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課程《中外新聞史》複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
1.「新聞」一詞最早出現於( )
A.初唐 B.晚唐
C.秦朝 D.宋朝
2.我國最早發布綜合性朝庭簡訊的封建官報是( )
A.朝報 B.唐進奏院狀
C.露布 D.宋邸報
3.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在( )
A.香港創刊 B.馬六甲創刊
C.澳門創刊 D.廣州創刊
4.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英文報紙是( )
A.《蜜蜂華報》 B.《中國之友》
C.《中國叢報》 D.《廣州紀錄報》
5.上海第一家由外人創辦而由中國人主筆的報紙是( )
A.《申報》 B.《上海新報》
C.《字林西報》 D.《字林滬報》
6.能反映洪仁比較系統的新聞思想的是( )
A.《海國圖志》 B.《資政新篇》
C.《盛世危言》 D.《日報》
7.《昭文新報》由( )
A.鄭觀應創辦 B.王韜創辦
C.艾小梅創辦 D.鄺其照創辦
8.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中文日報是( )
A.《匯報》 B.《述報》
C.《昭文新報》 D.《循環日報》
9.興中會創辦的第一份機關報是( )
A.《國民報》 B.《循環日報》
C.《神州日報》 D.《中國日報》
10.早期留日學生革命報刊中發行量最大的刊物是( )
A.《國民報》 B.《湖北學生界》
C.《浙江潮》 D.《江蘇》
11.辛亥革命時期影響最大的白話報刊是( )
A.《中國白話報》 B.《杭州白話報》
C.《安徽俗話報》 D.《蘇報》
12.最早使用」新聞」一詞的是( )
A.孫樵 B.尉遲樞
C.孫處玄 D.李鹹用
13.沒有封建官報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1815年出版於馬六甲的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是( )
A.《特選撮要每月統記傳》 B.《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C.《天下新聞》 D.《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15.19世紀90年代全國報業的中心在( )
A.廣州 B.香港
C.澳門 D.上海
16.1897年11月24日出版的《字林滬報》創辦的《消閒報》是我國第一個( )
A.文藝副刊 B.副刊
C.白話報刊 D.畫報
17.我國最早認識到報刊的社會功能並開始實施的人是( )
A.林則徐 B.魏源
C.洪仁 D.王韜
18.國人第一次辦報高潮出現在( )
A.19世紀60年代 B.19世紀70年代至甲午戰爭前
C.1896年至維新變法失敗 D.20世紀初年
19.《國聞報》的宗旨是( )
A.「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
B.以通外情為要務
C.盈利
D.「開風氣、拓見聞」
20.戊戌政變後,康、梁在海外創辦的第一份報刊是( )
A.《清議報》 B.《新民叢報》
C.《民報》 D.《大同日報》
二 、多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10 分。在下列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至五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全部選出,。)
1.明代邸報的主要內容有( )
A.皇帝的詔旨 B.朝臣的任免
C.臣僚的章奏 D.軍事信息
E.官吏的賞罰
2.王韜的辦報主張包括( )
A.辦報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變法
B.強調報刊的信息傳遞功能、宣傳功能和教育功能
C.提倡言論自由、準許民間辦報
D.強調記者的素質和文風
E.提出制定報律
3.我國古代的新聞傳媒主要有()
A.外報 B.小報
C.邸報 D.京報
E.朝報
4.早期維新派代表之一的鄭觀應,其新聞思想包括( )
A.認為報紙是「通民隱,達民情」的工具
B.認為辦報是實現民主政治的樞紐
C.要求辦報自由,言論自由
D.抨擊清政府只準外人辦報而不準國人辦報的政策
E.讓清王朝制定報律
5.報紙產生前我國出現的新聞傳播形式有( )
A.口頭傳播 B.烽煙
C.旗鼓 D.竹簡
E.露布
三、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傳播形式中,最具影響的是和。
2.曾登載中文近代報刊史上第一篇論述西方報紙的專文。
3.與的競爭是近代中國新聞史上第一次具有影響力的報業競爭。
4.年8月,月刊在香港創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
5.是中國新聞史上著名的新聞評論家,擔任總編輯達七年之久。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 5 分,共 15 分)
1.邸報
2.報刊新文體
3.豎三民
五、簡答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1.簡述《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與《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異同。
2.簡述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的辦報思想。
3.簡述《萬國公報》出版的意義。
六、論述題(每小題 15 分,共 15 分)
1.分析外國人在華的辦報活動及其影響。
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A 9. D 10. C
11. A 12. C 13. B 14. B 15. D
16. B 17. A 18. C 19. B 20. 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 2. ABCD 3. BCDE 4. ABCDE 5. ABCDE
三、填空題
1.金石碑刻;寫經修史 2. 《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新聞紙略論》
3. 《申報》; 《上海新報》 4. 1853; 《遐邇貫珍》 5. 陳景韓; 《時報》.
四、名詞解釋
1.是中國古代官報的通稱,它出現於唐代,是一種形態較完備的正式的封建官報。(2分)宋代對京都的分散的進奏院進行整頓,設立了都進奏院,進奏官有時也被稱為邸吏,經由進奏官們傳發出去的封建官報叫邸報,(2分)邸報具有了更多報紙的特點和封建官報的色彩。(1分)
2.又稱「時務文體」,起於王韜,發展於梁啓超的《時務報》,成於《新民叢報》。(2分)其特點是內容切中時弊;文體自由,打破傳統戒律;力求平易暢達,以淺近文言文為主;感情充沛。(2分)成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社論文體的典型,盛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報刊。(1分)
3.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創辦《民呼日報》。該報以「為民請命」為宗旨,出版92天後被封。20餘天后,于右任又創辦了《民籲日報》。該報內容與風格和前者一脈相承,出版一個月後被封。一年後,于右任創立《民立報》,是辛亥革命時期國內最有影響的革命報紙,該報重點宣傳「三民主義」。(2分)《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都用「民」字打頭,創辦時間相銜接,風格和基調相同,被人稱為「豎三民」。(2分)「豎三民」在上海地區為革命派的輿論宣傳作出了很大貢獻。(1分)
五、簡答題
1.均為基督教傳教士所辦,在形式上均為中國線裝書式,刊名相似,封面設計也頗為相似。(4分)從內容看,兩者均由宗教、倫理道德、科學知識三部分組成。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東》的宗教內容比重大大下降,其主要內容是科學文化知識。《察》對科學知識的介紹偏少且偏重於天文知識。(4分)《東》注重新聞和言論,言論有了固定的專欄,其新聞文體得到初步發展。(3分)
2.戊戌變法時期,隨著辦報實踐的增多,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志士對報刊的認識不斷深化。其中闡述最多的仍是報刊對於國家的積極作用,他們將報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為「通」。可分三方面。第一,維新派極力闡述並努力實踐報刊的「通西情」特別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視報刊傳播信息和穩定國家統治秩序的作用。(2分)第二,強調並利用了報刊的開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終把開民智作為報紙的主要任務之一。第三,重視並自覺地運用了報刊開通風氣的功能,即引導輿論的功能。(3分)其次,對報刊性質的認識超出了早期維新派人士的程度。維新派已經把辦報視為為民眾的當然權力和政治民主的體現,意識到報刊反專制的戰鬥作用。(3分)最後,對報章文體和報人素質問題發表了見解,提出制定報律的建議。(2分)
3.《萬國公報》的出版使維新派從此擁有了自己獨立的輿論宣傳陣地,帶動各地維新團體紛紛創辦自己的機關報;(4分)通過其言論和新聞系統地宣傳維新思想,為維新變法創造了群眾基礎;(4分)為第一個維新團體強學會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2分)
六、論述題
1.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前,外人在中國創辦了約180種中外文報刊,這一時期的外報在宣稱辦報目的時,大多談其為公眾通信息,廣見聞的宗旨。(3分)
史實證明,外人在華的辦報活動,本身就是列強侵華活動的一部分,外人在華的報刊,總體上是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服務的,是列強侵略中國的輿論工具,(3分)其表現為:①為武力侵華,政治說辭,提供了情報;②為英國傾銷鴉片政策辯護,報業本身的經營也是一種憑藉特權的經濟侵略活動;③宣傳西方文明,進行西化,為列強對中國的文化徵服服務。(3分)
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種表徵和近代文化的載體,它們在充當列強侵略工具的同時,客觀上對我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不少積極的作用(3分)1、傳播西方民主自由、進步成果、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它們所刊載的商業經濟信息,為新生的中國資產階級所利用,它們所介紹的文化科學知識被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所吸收,進而開始了與殖民主義者意願相反的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鬥爭;2、外報的出現也刺激了國人辦報活動和中國人自己近代報刊的產生。此外,在印刷設備與技術上,外報也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物質基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