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日本很多公司職員在新年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非但沒有積極工作,反而決定辭職,因為避免不愉快或者不好意思提出辭職,許多人選擇「代理辭職」。
一家律師事務所表示,僅6日當天就收到50個委託代理辭職的電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有一名辭職的員工表示,他不想去上班,是因為自己去年一直為人際關係苦惱,加上休了長假,更不想去上班了!
其實,這些人並非不想去上班,而是患了「假期症候群」!
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
有一名大學女生,她說,她在家裡玩了一個寒假,快開學了,特別害怕再次回到學校。
她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在學校很孤獨,做什麼事都是自己一個人,跟室友關係也不太好,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所以,特別害怕開學。
這位學生,就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因為害怕孤獨,所以想沉浸在假期的一個人世界裡。可是,我們生存在社會,始終得面對外界的人事物,這是很難逃避的。
所以,在面對假期症候群,我們不應該任由其蔓延,而應該積極面對。下面,給大家三個方法:
1.學會緩解焦慮和做自我激勵
剛開工,有些焦慮是正常的,輕度焦慮能夠讓你工作更專注。但焦慮感太強,就影響工作了。
像前面講到的日本職工,假期過後不想回去上班,就嚴重了!
該如何緩解呢?就拿他所講到的人際關係不好來說。他所說的人際關係不好,是真的嗎?是所有同事都對他態度很差?還是自己腦海中的幻想?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告訴我們,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反應決定。
也許在工作中,同事因為利益關係,和你起了紛爭,但是這是正常的競爭現象,如果你覺得是針對自己,因此不想面對,你的職場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其實,心理學有個詞,叫「自證預言」,你覺得人際關係不好,很可能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會如你所願!
怎麼辦呢?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競爭,競爭並非全是壞事,它會激勵你奮勇向前。其次,學會自我激勵,你是最棒的,你能夠積極迎接挑戰,並在挑戰中勝出!
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並以正面的心態面對工作中遇到的人事物,我們才能避免假期症候群。
2.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
我們在職場中,人際關係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完成工作。如果你的工作都沒做好,再好的人際關係也幫不了你!
所以,回到公司,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好是第一位的!
一個假期過去了,我們也會有不少積壓的工作要處理,應該要把最緊急的工作處理完畢。
不要過多沉浸在假期的愉快上,也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同事關係中,在焦慮的時候,多埋頭做事,先把事做好,焦慮也會在行動中慢慢緩解!
所以,想要度過假期症候群,把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3.循序漸進,合理制定計劃
新年剛過,我們很多人都會給自己立各種flag,如今年讀多少多少本書,賺多少多少錢,減多少多少斤……
新年第一天工作,領導通常會給我們布置新一年的工作任務,例如,銷售額要翻倍,客戶的人數要增加多少人,產品的質量要提升……
我們千萬不能被這些大計劃所嚇跑,我們可以把這些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一個接著一個去做,循序漸進去做,別一下就給自己巨大壓力!
例如,第一天,我們先做點輕鬆的工作,適應一下工作氛圍,讓自己慢慢回血,第二天開始,慢慢增加工作任務,以至於達到正常工作水平,只要我們熬過剛開始那段時間,我們就能夠慢慢回歸到原來工作的狀態,走出假期症候群。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假期綜合症」,要更好地面對,我們首先要學會緩解焦慮和自我激勵,其次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中,第三是循序漸進,合理制定計劃。
大家還有什麼應對假期綜合症的妙招?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李思維,策劃天使弟子,棄醫從文作者,利他思維愛好者,專注培養利他思維,分享個人成長和職場乾貨,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