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和自己並不喜歡的人維持「友情」? | 好奇心研究所

2020-12-25 好奇心日報

回憶一下最近都和哪些人互動過,或許你能想到那麼一類有點不喜歡、甚至想疏遠,但硬要歸類的話還是可以稱為朋友的人。在 Yougov 的一項調查中,54% 的美國人也說他們有「自己並不喜歡」的朋友(其中 35% 是曾經有過,19% 是現在還有),和這些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並不是完全開心的。

這類朋友被稱作 frenemy,在 Urban Dictionary 中的解釋是,那種不管是不是有意為之,但所說所做確實會讓你不開心,理論上應該劃清界限、但由於各種原因還時不時混在一起的朋友。翻譯成中文可以是「亦敵亦友」,如果要在現在的流行語裡找一個與之近似的說法則是「塑料花友誼」。

為什麼人們會離不開 frenemy ?大多數人並不是因為孤獨。38% 的人說自己別無選擇,比如和他們是同事或者一起運動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36% 的人說是小圈子的原因:比如和他們有共同的朋友,如果強硬斷絕關係,會把和這些共同朋友的關係也弄得很難堪。

比起女性,男性似乎更能夠忍受和 frenemy 共處,並保持緊密的關係。在上一個問題中,他們有 31% 的人選擇的原因是電影《教父 2》裡的經典臺詞「離朋友近些,離敵人要更近(這樣才能了解 ta)」,而女性只有 17%。所以,一些人動不動就用「塑料花姐妹情」來強調女性之間的友情更虛偽,似乎不太恰當。

當然,對 frenemy,人們也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比如有 24% 的人曾經口頭表示和他們「絕交」過。

不過,被調查的人自己也並非完美的朋友:20% 的人在朋友要求保密的情況下還暴露過從他們那裡聽來的秘密,24% 背後說過朋友壞話,39% 對朋友說過謊,36% 故意忽略過朋友發過來的手機信息。(這還只是願意承認自己幹過這些事的那部分人。)

看起來這年頭擁有所謂真正的友情越來越難。好奇心研究所此前也做過一些和交朋友有關的調查,在「對你的朋友來說,你的人設更接近哪一型?」這個測試裡,我們發現大家在親密友情方面的需求可能沒那麼大,大部分人更接近於「有點慢熱甚至冷冷的」冰山型朋友。比如:

1. 對於好朋友一周三次在微信上的倒苦水行為,35% 的人的反應是在心裡無奈地勸自己「努力保持禮貌」。

2. 參加多人聚會的時候,52% 的人只願意和老朋友一起玩,而對新朋友沒啥興趣。

3. 對於「找朋友幫忙」這件事,49% 的人最贊同的態度是「不喜歡麻煩別人」,高過認為「你來我往才夠朋友」 和 「沒問題但要有度」 加起來的人數。

4. 去外地出差有一天空閒時間的時候,更多人理想的度過方式是找喜歡的地方逛逛(65%),而不是約見當地朋友(15%)。

5. 出門旅遊回來,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行李箱裡不會多什麼東西(41%),其次是買自己喜歡的紀念品(38%),接下來才是給朋友的伴手禮(17%)。

而且人們對「真朋友」的標準也越來越精(苛)細(刻)。現如今社交網絡上每個人都能更多地展示和經營自己的人設,不過這也意味著你的不同面更多地暴露在朋友面前。人們意識到自己和一個人「沒法再做朋友」的機會也會更多。

比如我們還調查過「遇著啥事兒有可能讓你刪除/取關一個好友?」,除了被別人先刪掉的情況之外,在互相閱讀朋友圈等社交網絡內容的過程中發現彼此「三觀不合」是最大的原因,比如搬運微博段子假裝幽默、公共事件裡發布愚蠢言論、過分宣傳自己做的微商;以及,「整天在支付寶種樹的時候偷別人能量還從來不給別人澆水」這種惱人小事的發生機會也變多了。

「冰山型」朋友可能會給他人留下不易親近的印象,在友情方面比較被動的他們對和 frenemy 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也沒啥意見。而那些你認為做不成真朋友但挺多時候也不至於真的拉黑的人,挺多情況下就成了你的 frenemy。

題圖、插圖來自:Giphy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當代直男活得很辛苦? | 好奇心研究所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眾號(ID:QLab42)全面上線啦,關注就可以與所長親密接觸。如何進食為了調查人們對男性吃東西這件事的態度,好奇心研究所曾做過一個投票「男性怎麼吃東西會讓你覺得娘」,我們一共收到了 3208 個表態,排名靠前的選項包括:拿小勺小口吃雪梨銀耳羹/龜苓膏/燕窩(26.6%);吃水果非得切小塊放盤裡用牙籤戳著吃(23.1%);用帶吸管的杯子喝水(10.5%)男生吃東西顯得娘這件事裡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吃法,如果用複雜的方法和食器吃東西(也就是比較講究啦
  • 好奇心研究所:3成用戶喜歡便利店是因為24小時營業
    提供給養(雖然是要錢的),陪伴,和安全感。本報「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過一次「你為什麼愛便利店」的投票,我們收穫了共 2336 次表態,結果表明,除了自己懶圖方便,人們愛便利店主要因為它體貼又撫慰人心。它比每到接機提重物大姨媽的時候就找不到人的另一半還靠譜,而且可能是這個不友好的世界裡僅有的,單身狗能感到被溫柔對待的地方之一。
  • 現在的人都喜歡如何委婉地說再見丨好奇心研究所
    對於那些介於陌生人到超級熟人之間的半熟聊天對象,由自己主動結束對話總是顯得很吃力。對父母或好友,你可以大刺刺說一聲有事先閃人甚至直接不予回復。但對於「半熟朋友」,你會一直糾結「這樣會不會顯得我太高冷」「可是真的聊不下去好尷尬啊」「會不會脫身得太明顯了」……一大堆憂思使你痛苦。
  • 臉盲種族的 18 條日常問句 | 好奇心研究所
    (原標題:臉盲種族的 18 條日常問句 | 好奇心研究所)
  • 將心比心,是維持友情的訣竅
    有人問我,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佔有欲該怎麼辦?其實,佔有欲強的人,並不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多麼強勢,而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一個人,越是害怕失去,就越是不容易付出信任,想要把所有的一切掌控在自己的手裡,然而感情就像手心裡的水,你越是用力,越容易失去,只有小心地捧著,護著,才能維持。友情不想親情和愛情,親情有著天然的血緣聯繫,有著不可割捨的記憶,斬不斷。愛情呢?
  • 好奇心日報 | 為什麼燙手之後,人們會習慣性的摸耳朵?
    (原標題:好奇心日報 | 為什麼燙手之後,人們會習慣性的摸耳朵?)由此小編又想起前段時間跟同事出去吃飯,服務員急匆匆地端上盤子後,趕緊抽回雙手去捏自己的耳朵。
  • 為什麼很多喜歡ACG文化的人,都不承認自己喜歡二次元?
    我會在學習工作的閒暇之餘享受自己的愛好。父母的話有他們的道理,他們不懂我的愛好,甚至因此罵我,我會難過,會委屈,會哭,但我不會覺得他們有錯,我會在跟他們聊天時不經意地談起看過的番,認識的人,互相多一些了解會變得更好。有人跟我看法不一樣,我尊重他的看法,不做過多的爭執。認識二三好友,互相聊聊生活和番劇,有時也會互相安利。我覺得我很開心,是不是二次元有什麼關係?
  • 最令人厭惡的網際網路名詞:網際網路思維|好奇心研究所
    「網際網路思維」、「大數據」這些曾經用來解釋行業現象的名詞已經被用到了各種莫名其妙的場合從而導致 credibility 嚴重下降……已經到了人見人厭的地步。,我們收穫了共 3748 次表態,結果表明:最招人厭煩的網際網路名詞是「網際網路思維」,有 860 個人選擇了它(22.9%);接下來招人討厭的是「微商」,有 823 個人選擇了它(21.9%)。
  • 關於年輕人聽歌,好奇心日報有28個發現,比如「懶」和「冷感」
    我們的主要發現是,「懶」和「冷感」共同塑造著年輕人的聽歌習慣。在這裡我們會用一些條目來說明這些特點,這些條目來自好奇心研究所的調查和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以往的分析,部分結論也和國外一些調查中呈現的「千禧一代」趨勢相似。
  • 焦點訪談丨為什麼要保持好奇心?為什麼?
    為了了解有多少人會食用腐爛的水果,他們還在網上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蘋果出現腐爛後,有不少人有時會選擇挖掉蘋果爛的部分接著吃。那麼,沒有腐爛的部分是否存在黴菌?是否還能夠繼續食用?在生活中發現的這個現象,讓兩位同學非常好奇,於是,他們開始了他們的研究型課題——腐爛蘋果的展青黴素分布的研究。
  • 相同大腦區域促使人們產生好奇心和飢餓感
    事實上,人們一直試圖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信息,這種好奇心可能類似於獲得食物等更具體的獎勵衝動,科學家並未忘記這一點。為了研究好奇心和飢餓感驅動機制的相似性,英國雷丁大學Kou Murayama領導的研究人員最新設計一項實驗,來比較大腦是如何處理對食物和知識的渴求,以及人們為了滿足這些渴求願意承擔的風險。
  • 中國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為什麼缺失了?
    但是,好奇心和想像力與受教育年限的關係就沒那麼簡單了,而取決於教育環境和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特別高。但是隨著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像力很有可能遞減。這是因為知識體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往往會挑戰這些假定,突破現有框架,這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正確,所以會遭到批評,而這在客觀上就容易產生壓制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效果。
  • 為什麼人們否認自己的年齡
    當有的人老了,他還年輕,有的人還年輕,他已經老了,中學時學的這句話很好地反映了現實中人們的心理年齡判斷,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人們的偏差,使他們感到年輕或年長?如果你認為自己年輕,那麼你真的很年輕;如果你認為自己老了,你馬上就會變老。
  • 中國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為什麼缺失了?
    ,好奇心和想像力就被扼殺得越系統化、徹底化,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減少程度就越大。但是,好奇心和想像力與受教育年限的關係就沒那麼簡單了,而取決於教育環境和方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特別高。但是隨著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像力很有可能遞減。
  • 丨好奇心研究所
    當我們用「敏感」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時,通常指的是他對周圍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能夠很快發現一些場合的異樣,察覺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我們發現,一個對聲音敏感的人通常是這樣的:根據好奇心研究所一項關於「日常生活裡,你對聲音敏感到什麼程度?」
  • 好奇心害死貓:貓為什麼好奇心這麼重?
    「好奇心害死貓」這句話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在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以後,也讓人產生了疑問,那就是「貓的好奇心為什麼這麼大?」貓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大?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請你仔細想一想,你最近一次特別想知道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的情況時是在什麼時候呢?
  • | 好奇心研究所年終人類觀察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ID:QLab42)全面上線啦,關注就可以與所長親密接觸。@好奇心研究所人生在世,如果過分與時代脫節,就很容易像個怪胎(當然長得好看的話可能會成為深受迷妹們愛戴的老幹部);而如果過分擁抱時代,就有可能感染各種現代病。
  • 寶寶好奇心強,總喜歡問為什麼?父母如何回答,怎麼回答很關鍵
    從一出生,寶寶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當他們不能說話時,他們靠觸覺、嗅覺、味覺去探知世界,當他們能說話以後,他又開始不停地向身邊的人提問,以此來了解世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徵。
  • 為什麼在凍死之前,人們通常會脫自己的衣服?
    在南方人的心目中,北方皚皚白雪的冬季,宛如人間仙境,美不可言。女孩子心中,雪花和呼吸呼出的水蒸氣,更是童話故事裡面才有的場景。可是,童話從來都不是美麗的。美麗的童話故事背後,往往有著令人咋舌的危險畫面。比如雪地。雪地雖美,卻處處暗藏殺機,一個不小心就會長眠於冰天雪地之下,在南極大陸那樣一個漫天白雪的地方,隨處可見致命陷阱。
  • 為什麼人們喜歡受驚嚇?
    Why We Love to be Scared  為什麼人們喜歡受驚嚇?   For all of their stomach-turning(1) gore, horror films and haunted houses attract people in drov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