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嘉瑩《古詩詞課》:不是每個人都活出自我,世界哪能五彩繽紛

2020-12-17 唐詩宋詞天地

如果是你,看見美好女孩,你會怎樣去形容她?

若你喜歡簡短暢快,類似「so beautiful」這種應該是最簡單粗暴的回答。

要我說呢,女孩子各有各的漂亮法。

有的眉目清冷,像是一整季的雪水都融在了她的眼睛裡。

有的酒窩甜美,她笑一笑,漫山遍野的風聲都要消息。

有的天生軟綿,你朝她挨過去像碰著了一團雲。

有的發汗時竟能生出淺淺的香氣,散在天地間頓覺雲矮霧綺。

她若是瘦,你便看她伸懶腰時優雅得像天鵝伸頸。

她若豐盈,你便看她日光底下肌膚亮起時有多綺麗。

她若生斑,你便贊她漂亮得發光上帝這才在她的眼角下投下了淡淡的影。

但在讀了一本像這樣的經典作品賞讀解析的書後,我眼中的女孩子便硬生生多了一股才氣和文雅,文人雅士欣賞美人似是更上一層樓。

清冷的,他便說唇若含冰,眸若星河,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嫻靜的,你說她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甜美的,便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

清軟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白淨則「壚邊人似月,皓腕凌霜雪」,才情滿盈者,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

特別是《詩經 硯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盼兮,美目盼兮」,巧笑的兩靨多好看,水靈的雙眼分外嬌。就這樣不論古今措辭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兩者更是不約而同表達了一個中心:女孩子生來就漂亮的不講道理,更是值得世間萬物溫柔以待。這才是讚美最初的意義。

我聽過一句話並深以為然:讀書總是有意義的,比起你胡亂摸索,一本書一般都是凝聚了一個作者一生的研究感悟,沒有一絲糟粕,通過讀書,你可以迅速地了解到別人要用一生才能去感悟探索到的東西。

正如本書作者葉嘉瑩所說的「我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詞裡面美好、高潔的世界,我希望能為年輕人打開一扇門,讓大家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引到裡面來。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只有內在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美,才是永恆的……」

作為女生,從前羨慕別人臉蛋漂亮、身材火辣,當費勁心思將自己變成世俗眼中的美人時,才正真發現,當聽見別人在舞臺上侃侃而談,我只有在下面鼓掌的能力時依舊是卑微而無處容身的,這時我才知道,漂亮只是第一要義,當我18歲,別人誇我漂亮,不是在誇我漂亮,是在誇18歲漂亮。

這時才誠惶誠恐的翻開了很久沒有打開的書,想從書中得到養分,養成氣質,看別人的故事,體會別人的情感,尋求共鳴,感悟不一樣的人生。

詩詞是最好的選擇。而像作者這樣素養豐厚的讀詞人,是以詩詞在解讀生命,用生命感悟著詩詞的,因此我認定是能學到東西的。

總有人第一眼看上去不起眼,隨著深入了解,你會在這個過程中被驚豔。

世人都知道著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號易安居士,是僅有的中國古代女作家之一。

之所以說她不起眼,是因為沒有深入了解過她的生平,她的情感。

世人皆愛李清照。李清照的詞有三類,且直接與感情經歷掛鈎,第一類是婉約的,前期的她生活和美幸福,和志趣相投的趙明誠一起收集金石書畫,每到飯後便烹茶賭書,眼中心中都是美好,最像一個女孩子,因而連眼中的花都是「淚點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鮮豔美麗,生機勃勃的花,帶著清晨的露水,就連紅色的朝霞也被它留在了自己的面頰上。

第二類是外表保持了柔婉芳馨,此時李清照從北宋到南宋,身經了國破家亡的慘痛變遷,她的心情永遠無法像從前那樣愉悅,卻道「應是綠肥紅瘦」,可見不知不覺間有一種健舉的精神的流露。

第三類是高遠飛揚的,那時人到中年,經過大起大落也不可避免開始衰老,可她的態度卻是「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是真的李清照,她說,如果真的有那九萬裡的狂風吹起,我願坐上一隻輕舟,讓風把我吹到我理想中的那一片海上仙山!這時的她讓我耳邊又回想起那句氣勢慷慨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時候,我才正真明白,一個女子應該活成的樣子,她一生都在詮釋一種態度,那就是永不低頭,永遠樂觀。

書中說她的第三類詞脫離了女性味道,希望作者沒有忽略,她本身就是萬千女性的代表,她表現出來的就是女性味道,融入骨血,注入了每一個作品中,影響著每一個閱讀著她的詞的我們,是特別女孩,永不低頭,永遠樂觀。

不管全世界的人怎麼說,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樣也長久不了。詩詞人最難得的是用一生去詮釋一種態度。

要說矛盾,我怎麼都拒絕不了柳永的詞,聲律諧美,含蓄悽楚,「念去去,千裡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耳熟能詳,其才能還深受範公賞識摩拜,儘管如此,他對人生的態度依舊是讓人不喜歡的緊,既要花街柳巷到處遊,又想沽名釣譽,在家庭傳統的仕宦觀念與個人浪漫天性及音樂才能之間苦苦掙扎,直觀的名譽信仰也都沒有維持好,根本無法吸引人去了解內裡的抱負。

可惜他在該取捨時沒有取捨,還在自己作品中發下「忍把浮名,換了低吟淺唱」這等牢騷且被廣為傳唱到宋仁宗耳朵裡,他的仕途,的的確確是毀在了自己的手裡。敗就敗在人生態度晦澀難明。

相較與他,我更愛李煜的詞中體現的自然純真之本性,堪比五柳先生陶淵明,不同於陶淵明的詩自帶閃著哲學智慧之光的「真知」他的詩詞從始至終都奔騰傾瀉而出、全無顧慮的一己「真情」,無論是安定時的「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任縱沉溺還是遭遇不幸時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沉重感慨,都是純以摯誠敏銳的赤子之心與外界事物相接觸的結果。

所以縱使做了亡國君,也是褒大於貶。

合上這本《古詩詞課》,學到了太多太多的,感慨萬千,仿佛見證了不同的人生,但我明白,不論古代現代,不論何種方式,人要活的敞亮通透、肆意瀟灑,一定能要有自己的態度,切忌瞻前顧後,事事如此。

如若不是每個人都活出自我,世界哪能五彩繽紛。

相關焦點

  • 在這個世界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我,但都有機會去改變自己
    對於一個人來說,那無數次的選擇中,並非所有的選擇都是心靈所屬,因為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我的。活出自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找到人生的目的,然後在這個目的上探索出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後朝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在這一路上,無畏流言蜚語,無懼他人的不認可,因為心之所向,所以能所向披靡。
  • 對生活的認真態度,活出動人的美麗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永不凋謝的芬芳氣質。 氣場和美麗,從來都不是依靠外表的修飾包裝形成的,而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純潔天然的氣質。 美麗如畫的背後,都是對生活的認真態度。
  • 葉嘉瑩:我的遺憾都已過去了
    「中國詩歌傳統的吟誦不是現代的朗誦。中國古詩詞是以興發感動的作用為詩歌美感之主要特質,而這種美感的由來與中國吟誦的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小時候伯父就教我把古人讀入聲、現代人讀平聲的一些字,讀成短促的近於去聲字的讀音,如此吟誦時才能傳達出聲律的美感。」  伯父鼓勵葉嘉瑩試寫絕句小詩。「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這首《詠蓮》是她少女時期的作品。
  • 領讀人張靜|從古詩詞講到葉嘉瑩先生,「活出來」才最重要的課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通訊員 何曉婷莫負相逢人海間。從2021年1月1日下午開始,很多人知道了這句詩。這是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繆鉞先生贈予葉嘉瑩先生一首《相逢行》中的最後一句。雖然這部影片是記述葉先生個人的故事,但在2020年推出,在每個人的生活被迫突然踩下急剎車時,可能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是否有一個能支撐自己精神的那樣的一個內核,它是什麼?我們找到了嗎? 這其實就跟我們的閱讀相關。
  • 葉嘉瑩: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詩裡來
    她要把「自己親自體會到的古典詩歌裡邊美好、高潔的世界」告訴年輕人,她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裡面來。  1  2017年,關於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開拍。拍攝前,導演陳傳興做了大量關於詩詞的功課,他想探討「葉先生跟中國詩詞史、中國詩人的大的生命河流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呼應」。
  • 葉嘉瑩談古詩:是經歷幾千年傳下來的 有它的價值
    ——編者按  讓孩子從小吟誦古詩詞,是葉嘉瑩先生近年來一直所致力的事業:「我深信孩子們如果能在童幼年時代,就學會了古詩的誦讀和吟唱,不僅能使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對社會和人類都更有關懷的人,而且能使他們在學習中更有聯想和直觀的能力,無論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獲得更為突出的成就。」
  • 葉嘉瑩:詩書藏於心,歲月不敗美人
    葉嘉瑩先後應邀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幾十所大學講學,她的足跡遍布祖國大陸的每個角落。葉嘉瑩的一生,幾乎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甚至是中國當代文化史的一部別傳,讓人讀來韻味雋永、情意深長。
  • 葉嘉瑩編給孩子的古詩詞:中國古典詩詞絕不會滅亡
    葉嘉瑩編給孩子的古詩詞:中國古典詩詞絕不會滅亡 葉嘉瑩 2015-10-12 14:37 來源:澎湃新聞
  • 讓我們一起感受詩詞人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古詩詞
    在思考下個月的主題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學習古詩詞很重要,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上了學的學生,老師們都在說要多背古詩詞,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語感,一種對美的感知。但是,孩子們學習古詩詞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總會覺得它枯燥無味。
  • 葉嘉瑩先生所編《四季讀詩》出版|名篇相伴,看四季風景
    《四季讀詩》是一冊編排新穎、圖文並茂的古詩詞讀本。該書收錄以唐宋詩詞為主的經典名篇,加以精當評註,還精心選配了與詩詞意境契合無間的傳世古畫。(四季讀詩-篇章春,新書插頁翻拍)圖文並茂的古詩詞讀本從先秦時代的《詩經》,一直到近代大學者王國維的《蝶戀花》,《四季讀詩》收錄了一百六十多首
  • 葉嘉瑩巾幗不讓鬚眉,回國教書育人40載,讓中國詩詞享譽世界
    大愛無疆,善心永恆,葉嘉瑩女士的突出成就與人格,值得我們敬佩;她兩次捐贈巨額資金給教育事業,設立獎學金,值得我們稱讚!葉嘉瑩女士一生漂泊、半世艱辛:初中時,日軍佔據北平,父親南下,從此杳無音訊;17歲時母親因病離世;婚後,轉臺灣。
  • 城市快報:讓外國人讀懂中國古詩詞葉嘉瑩獲加大學榮譽博士
    這份最高榮譽用以表彰葉嘉瑩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教學和中西交流所做的傑出貢獻。昨天,「葉嘉瑩古典詩詞教育思想研討會」也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啟幕。來自海內外30餘所高校、科研機構、新聞出版單位、社會組織的120餘名代表與會研討,以學術的方式紀念葉嘉瑩先生執教70周年。
  • 3歲學詩,從事詩詞教學70多年,葉嘉瑩認為讀古詩必做2點
    從教70多年,葉嘉瑩先生對古詩詞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看她的書,聽她的講座,在她的論著中我看到了兩個學習古詩詞的秘訣:1 吟誦古典詩詞該用什麼方式來傳承?葉嘉瑩的答案之一是吟誦。葉嘉瑩先生曾說:"吟誦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別人聽,而是為了使自己的心靈與作品中的詩人的心靈能借著吟誦的聲音大到一種更為身為密切的交流。"運用吟誦的方法讀這首小詞,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詞中蘊含的那種送別愛人時的悲哀,久等愛人不歸的悽涼,體會到曲調中所蘊含的美。
  • 古詩詞專家葉嘉瑩定居南開大學,校方建中式書院定名迦陵學舍
    古詩詞專家葉嘉瑩定居南開大學,校方建中式書院定名迦陵學舍 張建新、喬仁銘/新華網 2016-07-29 13:27 來源
  • 96歲葉嘉瑩: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楊絳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紅星新聞特別策劃「讀書打卡周」,特邀十餘位文化名人作為「領讀人」,在本周與大家分享,他們正在讀什麼書?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每日,一位大咖,一本好書,與你的偶像,共赴一年一度的閱讀之約吧!
  • 新京報:葉嘉瑩和她的詩詞王國
    ●聽她課的人,驚其為天人。彼時中國,因社會動蕩之後,傳統破壞、隔離嚴重,而葉嘉瑩帶來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  ●她說,自己體會到了古典詩歌裡邊美好、高潔的世界,而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進不去,找不到一扇門,她希望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引到裡面來。  ●她謹記顧隨的教誨: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過樂觀之生活。
  • 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舉行
    來源:新浪財經回放:葉嘉瑩講十家詞之溫庭筠品讀詩詞之美,暢敘古今之情。洪崎董事長首先代表民生銀行向詩詞泰鬥葉嘉瑩先生和喜愛中華傳統文化詩詞的朋友們表達敬意與謝意!洪崎先生表示:中華詩詞蘊含的思想精神能夠生生不息,因為它能順隨時代變遷,涵養人心,激發生氣。由此,我們看到了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之「葉嘉瑩講十家詞」第一集《溫庭筠》一經民生私人銀行首推後,民生銀行客戶群體、社會網民特別積極地參與到學習詩詞中來,從中也看到了葉嘉瑩先生精神的感召和魅力。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如果用古詩詞來形容,會是哪一句
    ,有詩可讀怎麼寫,都寫不完怎麼讀,都讀不厭中華書局精心打造特邀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主編唯美詩詞讀本《四季讀詩》願你在詩情畫意中走過歲月裡的每一個春夏秋冬在變換的四季風景裡體驗詩心名家編選本書由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主編,體現了葉先生獨到的詩詞審美和平易近人的「詩教」理念。葉嘉瑩先生系1924年生人,1945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現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5本絕美的古詩詞經典書籍,句句都讓你心動不已
    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裡,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多讀一點祖宗流傳下來的精神瑰寶呢?本期將為大家推薦5本絕美的古詩詞經典著作,我相信每一句都能讓你欣喜、讓你感嘆!詩啊!你美得如此驚心動魄!01《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說到詩詞鑑賞,葉嘉瑩教授的這本書絕對是啟蒙之作,葉嘉瑩教授一生致力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功力十分深厚。
  • 九十高齡漢學家葉嘉瑩:我的一生「根」在中國
    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之下,葉嘉瑩開蒙很早,六七歲便誦讀《論語》。葉嘉瑩說自己小時候「認字」是根本,背詩倒沒有刻意學過。那時她的父親可算啟蒙老師,會拿毛筆與硃砂在黃裱紙上寫字、畫圈,教她辨識字形字音,並藉機帶出不同讀音蘊含的道理,熱心的伯母也教她從《唐詩三百首》開始讀唐詩。11歲的時候,葉嘉瑩已能在伯父的指導下開始學寫格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