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 | 孩子這9個「壞」習慣不要管,能讓孩子不一般!

2020-09-25 童翼專注力感統訓練


當媽的第一年,總以為孩子再大點就好帶了。


然而,終於迎來孩子成長的第二年時,你卻發現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這時的孩子,雖然體格上還是一個小不點,但渾身上下卻有無窮的力量來「折騰」親媽:用手抓飯、扔東西、搶東西……真有幾分「野蠻人」的樣子!


實際上,這些怎麼都制止不了的「壞習慣」,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壞,而是成長的自然表現,過分管束反而不妙。


1


愛扔東西,不要管!

孩子正在探索物體的空間關係


孩子總是喜歡亂扔東西,玩具、遙控器、鬧鐘……拿在手上不到幾分鐘就開始各種砸、摔、扔,家裡到處亂七八糟。這才幫他撿回來呢,「嗖」的一下又扔出去了。你氣得想罵人,他卻一臉無辜地對著你笑。


這種行為看似有一定的「破壞力」,但是不能杜絕。

· 真相


對孩子來說,扔東西是個新鮮活兒。他們會入迷地看著這些東西的運動軌跡。


如果這些東西會因為「扔」這個動作而破碎、發出聲音,或者滾向更遠的地方,孩子就會更加好奇,通過反覆扔東西的動作,來思考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爸爸媽媽一次又一次幫忙彎腰撿起,孩子更會覺得這件事非常有意思。此外,孩子還會通過拋撒、移動物體,來感知他和物體空間之間的關係。


· 媽媽應該怎麼做?


把易碎、危險的東西收起來,可以準備一個紙箱子、布團或小皮球等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和孩子比賽,往箱子中投擲,看誰投得更準。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慢慢戒掉「扔東西」的習慣。


2


愛撕紙,不要管!

管太多就是阻止孩子變聰明


還有不少孩子喜歡撕紙,這種「一用力就能把東西弄碎」的遊戲實在太好玩了!


然而滿屋子都是碎紙屑,苦逼的是媽媽!跟在孩子屁股後面收拾,你絕對會被氣瘋!


可是,為什麼這個「壞習慣」也不能管呢?


· 真相:


撕紙能鍛鍊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孩子還會驚訝地發現,只要他的兩隻手往不同的方向用力,紙張就能被撕開,實在太神奇了。


此外心理學家認為,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他的手在運動時,大腦同時也在思考。如果媽媽總是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思考。


給孩子一些可以撕的紙,如幾張乾淨的手帕紙、粗糙度不一樣的紙張,滿足孩子撕紙的欲望。也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撕出不同形狀。


注意避免給報紙之類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紙張,因為這類紙張通常含有不少的鉛,對健康不利。另外邊緣太鋒利的紙不能給孩子玩,同時注意看好孩子,以免發生誤吞。



3


喜歡光腳,不要管!

其中的好處你真的想不到


很多媽媽發現,孩子總是不願意好好穿鞋穿襪,不管你怎麼提醒,他都喜歡光著腳丫子,顛來顛去。


而一些還不能自己脫襪子的小寶寶,即便只能躺在床上,也要努力把襪子蹬掉了才罷休,這是為什麼呢?


不是說「寒從腳起」嗎?為什麼說孩子喜歡光腳不應該管?


· 真相:


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光腳走路,可以促進刺激足底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還能讓孩子很好地感知地面的狀況,根據地面狀態調整步伐,走路姿勢也更端正


就連日本著名鞋廠朝日(ASAHI)的設計師們都認為,0-10歲的孩子足弓還沒有形成,走路時最好光腳,穿鞋只是為了孩子保暖和避免腳受害。


· 媽媽應該怎麼做?


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光腳走路。當然前提是家裡地板要打掃乾淨,戳腳、硌腳的尖銳物品也要清理掉,必要時可以給孩子穿上薄薄的防滑襪。


4


用手抓飯,不要管!

孩子只是在學怎麼吃飯


孩子吃飯是很多媽媽的噩夢,看著孩子拿著一根油膩膩的青菜在啃,小手又油膩又髒,米飯撒得一地都是,當媽的看到整個人都不好了!


但是,專家建議這個「壞習慣」也不要管!


· 真相:


1-3歲是孩子學習獨立吃飯「關鍵期」,當孩子自己用手往嘴裡送吃的,你看到應該高興才對。


鼓勵孩子自己吃,不僅能增加孩子自主吃飯的興趣,還能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和小手的抓握能力,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至於到處都被弄得很髒,我們要明白這是很正常的事,千萬不要覺得他是故意折騰你。


· 媽媽應該怎麼做?


給孩子準備獨立餐椅,多給他幾個勺子和碗,食物也可以少盛一些,系上圍兜,讓他放飛自我隨意吃。總之,收拾是一定的,但準備好這些,你的收拾範圍也縮小了。



5


不愛分享,不要管!

請保護好孩子的物權意識


或許你還會煩惱這個問題,孩子越來越喜歡說「我的」,東西不讓人碰,玩具也拒絕分享,像個小哨兵似的保衛著屬於自己的東西。


甚至會為了保護自己的玩具,出手打人、搶奪……孩子怎麼會這麼自私呢?


不是說「分享是一種美德」嗎?難道這也不該管?


· 真相:


其實,別誤會你家娃了。他真不是「自私」,只是「自我」在成長。


一歲前,寶寶會把自己和媽媽視為同一個個體,當他漸漸感到「我」的存在,就會通過佔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


強迫孩子分享,只會破壞孩子正在形成的「物權意識」,以後他可能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或者常常會通過「搶奪」的方式去拿別人的東西。


· 媽媽應該怎麼做?


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強迫他們分享,多滿足他的願望,能幫助他建構自我。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後會慢慢懂得分享的這個概念。此時,我們可以多和孩子灌輸分享的意義,讓孩子明白分享不等於失去,分享出去的玩具都是還能要回來的。


6


愛玩水,不要管!

孩子從中得到的樂趣太多了


隨著孩子長大,你會發現他無水不歡,喜歡背著你偷偷打開水龍頭,洗澡時不停地用雙手撲通戲水,喝水時搖晃著水杯……


絕大多數媽媽覺得,應該制止孩子玩水,不然孩子因此感冒著涼了怎麼辦?


· 真相:


水在孩子的眼裡,是自然界最神奇的東西:可以流動,用手去抓它,它卻悄悄地從指縫中溜走了;還能讓玩具漂浮在上面,也可以讓沉甸甸的東西沉在水底……


孩子在玩水的過程中,還能感知不同的溫度、不同物質的形態。聽覺、觸覺、視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水有無窮無盡的玩法,遠比那些只會發出一種聲音、或者一按就跳一下的玩具有趣多了。


如果擔心孩子著涼或是他把房子弄溼,那就主動給孩子安排玩水遊戲,如出門打水槍、澡盆遊戲等,讓孩子在你的可控制範圍內玩水,降低他的破壞力!


記住玩完水後及時給孩子擦乾身子和頭髮,換上乾淨的衣服就OK了。


7


亂塗亂畫,不要管!

你該慶幸孩子有這個興趣


媽媽還會發現,只要孩子手中有一支筆,他就會信手塗鴉,管它是牆上、地上、還是桌布上,一概不理,只顧盡情揮灑手中的筆。


而媽媽看到滿屋子的「外星文」後又要犯難了,難道任由著孩子亂塗亂畫?


· 真相:


孩子愛塗鴉,說明他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強。千萬別以為孩子不過是亂畫一通。


其實一個三角形、一個圈圈,或許就是他們眼中的小鳥、小汽車、小城堡,甚至是爸爸媽媽,只是這些想像你可能根本無法理解。


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漸漸不願畫畫,還有的孩子會故意和父母做對,在牆上留下自己的「大作」,引起父母的暴怒。


· 媽媽應該怎麼做?


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訴孩子「你在紙上或畫板上畫,媽媽會更開心」;還可以把畫筆換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抹掉的顏料,在孩子「創作」後及時清洗乾淨;或者,乾脆在家裡的牆面上貼上一塊足夠大的黑板貼紙(一種很像黑板的牆紙),滿足孩子的畫畫需求。


實在無法阻止,那就放寬心讓孩子畫吧!哪個有小孩的人家沒有幾面髒兮兮的牆壁呢?


等孩子再長大點了,再給孩子規定可畫的範圍,漸漸戒掉在牆上作畫的習慣。



8


戀物,不要管!

安撫物是孩子最貼心的好朋友


有些媽媽還會發現自家寶寶有「戀物傾向」,這個物體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小被子、小毛巾,甚至一件衣服。


特別是孩子睡覺前,這些小東西就顯得特別重要,沒有就會哭得渾天暗地,怎麼哄都不管用!


這算是「怪現象」嗎?要不要管?

· 真相:


寶寶對物品依戀的傾向,並非「戀物癖」,是安全感的補充,而非興奮感,因此並不等同於「戀物癖」。


刻意讓孩子和自己的安撫物分離,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焦慮和不安,比如晚上會睡得不好,甚至會變得特別愛哭、愛發脾氣等。


· 媽媽應該怎麼做?


尊重孩子對安撫物的依賴,同時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安撫物的存在,歸根究底代表的是父母的關愛及安全感。


此外,父母平時可以多留心,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後用它們來替代依安撫物,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會對一件物品過於依戀了。


9


亂拆東西,不要管!

孩子多點創造力是好事


兩歲左右,孩子還會發展出一種「新技能」,那就是喜歡把自己的玩具、家裡的遙控器等物品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悲劇的是,孩子只負責拆,不負責裝,看到滿地的小碎零件,哪個當媽的還能淡定?


· 真相:


愛拆東西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很強、行動力也很強,此外這類孩子一般做事也比較有耐心,注意力也更集中。


而且因為拼裝玩具需要腦、手、眼配合,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也能大大地提高。


· 媽媽應該怎麼做?


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拼裝、拆卸的玩具,如可拼裝小汽車、積木、插塑等,滿足他們的「破壞欲」。


如果孩子拆了某件玩具,還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組裝,和孩子分工合作。這對他的觀察力、認知能力以及探索興趣等都非常有益。


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壞」習慣,其實只是在以大人不理解的方式來實現能力發展,有時候家長越懶,孩子越不一般。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奶睡」,是好還是壞?要不要管?
    跟往常一樣,咱們分為幾個部分來說:一、什麼是奶睡?二、奶睡是好還是壞?三、奶睡的利弊是什麼?四、孩子喜歡奶睡,父母要不要管,該怎麼管?一、什麼是奶睡?所謂奶睡,指的是處於哺乳期的嬰兒,吃奶吃到含著乳頭、或奶瓶的奶嘴入睡的現象。二、奶睡是好還是壞?很難一句話概括。
  • 6歲前孩子有這些「壞毛病」,說明孩子大腦發育很好,不用管
    在跟家長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給我反饋一些孩子們的「小毛病」,比如特別調皮、嘴巴說個不停、到處亂爬之類的。其實孩子的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這是他們正常發育,健康、聰明的表現,如果家長過度限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
  • 糾正孩子的書寫習慣 從握筆姿勢開始
    (原標題:糾正孩子的書寫習慣 從握筆姿勢開始) 不少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
  • 12歲孩子一年近視度數漲了175度:孩子做錯了一件
    我從業十多年中,一次漲一百七十五的有,但是半年中漲一百一七十五度的沒有。19年3月2日,有個孩子來店裡驗光配鏡。男孩,12歲。在用電腦驗光出來度數有二百七十五度,我一度懷疑是不是電腦驗光儀壞了。同時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這個孩子一定要驗光慢一點,細緻一點,以保證度數的精準性。這裡我給家長們一個建議,,驗光師在驗光問診的時候,請不要說話。孩子做的不好時,說到有不良習慣時,也不要喝斥孩子。多點關愛,少些責罵。
  • 漲姿勢、父母才是孩子的形體老師!
    漲姿勢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形體老師!小時候估計多數人都聽到過這句來自父母師長們的教誨,及至成年為人父母后,我們也會習慣性地對自己的孩子重複這句經典的「嘮叨」,出於下意識還是真懂個中的好其實也沒認真想過,只是覺得自己該說,孩子該做,站好坐正是一種基本的教養。除此之外,想過孩子姿勢的形成深受我們這些」嘮叨者「影響的人有嗎?
  • 孩子不愛刷牙,一般都是這4個原因!
    據調查顯示:5歲與12歲兒童的乳牙齲壞率,與恆牙齲壞率分別為70.9%和34.5%,而5歲和12歲兒童每天兩次刷牙率分別為24.1%和31.9%。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十分不樂觀。雖然大家都知道,維護口腔健康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堅持每天刷牙,但回到現實生活中,能堅持每天刷一次牙的孩子,真的不多。不是家長不重視,而是孩子不配合你家孩子是不是每到刷牙的時候,就開始「躲貓貓」,藏起來不想刷?
  • 寶寶亂發脾氣不能慣,越大越管不了!3個方法幫你改善孩子壞脾氣
    而且3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這個時候如果管不住孩子亂發脾氣的行為,以後想管也管不了寶寶亂發脾氣不能慣,越大越管不了!3個方法幫你改善孩子壞脾氣2~3歲是孩子發脾氣的高峰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理解能力遠要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控制好脾氣,就需要多和孩子交流,3個方法幫助我們更好的改善孩子壞脾氣
  • 開學在即,正確的握筆姿勢,影響孩子一生
    看了這五個階段,你應該會明白,孩子握筆的姿勢是「不斷演進」的。而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當然可能有的孩子天賦異稟,手指就是天生比較靈活又有力氣。一拿筆馬上就是正確姿勢,但是這是運氣,不具有普遍性。這一旦「彌補」,就會形成很奇怪的握筆姿勢,天長日久就會形成習慣,就難改了。所以,導致孩子拿筆姿勢錯誤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種原因是孩子還小,各種肌肉能力不到,握筆姿勢還在演進當中。
  •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9個學習好習慣,孩子開學一定要養成
    關於培養孩子的習慣,這裡有套「9+3」理論,即9個好習慣+培養所需的3個步驟,開學了,每位家長都值得一看。9個學習習慣,可以分成4個課堂習慣和5個作業習慣。所以為了避免孩子開小差,需要手眼腦並用,大腦跟著老師的思路,眼睛盯著課本或者黑板,還要不停地用手記錄下重點、難點。在這過程中,儘自己所能記憶一些東西,不要總拖到課下。4、善於提問的習慣我們老師最喜歡上課愛提問的學生了,因為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
  • 漲姿勢了!讓孩子變醜的四種物品,很多媽媽都在用
    導讀:漲姿勢了!讓孩子變醜的四種物品,很多媽媽都在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漲姿勢了!讓孩子變醜的四種物品,很多媽媽都在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想孩子越長越「醜」,這幾種睡眠習慣趁早改,過了9歲就晚了
    6-9歲之間,就已經進入面部骨骼發育的高峰期,9歲之後雖然也會有所改變,但卻對面部整體影響並不大。生活中,我們常常和孩子強調坐立行的姿勢,但卻很少和孩子強調睡眠時的姿勢,其實睡眠姿勢對於孩子來說也很關鍵,一些不良的睡眠習慣會讓孩子越長越「醜」。
  • 「孩子玩雞雞,摸乳房怎麼辦?」:六歲前,孩子這四個壞毛病千萬別管太多
    點擊標題下的親子派,關注後每天閱讀親子刊物來源 |  來爸來媽優選(laiba-laima)作者
  • 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
    導讀: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待孩子是事事都管,還是放任不管?正確姿勢是「守望式」教育!
    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為人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無論對待孩子的大事還是小事,吃喝拉撒,生活中方方面面全部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進行,什麼事都要管。家長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樂趣,既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實踐的機會。
  • 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管了反而是傷害
    導讀: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管了反而是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以下「壞毛病」,暗示他很聰明,家長慣了反而是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肯定會有家長會慣縱著孩子。一次我去外地出差坐動車時,有一個「熊孩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剛上車這個孩子就很吵一直在大聲講話,把周圍的乘客都吵得不能好好休息。因為是個小孩子,並沒有人去開口讓孩子安靜點,只是任由孩子吵鬧,而這位孩子的家長也並沒有管孩子,應該是習慣孩子這種行為了。
  • 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等到上了初中學習壓力大了,知道孩子不努力讀書就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會影響一輩子,家長開始急。但這時候,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經開始逆反,管不過來了。這確實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時的通病,他們對孩子小時候嬌生慣養,以孩子為中心,什麼都滿足,讓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
  • 孩子書寫姿勢不正確怎麼辦?
    寫字精力分散有些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養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習慣,一邊寫著作業,一邊做別的,比如看電視、玩耍、吃東西,這些事情不僅僅分散了孩子的精力,也導致孩子書寫姿勢的「變形」,書寫姿勢錯誤就難以避免了。5.
  • 孩子寫字不良習慣多,家長追捧電子姿勢矯正筆
    近日,一款防近視「神器」——姿勢矯正筆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興起,標價從80元到200元不等,雖然價格不菲,但頗受家長歡迎。有家長稱:「買了姿勢矯正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兒子寫字時變成『歪脖子』。」姿勢矯正筆真的那麼神奇嗎?
  • 孩子是個「馬大哈」怎麼辦?改掉粗心壞毛病,這7個妙招父母須知
    01.孩子總是丟三落四,不是因為記憶力差,還可能是這些原因西塞羅說:「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有的人可能天生神經大條,對細節不加注意,但也有的人是在後天的不良習慣中才變得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獨立性差獨立性差的孩子,一般擁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家長管得太多、包辦一切,或者說是家長職責越位,導致孩子從心理到身體都變得惰怠,認為什麼都有人提前準備好了,對家長依賴感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