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書生對出下聯後,成初中必背詩詞!

2020-12-09 大咖說史

詩歌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大多數人說古詩詞美,其實美就美在它的凝練,越是精簡凝練的語言,越能夠將詩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能表達出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之意

所以後世對每一首詩詞都有多種賞析,甚至對其中的某一個詞,也能總結出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比如:"惘然"二字,有遺憾、嘆息的意思,也有追憶、悵然的內涵,更有許多悲喜交加的複雜情緒蘊含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惘然"二字

在《錦瑟》裡,"惘然"是對那些不可挽回的情景與事物的迷茫與惆悵,更多的是一種於事無補、有心無力的悔恨,在《發秦州》裡,"惘然"表現了杜甫無法在同谷留下的遺憾與無奈。

其實,有的時候當我們真的處在"惘然"狀態的時候,那種觸景生情的狀態以及自己無法釋懷的惆悵,真的不是"惘然"二字可以充分表達的。

所以常說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確實是有道理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就可以將情感無限延伸這是其他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圖片:處在"惘然"狀態劇照

對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對聯和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常一副好的對聯經過改寫,就能成為兩句精美絕倫的詩句而很多詩句,從古詩詞中提取出來就是一副精彩的對聯。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如若杜甫猶在,由他出上聯,我們來猜,其實有些人就有很大機率能對出下聯。

圖片:杜甫的《登高》劇照

這是其中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古詩中有上聯,但下聯愣是對不上,比如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相信很多人對這個題目不是特別了解,但如果拿出其中一句,大家一定能豁然開朗,這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後世有文學才子閒來無事將這一句詩當做上聯來對,可他們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來,直到北宋的石延年對出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

其實,李賀的這首詩句實在是經典,後來還被偉人沿用,對了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放到自己的七律詩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詩人李賀漫畫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繫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

其實晏殊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從小就非常聰明,年僅七歲就會寫文寫詩了,十四歲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還被人推薦給朝廷,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宋仁宗還在當太子的時候,晏殊就當了太子舍人。

接著,晏殊的官運暢通無阻,最後被任命為宰相,但是有人卻說,晏殊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他的一生好像也沒有特別之處,其實這就說錯了。

圖片:"宰相詩人"晏殊漫畫

因為晏殊無論是在政壇或是詩壇上,都居於中心地位,他甚至被世人稱為"宰相詩人",他經常處理完政事後,在家舉辦詩詞宴會,邀請文人雅士來參加,引導上流圈子的文人進行詩詞創作。

晏殊的詞風是偏婉約派的,比較典雅溫潤,後來也被稱為"江西詞派"。但後世有許多人說晏殊的詞沒什麼真材實料,都是無病呻吟,而且題材很是局限。

因為晏殊這一生都過得比較順暢,也沒有過什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經歷,更沒有經歷過戰爭或者田園生活,所以人們覺得晏殊的詩詞題材很受限。

圖片:舉辦詩詞宴會劇照

然而筆者認為,古詩詞就是表達詩人生平經歷、思想情感的一種媒介,都是詩人傳遞最真實的東西,所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或者是有什麼樣的生活就寫什麼樣的詩,晏殊這些詩詞雖然題材種類不太豐富,但它們也切切實實地反映了,像晏殊這一類人的真實生活中的樂趣、歡樂與憂傷。

晏殊的人生觀念就是及時行樂,他覺得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富貴自在的生活,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其實,儘管像詩聖杜甫這樣的人物,為後世留下了那麼多情感豐富、主題深刻的詩歌,但每一首詩作也都是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所以才能引發世人的共鳴。

大家都默認杜甫的詩寫好,但其實,相信他本人不一定想寫那樣反映悽苦生活的詩作呢!

圖片:杜甫漫畫

言歸正傳,晏殊有一天邀請他的朋友王琪去府上品茶,然後出了一句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讓王琪對下聯,雖然上聯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

還有"花"這個字,在下聯中也要找一個與之相配的字,比如"鳥"、"月"之類的,總之,對聯講究的是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和詞性及形式都對仗工整。

其實,晏殊給王琪出的這一句上聯,是打算用到自己作品中的,可想來想去,卻不知道該寫出怎樣的句子與之對應,所以才找來王琪想辦法,沒想到王琪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似曾相識燕歸來

圖片:邀請朋友去府上品茶劇照

王琪的這句下聯真的是沒話說,他用"似曾相識"與"無可奈何"相對應,都是成語,還用"燕歸來"與"花落去"相對應,從字句上看,十分工整,而且還掃去了上一句的陰鬱、無奈之感,賦予了這首詞新的生機與活力,使之更加具有氣勢。

晏殊對下聯甚是滿意,對王琪表達了感激之情後,就將這幅對聯寫進詞裡,創作了《浣溪沙》,這也是初中必背的古詩詞之一。

《浣溪沙》是一首感時傷春的詞作,它的意境非常悽美,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且語言十分麗婉轉,可以稱得上是晏殊筆下最出名的一首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晏殊的《浣溪沙》

這首詞的開篇寫的是晏殊喝著美酒,要填新詞時發現自己面前的亭臺樓閣仍然與先前一樣,所有的景物都未發生改變,但是時光卻流逝了,人也發生了變化,晏殊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讓周圍的景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悲愁,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而由王琪補下聯的那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僅僅十四個字,卻被後人稱讚,明代的文人楊慎更是稱之為天然奇偶。

本來花落與燕歸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景色,但是加上了"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後,整體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使得全詞除了表達傷春之情外,還多了一絲哲理蘊含在其中

圖片:花開花落劇照

花開花落是自然界約定俗成的規律,人類也無法改變,而燕子飛走後又飛回來,發現來年春天看到的還是那隻燕子,這何嘗不是一種安慰。想到這裡,晏殊內心其實也比較複雜,就在園內獨自徘徊思索著。

其實,很多詩句本來就能成為一副對聯,大家可以在平時的古詩詞中多留意一下,說不定還能用到過年時的對聯上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成名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
  • 晏殊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對出下聯,從此平步青雲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首詞入選中學課本,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幾乎人人都聽過。傳聞晏殊在填《浣溪沙》這首詞時,寫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便卡住了,想了很久都對不出下句,無奈只能擱筆。一年後,晏殊奉命到杭州辦差,路過揚州大明寺,聽聞許多文人雅士曾在寺內牆上留下詩篇,便前去遊覽一番。他讓隨從為他朗誦牆上的詩作,自己則閉目緩行。
  • 詩詞大會選手出上聯:唐伯虎,難住不少人,康震楊雨對的下聯夠牛
    最簡單的人名對上聯「李白」,下聯可對「蕭紅」。難一點的人名對有,上聯:「包文正,範文正,名文正實亦文正」。這個人名對,上聯提到了包拯和範仲淹兩個名人,下聯有人對出了:「宋公明,趙公明,前公明後不公明。」由這兩個例子可見,人名對看似簡單,往往並不容易對出。
  • 寡婦出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書生對出下聯,太暖了!
    一些景色宜人的寶地,為了彰顯出藝術氣息,懸掛上幾副對聯那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杭州西湖有個湖心亭,上面就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臺樹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下聯對「煙霞籠別墅,鶯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仔細品讀,是不是很美,很贊。
  • 上聯「地中取土,加三點以成池」,下聯被書生對出,堪稱經典妙對
    古往今來的對聯故事數以萬計,對聯在唐朝時期就有了良好發展的土壤,那時候唐詩盛行,而對聯又符合唐詩的對仗特點,又是詩詞的濃縮版,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愛和垂青。到了宋代,對聯更是炙手可熱的一種文學形式,尤其是宋朝大詞人蘇東坡、黃庭堅、陸遊、秦觀等等,都以對聯為樂,流傳出好多有趣的故事。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詩詞歌賦,還有民間的梨園戲曲,以及在象牙塔中的國學經典和智慧語錄等等。但是在傳統文化中,對聯文化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文人墨客最喜愛的藝術形式。對聯和詩詞相似,都講究對仗和押韻,所以有一定的語法性,但是對聯更簡潔,可以說是詩詞的濃縮版。
  • 宰相晏殊出了一副對聯,朋友用了一年才對出來,你能用多長時間?
    自古以來,對聯可是文人雅士特別愛玩的東西,有的對聯甚至成了千古絕對。就比如說北宋大詞人晏殊吧,他曾出了個上聯,結果朋友用了一年時間才對出來。對於晏殊這個人,我們大家應該不陌生,而他的詞作很多人也都會背誦幾首。
  • 李白喝醉寫一上聯,第二天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雖說宰相許圉師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白,但唐朝宰相就是流水席,基本上都沒有「善終」,許圉師的兒子因為獵射殺人,他密而不奏,因此獲罪,被貶為相州刺史,他的自身處境堪憂,更加不可能動用人脈去幫助李白。寫完上聯之後,又繼續飲酒,李白沒想到這自家釀造的酒度數很高,沒過多久就喝醉了,鐵匠收好上聯,將李白扶到房間裡面去休息,等李白醒過來之後,在對這個下聯。李白一醒,鐵匠就去討要下聯,李白一想都喝了別人的酒,也不好只寫一半,可他看到上聯卻懵了,他苦思了好幾天也沒有對出想要的下聯來。
  • 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才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妙對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詩詞歌賦,還有民間的梨園戲曲,以及在象牙塔中的國學經典和智慧語錄等等。但是在傳統文化中,對聯文化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文人墨客最喜愛的藝術形式。 對聯和詩詞相似,都講究對仗和押韻,所以有一定的語法性,但是對聯更簡潔,可以說是詩詞的濃縮版。
  • 上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才子對出下聯,喜結良緣
    大戶人家千金招親的消息很快遍布全城,到了才女招親那一天,許許多多想要抱得美人歸的青年才俊慕名而來,等到開始的時候,這位千金說出了自己的要求:她給出一副對聯的上聯,能對出下聯的就能和她成親;女子的上聯是:青天白日,進退兩難。這一聯一語雙關,才女這麼出對也有幾分不滿和無可奈何的意味。
  • 罵人不帶髒字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牛人對出什麼下聯
    五代後蜀主孟昶是第一個在桃符上寫對聯的人,後人便用書法與桃符相結合成了對聯,隨著後世的發展,對聯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以用來祝福,甚至可以用來罵人。比如說唐代浪漫詩人李白,作詩堪稱一絕,對聯也對得很好,常常能把人對得啞口無言。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詩詞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實是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優美而具有內涵的藝術,其短小的篇幅,既不會使之像很多駢賦一般空洞無物,卻能具備駢賦的形式美和音樂美,且有過之而不及,特別是詩詞中的對仗,更是凝詩人之心血。
  •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經典
    知府大人提出的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乍一看頗有刁難、奚落之意的上聯卻被人輕鬆對出,並且下聯堪稱經典,這是怎樣的一副對聯呢?一、對聯裡面的「情緒」我們都知道,古代詩詞以唐宋為興。在唐朝與宋朝我國的古詩詞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並且分出了很多的派系,比如,豪放派、婉約派、花間派等等,而這些詩詞的「門派」主要就是通過寫作的手法、使用的字詞,以及表達出的情緒綜合評價而來。唐後主李煜就是花間派的代表之一,內容多為歌詠旅愁閨怨、愛恨別離,用情真摯,如果用現代的說法來解釋,就是擁有極強的代入感,讓人產生一種靈魂溝通的效果。
  • 才女出對聯招親,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書生智對下聯獲芳心
    張小姐知書達理,飽讀詩書,最愛吟詩作對,所以她決定用對聯來選擇自己的如意郎君,隔天,張府大門貼出了張家的「擇婿公告」以及張小姐的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聲明只要對出下聯,就有機會成為張家的如意郎君!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迴文聯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上聯就是典型的迴文聯,所謂迴文聯,就是正著讀和倒著讀是一樣的意思,那麼下聯也要正讀倒讀意思相同,所以創作難度還是很高的。現代人喜歡玩迴文聯,其實古人也很喜歡玩,而且玩的難度更高。
  • 狀元出上聯,全都是寶蓋頭,有三層意思,宰相的下聯更經典
    接下來所要說的,是一位狀元和宰相對對聯的事兒。明朝後期,萬曆年間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大臣,叫葉向高,做官一直做到了內閣首輔。由於明代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但內閣首輔的權力甚至比宰相還大,所以萬曆年間葉向高曾一人主持內閣機務達7年之久,所以葉向高也被人稱為「獨相」,意思就是單獨一人的宰相。話說有一年,葉向高回老家福建,在得知本地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之後,他決定去狀元郎翁正春家看看,順便認識一下。
  • 朱元璋出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接出下聯,為何被殺?
    有一天,朱元璋來到舊縣獅龍橋酒館要飯,碰巧有幾位舞文弄墨的書生在酒館吟詩喝酒,見到門口來了一個化緣的和尚,有人提議大家圍繞化緣和尚進行即興作詩,輸的要罰酒。書生們一口答應這個比賽,提議的書生略微思考之後,率先吟出一首詩「一輪明月掛枝頭,長絲垂地飄悠悠。晚風一陣吹過來,枝擺影斜露光溜。」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包含的是人生的真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於《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作者是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晏殊。他創作的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詞?這是學懂這句詞最起碼的一個方面了。
  • 縣令出一上聯:鴻是江邊鳥!秀才對出一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姓馮的書生,這位書生從小就天資聰慧,長大後更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對對子,從小到大就沒有他對不上的上聯。隨後更是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可謂是春風得意。大家都認為馮秀才以後肯定有出息,是個當官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