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拜訪張之洞被出對聯批評,淡定作出下聯,後者立馬出府相迎

2020-12-25 世間人說

光緒十六年(1890年)以後,梁啓超因為前往北京參加科舉會試不中,在路過上海的時候接觸到了許多西方思想和文化,當時上海是遠東大都市,聚集著大量的洋人,各種有關西方文化的書籍也是經由這裡向全國傳播。落第後的梁啓超藉由這一緣故,逐漸對西方的政治和文化產生興趣,沒過多久又認識了康有為,後者從光緒五年就開始接觸西方文化,梁啓超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康有為的追隨者,從此走上了改良維新的道路。

這一段時期以後,他們一直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宣揚西方文化和思想,大概也就是這一時期梁啓超拜訪了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後者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主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對西方文化懷有好感,也願意藉助西方文化實現清朝的富強和革新,是當時少數具有長遠眼光和先進意識的大官僚。

當時梁啓超和康有為對他都寄予希望,公車上書時康有為稱讚張之洞「有天下之望」,而張之洞對他們也表示支持和讚賞,康有為組織強學會的時候張之洞還贊助他們5000兩銀子,帝師翁同龢也加入強學會。所以當時他們內部流傳著「內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張之洞)」這種說法,以此說明他們的事業是得到朝廷大員的支持。

康有為他們在上海辦《時務報》的時候,張之洞還命令全省訂閱這份報紙,以便為他們尋求財力上的支持。因為當時慈禧對維新派敵意很大,強學會也被迫關閉,張之洞也算是曲線幫助康有為他們。康有為和梁啓超都曾去拜訪過張之洞,前者是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拜訪的,當時他們的名氣已經很大,和張之洞也有往來,所以康有為受到張之洞的歡迎。

而梁啓超拜訪張之洞的時間比較早,那時候他們名氣不大,於是就有了兩人藉助對聯交鋒的趣事。

話說那年梁啓超他們在廣州的時候,梁啓超特意寫了一封帖子去拜訪張之洞,古人拜訪他人的規矩是你要寫一個投刺(拜貼),上面寫明你是誰誰誰,什麼來意此類云云,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簡歷。當時梁啓超在帖子的落款處寫「愚弟梁啓超頓首」的字樣,張之洞看到這樣的落款自然十分不高興,畢竟那時候梁啓超他們名氣還不大,張之洞並不了解他們,而且就算有所聯繫,用愚弟這樣的稱呼顯然有妄自菲薄的嫌疑。

不高興的張之洞於是就寫了一個上聯,道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然後就叫下人把上聯送了出去,這個上聯的第三句是很好理解的,大意就是批評梁啓超太狂,竟然自稱為張之洞的愚弟,論資排輩肯定也不是這樣排的。而「披一品衣,抱九仙骨」則是有歷史典故的,它主要是彰顯張之洞身份尊貴超然,以此諷刺當時還是無名之輩的梁啓超。

這個典故來自於唐朝玄宗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謀士叫李泌,因受楊國忠的忌恨就歸隱山林了,安史之亂後又被唐肅宗召出山,十分受器重。有一次李泌和唐肅宗以及三位王爺一起進食,李泌由於信奉養生之道,所以很少吃糧食和肉類,唐肅宗就親自燒了兩個梨子給他享用,但是其他幾位王爺見狀也想要,但唐肅宗死活不給。三位王爺覺得唐肅宗偏心,於是就作聯句紀念此事。

穎王: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

信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益王:不食千鍾粟,唯餐兩顆梨。

這裡的九仙是指唐玄宗,因為他在一次夜宴上抱過小時候的李泌,朝批一品衣則是說李泌當時受寵至極,雖不是宰相,但已經形同宰相。而張之洞化用這個典故大意就是彰顯自己的地位。

梁啓超看到這個上聯以後,按照他的博學自然是對這些歷史典故一清二楚的,沉思片刻以後便作出下聯,道是:行千裡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

此聯的前兩句是明朝畫家董其昌說的,原意是指「不行萬裡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意思一個合格的畫家要有充分的生活閱歷和淵博的知識,才能成為開宗立派的大師。梁啓超用在這裡是為了烘託自己「俠士」的身份定位,他這個回擊也是十分巧妙的,古話講「貧賤不能屈」,何況一個有志之士,所以自然不把張之洞這個王侯放在眼裡。

張之洞看到下聯以後十分讚賞,知道作出這種對聯的人必然不是一般人物,於是親自出府把梁啓超迎到裡面,一番攀談之後,兩人也都是惺惺相惜,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張之洞才屢次幫助康有為和梁啓超他們。然而儘管他們彼此欣賞,但身份畢竟有雲泥之別,互相矛盾,張之洞雖然支持變法,也積極接納西方文化尋求清朝的強大,但他畢竟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官僚,在大體上是維護現有制度的,因此當後期康有為他們開始宣揚民權思想時,這讓張之洞十分不滿。

不過總體上來說,張之洞是支持他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是他的得意門生,慈禧發動戊戌政變以後楊銳被捕,張之洞多方奔走為營救楊銳而努力,但最終因無力回天而宣告失敗,簡而言之,張之洞是無愧於歷史的。

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的時候,梁啓超又去拜訪了他一次,當時張之洞正在江夏,於是又有意出對聯考驗梁啓超,他寫道:四水江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四水就是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梁啓超略一沉吟,回作: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

張之洞讀後佩服不已,連連稱讚梁啓超說: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相關焦點

  • 一品大員張之洞險些敗給無名書生梁啓超:只因這副對聯太絕妙
    張之洞一聽,知道存心取笑自己,便不動聲色,緩緩對出下聯:「母豬肚裡,託生豬八戒,活畜生一副怪相,何苦再去高老莊!」姓朱的同僚取笑不成反而遭了一頓罵,心中又是畏懼又是佩服,忙賠禮不迭。又一次,張之洞與眾同僚會聚陶然亭。席間,大家都說要對聯助興,並一致讓張之洞出上聯。張之洞便以時人寫的詩句「樹已半尋休縱斧」為上聯。有人對了幾句,張之洞皆搖首說不行。眾人便要張之洞自己對下聯。
  • 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
  • 縣令一上聯:穿冬衣,戴夏帽,糊塗春秋,窮秀才一下聯,尷尬極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各種各樣的載體都人才輩出,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對聯,自古受到了廣大讀書人的喜愛,每每閒暇時,總要吟上那麼一副,來消磨時間,也能促進朋友間的友誼。有一次,接到了戊戌變法的領頭人梁啓超的書信,只見書信中寫道:「愚弟梁啓超頓首拜」,這本來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書信語言,但是,這張之洞卻覺得這梁啓超對自己不夠尊敬,自己是堂堂的一品大員,他一個書生,哪有資格跟自己稱兄道弟的,頓時心中甚是惱怒,當場是修書一封,寫了一副上聯,差人送去給梁啓超上聯:披一品衣,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 康熙出對聯「墨」字,下旨眾阿哥出下聯,乾隆說一字,後來成皇帝
    康熙就經常用一樣東西也就是對對聯,來考問阿哥親王們。他們是大清江山的希望,如果想要登上皇位,必定要全方面都具備。於是有一天,康熙在練習書法,想到了一個方法來考驗皇子,就是寫下了十幾個字形不一樣的「墨」字之後便深思了一會,就下令給身邊的太監拿著這些「墨」字務必送到各個親王的府中,讓他們對出下聯。
  • 才女出對聯招親,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書生智對下聯獲芳心
    張小姐知書達理,飽讀詩書,最愛吟詩作對,所以她決定用對聯來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隔天,張府大門貼出了張家的「擇婿公告」以及張小姐的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聲明只要對出下聯,就有機會成為張家的如意郎君!
  • 中國最難的對聯 泱泱中華十幾億人 百年無人能對出下聯
    但成都的府河邊還有一個很傳奇的小樓,這座樓以一副奇葩的對聯而聞名天下。  這座樓名叫望江樓,緊挨著古老的四川大學,旁邊是靜靜的府河。沿著望江樓旁邊的路走幾步就是成都著名的九眼橋酒吧一條街。  望江樓在古代的名氣來源於唐朝女詩人薛濤。薛濤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 縣令出一上聯:蠶為天下蟲,秀才立馬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馮秀才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很輕鬆就考上了秀才,街坊四鄰都稱讚他為大才子,父母對他也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馮秀才的父親不幸早逝,母親身體不好,這下家裡的重擔一下就落在了馮秀才的身上。這個馮秀才不僅是個才子,更是個孝子。為了更好的照顧母親,撐起這個家,馮秀才毅然放棄了科舉考試。無論親戚朋友怎麼勸說,馮秀才都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選擇。
  •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給出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是有名的歷史文化之邦,而對對聯就是其中一種非常經典的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對聯的故事,關於對聯,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對聯的地方也非常多
  • 張之洞:平生有三不爭
    慈禧不能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她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在辦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原則,堅守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慈禧的感受,慈禧決定破格提拔張之洞。1881年6月,慈禧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讓張之洞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
  • 鐵匠用美酒換李白的對聯,結果喝大了,只有上聯,無人能對出下聯
    青林口,白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坐南朝北打東西,你接的出下聯嗎?在唐朝時期,特別是詩文方面,湧現出了很多有名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其中最享負盛名的可能就是李白了,他可是當時唐朝的詩歌的代表人物了。
  • 10種趣味對聯:讀點有趣的對聯,做個有趣之人
    08問答聯:張之洞與梁啓超,問答之中顯智慧問答,是對聯常用的一種修辭方式。它可以將平板的陳述變為或直白或含蓄的提問,對聯形式活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副對聯生動活潑,極具畫面感,並且上下聯都是問題,下聯對上聯避而不答卻再次提問,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評釋巧對》中有這樣一副對聯:「細雨密如絲,何機可織?明霞紅似錦,無剪堪裁。」有一位學館的老師,在微雨時分有感而發,出上聯,將細雨比喻為絲,因此發出疑問:是什麼樣的織布機可以織出細雨呢?
  • 18副絕妙對聯,機智又有趣!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夜裡銅錢要象冬天蝨子越摸越多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9、 王毅之接對聯一年除夕,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福無雙至17、梁啓超妙對張之洞傳說梁啓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
  • 知府千金招親,出上聯:「孫權嫁妹,有備而來」,窮書生巧對下聯
    因此,在古代,相較於白丁,讀書人的地位往往比較高,特別是「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才子,更是達官顯貴們爭搶的對象,就像今日筆者要說的這件故事,也是如此——明朝萬曆年間,安慶府有一知府,姓孫,此人為官期間,清正廉明,剛正不阿,育有一女,在嚴格的家教之下,不僅出落的水靈清秀,才華更是一絕,因此,孫知府每每得空一人閒坐時,總禁不住哀思,常常自言道
  •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對聯愛好者對出的下聯令人讚嘆!對聯,也稱之為春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對的就是巧和取,講究的是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就曾難倒了不少對聯愛好者,之所以這個上聯比較難,主要是對聯的後半句「無葉不青,無夜不親」剛好形容了前半句的「牆邊柳,枕邊妻」。況且,對聯中的「葉」與「夜」同音,「青」與「親」近音,可謂是十分對稱。後來,有一個神童對出了下聯「籠中鳥,倉中谷,有架必跳,有價比糶(tiào)。」神童給出的這幅下聯,對得十分工整,意境也是恰到好處,讓人讀完後不禁拍案叫絕。
  • 古代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一下聯,堪稱經典
    第一位公子對出的下聯是「平原古樹一丈天」悽涼之感頓然而生,可惜與上聯清雅之意並不和諧;第二位公子對出的下聯是「高山雲霧飄松海」,高山雲霧,大氣斐然,但氣勢過於磅礴,詞義對仗也不工整;才女面露失望,看向第三位公子,只見這位公子氣質如玉,風度翩翩,只聽他緩聲對道「山間清風迎面來。」
  • 丈夫出上聯:美猴王,水簾洞,可進可出,妻子給出下聯有點意思!
    丈夫出上聯:美猴王,水簾洞,可進可出,妻子給出下聯有點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段歷史長河之中,展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傳統文化就是對聯,對聯又被稱為楹聯或者是對子,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對聯具有著很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演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吧!
  • 經典對聯!上聯:水裡蛤蟆穿綠衣,下聯太經典了
    紅紅火火的對聯一丈工整為的就是圖個吉祥,預示來年的日子喜喜慶慶,但是在古代,對聯的使用方法多種多樣。甚至很多人溝通,都是用對聯的方式,因此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和有趣的對聯。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兩個相當有趣的對聯,看了以後覺得有趣,就點個讚吧!
  • 皇帝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女子對出下聯,如同千古絕對
    今天來說一說傳統文化中的對聯,古代文人墨客格外喜歡對對子,連乾隆皇帝也非常喜歡對對子,歷史上的大文豪蘇東坡、唐伯虎、紀曉嵐等人也留有經典對聯流傳至今。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其中一字一音都是非常有特點的。根據史書記載,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 「薦讀」18幅對聯趣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橫批:上下「憑」等09王羲之接對聯一年除夕,王家大門口對聯幾次貼出幾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計,貼出一副對聯:17梁啓超妙對張之洞傳說梁啓超去見湖廣總督張之洞。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圖片:處在"惘然"狀態劇照對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對聯和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常一副好的對聯經過改寫,就能成為兩句精美絕倫的詩句,而很多詩句,從古詩詞中提取出來就是一副精彩的對聯。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