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與孩子探討人際互動
父母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青少年最大的煩惱,是來自學習與課業的壓力。其實,按照我們從事青少年工作的經驗發現,他們最大的困擾與壓力,其實是來自與同學、同輩間的關係。
劉子揚原來在學校沒什麼朋友,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打交道,每天到學校覺得很沒意思,過得很不開心,上課的時候不是睡覺就是逃課,最後甚至嚴重到被退學。
王生在小學時表現優異,小升初時,97%的同學都進了171中學,他進了22中。王生對於新環境完全無法適應,對新同學及新老師都無法產生認同感,他總是懷念以前小學的老師與同學。漸漸地,王生開始找藉口請假不上學,課業當然就慢慢落後了。跟不上學習進度的王生,對自己更不滿意,連自己都覺得自己越來越封閉。家長、老師都挺著急,可是怎麼勸說也沒有什麼功效。
父母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青少年最大的煩惱,是來自於學習與課業的壓力。其實,按照我們從事青少年工作的經驗發現,他們最大的困擾與壓力,其實是來自與同學、同輩間的關係。像子揚這樣的例子很多,由於在家庭中沒有同齡的人共同成長,他們從遊戲互動中學習如何與同輩相處的機會也大大減少。本質比較內向的孩子出了家門後,面對學校中這麼多陌生人,往往不知如何開始結識朋友,順利地拋出橄欖枝。而且平常缺乏練習如何有效地與他人互動,就更容易受到傷害。只要對方一個小小的拒絕,或只是沒有熱忱地回應,他就會覺得別人可能不喜歡他,自己就先打退堂鼓。事實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結交新朋友,也許有人天生比較外向樂觀,敢於嘗試不怕碰釘子,差別只是這樣而已。
如果在班上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下課又沒有興趣相投的同學可以一起聊天、玩遊戲,自己一人老是呆呆地晾在一旁,真的是讓人不自在,甚至很難堪的事,也就難怪覺得上學完全不具吸引力了。不但小孩子覺得自己無法被接納或融入團體是一件重大的事,其實,我們成人也無法不受被人人排斥拒絕的影響。根據調查,職場中排名第一的離職原因,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薪資問題,反倒是同事相處的問題。這說明即使成年以後,我們也無法排除不良的人際關系所帶來的不快。要在沒有歸屬感的團體中,無論做什麼都是困難的,更無法展現自己的實力,從而造成挫折感並對自己失望。誰能長久地活在挫折與失望當中呢?
因此,在獨生孩子的家庭中,父母要多多設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同齡孩子,並且給予更為寬鬆開放的環境與氛圍,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如何互動,如何處理被拒絕,如何拒絕朋友的要求而不傷害朋友。父母也不要急著插手孩子的相處問題,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反倒剝奪了孩子摸索發現的機會。
孩子稍長後,父母可以常常藉由各種機會,與孩子探討人際互動的問題,就父母所觀察到的現象,與孩子一起討論是否還有更好的相處方式。不用再擔心跟孩子互動時找不到話題了,他在外面的人際互動,就是最好的話題。
至於劉子揚,因為他在卡內基的課程中訂立的熱忱承諾,是回到學校與每位同學熱情地打招呼。這個承諾,促使他採取主動的做法。他不僅做到了這一點,而且也學習了卡內基人際互動的金科玉律,更有效地練習如何與別人打交道,與別人溝通。現在他的朋友越來越多,在學校認識了很多人,包括不同年級的同學。每天到學校都與朋友在一起,上學變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生活過得很開心,在學習上也有了動力,知道要認真學習了。他給自己訂的新目標,就是進入全年級前50名,考上天津南開大學。而且他和媽媽的關係,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會經常主動與媽媽說話,媽媽對子揚的變化非常開心。
日本有個名導演北野武,從小就是個不服管教、自行其是的孩子。年輕時就離鄉背井,到大都市去謀生了。母親一直嚴格要求他,一定要把工作得來的收入寄1/3回老家給她養老。北野武覺得很為難,因為有時實在入不敷出,再說家鄉還有大哥在照顧著母親,照說應該也不至於缺這點錢。不過,既然母親要求,他就照做吧!可是心中一直很不諒解,有時甚至覺得母親愛錢勝於關心自己,他也就很少回家探望。這麼過了許多年,北野武漸漸嶄露頭角成為電影導演,也就不在乎那點錢了。一天他毫無預警地接到大哥的電話通知,母親突然急病離世了。北野武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回去奔喪。喪事辦完後,大哥交給他一封母親多年前的親筆信與一個銀行存摺,存摺中存有相當大額的存款,母親信上提到,由於擔心他從小就沒有金錢觀念,花錢大手大腳,母親怕他哪天會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甚至成為路邊的流浪漢。因此,她才提出這樣的要求,其實北野武的母親是想替他存下這些錢,以備他真正有需要時可以調用。北野武看到這裡,你想他會是什麼感覺呢?
我以這個故事,與周圍許多人探討北野武的母子關係,發現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的各種觀點無所謂對錯。可是,這卻是一個有關價值觀的故事。在與孩子的討論中,我們可以交換想法,孩子也會在各種類似的談論中,慢慢了解父母對於人際關係的看法,他自己也有機會漸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父母對於人際互動更有自覺,就可以幫助孩子對於人際關係更為敏感,也更感興趣。對人感興趣、想有所了解,是情商的出發點。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與別人的情緒與感覺都不感興趣,還要想培養出對人的同理心,或發揮情緒智商影響他人的情緒,就未免像是緣木求魚了。
現代的職場裡,有許多年輕人本身極具才氣,辦事能力又強,但是由於對人不感興趣,經常只顧獨斷獨行,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因此他們無法與他人合作,這種人為企業管理帶來不小的困擾。這種IQ特強EQ超低的員工,在現代企業界中也就很難有所發展。就算他們中有人決定自己創業,後來還是免不了要面對員工發揮領導力的問題。
因此,人際關係的能力,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雖不是眼下迫切的問題,卻一定是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值得父母多花時間與孩子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