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存在,寶媽到母嬰店幫寶寶買奶粉經常被導購問到一些寶寶的情況。
寶媽:我家寶寶不愛吃飯,挑食呢?
店員:來點益生菌呀,治理寶寶腸胃營養更好吸收;
寶媽:腹瀉便秘呢,咋整呢?
店員:原因在於寶寶腸胃不好,需要補充益生菌調整腸胃呢?
所以這就出現了大家所知道的「益生菌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梗?答應為否,小小寶媽也就是我下面給大家普及這方面的知識點。那益生菌到底真正的能治什麼?寶媽怎樣挑哪款?如何吃最有效?
目前,小編說市面上沒有一種益生菌製劑是適合寶寶長期服用的。
選哪款益生菌呢?小小建議「五看」原則
看菌株號
益生菌是有菌株號標識的;國家相關部門衛計委在2016年發布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裡強調,添加到益生菌重點要精準菌株而不是菌種。
參考名單如下:
查看菌種的活菌數
一般來說,益生菌種分為活菌和死菌,活菌顧名思義是最好的。有效期內,我國專家表示建議寶寶每次吃50-150億個益生菌。我們常說益生菌見效與否,關鍵寶媽還是注意益生菌所含菌的活性以及數量。
查看益生菌成分
益生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益生元,如果除此之外還包含一些FOS(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乳果糖等成分的話,那我們就考慮這款益生菌的功效是比較強的。
查看益生菌狀態
益生菌常見的劑型有片劑、滴劑、膠囊和粉劑,各種劑型在存儲、益生菌活性、成分等方面各有優勢。
查看益生菌的生產廠家
我們都知道藥品上市之後會在盒子上有「國藥準字」、保健食品的話則要有「小藍帽」等字樣,那麼我們的寶媽在為選擇益生菌的時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幫寶寶選擇一款合適的益生菌。建議可以到藥店購買或者諮詢醫生情況。
接下來我們挑完益生菌後,我們應該怎麼讓寶寶合理的吃益生菌呢?
1.飯後30分鐘左右吃,飯後30分鐘之後吃,我們食物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胃酸,更有助於我們的益生菌進入小腸;
2.益生菌的衝泡溫度最好35-40℃的溫開水剛剛好,切記千萬別用沸水衝泡益生菌以防損失它的價值;
3.益生菌拆開後不要保存太長時間,調好水溫後,立馬給寶寶飲用。而且不能存放,包括一整包的益生菌也要食用完;
4.寶寶在吃藥的時候儘量別和益生菌混合吃,這樣可能會殺死益生菌的生效。一般來說與藥物相隔距離要2個小時以上。
最後小編有話要說:如果家裡寶寶有腹瀉和便秘、腸絞痛、溼疹、消化不良、等情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按照醫生要求補充益生菌,如果寶寶是腹瀉,等待寶寶好轉後再看情況是否服。益生菌雖說好處很多,但是我們家健康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的。我們的寶媽可要科學育兒,要講究合適而不是講究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