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嗎?

2021-03-02 LeanInShanghai

我在2000年剛畢業那會,我大學的好朋友推薦我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看起來要和瓜葛很久。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的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

但凡抽象的概念,人們都難以理解,所以後來有人計算過,人究竟一生要賺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我記得2003年左右,那時候網際網路上流傳一個帖子,做了仔細的分析,600萬人民幣。在2003年的時候,即使是對於北京居民,6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吃瓜群眾紛紛表示不可信。還有一次上班路上,碰到一個30多歲的同事,他說如果自己中了500萬大獎(福利彩票),第二天就退休。另外一個例子,我一個同事買了當時北京望京的聯排別墅 Class,當我聽說100萬的總價時,非常吃驚。而現在,這個小區最小的戶型150平米,每平米單價早早超過了10萬。

但是,情況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約是2009年,我們去參加外地的活動。大巴上,一對年輕人調侃說:如果現在中了500萬,也就是買一套北京房子,退休還早。

現如今,我身邊的同事,談起財務自由,想大多數人心中所想的,是小几千萬。不要覺得幾千萬很誇張,在北京中關村,望京等地區,普通住宅的房價已經逼近10萬一平米,而學區房早已超過這個價格。原來因為1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而被調侃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地區,10萬已經是舊黃曆了。所以,小几千萬,也就是兩套房子的價格。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這讓當初覺得是可以退休的「天文數字」,變得沒有那麼神聖。雖然房價增長不等於通貨膨脹,但房價增長遲早傳到到其他生活領域。超發的貨幣總得有安身之所。房價停止增長之時,便是其他生活物資增長之日。

這樣的通貨膨脹還會繼續下去嗎?誰也說不清楚。但它給我們一個提示,當你以固定的「數字」去定義財務自由時,那個誰也無法預言的通貨膨脹會狠狠的敲打我們。

我們的所有存款,一直隨著時間貶值。當我們在工作時,好公司的工資會隨著通脹水平也在水漲船高。這讓我們得以保持甚至不斷提高生活水準。但是當我們年齡變大,職場競爭力下降,收入無法同步增加。甚至更老之後離開工作時,麻煩就來了。

通貨膨脹會顯著的降低我們的生活水準。

若把自由定義為「免於恐懼」,那麼財務自由的定義就是「有能力戰勝年齡和通貨膨脹」。

為什麼要和大眾保持距離?雖然從眾是安全的,是安逸的,但是,從眾是最危險的一條道路。因為財務自由,在任何國家,都不是一個「普世結局」,都是少數人才能到達的境界。所以,跟隨大眾,你的財務水準最終也只能達到大眾的境界。

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和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能讓自己有獨樹一幟的品牌和影響力,才有可能把個人價值最大化。只有把個人價值最大化,才有可能得到財務自由。

不斷把「現金」再投資 - 投資財務,投資自己

現在大家都有投資意識了,我覺得除了做財務方面的投資,最終的是投資於自己的頭腦,投資於自己的品牌。畢竟,你所有的財富,都來自於健康身體和那顆有智慧的大腦。在股票投資中,有一個被人忽視的秘籍,就是「分紅再投資」,就是拿分紅的錢再度買入這隻股票。《投資者的未來》(傑裡米·J·西格爾)這本書就是在分析和分享這個原理。

同樣,最值得「再投資」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拿掙到的錢再度投入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有智慧,更有個人品牌。

我經常這樣說服自己買一個看起來很貴的東西,比如最新的 Macbook Pro筆記本,比如 Mavic Pro 無人機,比如最近正在考慮的 Telsa Model X(之前定的 Model 3第一是到貨時間太晚,第二定位會遠低於 Model S 和 Model X )。當我成功的說服自己,這些都是自己的「生產力工具」時,原本的「消費」就變成了「投資」。

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你能讓自己更加有吸引力嗎?

    2. 你能讓自己更有智慧嗎?

    3. 你能讓自己有對未來有更多的 insight 嗎?

    4. 你能讓自己有更多變現能力嗎?

如果希望在這幾個答案上都答 Yes,那麼請把現在掙到的錢大膽的投入在自己身上。因為只有自己,只有不斷提高的自己,只有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自己,才是戰勝通貨膨脹的終極武器。

什麼樣的職業才是好職業?在以往,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錢多活少」。當然,這種活基本不存在,大家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錢多活多」的工作。但這樣的職業就是好職業嗎?

能戰勝「通貨膨脹」的職業一定是「越老越香」並且可以不斷漲價的工作。

越老越香的工作有哪些?能不斷漲價的工作的有哪些?這裡不一一列舉。但是大家需要避免沉沒在如下類型的工作中:

1 - 消耗型的工作 - 不能成長和發展的工作

2 - 佔據你所有時間的工作 - 榨乾你所有精力的工作

3 - 無法「和時間成為朋友」的公司的工作 - 夕陽產業的工作

4 - 「人才」可以批量培養的工作 - 比如低級的 IT 工作

5 - 註定被機器人代替的工作

6 - 競爭愈發激烈的工作

7 - 門檻低的工作

8 - 純粹拿時間換錢的工作

9 - 沒有邊際成本降低效應的工作


什麼樣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呢?今天早晨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說,自己在學「職業品酒師」。這樣的工作一聽就是好工作,為什麼?第一,很少聽到有人從事;第二,一聽就很靠譜;第三,越老越香;第四,不會佔據太多時間;第五,有個人品牌效應;第六,和「消費升級」趨勢吻合。

普通人,如果不真正的投資,很難獲得財務自由。因為存款是時間的函數,每年掙得錢加起來減去花費就是存款。花費一定時,存款的增速只和每年掙得錢有關。但是,這只是1 + 1 + 1 + 1 + 1…這樣的公式,每一個加號,就代表一年過去。最多1變成1.1,1.3,本質就是一個時間的加法。但是投資呢,是1.1 x 1.1 x 1.1 x 1.1 …這樣公式,每個稱號,代表一年過去,假設年複利達到10%。這是一個基礎規模不斷變大,保持增速的遊戲,時間越長,增長效果越大。如果你按加法(線性函數)去增長,我按照乘法(指數函數)去增長,時間一長,我會遠遠把你甩在後面。

舉個例子:A每年攢10萬,連續贊40年,總額400萬。B每年投資10萬,第一年投入的10萬,假設保持複利10%,在第四十年就等於452萬,這還不算後面39年每年的投資 的10萬元的複利增長。這才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通貨膨脹本身也是指數函數,假設通貨膨脹率為0.6,那麼1萬元在30年後就變成了1563元 ((0.94)^30 = 0.1563)。投資的真正含義就是以正向的複利戰勝負向的複利。

什麼樣的投資可以戰勝通貨膨脹,投資於那些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資產。前十幾年是房產,因為超發的貨幣都流入的房市。後面呢?我覺得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公司的股票值得關注。這些公司的產品,可以不斷的擴大規模,同時保持「漲價」。

總結一下:為了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我們需要戰勝年齡(注意,不是靠 PS和美顏相機,那是自欺欺人),也需要戰勝通貨膨脹。

為了戰勝年齡,我們需要拿現在掙到的錢的一大部分,來投資於自己,讓自己具備掙未來錢的能力。怎樣發現自己的掙錢能力在提高,就是不斷增加的正向現金流。如果一個來源不夠,那就開更多的源。但是開源無需節流,讓更多的現金流向「投資自我」這個方向。

其實 Amazon CEO 貝索斯每年都在給股東講的道理,就是 Amazon 以現在的利潤,不斷投入,去獲取更大的自由現金流。這是這家淨利潤幾乎為0(經常為負),但市值將近4000億美元公司的估值的秘密所在。如果以這種方式去運營自己,你能接受自己每年「淨利潤率」為負嗎?

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要有正向的「複利」,至少這個複利要大於通貨貶值的速度,假設通貨每年貶值6%,那麼我們就至少得達到6%的複利增長,才可以持平。要想增值,還得要比6%高。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就得投資於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資產或者股票。

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那些賣的貴的,不打折的,不斷漲價的品牌的產品?為了讓自己戰勝通貨膨脹,我得了解哪些品牌可以逆勢而漲。而我們自己最終的選擇,也就是要麼靠近這些品牌(加入這些公司),要麼受益於這些品牌(買這些公司的股票),要麼成為這樣的品牌(創業做這樣的事情 —— 我就賣這麼貴,我值這個錢!)

本文授權轉載自張輝的微信公眾號「輝哥奇譚」|  huigeshow

兩種方式與我們進行互動:

在Lean In Shanghai公眾號後臺給我們留言 發送感想至我們的郵箱:leaninshanghai@foxmail.com
 

添加weloveleaninshanghai為微信好友,隨時關注我們動態

投稿或合作 | leaninshanghai@foxmail.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
    曾經以為財務自由是這樣我在 2000 年剛畢業那會,我大學的好朋友推薦我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看起來要和我瓜葛很久。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地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
  • 一個月收入多少可以達到財務自由標準?
    在一次高端財富研討會上,導師問在座的人一個問題:你需要多少錢才可以實現財務安全、財務獨立。甚至財務自由?不需要精準的數字,甚至不需要合乎邏輯。100萬?500萬?5000萬?現在只需要1秒鐘,只用你的直覺,寫下你感覺到的數字。
  • 風靡歐美的財務自由到底是什麼?為何有人卻建議,遠離財務自由
    所以作者得出結論,所有財務自由的神話,90%是有個好爸爸,剩下的10%,更可能是運氣的加持。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什麼是財務自由?有人說是不需要依靠工作,就有足夠的錢支付開銷,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
  • 一個關於財務自由的夢
    說得文藝點,這就叫做有朝一日無需再為五鬥米而折腰;說得專業點,就叫實現了「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普通人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或許你會說為了「財務自由」;再問你知道什麼是「財務自由」嗎?當然知道了,「財務自由」就是不用上班,生活過得還不錯,想吃吃,想喝喝,啥事不往心裡擱(光想想都美);那我在問你,如和才能實現你說的這種「財務自由」呢?你說的這種「財務自由」存在不存在呢?俗話說:「坐吃山空」,就算給你一座金山,也會揮霍完的,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 馮唐:財務自由,一千萬就夠了?
    財務自由:
  • 《中國金融》|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讀《實現財務自由》
    實際上,財務自由並非富人專利,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認真思考並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已經走在了財務自由的道路上了。約翰·文託的《實現財務自由——一份全面綜合、合理節稅的財富管理指南》,就是一本幫助普通人解決家庭日常財務問題、實現財務自由的實用書。
  • 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三千多美元,不是一個小數字,但也算不上一筆巨款。結果半年之後,比特幣突然在全球範圍內被爆炒,單個比特幣價格漲至八千多美元。孫宇晨一夜暴富,掙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迅速改頭換面,實現了財務自由。隨後,他把掙來的錢投了一個創業項目,做直播APP,變身成創業者。
  • 財務自由的量化目標出爐:一個億
    (布爾喬亞是指在村莊中心擁有房子的自由人,對應的無產階級(proletariat)普羅大眾),通俗的說法是,我們致力於追求財務自由(財富自由)。然而,在漫長的追求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個目標變得越來越遙遠,因為財務自由的門檻越來越高,已經到了「小目標」的水平。
  • 才子佳人式財務自由
    | 來源中國知網財務自由是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花銷(所謂被動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如房租租金、版稅、網站的網絡廣告費等);財務自由是有能生出足夠多的讓你不用勞動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錢,遵循錢生錢法則;財務自由有幾個段位,吃喝自由、穿戴自由
  • 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沒賺到這個數,永遠別說自己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這四個字似乎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鼓勵著大部分人不斷向前。在中國現階段,有多少存款才算得上財務自由呢?首先你要明白「財務自由」的定義,什麼是財務自由?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的定義是:財務自由是當你不再為賺錢而出售時間的時候。在《富爸爸和窮爸爸》一書中是這樣傳達的:你的資本性收入大於支出時,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不上班,啥都不幹,依然有錢花,想買啥就買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實現財務自由不是件易事。
  • 財務自由,靠「投機」能實現嗎?
    以美國的輪盤賭為例:常用的輪盤上有38個數字,每一個數字被選中的概率都是相等的,也就是1/38。你下注在某一個數字上,如果押中,賺相當於賭注35倍的獎金(賭注不包含在內),若沒押中,你輸掉賭注。我們來算一下期望值,假如你每次押1塊錢:贏的概率是38分之1,能獲得35元;輸的概率是38分之37,虧掉1塊錢。
  • 真實的財務自由之路是怎樣的?
    自從我們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財務自由的概念便火了起來,不管距離這個自由到底有多遠,人人似乎都可以談論兩句。那麼你知道真正的財務自由之路到底有多難走?從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很多人都小有資本,似乎可以談論一下有關財務自由,有關人生規劃的東西了。前陣子,一個國外的視頻短片火了。短片是一群國外的大學生,站在草坪的跑道上準備一場跑步比賽。
  • 我們離實現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堅持原創第125篇做一個|炙熱的|擺渡人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機遇,從數據中看到我們距離實現財務自由還有哪些路徑可走?讓數字變成數據,讓數據可視化;這在技術層面能夠實現。(5)中國大約有0.5%-0.8%的人實現了財務自由, 屌絲版財富自由的人口大約在500萬左右, 全球0.9%的富豪控制著全球54%的財富資源。不知道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看完這幾組數據的,歡迎在讀完這篇文章後在評論區留言。1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定義:什麼是財務自由?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上怎麼說。
  • 財務自由的標準
    財務自由的標準一、財務自由的定義我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是:不必去上班(但未必不工作),僅僅依靠可投資資產的投資或增值收益,就可以過上有尊嚴、有品質、有意義的生活。三、基礎假設假設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的薪酬所得能夠完全覆蓋你的家庭開支,並使你過著一個不奢侈但有尊嚴、有一定品質的生活。以下將以你的稅後年薪作為測算的基礎。四、財務自由的標準(一) 核心標準1.
  • 《會賺錢的媽媽》:全職媽媽,也能在家實現財務自由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讀這本書《會賺錢的媽媽》,我們將從三部分進行解讀:第一部分,叩問內心,為什麼要實現財務自由?第二部分,如何做才能一步步實現財務自由?第三部分,探討財務自由的意義。在書中,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所謂的財務自由不是有足夠的錢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而是找到自己的技巧和天賦,勇於承擔可控的風險,嘗試新事物,把知識和可用的資源變成創收的點子,讓自己的財務狀況井然有序,可以應對短期和長期的變化,而且可以慷慨解囊,用時間和才能祝福別人,影響別人。
  • 每年被動收入40萬,實現個人財務自由,可以辭掉工作嗎?
    我看到很多朋友講風險,被動收入將成為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確實沒有問題,可有沒有想過,一個被動收入能達到40萬的人,一個小時值多少錢? 不管咱們是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讓自己早日實現財富自由,這是每一個人的終極目的。可如今自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接下來的時間應該做什麼呢?財富自由是人生努力的終點嗎?其實並不是。
  • 蘭友會 | 如果牛市來了,你準備好財務自由了嗎?
    (一)投資的起源金錢是一個很好的發明,你用勞動力去換它,再用它去購買別人的勞動力,也可以用於購買資產,資產再產生現金。資產產生的現金流足夠覆蓋你的生活開支,就是財務自由,可以更多去思考餘生想做什麼。投資最基本的一點,你必須知道你想賺的是什麼錢?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簡單!
    來源:雪球實現財務自由,相信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的終極夢想!但是具體有多少錢才是財務自由,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有人說200萬,有人說1000萬,有人說得1個億。在中國二線及以下城市,15萬夠一個家庭(象我這樣的普通百姓)基本生活了,如此我認為一個普通家庭只要持有200萬市值的銀行股,就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 財務自由都是騙人的,不要做夢了
    於是你欣慰地按下一個贊,走出地鐵,重拾激情,新的一天,繼續雞血工作。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想財務自由,靠攢錢是沒用的什麼是財務自由?有人說是不需要依靠工作,就有足夠的錢支付開銷,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