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這四個字似乎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鼓勵著大部分人不斷向前。在中國現階段,有多少存款才算得上財務自由呢?
首先你要明白「財務自由」的定義,什麼是財務自由?
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的定義是:財務自由是當你不再為賺錢而出售時間的時候。在《富爸爸和窮爸爸》一書中是這樣傳達的:你的資本性收入大於支出時,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不上班,啥都不幹,依然有錢花,想買啥就買啥。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實現財務自由不是件易事。目前來說,在職場上,升值和加薪都很難,即使有幸進入加薪的行列,能加10%就不錯了,而且你還失去了大把的時間,沒空談戀愛,沒空回家陪爸媽。所以僅靠工資來實現財務自由是很難的。
況且只認為財務自由是有足夠的錢花還不太有說服力,因為錢只是表象,勞動效率才是。如果只是有錢的話,國家每個人發一個億,那就都實現財務自由了。財務自由的本質其實是時間自由。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後悔的事就是創建了阿里巴巴,它幾乎佔用了我所有的時間。此言一出,便引起眾多網友調侃。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富豪並不快樂。為什麼不愁錢花還不幸福?是不是他們太「作」了?
因為人的欲望會水漲船高,有了一百萬就想有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有一個億。這是大部分人對於財富焦慮的根本原因。
那如何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有很多人會告訴你投資、期貨、P2P可以有不小的收益,但風險和收益是對立統一的。通過投資獲得高收益的只是那5%,而95%都可能被巨大的風險「吞噬」。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的高淨值人群認為有1.3億元才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二線城市為8000萬,三線城市為6000萬。事實上,財務自由並沒有具體統一的數字標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費觀和投資能力,只能因人而異。
有人會說,既然財務自由這麼難,是不是安於現狀就好了?
倒也不是,對於芸芸眾生的普通人而言,創業是個不錯的方向。但前提是你必須有技能、天賦、會發現商機,還要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
在創業之前,你需要找到以自己強項為中心的商業設想。如果你會攝影,可以開課教新手小白拍照賺錢;如果你會畫畫,可以開個畫室;如果你熱愛健身有強健的身材,可以指導胖子減肥,瘦子增肌。專注於你自己精通的領域,深耕細挖,找到被多數人忽視的商機並持續性地付諸努力,繼而創造價值。
美國商務作家麥可·海厄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真正重要的事都發生在你的舒適區域之外。生活有很多的可能性,給自己一點勇氣踏出舒適圈,才會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很遠的風景。當你把時間分配給有意義且能讓你快樂的事情上時,財務自由就離你不遠了。
總而言之,實現財務自由僅靠各種虛無縹緲的概念是沒有用的,成為富有的人不是因為愛錢,而是在於追求獨立的感覺,在賺錢之餘還能獲得自我價值感才是核心。財務自由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座「高山」,登頂並不是斷不可能,在有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後付諸行動,並且享受這個過程,才能慷慨生活。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