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靖 中外管理雜誌
疫情影響下,我們要更多一些管理,還是更多一些領導?
整理:本刊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王爽
口述:沈小濱(北京知行韜略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20年註定會成為歷史的一個節點。2020以前是一個時代、一個世界,2020以後是一個時代、一個世界。
這個時候我們要更多一些管理,還是更多一些領導?是個有意思的課題。
管理和領導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管理更多是對事,領導更多是對人;管理是做管控,領導是做激發。從這個層面來講,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在動蕩的時期,我們越需要的,一定是領導。
杜拉克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確,領導是做正確的事情。在疫情期間,顯然團隊管理面臨的挑戰是:員工在家辦公,你看不見摸不著,恐怕這個時候我們的管理方式應該轉向領導——明晰目標,更多地放權和授權。
那麼如何從管理到領導?我們來談一談激勵型領導力的六大拼圖和入口到底是什麼。
1
第一塊拼圖:知行合一,贏得信任
在疫情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是活著。有什麼策略嗎?是開源節流。在這期間從領導力的角度,領導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是如何贏得下屬的追隨和信任。
激勵型領導力的第一塊拼圖,就是首先解決領導者贏得信任的問題。這必須做到——以身作則、知行合一。讓您值得信任,您值得追隨。
比如:您倡導開源節流,那您現在拜訪客戶嗎?您節約成本嗎?您得首先做開源節流的垂範。
再比如:您過去說重視人才、重視團隊,說員工和團隊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在當前危機下,我們發現一些企業不發工資了、裁員了,這就和領導者個人主張的理念衝突了。
如果領導者的「說」和「做」是兩張皮,又怎麼能指望團隊對領導者有信心,來追隨呢?
再舉個例子,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說:「我一定要做百年老店」,但疫情以來他和他的第二大股東,從股市裡大量套現。如果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去套現的話,下面的團隊憑什麼相信他要做百年老店呢?
2
第二塊拼圖:共啟願景,講故事、擅拆分
願景是未來我們期望達到的極致目標。在危機和困難的情況下,團隊最缺什麼?缺信心。這時候你發不了錢,恐怕得加強非物質的激勵,更強調願景和意義了。
領導者要懂得講故事、講願景、講目標、講意義。當然共啟願景不是趙本山的《忽悠》,那是畫餅,您騙人一次,哄人一次可以,但要長期讓人相信是不可能的。這裡我給大家一個方法論。
您得會講故事,當然不是編造出來的故事,而是有規律性的故事。
有個案例: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率領的一支部隊,說人心渙散也不為過,然後朱德同志就站在土墩子上講了這麼一段話。第一句話是:「同志們,我們失敗了」。這句話裡有學問,這是講實話。
接著說:「如果你們想回家,我能理解,發一些銀元給你們。如果你們有人願意跟著我幹,就繼續往前走。同志們,你們知道嗎?俄國的十月革命,第一次也失敗了,然後一年以後,俄國的第二次革命成功了。」注意,朱德講的故事,背後想告訴給大家,失敗並不可怕,革命沒有那麼容易的,第一次失敗了,我們第二次就會成功。這個地方朱德給大家傳遞的是一種規律,一種信心。願景目標做得太漂亮了!
此外,願景有時候太大、太遠,看不見、摸不著,你就要把他從天上拉到地上來。怎麼做呢?要做願景分析,把大願景變成小願景,把大目標變成階段性目標。
我再給大家說一個中國航天事業的案例。載人航天空間站這個願景,怎樣讓大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呢?我們有四部曲。
第一步是:打得上去,收得回來。這是指先造一個火箭,這個火箭發得上去,收得回來。
第二步是:把猴子送上天,然後把猴子收回來。
第三步是:把人能送上去,再把人收回來。
第四步則是:把人送到天上,在天上待一段時間,比如:半年,然後還能安全地返回。
這樣,我們的載人航天空間站,願景目標被拆分成了四個階段性的目標。這個路徑很清晰,人們做起來就會更容易了,就會更願意相信能成功了。
所以,做願景時,第一要學會講故事,第二要把大願景拆分成小願景,把路線圖畫得特別清晰,人們會更願意相信願景能成功。
3
第三塊拼圖:鼓勵變革創新,重新定義失敗
第三個拼圖叫做變革、創新。
做企業總是要變革創新的,如果不創新不升級的話,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
領導變革,是當下特別重要的領導力切入點,主題是你如何鼓勵團隊從舒適區走向挑戰區,你怎麼鼓勵團隊願意嘗試一些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失敗的話題——你要不要容許團隊在摸索過程中出現失敗。當然這對企業來講不大容易處理,寬容失敗講起來容易,但這背後是不是有風險?如果我們是老闆,在這個層面都不敢開口子。
如何應對變革創新的失敗,我給大家一個工具和方法——要對重新定義失敗:第一,什麼樣的失敗是允許、鼓勵的。第二,什麼樣的失敗是不允許、不鼓勵的?比如:我們不鼓勵、不允許因粗心大意、沒有計劃而導致的失敗。鼓勵那些探索嘗試新工藝、新方法、新方式的失敗。
重新定義失敗,把失敗進行分類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既要鼓勵探索,又不能籠統地說寬容失敗,兩個極端都是錯誤的。
4
第四塊拼圖:激發、賦能,沒有無欲無求的人
做企業不是做慈善,你怎麼驅動團隊更好地實現目標?要賦能。
賦能包括兩部分:第一,當下屬團隊意願不足時,你怎麼把它激發出來;第二,當團隊能力不足時,你怎麼解決能力問題?
首先,當團隊成員意願不足時,您怎麼辦?
發錢嗎?事實上花錢不能解決人的激勵性問題。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漲工資以後都激動不了幾天。也就是說,年初漲的工資,和他當下工作是否有積極性,沒有必然的關係,沒有強關係。
我沒有說錢不重要,但錢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解決員工的意願問題,必須回到需求的層面。這個員工到底有什麼需求?只有找到他的真實需求,才能激發一個人的意願。人性有哪些需求?可以從馬斯洛五層需求學說中發掘。
實踐中管理者有一種痛苦,說無欲無求的人最不好領導。但是,有無欲無求的人嗎?沒有。即使是和尚,也有對對來生的需求。
你得懂得去挖掘員工「冰山」下面的需求,找到那個點。用阿基米德的話講,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找到那個點,那個人就可以激發起來。
其次,當團隊和下屬能力不足時,您怎麼辦?
有人說做培訓,這是好方法,但培訓需要時間。如果當下您還沒有時間培養員工能力,又必須讓員工幹活怎麼辦?
講一個案例,我在奔馳、奧迪和寶馬的總裝線上,都發現一個現象:沒有老工人,都是年輕的孩子。這些年輕人是哪來的?不是清華大學汽車系畢業的,他們是這些主機廠自己的技校培養出來的。
為什麼在這些製造著世界上最複雜、最先進汽車的生產線上,工作的是一些技校畢業生?之所以他們能夠勝任,是因為這個崗位的工作被設計得非常簡單。設計這些裝配線的人是博士,但生產線操作的工人技校畢業就可以了。
這個案例的啟發是:解決能力問題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傳統的培養、培訓,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另外一個則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模板化、流程化想辦法降低工作對員工能力素質的要求。
解決員工能力問題,這兩個方向需要同時發力。
5
第五塊拼圖:激勵人心,擅表揚會批評
第五塊拼圖叫做激勵人心。現階段企業的客戶不多了,項目不多了,獎金不多了,總之,物質激勵有限了。這種情況下,更得加強非物質激勵。
怎樣激勵人心?越是在疫情情況下,越要加強批評和表揚。
企業裡有三種情況:第一表揚多過批評,第二批評多過表揚,第三是既沒批評也沒表揚。
我在企業裡調查的結論特別有意思:很多民企是第二種情況,批評多過表揚。很多大國企、大央企是第三種情況多,沒批評也沒表揚。
而這三種情況裡,最好的是哪種情況?是第一種——表揚多過批評。而第三種情況效果是最差的。因為沒批評沒表揚,就是沒有反饋,這叫做「放羊」。
所以,從激勵型領導力的角度,恐怕您得多點表揚,並且絕不能出現第三種情況。
除此以外,也建議老闆,無論壓力多大,在團隊面前也儘量微笑一點,調侃一點,幽默一點,這也是當下激勵型領導力的一部分。
6
第六塊拼圖:戰略取捨,留住核心人才和客戶
激勵型領導力的第六塊拼圖,叫做決策定位。這屬於戰略領導力的一部分。
戰略的本質就是選擇和放棄。面對疫情中的虧損,領導者必然面臨選擇和放棄的挑戰:你的企業還要不要幹下去?你的選擇是止損,還是做「百年老店」?你為什麼要做這家企業?你的願景,你的使命,你的價值觀是什麼?選擇到這一層,在當下是掙錢還是賠錢,就不那麼糾結了,內心就會比較強大。
在疫情下,很多問題的處理都面臨選擇和放棄的挑戰。如何處理客戶、股東、員工的相互關係,把誰排在第一位?絕大多數民企老闆唱的曲兒都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排在第一。
但實際在具體面臨挑戰時,往往選擇的是股東第一,股東利益最大化。這時就有衝突了。
那麼,疫情下我們應該怎麼選擇?我們要生存下去,客戶很重要,但恐怕團隊的核心人才更重要,你得去琢磨琢磨團隊裡哪些人屬於核心人才,怎麼把他們留下來,以待東山再起。
這就是戰略決策。
從客戶的角度也一樣,您不可能留住所有的客戶,但是要留住核心客戶。
總之,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越需要把管理方式從管理轉型到領導——多一些領導,少一點管理,因為管控也管不了,必須得採取新的方式,給予更多的激勵。
訂閱諮詢:國宏老師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激勵型領導力的六塊拼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