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人喜看西方電視節目 市場存巨大商機

2020-12-20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劇《生活大爆炸》被植入了中國商品廣告(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 外媒稱,1.6億觀眾觀看帶字幕的《唐頓莊園》劇集這一事實,表明了中國人對為中國市場改編的外國電視節目的喜愛。隨著最新節目《老大哥》和《約克郡教育》即將針對中國改頭換面,現在是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出口西方熱播節目的大好時機。

據英國《衛報》網站11月2日報導,中國是英國電視節目銷量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的增速為40%。雖然從收入角度來說數額仍較少,但機遇是巨大的。英國廣播公司環球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國禮說:「在英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的觀眾規模)可能只有幾千萬。但中國有14億人口,觀眾數量很可能達到英國的兩倍、三倍或四倍。中國市場存在巨大機遇。」

《老大哥》製片方恩德莫爾公司的營運長瑪莎·布拉斯說,與優酷土豆的合作將使經過刪節的版本通過審查。

她說:「在任何國家,顯然都得留意文化和監管環境。我們非常清楚中國這方面的環境。《老大哥》實際上是個非常靈活的電視節目。在菲律賓,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檔家庭秀;在澳大利亞,我們在不同的時間段針對不同的觀眾播出。我們對應對中國特殊的電視監管條例的能力有信心。」

搜狐視頻、騰訊和愛奇藝等中國視頻服務的興起,為外國節目所有權者打開了巨大的潛在新市場。

目標製片公司總經理保羅·桑德勒說:「新的媒體平臺剛剛開始與越來越多的外國節目達成協議。這可能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然而,在線觀看的興起及外國節目的流行被政府監管機構視為一種威脅。今年4月,視頻流網站被告知,必須「清理」並停止播放《生活大爆炸》及美國電視劇《傲骨賢妻》、《海軍罪案調查處》和《律師本色》。被認為更可能激怒監管者的《行屍走肉》、《紙牌屋》和《絕命毒師》等節目沒有受到影響。

就在三年前,外國製片公司還將中國視為「荒涼的東方」。這裡充滿不可能做生意的傳言,以及在不購買版權的情況下盜竊外國熱播電視節目的故事。

桑德勒說:「中國若想在國際市場上得到重視就必須尊重智慧財產權。政府希望搭建適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框架。這與幾年前糟糕的情況完全不同。」

桑德勒認為,中國電視產業的目標是合作並學習如何製作能夠輸出的熱播節目。

中國有些有意思的本土熱播節目,包括帶有《英國家庭烘焙大賽》特點、不過是關於成語的《成語英雄》。但中國要製作出在國際上有吸引力的節目還需努力。

桑德勒說:「事實是中國所有電視臺和政府的目標都是製作中國本土節目並向外輸出。這與汽車、計算機、大型家電等凡是你所能想到的領域一樣。我們在試圖合作,以製作出一些真正優秀的電視節目。」

相關焦點

  • 英媒:柬埔寨最大港口城市努力擁抱中國客
    因為老齊搭上將他和數萬中國人帶到這裡的順風車,而薩洛尤恩的生意依靠低開銷的西方遊客。這個港口城市彰顯日益緊密的柬中關係正如何改變這個國家。正如中國的援助和投資幫助柬無視西方批評,也把柬經濟更牢固地與中國綁在一起。  這裡是柬最大港口城市,經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沉淪後成為背包客和其他西方人享受陽光、大海和尋歡作樂所在。如今持續流入當地賭場的中國錢已擴大為有望改變這座城市的資金流。
  • 英媒稱:中國人不用刀叉使用筷子就是破壞環境!網友反駁直擊要害
    正如東方人喜歡用筷子吃飯,而西方人則喜歡用刀叉吃飯。本身這只是習慣上的不同,卻被英媒抓住小辮不放。因為英媒覺得,中國人不用刀叉使用筷子就是破壞環境!網友反駁直擊要害。雖然我國在製作木筷的時候,是從木材中獲取原料的,而在14億中國人當中,每年光是使用筷子的數量就多達近千萬雙。
  • 兩岸新媒體文創產業論壇:微電影市場的巨大商機
    為迎接數字彙流時代來臨,面對微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巨大商機,由「2012臺北國際短片電影節」與「第五屆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盛典」,聯合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中影文化教育基金會、亞太傳媒集團、貝立德、臺灣世新大學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 英媒稱中國聖誕節與西方大不同:年輕人購物時光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各地的城市閃爍著彩燈,酒店裝點著聖誕樹和金箔飾品,漂亮的雜誌封面上展示著各種節日美食。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三棵彩燈聖誕樹上掛著「歡慶」的英文條幅。這些都是中國人搞的。
  • 英媒:誓言取消電視許可費 英政府逼BBC「瘦身」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 英媒稱,當地時間2月15日晚,唐寧街對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動了攻擊,誓言取消電視許可費,採用讓觀眾付費訂閱的模式。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2月16日報導,英國政府正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制訂一份BBC改革方案,內容如下:取消許可費,代之以訂閱模式;強迫BBC出售該公司61個電臺中的絕大多數,但保留第三電臺和第四電臺;將BBC全國電視頻道的數量由目前的10個減少一部分;縮小BBC網站的規模;增加對BBC國際臺的投資;禁止BBC的明星從事賺錢的第二職業。
  • 英語電視節目對外傳播策略分析
    原標題:英語電視節目對外傳播策略分析 中國電視要實現全球傳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提升對外傳播的影響力,需要改變傳播觀念和傳播機制,也應該積極進行傳播策略上的創新,探索中國電視對外傳播的最佳路徑和模式。
  • 西媒:越來越多中國人愛上西班牙火腿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西媒稱,雖然越來越多中國人成為西班牙火腿愛好者,但直到不久前西班牙火腿製造商才獲得授權向中國出售部分豬肉類製品。帶骨火腿、西班牙香腸、豬排等西班牙傳統美味很快將被端上中國人的餐桌。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4日報導,2018年11月,中國和西班牙籤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一項旨在擴大西班牙對中國出口的豬肉類製品範圍的協議。擴大後的出口範圍涵蓋帶骨火腿、豬前腿肉等多種豬肉類製品。
  • 新媒股份啟用全新品牌「喜粵TV」
    2020年11月26日,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媒股份」)喜粵TV內容合作夥伴大會在廣州舉行。廣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新媒股份監事會主席劉曦表示,新時代的電視媒體轉型升級,需要將高品質內容作為立身之本、制勝之道。
  • 英媒:西方精英階層認為資本主義已「迷失方向」
    文章稱,曾任內閣大臣、目前擔任桑坦德銀行英國分行行長的女男爵施麗蒂·瓦德拉說:「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關於水漲則船高的基本承諾已經破滅。」她還說,現在需要「一個更好的模式」。  不久前還在擔任瑪莎百貨公司董事長的羅伯特·斯旺內爾也說,資本主義已經「迷失方向」,因為企業及投資者過於關注短期收益,過於看重「股東利益」。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巨大
    而法國也早在2008年時,便禁播了3歲以下所有的兒童節目,兒童頻道只允許播放那些通過了全國視聽最高委員會審核的、適合3歲以上孩子觀看的節目。,為什麼西方國家卻對孩子看電視視如魔鬼?原因就是電視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影響:1、看電視讓孩子的想像力受到巨大影響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看電視的孩子與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相比,想像力方面可能會存在巨大的差異
  • 美媒稱中國電視節目橫掃非洲徵服民心 觀眾:比BBC有深度
    文章稱,四達時代集團的衛星電視推銷員用了大約30分鐘時間,把一條中國「宣傳線路」安裝到了弗朗西斯·吉通加位於肯亞南部靠近非洲大裂谷的用煤渣塊壘成的低矮的家裡。他爬上吉通加的房頂,在煙囪上打孔安裝蝶形衛星天線,通過門框布線,垂下一些線纜。他把線纜都插進一臺機頂盒,然後打開了機頂盒。
  • 澳媒播「辱華」節目,醜化唐朝中國人常吃蟲子,同時期澳土著呢?
    和美國等眾多西方國家一樣,澳大利亞媒體經常也標榜所謂的"新聞中立",鼓吹"新聞自由",號稱自己的新聞報導,可以準確反映新聞事實,揭露各種社會醜態,成為"社會公器"和"第四權力"。日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播出了一檔由英國廣播公司兒童頻道製作的科普類電視節目。本來是一檔傳播科學知識的健康節目,卻因為內容涉及"辱華",而讓其變了味道。在這檔名為《糟糕歷史》的節目中,充滿了多處醜化華人形象的畫面。
  • 美媒:中國調控歌唱類電視選秀節目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2012年,大受歡迎的中國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成了社交媒體上的主導話題,在微博上連續數周成為最流行話題。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27日報導,在目睹國內歌唱類選秀節目有多受歡迎之後,中國主要省級衛視開始競相爭奪觀眾。
  • 英媒:為定居為上學 中國人成愛爾蘭樓市主要買家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愛爾蘭最大的房產中介報告稱,中國人去年購買大型鄉村住宅的數量增加。謝裡-菲茨傑拉德公司透露說,2017年12%的豪宅銷售給了中國買家,和英國投資者比例相當。英國投資者歷來是愛爾蘭樓市最大的買家。
  • 英媒: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製造業增加值是美日德三國總和
    而在製造業方面,我國是發展得非常快的,英媒: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製造業增加值是美日德三國總和。這個英國媒體表示在19年的時候,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是排在第二到第四名的美日德三國的總量。數額高達3.9億,而這也意味著中國的製造業規模還在不斷的增大,並且在速度方面也是非常快的,這個英國媒體表就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未來製造業的中心地位是很難改變的,而這對於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是很有幫助的。
  • 英媒:英國寄宿學校進入中國市場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英國寄宿學校,進入中國市場英國《金融時報》12月25日文章,原題:英國寄宿學校學會如何打入中國市場 一群穿校服、系條紋領帶的學生從宏偉的建築前跑過去。這裡是位於中國東部的杭州惠立學校,卻仿佛是英國寄宿學校。
  • 中國人正在從高處俯視西方
    而法國高等衛生學院副校長也表示,在20年前,西方高校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是現在,中國已經超越了我們。因此勒費比爾認為,現在「中國人正在從高處俯視西方」。前不久,日媒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在全球高科技市場的份額,已經超越了日本,而這背後,依靠的正是中國人才。
  • 英媒:英文名有講究 中國人亂起讓老外崩潰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英媒稱,一個25歲的美國女商人宣布要向中國年輕人使用的「荒唐的」西方名字宣戰,誓言將讓她的客戶擺脫「嘎嘎女士」、「洗滌液」和「毛茸茸」之類的可笑名字。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日發表題為《美國企業家誓言要在中國掃除「荒唐的」西方名字》的文章稱,中國人取英文名是為了幫助那些讀不出或記不住他們的中文名字的外國朋友或潛在僱主。不過,琳賽·傑尼根說,這些名字往往取得糟糕透頂。傑尼根出生在美國孟菲斯,但在倫敦的聖約翰伍德生活過6年。
  • 英餅乾品牌搶灘中國市場 英媒:皇家認證很重要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英媒稱,受益於出口激勵政策,不起眼的英國消化餅乾已經成為世界最暢銷的餅乾之一,如今甚至在中國最大電商網站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天貓有了一個網店。按銷量算,中國是世界第四大餅乾市場,即使中國人消費的餅乾數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阿里巴巴英國業務總經理艾梅(Amee Chande)表示,中國人的口味正變得日益國際化。「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中國消費者在尋找在中國無法找到、能夠代表一種文化或者生活方式的獨特食品。」消化餅乾即「具有中國消費者所尋求的傳統和品質的一種地道英國食品」。
  • 英媒:英安德魯王子訪華推廣節目 開微博與網友交流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導英媒稱,英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訪華推廣他的創業類節目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增加了超過1.2萬名新粉絲。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4日報導,安德魯王子推廣的節目「龍門創將」是一個年輕企業家在現場觀眾面前競求創業基金的全球競賽,他在此行中設立了微博帳戶。安德魯王子在微博中寫道:「中國的朋友們,大家好!非常期待在微博上與你們的交流!」在3天內這條微博被點讚4500次,轉發9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