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普羅大眾一生追求的目標就是成為「布爾喬亞」。(布爾喬亞是指在村莊中心擁有房子的自由人,對應的無產階級(proletariat)普羅大眾),通俗的說法是,我們致力於追求財務自由(財富自由)。
然而,在漫長的追求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目標變得越來越遙遠,因為財務自由的門檻越來越高,已經到了「小目標」的水平。
一、又見一個億
招商信諾、商學院、胡潤百富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提出了一個億的小目標。
這一個億的小目標真的是小目標,它是精英群體認可的財務自由的門檻,也就是你擁有一個億就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是不是為我們刻畫出具體的奮鬥目標呢?
曾經我們認為「睡後收入」大於主動收入就基本實現可財務自由,但是在經營群體看來,一個億才是財務自由的門檻,這就刷新了我們對於財務自由的認知。
本次三家機構聯合調研的群體為「平均家庭總資產 7717.7 萬元,年收入平均 195.8 萬元。他們中有 25.6% 的人認為財富自由的門檻(即可投資的金融資產)在 5 千萬到 1億元之間,認為是1億元的佔比 17.4%。」
這一個億和王首富的小目標不一樣,這是社會高淨值群體的認可,群體數量龐大的大眾,並不是極少數人的目標。
這一群體被成為高淨值人群,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佔比 92.9%。
其中,高淨值人群中有 16.1% 是「科技新貴」,在網際網路和科技行業的風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傳統領域裡有來自地產、建築和金融行業的「老錢」一族,他們依然是高淨值人群聚集的領域,佔比 30.4%。
二、實現財務自由群體的人在哪裡?
根據調查數據分布:「這些人以企業主 / 企業高層管理者(38.0%)居多,其次是中層管理者(28.8%)。」
除了職位高,這些人群還分布在民營 / 私營 (33.8%) 居多、國有控股 (20.6%) 。
我們一直覺得好的外資 (17.4%)和國企 (6.6%) 僅排在第四、第五位,說明當前人才跟著薪酬的市場機制而流動,企業性質的固有觀念已被打破。
這群人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據統計:「高淨值人群的日常休閒方式以旅遊為主,其下依次是看書、自駕遊、品茶、家庭活動及運動健身等,體現這一群體廣開視野、親近自然、自我提升的特點。」
三、越有錢越幸福
這次調查統計的結果顯示這個富裕群體:「這是一群年輕、充滿活力、懂得生活品味,注重家庭,活躍在科技和網際網路產業以及傳統收入豐厚產業的人群。」
若以個人畫像來描述本次調研的人群,看看你身邊哪些人長這樣:
「Ta 是一個 38.7 歲的一線城市企業高層管理者,高學歷,育有一子,年入近 200 萬,家庭擁有淨資產約 7000 萬元。
Ta 在科技 / 通信 / 電子相關的民營企業擔任高層管理者,平時愛好旅遊和看書。」
從下表可以看出,這群人在家庭生活滿意度、事業成就、身心健康、父母養老、子女教育等方面都無限靠近滿分,真是應了馬雲說的,我最幸福的時候是每年賺幾百萬,不是現在每年賺幾百億的時候。
四、現狀與趨勢:偏愛金融投資,重視中長期財富規劃
明白了這個群體的分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朋友是不是都是這群精英?
我們要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向他們學習,看看他們的財富配置和財富增值是如何實現的。
根據三家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
「本次調研發現,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中,金融投資產品(理財、股票、基金、資管計劃等)佔比最高,達 73.6%;購買保險的人數居第二,多於選擇存款的人群。」
73.6%的金融資產是新貴們的選擇,其中權益類的理財、股票、基金等遠遠高於存款,存款已經被這個群體拋棄。
另外,調查顯示:「目標人群的選擇相對多樣化,保險在財富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高淨值人群的認同。投資不動產的人群數量已經下降到了第五位。」
雖然房價依然在不停上漲,但是去除槓桿以及政策風險的因素,高淨值群體對於投資不動產(房產、商鋪、寫字樓等)的熱情已經非常低了。
五、2020年疫情的新環境下,財富配置有何變化?
根據三家機構調研統計,今年疫情變化導致了大家的財富配置有一些變化,為確保增值和抵禦通脹,高淨值人群的投資計劃包括:
1、55.9% 的人計劃增加金融投資產品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 35.5%。
2、46.4% 計劃增加保險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 13.2%。
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的經濟趨勢和政策影響,讓大家更加趨向於配置金融產品,以及保險產品,這裡主要有三個因素:房產政策、金融政策、疫情風險。
財富增值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課題,這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路徑,如何配置是關鍵所在。
關注未來財富增值的主要途徑,搭上財富增長的列車,才能順利實現那個小目標。
以上信息參考招商信諾、商學院、胡潤百富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高淨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僅作為交流使用,不作為投資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