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老照片:天主教瑪利諾會醫生與中國廣東江門的麻風病人

2020-12-20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天主教瑪利諾會醫生與中國廣東江門的麻風病人。

一,馬利諾外方傳教會接手江門監牧區

馬利諾會的神父們

馬利諾外方傳教會,是一個天主教傳教修會。1918年,瑪利諾外方傳教會派出的第一批傳教士到達中國廣東省。

江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門以僑鄉風情聞名,五邑地區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眾多,遍布世界。

馬利諾外方傳教會的神父在江門乘坐小船

1924年1月31日,羅馬教廷從廣州代牧區劃出原由巴黎外方傳教會管轄的新會、臺山、陽江、赤溪、茂名、信宜、電白、羅定、鬱南、花縣、雲浮等縣成立江門監牧區,交給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負責。

傳教士與教會建築 1926年

1927年2月3日,江門監牧區升格為江門代牧區。至1937年,江門代牧區有外國傳教士50多人,中國傳教士12人,教徒7000餘人

二,開展醫療服務,接管麻風病院

崖山風景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裡的崖門鎮,歷史上的崖山海戰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就是在這裡。

1931年,布拉伯醫生在廣東雲浮診所正在為一患者診病

美國天主教外方傳教會在中國傳教的同時,也積極參與醫療衛生事業,除了普通的醫療服務,該會還接管了位於新會崖山的麻風病院及江門麻風病院的病人服務。

這個小孩患麻風病,受感染導致眼瞎,他的母親正抓住他的手、捂著他的頭,希望能使他安靜一些

麻風病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人接觸病人以及其衣服就有可能被傳染,是一種讓患者無法正常生活的疾病。這種病帶來的心理負擔要比疾病本身的負擔更重,所以患病的人就經常聚在一起,成為麻風村。

1934年,布拉伯醫生在新會為一老年患者診病

民國時期得了麻風病就只有等死,有很多的人是全身腐爛甚至骨頭,手指,甚至整個手都會掉下來。

三,不僅有天主教的神父,普通的天主教徒也積極參與了這項艱難的事業

布拉伯醫生在廣東雲浮,攝於1930年

為了給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保障,教會動員了社會各界的力量,想了很多辦法。派遣普通信徒前往教區此事醫療服務(即醫療傳教士),即為其中之一。而布拉伯醫生便是該會的先驅。

1935年,布拉伯醫生在江門麻風病院與患者在一起

布拉伯醫生是紐約布魯克林人,他不是瑪利諾會士,但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1935年,布拉伯醫生在江門麻風病院與患者在一起

1930年,他前往中國教區提供醫療服務。布拉伯醫生去的是瑪利諾會在中國廣東的江門教區。

1931年,布拉伯醫生在廣東雲浮診所

在那兒,他開辦了二間診所,為當地教友和其他民眾治病,並同時為該會所接管的位於新會崖山的麻風病院及江門麻風病院的病人服務。

1937年,布拉伯醫生和妻子及女兒在廣東臺山

合約結束後,他返回紐約,與其未婚妻Constance White小姐結婚。之後,他攜帶妻子再次返回中國,繼續在江門教區服務了二年。在此期間,他們的女兒於1936年出生在他們所服務的這塊土地上。

1936年,廣東江門診所,布拉伯醫生和一位來自馬尼拉的醫生與當地患者合影。

在中國服務期間,布拉伯醫生足跡遍及新會、臺山、陽江、江門、高州、雲浮、羅定等地,為當地的教友和民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

1935年,布拉伯醫生和Anslem修士在廣東新會麻風病院與患者在一起。

四,在舊中國,麻風病令人談虎色變,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麻風病是由於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的傳染病。主要是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進行治療,就可以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或者是永久性的損壞。

1933年,布拉伯醫生與Anselm Petley修士一起,在江門探訪麻風病院與麻風病人合影。

在舊中國,麻風病令人談虎色變。許多人患了麻風病之後,後果嚴重,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死亡。

1935年,布拉伯醫生在江門麻風病院與患者在一起

但西方傳教士本著基督精神,對他們進行隔離收治,也用教義去感化教育他們,廣東新會崖山麻風病院的設立,就是一例。

1931年,布拉伯醫生在廣東雲浮診所

而作為醫生,布拉伯能在那裡工作長達七年,為當地教友民眾以及麻風病人服務,是需要有獻身精神和高度的責任心與勇氣的。

1932年,布拉伯醫生在廣東新寧醫院實施手術

相關焦點

  • 珍貴老照片:一個天主教神父是怎樣練成的,15圖
    天主教神父,介於主教與助祭之間,屬七級神品。是羅馬天主教的宗教職位。千百年來只有男修士才可擔當此職位。
  • 流浪的80後麻風病人:餘生不想讓父母知道
    15歲那年,中學畢業的他離開四川南充老家,前往千裡之外的廣東汕頭打工。之後,他去了廣東東莞,換過幾家廠。當上了組長,月薪4000元包吃包住,廠長鼓勵他說「好好幹,會升職,做副主管」,張陽曾對未來充滿信心。事後回想,張陽說,早在十年前,他身體就出過問題。那是2008年,張陽還在汕頭打工,他左手肘部約1釐米麵積沒有痛感,醫生說是麻風病。
  • 老照片:80、90年代的廣東江門,中國僑都,江開五邑,門迎天下
    江門是廣東省地級市之一,又稱「五邑」,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下轄3個市轄區和4個縣級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是珠江三角洲及港澳連接粵西的重要交通樞紐。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祖籍江門的華人華僑眾多,遍布五大洲,被譽為「中國第一僑鄉」,著名的「中國橋都」。並且江門還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近代維新先驅梁啓超和中國航空之父馮如的故鄉,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以及讓大文豪巴金先生為之陶醉的小鳥天堂。下組照片拍攝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廣東江門,老照片裡的地方大家還記得嗎。
  • 看看天主教修女的真實生活,她們說自己快樂很快樂你信嗎?
    在傳教之餘,利用手中的相機,留下了許多照片,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就有許多難得的的開心時刻,珍貴照片留下修女的笑容感動人心。1931年,廣東蕉嶺一個開心的瑪利諾會的修女,載著一個女孩走在鄉間小路上。她們就像一大一小的兩隻燕子快樂地飛翔在鄉村田野。
  • 「我是醫生,來給你治病的,我不怕!」|李桓英零距離接觸病人
    中國歷來是全球公認的麻風流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初,世界上麻風患者約275萬。據估計我國就有約100萬人之多,每400人中即有一患麻風者。*(《麻風季刊》第一卷 第二號,鄔志堅,1927)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麻風防治工作。
  • 【專訪】14年裡19次探訪大涼山麻風村 他為麻風病人的後代帶去關愛
    現在,第一批學生已經會說普通話、識得字,出門打工了。 近日,林強所著《生命的力量:一個麻風病人的紀實》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作為「第一個走進麻風村的外鄉人」,林強接受了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的專訪,向我們講述他所經歷和聽聞的麻風村往事。
  • 歐洲最後的監獄島:麻風病人和強姦犯關一起,最終全部死亡
    但把強姦犯和麻風病人關押在一個島嶼上的,全球也就希臘一個國家了!在歐洲東南部的希臘克裡特島附近,有個名為斯皮納(Spina)的孤島,1578年時,威尼斯人佔領了這片區域,並在這個僅有8.5萬平方米的小島上修建了軍事防禦,用來抵抗海盜和土耳其的侵略。
  • 歷史上的中國傳教士(圖文記錄)
    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
  • 《島》:麻風病人也能有幸福生活,不等死的人才不會死
    擁有5000多年輝煌歷史的希臘,不僅有神秘美麗的雅典城,浪漫多姿的愛琴海,也有一個因一本小說而聞名世界的小島,斯皮納龍格,一座曾專屬於麻風病人的「活死人」島。「生活在陰溝裡的人,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作者用細膩深情的筆觸,帶我們認識了一群本應默默等死,卻頑強自救,把隔離島建設成了桃花源的麻風病人。自助者天助之,如果患絕症的人都那麼勵志,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01 一座只接待「活死人」的島「風會帶著麻風病毒穿過海洋而感染大家」,由於麻風病太可怕,人們甚至想把斯皮納龍格島夷為平地。
  • 珍貴老照片再現中國1984年國慶閱兵
    珍貴老照片再現中國1984年國慶閱兵
  • 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牧師和麻風病人在一起:在四川、雲南一些地方,教會現在還在幫助麻風病人。因為官方宣布在中國已經消除了麻風病,所以這些病人得不到大規模的救助,他們幾乎被社會遺忘。20世紀初天主教神父在給中國兒童施洗杜布森發表在1930年的《中國醫學雜誌》上的報告指出,王母崗由一些麻風病人聚居而成,離陽江東門約1英裡,全部是泥磚屋。rrrrr清末時期,麻風病在西方國家已經滅絕,而中國的麻風病患者還有百萬人之多。所以,這一情況得到西方醫學界的關注,一些醫生和懂得醫術的傳教士來到發病率最高的華南地區開設麻風病院,收治麻風病患者。
  • 國外傳教士在中國的貢獻和付出(完整圖集)
    牧師和麻風病人在一起:在四川、雲南一些地方,教會現在還在幫助麻風病人。因為官方宣布在中國已經消除了麻風病,所以這些病人得不到大規模的救助,他們幾乎被社會遺忘。20世紀初天主教神父在給中國兒童施洗杜布森發表在1930年的《中國醫學雜誌》上的報告指出,王母崗由一些麻風病人聚居而成,離陽江東門約1英裡,全部是泥磚屋。清末時期,麻風病在西方國家已經滅絕,而中國的麻風病患者還有百萬人之多。所以,這一情況得到西方醫學界的關注,一些醫生和懂得醫術的傳教士來到發病率最高的華南地區開設麻風病院,收治麻風病患者。
  • 頭條 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他們為了讓中國人得救,付上生命的代價,鮮血鑄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創辦「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
  • 百幅珍貴老照片薈萃「福州永泰與海絲」老照片展
    百幅珍貴老照片薈萃「福州永泰與海絲」老照片展 2015-06-09 19:50: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福州永泰與海絲
  • 一張老照片的故事
    資料圖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都有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近日,正當廣西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陸續凱旋之際,一張封存已久的老照片流傳出來。在這張老照片上,30位青年「疊羅漢」般地排成五排,臉上洋溢著微笑。這是1955年1月,廣西支援湖北災區醫療隊順利完成任務,凱旋時留下了的動人一幕。
  • 麻風疫苗斷貨 誰的責任誰站出來 不要讓接種醫生背鍋
    中國靠的,就是保證讓95%以上的孩子接種滿2劑麻疹疫苗(指含有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包括麻疹疫苗、麻風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風疫苗),這就是中國控制麻疹的極簡招式。對於麻疹來說,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美國等地為何會發生麻疹爆發,根本原因就是2劑麻疹疫苗的接種率太低了。
  • 從「十個大麻風病人被醫治」談:不可忘記主的恩
    在路加福音的第十七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個大麻風病人都在高聲祈求耶穌的憐憫,當耶穌使他們都痊癒後,唯有一個被主醫治的人回到主身邊俯伏感恩。為什麼只有一個感恩的人?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難道另外九個人就這麼冷血嗎?
  • 劉大飛:陪麻風康養人員慢慢變老
    劉大飛先後獲得「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湖南省首屆聖輝麻風病防治獎」「湖南省護理學會優秀護士獎」「白求恩獎章」等榮譽。今年5月,劉大飛被提名為護理學界的「諾貝爾獎」——南丁格爾獎候選人。1983年,退伍軍人劉存周從鄉鎮衛生院院長崗位調往「麻風村」當醫生。3年後,劉存周和上一輩麻風病醫護人員一起建起了皮防所。劉大飛是劉存周的大女兒,她們一家住在皮防所的院子裡,當時才10來歲的她常常隨父親問診換藥。 住在所裡的病人大多都是看著劉大飛長大的。「他們就像叔叔伯伯們一樣。
  • 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
    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國故事!廣東江門,被譽為「中國第一僑鄉」,有著400多萬五邑籍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的銀信檔案館藏豐富,截至目前:江門市博物館館藏銀信檔案資料約2.6萬件(套),其中華僑書信約6000件(套),金融票據2萬多件(套);臺山市銀信博物館展出了389件展品,其中330件原件;開平市博物館目前收藏銀信共有1214件(套),包括書信、票據、記帳簿、年結簿等。
  • 最美女護士長潘美兒堅守偏僻山腳 23年最美青春獻給「麻風村」
    2009獲得第42屆南丁格爾獎的金質獎章,成為我省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護理工作者;同時獲得 2009度中國十大職業女性榜樣;獲得2009年度湖州最具影響力人物;2015年榮獲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榮獲「中國好人」「浙江好人」稱號;潘美兒所在的上柏住院部醫療團隊2015年獲得中宣部頒發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17年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2018年潘美兒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