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拿起手機,打開微博、百度、頭條,各類信息紛至沓來,同一件事情,經常有不同的說法,究竟誰說的是真,誰說的是假。
哪些是謠言,哪些是事實,哪些是發布者的個人觀點。
最近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裡的大概就是某小學老師體罰學生導致咳血的事件了;經過各種調查,最終確認為家長詆毀老師,故意造謠。
然而在朋友圈、家長群裡,依然有很多人在辱罵老師,認為學校應該辭退老師。
在這個網際網路擁有無限可能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記者」,都可以是「發言人」,都可以發布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我們該如何去偽存真。
那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提問。
1、激發你的批判性思維
所謂批判性思維:說得簡單點,就是「不流於他人的想法,自己認真思索意見的思考方法」。
批判:並不是要求我們去批評別人,而是要謹慎判斷事物是非。
2、反饋結果前,先在腦海中列出淘金式思維清單
在《學會提問》這本書中,作者提出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海綿式思維類似於海綿放到水中的反應,不斷的吸收水分;
淘金式思維則類似於大浪淘沙,需要積極主動的參與並反饋。
想要建立獨立思考能力,我們要保持淘金式思維模式,保持自己客觀公正的見解,不人云亦云。
常用的淘金式思維清單
同樣的,在《中庸》裡的有一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裡的「審問、慎思、明辨」都是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最近看的《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中,三個「一點」原則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作者張小桃,她創造性地將商業諮詢方法應用於孩子教育和親密關係中,並提出 「感性決策,理性行動」的女性成長理念和「GOLD」女性成長體系,值得每一位媽媽學習和實踐。
原則一:多一點開放式問題,少一點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則類似於我們常說的判斷題,它只有對/錯兩個答案,這樣的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思考。
現在帶女兒去超市,她選擇玩具時,我會讓她列出來她喜歡這個玩具的三個原因。
一開始她可能只會回答:因為我喜歡玩啊;
經過一段時間後,她慢慢的會發散思維了。
因為家裡沒有這個玩具;因為它是我最愛的粉色的;因為這個玩具可以和其他玩具組合起來一起玩。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開放性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因為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過程。只有推理邏輯沒有問題,答案就是合理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改變提問的策略,鼓勵孩子自己思考。
原則二:多一點信任少一點評價
女兒在做邏輯狗時,會有很多固定習慣。
例如6個按鈕必須按照固定的次序排列,畫圖時必須要用自己喜歡的畫筆。
愛人在陪孩子做題時,總會下意識的評價「你這樣不對,你不要這麼拖拖拉拉,這裡明明要求用紅色來畫。」
女兒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語,要麼直接放棄不做,要麼就跑來告訴我:爸爸又欺負她了。
愛人覺得自己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妥,但這樣一來,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都受到了打擊。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應該直接評價孩子,而是引導孩子。
按固定的次序排列,說明孩子不但記憶力好,而且對顏色的認知感非常強烈。
對孩子的習慣多一些信任,少一些評價,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走入孩子的內心。
原則三:多一點空間少一點控制
父母總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認為教育需要耐心,一方面又忍不住幹涉孩子的行為。
給孩子多一點空間,不但是物理上的空間,思想上也要給孩子空間。
給孩子劃定一個私人區域,在私人區域,孩子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讀書、看動畫片;
而在思想上也要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
還記得之前的&34;,吳謝宇從小就是在母親的「控制欲」下長大,母親對孩子提出很多規則嚴格要求;而在學子準備逃離母親時,母親仍對他步步緊逼,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也給了我們一種警示:告訴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他們就會有無限的創造力。
文中的三個「控制」原則也非常值得思考。
第一:控制直接給答案的衝動
孩子從有意識開始,就會對身邊的事物都很好奇。
他們開始會問: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
說話利索後,他們會問「為什麼天上有太陽」、「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這些奇怪的問題。
對這些奇怪的問題,我們不要直接給
這個時候我們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
例如 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可以引導四季的變化,還有其他顏色的樹葉嗎,樹葉會一直在樹上嗎,有沒有看到掉下來的樹葉。
第二:控制否定孩子答案的衝動。
孩子的想像力都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給出的答案經常會千奇百怪。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立刻否定孩子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孩子分析給出答案的過程。並及時表揚孩子的推理能力。
否定孩子的答案,有時候否定的是孩子想像的翅膀。
第三:控制不耐煩的衝動
對於一個問題,孩子經常會問很多遍。以至於家長聽到這個問題就會想要抓狂。
學會控制衝動的情緒,它只會傷害到孩子,你的情緒會告知孩子你蔑視他,不屑於回答他的問題。
記得給女兒讀了《我們的身體》繪本後,女兒每天會問很多次:媽媽,這裡的肌肉叫什麼名字(上臂的);
我回答:肱二頭肌。
女兒會狂笑不止。
對於孩子來說,有的時候重複問一個問題是他們的樂趣之一。
以上,就是《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中的三個「一點」原則和三個「控制」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