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中的天地之數,如何理解?
天地之數如何化生出萬物之數?
2、3、4、5是什麼?6、7從何而來?等等這些數有什麼深刻內涵?一起探索數的奧秘,揭開「無字天書」的秘密,揭開宇宙人生的終極秘密!
一、 河洛之天地之數1. 河圖洛書是天地之數古人說:「河圖洛書是天地之數,也是萬物生存之數。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來。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
河圖中的數,從一到十,共十個數,總和為55。這是天地之數,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天地造化盡在其中。由這十個數化生出萬物之數,萬物之數決定萬物的興衰成敗。
人說,「時來運轉」,「時也,運也,命也」,而最根本的是數。數決定了時,時決定了運,運決定了命。一切皆在數中。由此,「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萬物的興衰成敗最終是由數決定的。
河圖洛書出現在上古的三皇五帝時代,距今大約有四、五千年。那時候沒有文字,歷史事件是人們口頭流傳下來的,我們叫傳說。
相傳那時候,伏羲是三皇之首,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代表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那時,伏羲觀察日月星辰,季節氣候,草木興衰等等,有一番體會,但是他並未理出個所以然來。有一日,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發現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一直觀察萬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和諧一致。於是,伏羲依據龍馬身上的圖案,畫出了「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上馱著 "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制定了九章大法,用來治理國家,流傳下來收入《尚書·洪範》中。《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說的就是這兩件事。
從這兩個傳說就可知,河圖洛書的來歷非比尋常,很不一般——應該說它們本非人間之物,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無上法寶、密鑰,暗藏天機。一直以來,它們被稱為「宇宙魔方、無字天書」,歷史的久遠是難以想像的。而這「魔方、天書」中,隱藏了流傳千古的秘密,蘊涵了天地的玄機,造化之玄妙,有無限深刻的內涵。
3. 河圖洛書的圖解
河圖 洛書
河圖與洛書的圖式是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以白圈為陽,為天,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地,為偶數。
河圖是由1-10,共十個數組成的,加起來總和是55,其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洛書是由1-9,共9個數組成的,總和是45,比河圖少了十。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於中,縱橫皆為十五,五居其中。
河圖洛書被稱為「無字天書」「宇宙魔方」,它們的秘密在哪裡?河圖洛書的秘密藏在河圖歌中,河圖歌出自《易經》。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這首河圖歌,是解開河圖這部天書的密碼、鑰匙。它揭示了河圖中數的關係,五行生成的原理,是河圖的玄機之所在。作者依據這首河圖歌,作出下面的表格,以揭示河洛的深刻內涵。
老子曰「萬物負陰以抱陽,衝氣以為和」。通常人們只看到前面半句「萬物負陰以抱陽」,而把後面的半句「衝氣以為和」忽略了。這裡的衝氣就是陰陽二氣的合氣,就是三才中的人才。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三就是三才。老子為什麼不說二生萬物,二是陰陽,為什麼不說五生萬物,五是五行。因為三是萬物生成的最基本的條件,三之前是潛伏階段,到了三之後,萬物才算生成,然後就開始迅速成長了。所以老子說「三生萬物」。
伏羲八卦是以三爻為基礎的,三爻即是三才。周文王推衍出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為什麼不是四爻、五爻、七爻,為什麼是六爻呢?因為這個六爻還是三才之道,「兼三才而兩之」。易學之所以偉大,因為它系統地研究了三才之道。伏羲,老子,周文王和孔子,這些古聖先賢都不約而同地闡釋了三才之道,可見三才之道的重要性。三才之道是陰陽學說的真正立意,三才之道是陰陽學說的詳解。
上表中將三才分列出來,正是為了表明三才之意。一、七、三、九、五屬於天才,中央五屬於人才,六、二、八、四、十屬於地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中間暗藏了人五。天一、人五、地六,這三才合一,就生成了水。同樣,地二、人五、天七三才合一生成了火。天三、人五、地八,三才合一生成了木。地四、人五、天九,三才合一生成了金。天五、人五、地十,三才合一生成了土。水、火、木、金、土都含藏有中間的人五。這個人五,就是河圖的中央五,位於河圖的正中心,其功用是不可或缺的。有了人五,才能與天、地相通,形成三才合一,而生成五行和萬物。這就是三生萬物。
如表中所示,依據河圖歌之理,河圖洛書化生出了三才和五行,橫向為三才,豎向是五行,中間是1到10這十個數。三才是由這十個數生成的,五行也是由這十個數生成的,兩者的角度、看法不同,但內在是完全一致的。這十個數是天地之數,用簡單的公式表示就是——三才〓天地之數〓五行。
天地之數與三才五行是體與用的關係。天地之數是體,三才五行是用,用即外相、外用。天地之數是圓滿之數,具有圓滿的涵義,含藏了天地萬物的全部內涵,所以三才與五行本身就具有品類萬物、囊括萬有、經緯宇宙、貫穿古今的力量。
總之,河洛之數是天地之數,天地之數化生出三才五行,三才五行是河洛的精髓要義,河洛的秘密全在三才五行之中。
天地的玄機造化,化生出三才五行。
三才五行裡,含藏著天地的玄機造化。
天地造化,依三才而生成了宇宙時空,依五行而生成了萬物。
自盤古開天地,鴻蒙初分,清濁分明而定乾坤,陰陽交泰而滋生萬物,天、地、人三才定位,確定了宇宙三界的格局。宇宙三界的格局,是依天、地、人三才而定位的。
宇宙三界中,時間和空間都是依天地人三才而定位的。時間的三才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空間的三才是天界、人界和地界。
以「宇宙」這個詞為例。它表達了「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其間,而莫知其所」《淮南子》。「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間,包括東、南、西、北四方和上、下,是無邊無際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是無始無終的。
世界這個詞,也是說時間和空間。世是指時間,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包括一切的時間。「三世佛」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指一切佛。界是指空間,三界就是宇宙空間的所有範圍,分為天、人、地三界。總的來說,這個宇宙的範圍,宇宙時空的格局,是依天地人三才而立的,是三才的規律顯現。
古人的智慧,早就對宇宙時空有了正確的了解認識,現代人當效法學習。中國古人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只能存在於三界之內,這是依三才而立的宇宙時空觀;三界之內,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生成的,超不出五行的範圍,這是依五行而立的五行生成觀。三才五行源自河洛,河洛是宇宙總源頭、總設計。
河洛之源頭,化生出三才五行,創造了宇宙萬物,「宇宙魔方、無字天書」隱喻的就是其中的內涵道理。這道理說出來不是別的,正是從天地之數化生而來的三才五行,三才與五行就有品類萬物、囊括萬有、經緯宇宙、貫穿古今的力量!
河圖洛書被稱為無字天書,據說其中暗藏著秘密的修煉法門。這流傳千古的天書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法門呢?這秘密法門不是別的,正是圓滿三才五行。
凡事圓滿了之後,就能跳出其範圍,不受其束縛。這就好像往桶裡裝水,水滿了之後自然會溢出桶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宇宙時空的格局是三界五行。圓滿了三才五行,就能跳出這個宇宙時空的範圍,這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能不再生死輪迴,得到永恆。世間的修煉法門,凡是欲出輪迴的,無不是從此處下功夫。
人們熟知的儒、釋、道三教中,都有三才五行的蹤影。三教中很多說法教義,都是由三才五行衍生而來的,都是為了圓滿三才五行。佛家的三皈五戒,道家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儒家的三綱五常,皆是為了圓滿三才五行。儒家雖然是入世的,不提跳出三界,但基本教義也歸於此。
儒家的三綱是從世間法的角度,佛家的三皈是從佛法的角度,分別闡釋了三才的涵義,都是從三才衍生出來的。三綱與三皈是儒家和佛家的基本教義之一。所謂君臣、夫婦與父子,分別源於天、人和地三才。皈依佛法僧,也源於天、人和地三才。
而道家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其名稱就是三才和五行原名,名稱上就沒有變化,保留著原義。足可見道家是以圓滿三才五行為修煉目的。圓滿了三才五行,就是圓滿了天地之數,便能煉成得道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儒家五常與佛家五戒,是從正反兩個方面分別闡釋了五行的道理,五常是從正面去闡釋了五行性,五戒則是從反面闡釋了五行性。
五行中火主禮,禮是儒家五常之一,和佛家五戒中的戒淫是異名同質,有禮就不會亂來,非禮就是指邪淫。禮與戒淫兩者內涵是一致的。
五行中土主信,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有信就不會打妄語,就是戒妄。戒妄是佛家五戒之一。信與戒妄兩者內涵是一致的。
五行中金主義,義是儒家五常之一,有義的人就是有義氣,為了別人犧牲自己,捨身取義,把自己的給別人。而盜是把別人的拿過來成自己的。義與盜的含義正好是相反的,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五行的金性。
五行中水主智,智是儒家五常之一,酒令智昏,戒酒就是保護人頭腦不昏沉,戒酒是佛家五戒之一,所以智與戒酒是一致的。
五行中木主仁,仁是儒家五常之一,有仁的人會心慈,慈心則不會殺生。仁與不殺是一致的。
由此可見,五常與五戒的內在涵義是一致的,相通的,說的是同一道理,都是從五行衍生出來的,都是為了圓滿五行。
綜上所述,儒釋道三教本是一家,只是角度不同,說法不同而已。它們的源頭是一致的。它們的源頭都是三才五行,都是為了圓滿三才五行。儒、釋、道三教代表了人類的最高智慧,可知河洛是世間萬法的源頭。
二、 天地之數的應用三才五行既然有品類萬物、囊括萬有、經緯宇宙、貫穿古今的力量,那麼在天地學習法中,三才與五行都有什麼應用體現?
三才五行在天地學習法中的應用天地學習法中,三要素與三段論都是三才的應用,三要素、三段論與時間的三才,即過去、現在、未來是相互呼應的。三要素中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對應著地、人、天三才,時間上對應著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的起因,是三才中的地才;現在的經過是轉化的過程,是三才中的人才;結果出現在未來,是三才中的天才。
三段論則是三要素的翻版,也是三才的一種應用,對現狀的不滿歸為三要素裡的起因,改造歸為三要素裡的經過,標準歸為三要素裡的想要的結果。所以三要素與三段論是相通的,一致的,只是用法略有不同。三要素用來分析過去的事情,三段論用來計劃未來的事情。
三堅持的說法也源自於三才,也是三才的一種應用。做功課能夠清靜身心,身心是人的內在,屬地才之道。學習能明理,明理就知道怎麼做,有引領的作用,屬天才之道。行善實踐屬人才之道,所謂把握當下,就是現在去做,現在去實踐。當下就是現在,現在去做,去實踐就是人才之道。
天盤也是三才的應用,是時間的三才,即過去、現在、未來。天盤中體現了「天時」,即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所以畫天盤時,自然就是由過去畫到未來。地盤體現了「地利」,即空間的遠近,著重在當下的落實。
三門系統也是三才的一種應用。鬼門是地才,人門是人才,神門是天才。三門系統與三段論,是非常接近的。現狀是鬼門,標準是神門,改造是人門。現狀有問題,需要看問題,所以是鬼門。神門是規律方法,也是想要的樣子,想達到的標準。人門是人去實踐,去改造,是變化的過程。
雲教育學中,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先進思維分別是地、人、天三才的顯現。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先進思維,這三才具備之後,事物才生成,這是三生萬物的階段。此時事物剛剛萌芽,初具模型,仍很弱小。然後開始生發,生發就是不斷圓滿的過程,圓滿了之後就生成了系統,系統生成是圓滿的表現。此時已經發展壯大了,可以有所作為了,就可以文明再造,承擔做事了。這是由3到6的過程。然後還有9、12的過程,下文中有詳述。
天地學習法中,五原則五步法是五行的一種具體應用。五原則五步法與五行有著一一對應的關係。五原則與五行對應的關係是:解脫原則與火性對應,平衡原則與土性對應,平等協商原則與金性對應,發心原則與水性對應,處處實踐原則與木性對應。五步法與五行對應的關係是:觀察他人與火性對應,關照自我與水性對應,建立信任與土性對應,價值統一與木性對應,突破現狀與金性對應。它們之間的關係見下圖
天地學習法中,有個畫盤7、6原理。其中的這個7是由三才五行融合而來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出自《三字經》。這個三光,即日月星也是三才。日屬陽,是天才,月屬陰,是地才,星在中間,是人才。這個星是指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日月與五星合在一起,合稱為七曜。七曜就是日月與五星相結合,既有三才,即日月星,又有五行,即五星。所以說這個7的原理就是七曜,是由三才與五行融合而來。
上圖中,過去、現在、未來代表三才,五步法代表五行。「現在」沒有展開時,三才與五行是分開的。下圖中,「現在」代表的五行展開了,三才與五行融合在了一起,就是七曜。
一個星期有七天,這七天分別代表了日月和五星。日語中就是用七曜直接來命名。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
微弦中7是由三才五行融合而成的,三才與五行本身就是圓滿之數,那麼7同樣也是圓滿的。而且7中含有了5,使得7比3更深入、更細緻地反映事物全貌。
3. 2 是什麼
數字2 代表陰陽,陰陽變化的規律是宇宙間的根本規律,太極圖與河圖都體現了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根本規律。
太極圖中白色代表陽,深色代表陰,從最下端陰最大之處,一陽生,陽開始生起來。沿著順時針方向往上,陽慢慢增大,陰慢慢減少,到了最上端,陽到了最大,陽守不住了,此時一陰生起來了。依然沿著順時針方向往下走,陰慢慢增大,陽慢慢減少,到了最下端,陰到了最大,陰守不住了,此時一陽又生起來了。這就是太極圖表現的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的規律。
河圖中木為少陽,火為老陽,金為少陰,水為老陰。河圖中陰陽的變化規律與太極圖完全一致。河圖中水為老陰,代表冬季,對應著太極圖中最下端的陰最大之處。沿著順時針方向往上,到了白色中間部分對應著木,木為少陽,代表春季陽氣生長的階段。陽再往上增加,到了頂端最大的部分,對應著火,火為老陽,代表夏季,陽氣到了最大階段。此時一陰生起了。
沿著順時針方向往下走,陰慢慢增大,陽慢慢減少,到了深色中間部分對應著金,金為少陰,代表秋季,陰氣增長的階段。陰再增加,陽又減少,到了底端深色最大的部分,對應著水,水為老陰,代表冬季,此時陰氣到了最大階段。而一陽又生起來了。
所以說河圖與太極圖的陰陽變化的規律是完全一致的,它們表達的內涵是相同的,河圖就是詳細的太極圖,太極圖是河圖的簡化版。它們說的是宇宙中普遍的規律,就是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陽相互轉化,互根互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規律。世間的事物就是這樣變化的,這就是太極圖、河圖、易經八卦等等這些上古智慧所闡明的道理。
4. 4的含義數字4是由5而來的。以四季為例,一年分為四季,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因為土生萬物,所以流於四季,合為五行。一個季節為3個月,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即是四季的末月,這四個月的五行屬土,是土旺的月令!所以說「土旺於四季末」,即是說土旺於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每季的最後一個月。見下表
土所代表的欄目裡並沒有季節可填入,四季配五行,很明顯就是少了一塊。其實不然。原來土性代表的對萬物的包容和養育,土性在易學中甚至可以直接代表母親,先賢把土分別排列到了四季之中。一年有十二個月,每一個季節都有三個月,而每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都屬於土性。土性月份起到了季節轉換的過渡作用,對主持每個季節的五主氣進行收藏,所以這四個分列四季的土性月份,古代統稱這四個月份為「四庫」。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書名裡所用的「四庫」二字,就是出自五行理論的「四庫」概念,以包容天下的土性來代表這套圖書集成的包羅萬有。
由此可知,四季是由五行轉化而來。四季中,五行中的土不是缺失了,而是暗藏在春夏秋冬之中。同樣,四方是由五方而來。四方也是五方,是因為四方觀中已經蘊涵了五方觀,因為要確定四方,必須首先確定中央,因此,說四方,就已經意味著五方。
總之,四方四時完全是從五方五時來的,4是由5 而來的。
5. 6代表鼎盛期,穩定階段宇宙的成住壞空,類似於一年的春夏秋冬。對應的陰陽變化是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事物的興衰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生長期,鼎盛期,衰退期,消亡期。用數來表示,就是3、6、9、12,這是由天地之數化生而來的萬物之數。
其中3是一個基本循環,每經過一個3,事物就完成了一個微循環,而進入下一個階段。三生萬物中的3是少陽、生長期,像春天。經過3進入下一個循環,到了6的階段,是老陽,事物發展到了鼎盛期,是最旺盛的階段,像夏天。又經過3進入下一個循環,到了9的階段,是少陰,事物的衰退期,像秋天。又經過3進入下一個循環,到了12的階段,是老陰,事物的消亡期,像冬天。3、6、9、12這4個數,就是宇宙的成住壞空之數,好似一年的春夏秋冬,是自然發展的規律。這就是『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萬物的興衰成敗皆是由數而定的。
史書上有關於「天子駕六「的記載,天子駕六是我們古代的禮制行為。皇帝級別的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天子所御駕六,其餘副車皆駕四。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天子駕六的禮制證明了古人對6的崇拜,只有到了頂點,到了皇帝級別,才有資格坐六匹馬拉的車。
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6爻,6爻也取的事物充分發展到頂端的含義。6代表穩定,代表事物發展的穩定、成熟階段。事物得到了充分全面、長足的發展,到了鼎盛、穩定階段,才達到6。所以用6來分析事物時,就能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整體全貌,找到不足之處。
微弦中的6,其實就是易經卦中的6爻,能夠全面整體地看待事物。所以微弦也可以說是一種卦像,是活的卦,現代版的卦。從固定不變的六十四卦,化生為靈活變化的自畫卦,每個人畫的,每一次畫的都是不同。這一點更貼近事物的真實狀況,更加實用便利,比古時進步很多。
總之,6是事物的鼎盛階段,是具足圓滿的。所以76原理,是圓滿的方法,是天盤的高極應用,能對事物進行最充分最全面的分析。
三、 回到河洛本源偉大的河洛文化神秘莫測,玄空玄幻,亦幻亦真,非一般學問可以言說。它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根本,更直接映現了天地造化之玄機。由河洛的天地之數化生出萬物之數,能夠解釋萬物的興衰成敗之理。易經八卦、天幹地支、二十八星宿、奇門遁甲等等傳統文化皆由此而來。對幾個數字的解讀僅是滄海一粟,真正的大海還沒有顯露真顏。回到河洛本源,領悟宇宙終極真理是作者的心願,也是現代人應當走的路,修遠兮漫漫路上,願一道上下求索!
海塵 河洛本源星球
2015年3月31日
QQ群:427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