭,但整個箭頭卻都射進了石頭裡,讓旁人連連稱奇。而在宋朝,有位將軍連射3箭,1萬遼軍嘲笑他全射歪,仔細一看後嚇得落荒而逃。
  • 西藏林芝:射響箭 過新年(12)
    新華社照片,林芝(西藏),2020年11月19日(體育)(12)西藏林芝:射響箭 過新年11月19日,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代表隊選手參加賽前表演。「工布響箭」藏語稱「畢秀」,是西藏林芝特有的一項民間傳統體育競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第二批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工布響箭箭頭由一個刻有小孔的木質圓錐體組成,箭離弦後在空中飛向目標的過程中,空氣穿過小孔,發出尖利的嘯聲,「響箭」因此而得名。在賽場另一邊,掛著一張攔截響箭用的布簾,其前方懸掛一個三圈環形組成的皮質靶心,射中後,靶心內圈隨箭脫落。
  • 中華成語,「一箭雙鵰」的故事
    「一箭雙鵰」的故事發生在距今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北周時期,故事的主人公叫長孫晟。長孫晟是北周禁衛東宮的一名武官,他懂軍事,善騎射,聰敏機智,勇武過人。酒酣之際,攝圖命人拿來一張硬弓,遞給長孫晟,要他射百步以外立著的那枚銅錢。長孫晟大步上去接過硬弓,拉開架勢,「格勒勒」就將弓拉成了彎月,「嗖」一聲,瞬間將一支利箭射出,不偏不倚,利箭正中那枚銅錢的小方孔。「好!」
  • 聊齋報仇故事:飛禽勇鬥大蛇,隱忍三年終於爆發
    故事的主角是鸛鳥。這是一種長得像鶴,但是沒有鶴漂亮優雅的鳥。體型比較大,嘴巴比較長,羽毛多呈白色。說天津有一個寺廟裡,有一隻鸛鳥在寺廟的屋頂築了一個鳥巢。它的鄰居除了一幫寺廟修行者,還有一條非常大的蛇。鳥巢築在屋脊的一端,大蛇藏在寺廟的屋頂上。
  • 古代打仗的劇中,人中了一箭就死了,你認為箭真的就能殺死人嗎?
    其實弓箭最大的傷害是冷兵器時代沒有抗生素,出血後破傷風和其他細菌病毒感染才是主要的。不管普通刀傷還是箭傷都一樣。大部分死於敗血症或感染等併發症不是直接死於刀劍。一般人員傷亡十分之一這支部隊就潰敗了,後面就沒得打了。
  • 老人從河裡釣上來只「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是商朝的國寶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民間收錄了一件非常奇特的寶物,這件寶物是一隻背上插了四支箭的「龜」。這件寶物的出現也非常奇特,是一個農民在河裡釣魚的時候,不小心釣上來的。他把這個寶物拉上來一看,發現竟然是一隻「鐵龜」,還插著4隻簡,覺得十分奇怪。
  • 一支箭真的就能殺死人嗎?
    不過後來我發現,其實弓箭可以射得更遠,當弓箭手力氣比較大時,箭可以射出超過400米的距離,殺傷力極大。 箭支的威力,自然是隨著弓的拉力而增長,能拉強弓的人必定力大無比,拉力越大,箭速越快,箭速越快,殺傷力越大。比較典型的如嶽飛,史載嶽飛力量驚人,能開三百斤弓,並且左右手都能開弓。《宋史·嶽飛傳》:「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
  • 水滸兵器譜,花榮的弓箭,為何只用五箭就奠定了在梁山上的地位
    花榮為了威懾他們,先說射大門上左邊門神的骨朵頭,然後彎弓搭箭,果然一箭射中。接著又說第二支箭要射右邊門神頭盔上的朱纓,只見弓弦響時,第二支箭果然又射中了。 這兩箭只是鋪墊,為第三支箭起到震懾作用。果然,面對如此神奇的箭法,花榮說第三支箭要射中穿白色服裝教頭的心窩時,那人大驚失色,轉身就跑。眾人都跟著跑了。當然,第三支箭根本沒有射,也不用射。
  • 他是神射手,2箭抱得美人,產生一成語,70多箭平叛,還當了皇帝
    在冷兵器時代,能夠有一手好的射術,就能夠制敵於千裡之外,通常情況下,弓箭手的處境也要比那些近身搏鬥的士兵要來得安全,咱們中國歷史上出名的神射手還真不少,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的將軍養由基了,他一箭射穿七層鎧甲,不僅準,而且狠;再有這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也是憑一手精準的射術而出名
  • 明成祖朱棣「一箭之地」
    不過……」朱棣眼中露出狡黠的光,伸出右手捋捋鬍鬚,「還望你準備好強弓硬弩,儘量地射遠一點哦~」顧成感恩不盡,拜謝後重新回到座位。第二天一大早,東昌府門前的大街人山人海,將士們都聚集一堂,準備看看熱鬧。大家都心想,一箭之地不過也就保護幾十戶人家而已,對於一個城池而言,就根本不足為談。
  • 吳彥祖27公尺外自拍射箭 · 精準射穿手機鏡頭
    吳彥祖27公尺外自拍射箭 · 精準射穿手機鏡頭相信吳彥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能「 百步穿楊」!沒想到,他在27公尺外精準一射,竟讓箭直接穿越手機鏡頭,讓他超傻眼!吳彥祖表示,最令他難以相信的,是這支手機竟還能使用,雖然熒幕的上半部已毀,但是「還是能打電話、接電話、發短訊和收短訊」。吳彥祖表示1個月前曾放話要重新開始練射箭,之後就每周都固定練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