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教授談哈佛教育最大特點:敢問、敢說、會「忽悠」
李稻葵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見多識廣,常常發表在教育上的見解。李教授在哈佛讀了7年書,也曾輔導過很多哈佛本科生,近距離接觸過這些美國學生,他發現:我們中國學生發言不夠大膽,很怕自己問出「低級問題」;而哈佛的學生總是自命不凡,不懂就問,想說就說;敢問、敢說、會「忽悠」 ,他覺得,這是美國精英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風格 … 中國人往往把哈佛當成美國的教育典範。的確,哈佛大學在美國的高等教育裡,是具有代表性的。
-
哈佛與清華有什麼不同?
比如在political concepts這門課上,我會困惑於liberal,freedom,independence,autonomy這些在中文裡統一為「自由自治」的概念之間的異同,從而去了解不同層次、不同語境裡的「自由」;在women and the body這麼課上,我驚訝於長久以來被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價值、態度、生活方式,無一不是媒體潛移默化操縱的結果。
-
四大力學全滿分創清華歷史,被哈佛教授稱為所遇到過最優秀的學生
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位清華的理工學霸,希望他的聰明才智以及學習經歷,能夠喚醒同齡人對學霸的尊重以及關注,給予這些才子們更多的曝光機會,慢慢地扭轉這個社會的風氣。「四大力學」全滿分,創清華歷史;本科科研橫跨物理學三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正式發表7篇SCI;獨立完成兩個科研項目,被哈佛終身教授稱為「一生中遇到過最為優秀的實習生」。
-
哈佛教授親授 哈佛高材生助教 國際營地拓展活動
今夏哈佛大學 將在天津設立國際交流營地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表示「我相信在一個組織良好、精心設計的夏令營裡,短短幾周的時間,學生的所學可能就會超過一年的正式課堂教育能為其提供的內容。」
-
哈佛教授在家向中國校長喊話:智商測驗和教育考試只能評價7種智能...
作為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20日「現身」中國上海金茂大廈。他從位於美國麻省的家中,向參加2020金茂未來教育論壇的中國校長們喊話:智商測驗和教育考試只能評價這7種智能中的前兩種。而且,他又提出了仍在不斷被發現中的幾種新智能。
-
清華北大和哈佛差距有多大?鄭永年:缺少原創性東西
鄭永年教授作為國內專注於研究國內轉型和國外突破的知名學者,在接受記者的訪問時,也曾被問道這樣的問題。那麼在他看來,清華北大同哈佛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他說,缺少原創性東西。 要討論清華北大同哈佛的差距,其實我們更該了解的應該是清華北大同哈佛的差別,清華北大作為中國國內的最高等級學府,培養的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人才,其教育實力當然不在話下。而哈佛也是如此,但是二者根本的不同還是在教育方式和學習理念方面。
-
國人追捧的最年輕哈佛教授尹希已加入美國國籍,瓜吃不下了!
簡單說一下這個曾經在國人心中光芒萬射的天才:尹希二年級開始學習微積分,9歲半考入北京八中少兒班,不到13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01年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並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2008年,年僅24歲的尹希博士受聘擔任物理系助理教授。
-
清華特聘教授:清北都是三流大學!
現在頂級的位子,應該是哈佛與沃頓。1983的沃頓應該只能算一流,哈佛商學院連一流都談不上,甚至是被認為是一群二流學者拿著哈佛的老牌子在招搖撞騙。我的母校羅徹斯特大學在我念書的時候(1974),應該是一流大學在做頂級大學的夢,現在是一流大學在往下降。我現在擔任講座教授的杜蘭大學應該是一流的尾巴,杜蘭從來沒有做過頂級的夢,想都不敢想,連一流都岌岌可危。
-
張海霞︱怎樣才能成為哈佛教授?
那是N年前的冬天,帶了一隊北大學生去美國東部訪問,到哈佛訪問時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北大數學學院畢業的校友,在哈佛的生物系做教授,學生在這位學長位於哈佛科學大樓的辦公室裡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怎樣才能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
哈佛大學教授憂心中國教育:北大博士水平不如香港學士
哈佛大學華裔教授丘成桐憂心中國的教育:大學生現在的水平越來越差,不僅教養在下降,連學習能力都在下降。最好的中國大學畢業生,被錄取到哈佛讀研卻連基本的學習能力和基礎都成問題,會連正常的考試都對付不了,因為不懂真正的數學思維。北大自豪的「傑出博士生」寫的畢業論文,連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生論文都趕不上,卻被北大的教授們吹為神童,鼓勵他申請到哈佛大學當教授。
-
清華本科,哈佛碩士的《奇葩說》辯手,有顏有才徹底徵服全網!
前段時間#許吉如太強了#這個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相信看過《奇葩說》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集貌美於智慧於一身的才女——許吉如,登上熱搜榜是因為她與老奇葩選手楊奇函在「正確的廢話該不該說」這個辯題上的辯論真的非常精彩。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3」個特點,佔了一個也好
新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右腦比左腦更值得被開發,要把握住程不時教授對於中國的航空事業奉獻了無數的心血,他對於右腦的開發有著獨到的認知和總結:「我很鼓勵年輕人多去開發利用你們的右腦,通常應試教育會強調左腦的開發,但是在開發了右腦之後,會帶動你的左腦
-
擦肩清華北大 成都男孩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
媽媽: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黃瑞傑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和優秀的孩子比起來,他很一般」拿到哈佛錄取時,媽媽蔣女士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就連去年兒子申請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夏校的消息,她也是最後才知道,「他只給我們說了一句,已經申請到了獎學金。」 然而直到兒子要申請哈佛時,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阻止,「我跟老師說,他們不了解中國,中國優秀的孩子那麼多,」可是IB老師一句「什麼樣的學校都適合黃瑞傑」才徹底讓她沒了話說。
-
《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領導課》序:教育改變命運,我們改變教育
建於1908年的哈佛商學院以案例教學法聞名全球,哈佛商學院的案例也被全球所有商學院廣為使用。據統計,在美國500家最大公司裡擔任最高職位的經理中,有1/5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是全美第一所大學商學院,創立於1881年,比哈佛商學院還早27年。
-
清華特聘教授: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剛剛進入世界的三流水準
有人會說,這些90%的年輕教授,會為頂級與一流大學發表大量的文章,所以值這麼多錢。哈!你就錯了。杜蘭的這50個人,在十年內,發表了大約50篇文章,其中三分之一是那升等的那四個人發的。其他46個人,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成果。用浙大、清華的數字管理概念來看,起碼四千萬美元是打了水漂了。在美國,95%的博士畢業生,這一輩子,不會在頂尖雜誌發表文章。頂尖雜誌的90%的文章,是1%的學者寫的。
-
申青奧大使許吉如到哈佛交流 寫萬字教育感悟
申青奧形象大使許吉如 近來,網上流傳著一篇題為《明理在哈佛》的文章,對比中美兩國頂尖大學清華和哈佛的本科生教育。作者許吉如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生,2013年,她成為清華大學第一個公派至哈佛大學學習的本科生。許吉如也是南京申辦2014年青奧會的形象大使,助力申青奧成功後,如今,她又帶著對中美兩國教育的思考,回到南京,為青奧儘自己的一份力。 成清華首位公派哈佛的本科生 在哈佛學習期間,許吉如選擇了開給博士生的政治哲學課,最後拿到A-的好成績。
-
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中國教育不應填鴨式
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87級少年班,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9月20日,身在哈佛的尹希告訴記者晉升在自己的預料之中,這讓他做研究時可以冒更大的風險去探索。尹希童年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
-
高新畢業生:實習期的你,一定要敢說,敢做,敢問,敢挑戰
舞動青春 點亮未來上周末,在剛結束的廣州高新教育集團職業教育學校我是一個比較內向害羞的人,也不善於表達,一開始我的店長就把我這些問題給揪了出來,她說:我們作為藥店的營業員,就是要有膽量,多表達,多聽,多講,多問,這樣才能有進步,害羞這個問題你一定要去克服,如果連這點小困難都克服不了的話,你怎麼有進步空間,怎麼跟團隊一起並肩作戰,你一定要敢說,敢做,敢問,敢挑戰。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讓3歲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有3個特點
可到底怎麼學、學什麼,千萬別聽培訓機構忽悠,一不小心成了韭菜,來看看哈佛教授伯頓懷特怎麼說。伯頓懷特曾在哈佛幼兒園主持過一個13年的研究項目,他發現那些快樂並且優秀的孩子,都有自己明確喜歡的事情,而且有忙有閒,時間充裕。伯頓懷特對這些優秀孩子研究一番後發現,他們得到了好的早期教育,但不是大家所想的上早教班、興趣班。
-
清華出臺新學業評價體系 等級製取代百分制
清華大學5月15日宣布,全面改革現有學業評價體系——從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起,清華學生的成績單上,將看不到百分制的分數,以A、B、C、D等12檔等級代之。 按照清華的計劃,這樣一個評價體系的改變,並非簡單地以等級製取代百分制。「它更像是一個『扳手』,在打破分分計較桎梏的同時,喚醒學生學習的內生驅動力,實現教育從『灌滿一桶水』到『點燃一團火』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