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的量化目標出爐:一個億

2020-12-20 光飛科技信息

導讀:

我們普羅大眾一生追求的目標就是成為「布爾喬亞」。(布爾喬亞是指在村莊中心擁有房子的自由人,對應的無產階級(proletariat)普羅大眾),通俗的說法是,我們致力於追求財務自由(財富自由)。

然而,在漫長的追求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目標變得越來越遙遠,因為財務自由的門檻越來越高,已經到了「小目標」的水平。

一、又見一個億

招商信諾、商學院、胡潤百富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提出了一個億的小目標。

這一個億的小目標真的是小目標,它是精英群體認可的財務自由的門檻,也就是你擁有一個億就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是不是為我們刻畫出具體的奮鬥目標呢?

曾經我們認為「睡後收入」大於主動收入就基本實現可財務自由,但是在經營群體看來,一個億才是財務自由的門檻,這就刷新了我們對於財務自由的認知。

本次三家機構聯合調研的群體為「平均家庭總資產 7717.7 萬元,年收入平均 195.8 萬元。他們中有 25.6% 的人認為財富自由的門檻(即可投資的金融資產)在 5 千萬到 1億元之間,認為是1億元的佔比 17.4%。」

這一個億和王首富的小目標不一樣,這是社會高淨值群體的認可,群體數量龐大的大眾,並不是極少數人的目標。

這一群體被成為高淨值人群,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佔比 92.9%。

其中,高淨值人群中有 16.1% 是「科技新貴」,在網際網路和科技行業的風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傳統領域裡有來自地產、建築和金融行業的「老錢」一族,他們依然是高淨值人群聚集的領域,佔比 30.4%。

二、實現財務自由群體的人在哪裡?

根據調查數據分布:「這些人以企業主 / 企業高層管理者(38.0%)居多,其次是中層管理者(28.8%)。」

除了職位高,這些人群還分布在民營 / 私營 (33.8%) 居多、國有控股 (20.6%) 。

我們一直覺得好的外資 (17.4%)和國企 (6.6%) 僅排在第四、第五位,說明當前人才跟著薪酬的市場機制而流動,企業性質的固有觀念已被打破。

這群人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據統計:「高淨值人群的日常休閒方式以旅遊為主,其下依次是看書、自駕遊、品茶、家庭活動及運動健身等,體現這一群體廣開視野、親近自然、自我提升的特點。」

三、越有錢越幸福

這次調查統計的結果顯示這個富裕群體:「這是一群年輕、充滿活力、懂得生活品味,注重家庭,活躍在科技和網際網路產業以及傳統收入豐厚產業的人群。」

若以個人畫像來描述本次調研的人群,看看你身邊哪些人長這樣:

「Ta 是一個 38.7 歲的一線城市企業高層管理者,高學歷,育有一子,年入近 200 萬,家庭擁有淨資產約 7000 萬元。

Ta 在科技 / 通信 / 電子相關的民營企業擔任高層管理者,平時愛好旅遊和看書。」

從下表可以看出,這群人在家庭生活滿意度、事業成就、身心健康、父母養老、子女教育等方面都無限靠近滿分,真是應了馬雲說的,我最幸福的時候是每年賺幾百萬,不是現在每年賺幾百億的時候。

四、現狀與趨勢:偏愛金融投資,重視中長期財富規劃

明白了這個群體的分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朋友是不是都是這群精英?

我們要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向他們學習,看看他們的財富配置和財富增值是如何實現的。

根據三家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

「本次調研發現,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中,金融投資產品(理財、股票、基金、資管計劃等)佔比最高,達 73.6%;購買保險的人數居第二,多於選擇存款的人群。」

73.6%的金融資產是新貴們的選擇,其中權益類的理財、股票、基金等遠遠高於存款,存款已經被這個群體拋棄。

另外,調查顯示:「目標人群的選擇相對多樣化,保險在財富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高淨值人群的認同。投資不動產的人群數量已經下降到了第五位。」

雖然房價依然在不停上漲,但是去除槓桿以及政策風險的因素,高淨值群體對於投資不動產(房產、商鋪、寫字樓等)的熱情已經非常低了。

五、2020年疫情的新環境下,財富配置有何變化?

根據三家機構調研統計,今年疫情變化導致了大家的財富配置有一些變化,為確保增值和抵禦通脹,高淨值人群的投資計劃包括:

1、55.9% 的人計劃增加金融投資產品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 35.5%。

2、46.4% 計劃增加保險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 13.2%。

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的經濟趨勢和政策影響,讓大家更加趨向於配置金融產品,以及保險產品,這裡主要有三個因素:房產政策、金融政策、疫情風險。

財富增值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這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路徑,如何配置是關鍵所在。

關注未來財富增值的主要途徑,搭上財富增長的列車,才能順利實現那個小目標。

以上信息參考招商信諾、商學院、胡潤百富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僅作為交流使用,不作為投資決策參考。

相關焦點

  • 一個月收入多少可以達到財務自由標準?
    在一次高端財富研討會上,導師問在座的人一個問題:你需要多少錢才可以實現財務安全、財務獨立。甚至財務自由?不需要精準的數字,甚至不需要合乎邏輯。100萬?500萬?5000萬?現在只需要1秒鐘,只用你的直覺,寫下你感覺到的數字。
  • 管理層量化考核:績效薪酬部經理、財務總監、行政部經理量化考核
    財務領域管理者量化考核財務總監量化考核財務總監主持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和會計活動進行管理與監督,為企業經營戰略提供財務決策支持,實現企業財務目標。1.財務總監崗位職責(參考)(1)制定公司的財務目標、政策及操作程序;(2)建立健全公司財務系統的組織結構,設置崗位,明確職責,保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降低經營管理成本,保證信息通暢,提高工作效率;(3)對公司經營目標進行財務描述
  • 真實的財務自由之路是怎樣的?
    自從我們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財務自由的概念便火了起來,不管距離這個自由到底有多遠,人人似乎都可以談論兩句。那麼你知道真正的財務自由之路到底有多難走?從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很多人都小有資本,似乎可以談論一下有關財務自由,有關人生規劃的東西了。前陣子,一個國外的視頻短片火了。短片是一群國外的大學生,站在草坪的跑道上準備一場跑步比賽。
  • 才子佳人式財務自由
    | 來源中國知網財務自由是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花銷(所謂被動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如房租租金、版稅、網站的網絡廣告費等);財務自由是有能生出足夠多的讓你不用勞動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錢,遵循錢生錢法則;財務自由有幾個段位,吃喝自由、穿戴自由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普通人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從字面看,「FIRE」是「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意思,財務獨立和財務自由,雖然僅一字之差,但自由程度上還是有區別的。FIRE是讓你有選擇不工作的權利;「財務自由」是讓你有選擇過理想生活的權利。一個是讓你在不工作的前提下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一個是在你不工作的前提下過上富足的生活。可以說FIRE是輕量級的「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重量級的「FIRE」。
  • 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沒賺到這個數,永遠別說自己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這四個字似乎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鼓勵著大部分人不斷向前。在中國現階段,有多少存款才算得上財務自由呢?首先你要明白「財務自由」的定義,什麼是財務自由?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的定義是:財務自由是當你不再為賺錢而出售時間的時候。在《富爸爸和窮爸爸》一書中是這樣傳達的:你的資本性收入大於支出時,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不上班,啥都不幹,依然有錢花,想買啥就買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實現財務自由不是件易事。
  • 普通人財務自由:投資只是增加收入,遠達不到財務自由,創收+價值...
    這對於在杭州或上海的年輕人來說,1億左右的資產確實是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了。 其實p7在很多人眼裡,只是普通人,只不過選擇加入的時機,使得他剛好走到那個位置。之後,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等待。 在科技爆發增長的時代,未來科技領域不斷有公司上市,造富的群體也越來越多。
  • 一個關於財務自由的夢
    說得文藝點,這就叫做有朝一日無需再為五鬥米而折腰;說得專業點,就叫實現了「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 織密重大違法退市監管網
    隨著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爐,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以更加嚴格、完善的姿態走向A股市場。尤其在強制退市方面,滬深交易所通過對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以及重大違法類指標等條款的增補修訂,多維度嚴厲打擊規避退市行徑,將對相關上市公司形成警示。有投行人士接受記者採訪直言:「新規超乎預期,條款設計細緻全面,整體非常嚴格。很多條款嚴格執行起來,將對市場形成較強的震懾力。」
  • 財務自由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嗎?
    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的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但凡抽象的概念,人們都難以理解,所以後來有人計算過,人究竟一生要賺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我記得2003年左右,那時候網際網路上流傳一個帖子,做了仔細的分析,600萬人民幣。在2003年的時候,即使是對於北京居民,6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 2020上海財務自由等級表出爐,你是哪一級自由?
    距離財務自由的終極目標 是否又更近了一步? 在過去的這一年裡發生了許多事情 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們的消費觀 於是我們根據不同的消費方式製作了一份全新 魔都 · 財務自由等級對照表
  • 詹偉平: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通過員工來掙錢,在一個系統中,有人負責公司的產品,有人負責公司的市場,有人負責公司的財務,有人負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初創企業公司,老闆和自由職業者沒什麼差別,凡事親力親為,尤其是做市場這塊。我們努力奮鬥,無非是想追求自由,自由分為四個等級,人身自由、時間自由、財務自由、身份自由。當我們在公司打工的時候,在工作期間不得隨意外出,這屬於啥自由都沒有。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簡單!
    來源:雪球實現財務自由,相信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的終極夢想!但是具體有多少錢才是財務自由,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有人說200萬,有人說1000萬,有人說得1個億。在中國二線及以下城市,15萬夠一個家庭(象我這樣的普通百姓)基本生活了,如此我認為一個普通家庭只要持有200萬市值的銀行股,就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 生活在一線城市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胡潤榜單的門檻是1.3個億
    一、財務自由的門欄 大概在十五年前,小林我第一次接觸到「財務自由」這個詞彙。在理財書上,初看「財務自由」這幾個字,還覺拗口,因為它不是本土詞彙,而是英文Financial freedom的直譯。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晦澀的詞彙在近些年非常受歡迎,很快在普羅大眾的心底紮下了根。
  • 財務自由都是騙人的,不要做夢了
    於是你欣慰地按下一個贊,走出地鐵,重拾激情,新的一天,繼續雞血工作。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想財務自由,靠攢錢是沒用的什麼是財務自由?有人說是不需要依靠工作,就有足夠的錢支付開銷,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
  • 私募瘋狂:一年砸百萬獵頭費全球搶人 還要幫全部員工實現財務自由
    一年砸百萬獵頭費全球「搶人」,還要幫全部員工實現財務自由「國內和國外的金融獵頭,沒有不知道我的,在海外都有8個獵頭為我們服務。」一位量化私募的投資總監告訴中證君。看起來像口出狂言。不過中證君了解到,支付高額費用聘請獵頭「搶人」,在量化投資行業並不罕見。
  • 為什麼說「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
    曾經以為財務自由是這樣我在 2000 年剛畢業那會,我大學的好朋友推薦我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看起來要和我瓜葛很久。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地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
  • 《中國金融》|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讀《實現財務自由》
    實際上,財務自由並非富人專利,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認真思考並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已經走在了財務自由的道路上了。約翰·文託的《實現財務自由——一份全面綜合、合理節稅的財富管理指南》,就是一本幫助普通人解決家庭日常財務問題、實現財務自由的實用書。
  • 從速出清巨額造假者: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量化
    新一輪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已落地,對新增市值標準、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等進行了創新,備受市場關注。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被量化。這一規定引發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為,此次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從法治化角度說是一個進步或者探索;也有觀點認為,上述量化的數值均較高,讓造假者有了可鑽的漏洞,相當於縱容造假。
  • 我們離實現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堅持原創第125篇做一個|炙熱的|擺渡人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機遇,從數據中看到我們距離實現財務自由還有哪些路徑可走?讓數字變成數據,讓數據可視化;這在技術層面能夠實現。(4)中產階級佔全國成年總人口的11%,人數大約為1.09億, 按造百萬級財富劃分 底層中產階級為4億人左右, 月收入在4.5萬元以上的才有資格進入中產階級劃分。(5)中國大約有0.5%-0.8%的人實現了財務自由, 屌絲版財富自由的人口大約在500萬左右, 全球0.9%的富豪控制著全球54%的財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