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則新聞讓家長們憤怒,一個培訓機構外教老師在教孩子們do和does的用法時,開玩笑地問全班同學:「樂樂每天都吃屎嗎?」
樂樂放學後在車上告訴媽媽這件事,他說:「第一次和第二次我覺得是開玩笑,第三次我就有點不高興,第四次就跟我媽媽說了。」
小孩子表達生氣、失望的方式很簡單:「我和爸爸媽媽說」、「我和老師說」、「我和爺爺奶奶說」等等,他們可以非常直接地去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得到解決,而大人呢?
今天微博上看到這麼一句簡短的話:成年人不動聲色地失望,下面配圖:刪掉一大段內心不滿的話,只回復一個ok,這是另一種自控力。
看完之後有些沉默,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你有多久沒有發過脾氣了?
小時候總是很容易生氣,爸爸媽媽說了幾句就能和他們吵起來,有時候朋友一個舉動不小心惹了我,立馬能拉大拇指,鬧絕交。
長大後,仔細回想一下,好像脾氣變好了,不怎麼會生氣了,有些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些事只能自己忍著。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問她最近過的怎麼樣,這一個問題打開了她的話匣子,開始和我各種吐槽。
朋友在公司是一個組長,在她周六周日休息時需要負責面試新員工,看是否合適。周五的晚上,她的領導轉發了一個表格,意思是他填寫了這周負責面試的組長名字,別忘記面試了。
有些搞笑的是,領導填寫的是誰的名字誰都不知道,問了也沒有任何回復,組長們一臉懵,到了周六,朋友她習慣性地睡懶覺,一覺醒來就10點多了,打開手機,群裡各種消息,培訓師聯繫不上她,她的領導各種找她。
她翻開聊天記錄,培訓師早上9點多在群裡艾特負責面試的組長,有她的名字。但是培訓師什麼也沒說,沒有提前通知。她連忙聯繫培訓師,也同時去和領導道歉解釋。
朋友也是新入職沒多久,這件事應該是培訓師和領導沒有通知到位,但是她被領導和培訓師兩邊都罵了一場,她越是解釋,領導越是不聽,最後直接說:別解釋了,這就是你的錯。
朋友很生氣,打了一堆文字,但想了想又把它們刪掉,重新寫了一句:對不起,下次我一定注意。
也確實,無可厚非,領導的錯誤一般他們不會直接承認,所以需要我們去默默忍受,對於領導來說,在更大的領導面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突然想起前幾天的一項工作安排,安排的工作內容按照以往的數據來說並不是特別合理,開會時我提出了幾條理由想要讓組長改一下這個安排,但是組長先是說了一段背景,然後又說了一句這是上面大佬的安排,我就明白了。
然後坐正身子,回復一句收到。
成年人的失望不止如此,就像網友評論的:
@追風少女張二狗:或者沉默一會兒,嘆了一口氣,說了一句:行吧
@日落打河畔:想說點什麼 話都在嗓子眼了 突然又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 失望了吧
@-LIMENWA:好的 OK 嗯嗯
@巧妙巧妙巧妙啊:心裡嗶嗶一大堆,回覆:好的。還要加個笑臉。表示認同[微笑]
@再熬夜你會越來越醜的:想說一大段不滿意的話的時候,一想到說完這段話對方的態度,就強忍著自己要把這些話壓在心裡,默默刪掉,或者自己用一種其他的方式將心裡的想法記錄下來。
我們都是打工人,還是讓輸入框默默承擔一切吧,不過,一定要有自己的發洩方式,不管是寫日記,還是碎碎念,還是運動大哭等等,失望不要積攢在心裡,既然改變不了,不如轉換自己的心情。
哭著接受,和笑著接受,都是接受,那為何不留個好印象呢?
你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