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如何與三個月娃保持親密?了解注意事項,與孩子有效互動

2020-12-20 布丁媽媽私享會

閨蜜倩倩生了個大胖閨女,我們幾個關係好的朋友去醫院看她。

一個大房間裡有6個媽媽6個孩子,探視時間裡,每個床邊都圍了至少2個親屬,都把自己的娃抱著看不夠。看到我們,閨蜜可高興了,說閨女出生還沒怎麼醒過呢,一直在睡覺,可能是聽到我們來了,她才醒了。

我們圍在嬰兒床邊仔細看了看,還真是,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好奇的望著這一堆人,突然間還笑了一下,可逗了。閨蜜看著孩子的眼神可溫柔了,一點都不像那個在公司裡面發號施令的女強人,都說女人有了孩子以後最溫柔,看來真的是這樣。

我們逗倩倩說「這下有了小棉襖,可捨不得脫了吧,看你到時候該上班了怎麼辦?總不能把你閨女帶班上去吧?」一說這個,倩倩的眼神黯淡下了,自己安慰自己說:「三個月以後再說,反正到時候有人幫我帶,我上班說上就能上,你們還別以為我放不下孩子。」

「哈哈哈,真是你們領導的好員工」,大家推倩倩的頂頭上司王姐「快點給你的好員工發紅包,瞧瞧,你們領導能不喜歡你這麼敬業的員工嗎?把我們這些不求上進、只求到點就下班的都逼得沒法生存了。倩倩你就是個遭到我們嫌棄的人,去跟你的領導好好過吧,我們把你的閨女帶走哄去了。」

時間一晃就三個月,倩倩突然出現在公司的時候,大家還沒反應過來都三個月了,大家圍在倩倩的旁邊說著話,胖了瘦了的嘰嘰喳喳。跟她關係最好的小麗問她:這上了班回不去孩子跟她生分了怎麼辦?

這一問可是觸到了倩倩的痛處,眼淚差點沒掉下來,自己說這一上班,就每天早上能跟孩子相處一個小時,每天路上單程就要耗費2小時,來回4個小時。等晚上到家孩子就都已經睡熟了,每天就這一個半小時的接觸時間,孩子又小,她都怕時間長了孩子都不認得她了。

看她這麼難過,她的頂頭上司王姐也放下手裡的事情過來安慰她,畢竟人家是過來人,倆孩子,大的上小學了,小的上幼兒園大班,又是公司裡的中層,每天雖然忙,但是任何事情到了她這裡都是能理得清晰明了、有條不紊的。

王姐說,其實倩倩不是第一個遇到這種情況的職場媽媽,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職場媽媽與全職媽媽的不同很大一點差異就在於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但這隻說的時間,畢竟孩子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媽媽,他們也有自己的有效時間。

選擇了職場,意味著就要放棄一部分在孩子身邊的時間,選擇了全職,就要放棄掉社會認可的自我價值提升,不管哪一種,都是有舍有得。

但這些並不說明,職場媽媽就一定比全職媽媽差,也不一定就比全職媽媽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也不代表孩子就跟職場媽媽不親近。養個孩子還是有很多多門道的,特別需要認識到這三點:

第一、三個月的孩子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肢體觸覺每天都在發展。

這個階段的孩子用老話說就是「三翻四坐」,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會自己翻身了。具體表現為喜歡家長的觸摸,努力自己想翻身和坐穩,能夠在家長的幫助下坐穩的話會很高興,自己躺著無聊了會試圖翻身。

這時候家長就要小心了,如果只有一個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話,就要在自己不在跟前的時候把孩子放到有高欄杆的嬰兒床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傢伙如果自己翻身周圍沒個擋頭會掉下床去。

第二、語言感知力也在每天進步。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語言表現為零星的咿咿呀呀的往外冒話了,單音節字會經常蹦出來,而且家長要是跟他說些什麼,他能有所回應,雖然語言表達不了,但是你可以看得出來他能理解你。

比如說你跟他說,寶寶想不想要這個搖搖棒,把搖搖棒在他面前來回晃動,他就會伸出手來抓你手中的東西。如果你躲閃往回縮,他夠不著的話就會出現不高興、皺眉什麼的表情。如果你又還給他,他高興了就會笑。這個階段有人陪他進行遊戲,他就會對這個人印象很深。

第三、情感交流不可或缺。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時候,每天有固定照顧他的人,會讓他有更多的安全感。

孩子的記憶力也很強,即便是你每天沒有完全在他身邊,只要固定一個時間段,你有特定的味道(比如媽媽特有的味道)、特定的方式(每天那個時間段抱抱他)、特定的聲音(你的聲音或者是輕柔的音樂)他就會形成特定的記憶,每到那個時間段有就會產生類似條件反射的行為:要媽媽抱抱、要媽媽撫摸等等,只要你天天跟他交流,孩子是不會忘記你的,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的大腦發育是每天都在進行的,家長要把握這個良好的時機,可以通過對孩子重點部位的輕柔的刺激,幫助孩子促進大腦的不斷發育,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與孩子的關係。

第一、如果寶媽有意識的每天撫摸寶寶的手指,可以幫助提高孩子手指的靈活度,靈活度提升的同時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俗話說越用越靈光,孩子的手指越靈活就越促進大腦的神經末梢的活躍,父母可以拿軟矽膠玩具讓孩子捏,如果有響聲最好,能夠訓練孩子對聲音的好奇和找尋,也可以是色彩鮮豔的各種形狀的動物玩具。

如果父母用這樣的玩具,可以一邊跟孩子介紹這是「老虎、這是大象、這是小兔子、這是犀牛等等,讓孩子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把玩具給孩子玩之前一定要注意消毒,保證安全第一。而且不要太細小的玩具,防止孩子誤吞食和窒息,選擇標準就是要比孩子嘴大的玩具。

第二、有意識的幫助孩子按摩小腳丫。

腳部的穴位是全身最多的,多按摩可以促進孩子血液循環得更快、血液循環快就能夠幫助孩子新陳代謝增強、身體垃圾排出得更快孩子會更加的舒服,更利於孩子健康。

給孩子按摩腳丫,大人一定要注意掌控好力度,不要弄疼了孩子,而且要固定頻率,比如說一分鐘多少次,間隔多少時間做一次,這樣效果會最好。

按摩孩子的腳指頭,會讓孩子的腳趾活動更加靈活,從而促進大腦神經的發育,這種按摩要堅持進行下去,孩子發育得會比同齡的孩子要更快更好。

第三、通過跟孩子聊天建立跟孩子的情感連接。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太小,聽不懂你說的話。其實他都聽得懂你的情緒的變化。你可以試驗一下,同樣一句話你用溫柔的聲音跟他說和用憤怒的聲音跟他說,他的表情反應肯定是不同的。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父母跟孩子聊天或者給他放輕柔的音樂,會進一步加強他對你的印象。他不必睜開眼睛都會判斷出是誰在陪伴他,這就是孩子天生的跟你的血緣情分,如果你天天跟孩子接觸,他對你的記憶在那段時間就會自然反射出來。

父母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以為他不懂就聽之任之,雖然是血濃於水,但是長久不接觸,最後讓他對你的記憶就消失了。最典型的就是「狼孩」,人類的孩子不幸被狼叼走,若干年後人們在深山裡發現的孩子已經跟狼的幼崽一樣四肢著地、行為習慣跟狼一樣了。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在身邊,哪怕是每天接觸一個小時,他都會記得你。如果不得不長時間跟著老人生活的,也要每天跟孩子進行視頻,即便他不會說話,他也會對你有印象,不會在回到你身邊之後有太生疏的感覺。

現在家庭孩子都不多,家長拼事業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如果過於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和親情,孩子很快就長大,回到你身邊的時候跟你太生疏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和糾正了,所以家長儘量克服困難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出現生了孩子卻不敢管的尷尬。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回歸職場後,媽媽們怎麼和寶寶保持親密關係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一些媽媽在回歸職場後,可能會出現寶寶跟自己不親密了的情況。在媽媽上班前,寶寶24小時和媽媽親密無間,孩子認定了心裡最親的人就是媽媽。而等到媽媽一去上班,寶寶就得委託給老人去照顧了。那麼每天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人,就成了孩子的祖輩。那麼,媽媽在回歸職場後,怎麼才能和寶寶繼續保持親密關係呢?
  • 職場媽媽們育兒的4大注意事項!
    一部分寶媽由於自己有工作,但是又剛生了寶寶,很難做到生活與職場之間的平衡。想要給寶寶更多的愛,但是又不想放棄工作。所以這也是成為職場媽媽們的一大難題,身為我們的職場媽媽,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來看看。
  • 職場媽媽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寶寶?Sigikid喜吉兒為你解鎖!
    >職場媽媽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寶寶?Sigikid喜吉兒為你解鎖!2020-10-19 18:32: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職場媽媽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寶寶?德國sigikid為你來解讀。   寶寶和自己不親近,相信這是很多寶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那麼職場媽媽如何做到高質量陪伴寶寶,來拉近自己與寶寶間的距離呢?
  • 職場哺乳媽媽,產假結束後如何繼續餵母乳?做好三點就可以
    原來啊,小芳每天都是帶著擠奶器,吃完飯後到公司人比較少的樓層洗手間進行吸乳,放置在合適的容器內,凍進冰箱裡,晚上帶回家給孩子熱來吃。當然這只是基本操作,細節和要注意的事項還是很多的。聽小芳這麼一講,張瑩的擔心也去了大半。那麼在哺乳期間職場媽媽給寶貝繼續母乳餵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準媽媽如何與跟寶寶進行親密溝通呢?
    寶寶在媽媽的腹腔裡面,因而寶寶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思考都來自於準媽媽,即使準媽媽沒有和肚子裡的小孩說話互動交流溝通交流,事實上肚子裡的寶寶也是能感受到媽媽的全部所有喜怒哀樂。那麼,怎樣來增加的跟肚子裡寶貝交流與溝通,讓寶貝跟媽媽能夠更形影不離地相處呢?下面就詳解一些親密溝通的方式,希望給準媽媽們幫助。
  • 產後媽媽如何跟寶寶一起做運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可是因為要照顧寶寶,媽媽就沒有心思做運動。實際上,很多運動媽媽是可以和寶寶一起做的,那麼產後媽媽如何和寶寶一起做運動呢?有什麼運動可以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寶寶為何要做運動? 一歲以內的寶寶,雖然說力量不大,可是對許多新鮮事物都很好奇,另外產後一年以內也是媽媽運動恢復身材的最佳時機。寶寶需要鍛練身體的力量與控制力,這樣才能快速的學好坐著、站立與行走,還能幫助寶寶鍛鍊身體的彈性。
  • 為寶寶找保姆,3個注意事項缺一不可,職場媽媽須知「育兒攻略」
    文/依依媽想問問大家,如果你要上班工作,做一個職場媽媽,那麼寶寶你會交給誰照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寶寶總纏寶媽卻不讓保姆抱,職場媽媽拉開被子發現原因,泣不成聲劉女士6個月前生下了一個小公主,因為工作的原因,所以劉女士在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就不得不化身職場媽媽,要在外打拼,為孩子賺奶粉錢,所以孩子交給誰帶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大難題,而劉女士的婆婆因為常年有病,所以沒有辦法帶孫女,而劉女士的娘家媽雖然身體比較好,也沒有什麼家務事纏身,但是劉女士是遠嫁到陝西渭南的
  • 「親密育兒法」真的那麼好?沒那麼簡單,科學養娃到底該如何做?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現在很多年輕媽媽都專注於怎麼養育自己的寶寶,很多年輕人在備孕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如何去養育自己的孩子,在各種育兒書中尋找方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贏在起跑線上,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該如何養育自己的娃。
  • 如何教育孩子?多與孩子探討人際互動
    像子揚這樣的例子很多,由於在家庭中沒有同齡的人共同成長,他們從遊戲互動中學習如何與同輩相處的機會也大大減少。本質比較內向的孩子出了家門後,面對學校中這麼多陌生人,往往不知如何開始結識朋友,順利地拋出橄欖枝。而且平常缺乏練習如何有效地與他人互動,就更容易受到傷害。只要對方一個小小的拒絕,或只是沒有熱忱地回應,他就會覺得別人可能不喜歡他,自己就先打退堂鼓。
  • 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棉花糖媽咪來了,今天繼續分享育兒知識,關於陪伴孩子的話題——家長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 六十歲老年人,需要經常「互動」嗎?老年夫妻互動,應注意什麼?
    先來說說,夫妻「互動」,本身作為夫妻關係之間的紐帶,亦或是加強彼此間的聯繫,適當的親密,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當然,含蓄的中國人,儘管結婚多年,也不會說出自己的需要,年輕人尚且如此,老年人更是這樣。不由得讓人深思,到了晚年,還需要進行「互動」嗎?
  • 新生兒餵養技巧及注意事項
    新生兒餵養技巧及注意事項(親貝網qinbei.com配圖) 現在很多職場媽媽結束3個月產假後便要重返工作崗位。但由於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母乳餵養對母嬰雙方身體、心理健康都有極大的益處。因此,很多職場媽媽堅持踏上背奶路,寶寶也會被迫接受奶瓶餵養。然而,已經習慣親餵的寶寶通常會抗拒奶瓶,媽媽們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有效避免寶寶拒絕奶瓶餵養的困擾。下面,主要闡述一下寶寶奶瓶餵養的餵養技巧和注意事項。 餵養技巧: 1、刺激寶寶引起吮吸反射後再喂。
  • 《保持沉默》發布會在京舉行 周迅性感出席與「兒子」親密互動
    《保持沉默》是她首次執導的電影作品,談及決定拍攝這一故事的原因,周可表示是之前看到「浦東機場弒母案」這則新聞感到十分震驚,她為本是世間最親密的關係竟然走到這一步感到不解與悲哀。片中周迅飾演的角色之一,著名歌星萬文芳為了追求事業狠心將年幼的兒子遺棄,由此才引發了影片中一連串曲折離奇的謎案。
  • 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
    育兒專家都說,家長要多跟孩子(特別是學話期的寶寶)交流,一方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方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有些家長說:「了解,就是讓我們多和孩子聊天!」如何更有效地聊天呢?這裡分享兩個建議。
  • 職場媽媽應該如何背奶?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眾所周知,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很多公司也陸續復工,職場媽媽也都要回到工作崗位。一般處於哺乳期的寶媽,這時就需要把母乳吸出來並且儲存好,這樣寶媽第2天上班不在家寶寶也有奶吃。那麼如何科學背奶,讓寶寶吃得安心又放心呢?
  • 新手媽媽必看的坐月子注意事項,記得收藏哦
    經歷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才知道當媽媽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今天想對那些剛生完孩子的新手媽媽說些心裡話,坐月子一定要注意產後保養,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一定不要落下月子病。我剛生完二胎,真心覺得坐好月子非常重要。不管是去月子中心坐月子,還是在家裡請月嫂或家裡人照顧月子,我們都要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 心理學家告訴你:在感情中,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
    人是社會性動物,關係是人和人之間的接觸和互動,關係中的自己和他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界限,有親疏遠近之別。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屬於人際關係的一種,如字面意思,它比普通的關係要更加親密,兩人之間的關係更近、彼此界限更模糊。
  • 與孩子親密「有」間
    等到孩子直立行走、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喝水、吃飯、大小便)之後,就開始使用「he」和「she」來分別稱呼女童和男童。也就意味著從這個時期起,大家就開始把孩子當作一個有性別的「準成年人」來對待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呈現給孩子身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符合社會期待的生活方式,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迎接這一教育的挑戰?我們不妨反過來,從孩子的角度開始探索。
  • 智慧家教法則——與孩子保持友好親密關係,讓依戀共情密不可分!
    親子關係緊張是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另一個誤區,也是阻礙家庭教育有效開展的最大阻力。導致這個問題長期存在的根源,往往是家長不能擺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總是認為,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必須是嚴肅的才能更有效。家長這種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嚴重破壞了親子關係的健康成長,嚴重阻礙了互相依戀共情的氛圍和情感的提升。導致與孩子的友好親密的關係逐步淡化,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 彭小六與《雲梯》作者聊職場:女性在職場中最容易遇到的10大問題(下)
    2、女性在職場中有哪些優勢?如何有效利用這種優勢?3、女性要比男性更加優秀才能獲得相同的職業機會,如何突破這種瓶頸?4、面試中女性會被問到結婚和生育計劃,以及在職中因為孕產被調崗降薪。女性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