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生吳迪:醫生要敢於面對生命之重

2021-01-1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小小的手術間,承載了患者和家屬對「生」、對健康的所有希望。31歲的吳迪作為北京中醫醫院骨科的青年醫生,每天都忙碌在臨床一線,「奔跑」在手術臺旁,成為與生命賽跑的「馬拉松」選手,為的只是換得患者的健康,看到患者的微笑。

由於骨科的特殊性,在完成病房患者管理和門診工作的前提下,醫生們更需要完成骨科手術這項艱巨任務。每天早晨7點,北京中醫醫院骨科全體醫護人員就已經陸續到崗,7點20分開始晨交班。作為住院醫師,吳迪更是要在晨交班之前,獨自先完成患者的查房工作,才能在交班之後全科查房時,向上級醫師及時匯報患者的第一時間病情,以便患者獲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

門診的工作在非手術日進行,吳迪每天要看80到100位門診患者,他總是那麼和顏悅色,儘可能在短時間內為患者解答更多的疑問。此外,吳迪還要承擔手術任務。有時候,一臺骨科手術常常會做很長時間,有時一臺腰椎後路多節段手術需要3小時左右,有時甚至可能超過6小時,一天內要做三五臺手術也是常態。若是遇上兩個手術相銜接,醫生們半夜「下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飯。要是遇到病情較危急的患者,還需要做「急診」手術,即使休息在家,也要趕回來參加手術。

吳迪在骨科工作的這4年裡,每天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您好點了嗎」「您還哪裡不舒服」,而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您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患者最願意看到吳醫生「憨憨的」微笑,最喜歡聽到吳醫生真誠如「家人」一般的話語,他總會讓人感到溫暖,總會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吳迪看來,病房的管理絕非就是每天看看化驗單、看看檢查結果、給傷口換換藥那麼簡單,病房的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而對「人」的管理,絕不僅僅局限於疾病的治療。「我們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健康,我們甚至要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以及社會關係,從而全方位了解我們的患者。『治』不僅要治療疾病,還要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患者內心建設,只有這樣全方位的治療,患者才能最獲益」。

「其實我的患者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朋友,但當他們來到我身邊,向我投來期待和信任的眼神時,我的內心就會變得柔軟,我就願意把他(她)們當做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家人一樣」。雖然吳迪犧牲了很多陪伴朋友和家人的時間,但他總說自己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了更多的「朋友」和「家人」。

骨科是高醫療風險科室,骨科醫生所面臨的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相對較高,但當為患者解除了病痛,患者和家屬滿意而歸時,吳迪說,他的內心總會湧動著無限的幸福。他覺得,一個醫生的成就不能光看他的技術有多精湛、知識有多淵博,更要看他能不能敢於擔當、勇於擔當,敢於承擔責任、勇於面對生命之重。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相關焦點

  • 青年醫生突圍之戰
    醫生在遇到錯綜複雜的臨床問題時,常會覺得千頭萬緒,倍感緊張和壓力。專家級別的醫生卻能夠憑藉自己系統化的臨床思維和經驗通常能從容面對。而作為一名自信的青年醫生,可能多會發出像北京協和醫院某住院醫一樣的感慨:Professors have experience, we have evidence!
  • 《2020青年醫生薪酬報告》:再選一次,我還要當醫生
    根據該公司的一項研究,21%的醫生曾因疫情而經歷過減薪或強制性無薪休假。 為更真切地了解醫生的薪酬變化,美國醫學網站Medscape在2020年2月11日之前收集了來自30多個專科的17461位醫生的數據,其中包括3200多位40歲以下的青年醫生,並形成《2020青年醫生薪酬報告》。
  • 葛文德《醫生三部曲》:生命之思與醫學之悟
    打開葛文德的檔案袋,你會發現,這位天才並非純正的美國佬,而是印度移民的後裔,從照片上看就是一個印度文藝青年的範兒。他的父母都是醫生,符合美國人「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講究醫學世家)的傳統。葛文德的書映射的是他的生命之思與醫學之悟。在葛文德看來,醫學之美在於思維之花的綻放,從不思(老師教,學生練)到尋思,從淺思到深思,從順思到反思,從技術之思到哲理之思。
  • 醫師節之際記者走近青年醫生、醫學生群體 看他們如何走好從醫這條路
    4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青年突擊隊榮獲中國青年最高榮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這支突擊隊共有隊員798名,90後隊員佔比超過四成。「拿到榮譽的那一刻,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但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葉炳珏告訴記者,武漢之行的收穫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在80後醫生群體中,成長也是回顧戰「疫」經歷時繞不開的關鍵詞。
  • 星雲大師: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古德說:「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基本上,會信仰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其因緣。尤其對生命的意義要有一些了悟,能對生死無所掛懷,才能坦然面對疾病,而不是心生排斥、恐懼、憂愁,如此心的動念,只會加重身體的病情。談到身體上的疾病,可以說種類繁多,例如光是眼耳鼻舌身就有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皮膚科,以及心臟科與肝脾肺胃等內科。
  • 修行人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所以,色身有病並非絕對不好,病也是入道的因緣,有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有病才知道凡事要及時成辦;疾病固然給人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人生意義。說到生病,其實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孰能無病?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誰能免除?
  • 星雲法師: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所以,色身有病並非絕對不好,病也是入道的因緣,有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有病才知道凡事要及時成辦;疾病固然給人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人生意義。說到生病,其實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孰能無病?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誰能免除?因此關於如何治療疾病,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要懂得預防,與病保持距離,萬一生病了,也要能「與病為友」。
  • 治病更要治心 《青年醫生》再度拋出重磅話題
    治病更要治心 《青年醫生》再度拋出重磅話題 2014-11-28 16:00浙江衛視官網 視頻:任重王陽張鐸杜江《愛之聲》曝幕後花絮MV雲集任重、張儷、張鐸、王陽及新人張佳寧、杜江、周放等一眾青春靚麗演員陣容的醫療劇《青年醫生》播出過半,鋪陳開來的劇情也不斷以精彩的話題、細膩的情感及貼近現實的話題而引發觀眾的共鳴與熱烈討論。
  • 【佛經開示】星雲大師:面對疾病,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
    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古德說:「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基本上,會信仰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其因緣。尤其對生命的意義要有一些了悟,能對生死無所掛懷,才能坦然面對疾病,而不是心生排斥、恐懼、憂愁,如此心的動念,只會加重身體的病情。談到身體上的疾病,可以說種類繁多,例如光是眼耳鼻舌身就有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皮膚科,以及心臟科與肝脾肺胃等內科。
  • 《青年醫生》開播獲贊 小鮮肉行業劇萌萌噠
    尤其劇中「萌醫」及各種小鮮肉,非常奪人眼球,微博中也有醫生表示,「小鮮肉行業劇萌萌噠,其實我們醫院萌醫也很多哦。」小鮮肉、軟妹子持手術刀,萌醫也可以很專業《青年醫生》講述了一群青年醫生在急診室面對世間百態的故事。如果你將它定義為純粹的行業劇那就太小瞧了,開播便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連環車禍現場」,傷員眾多,救護車、警車響成一片。
  • 張佳寧《青年醫生》細膩演技獲贊 成創可貼女孩
    張佳寧《青年醫生》飾艾小天    搜狐娛樂訊 趙寶剛新劇《青年醫生》正在北京、浙江等衛視熱播,因為一張「青年牌」,劇集的整體氣氛顯得不那麼嚴肅。初入急診科,各種不服與不願的表情和心態,赤裸面對醫院生命搶救最前線的各種奇事異人、驚險狀況,艾小天的錯愕不已,從張佳寧那雙大眼睛一瞪一眨、嘴巴一哈、表情一呆的表演空間裡,將一個小小實習生的屌絲狀態詮釋得入木三分。而張佳寧本身健康樸實、天真純潔的性格,與劇集中艾小天這個人物所擁有的呆萌純真特色也是相當吻合,通過她的純樸塑造,艾小天的角色魅力一下就能深入觀者內心。
  • 在兒科醫生緊缺時代,華西如何培育青年醫生?
    「不做是百分之百死,但是做了手術會有一線希望,」胡廷澤面對壓力沒有猶豫。當時華西醫院的吳和光老院長頂著壓力,在取得家屬同意後籤下了字。現在已經很常見的呼吸機、監護儀這些搶救設備,在當時通通沒有, 連嬰兒專用的麻醉插管,都是吳老院長協調麻醉醫生特製的。
  • 協和青年醫生究竟是如何戰鬥的?看看趙久良就知道了
    19年後的今天,趙久良成了同事口中「不得了」的青年醫生,患者心中醫術高超、平易近人的好大夫。還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二屆「協和傑出青年」獎得主。因為傑出,外界給了趙久良不少光環。但作為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醫生,趙久良卻說自己只是協和青年醫生中的「大多數」,「我所做到的都是協和醫生應該做到的基本標準。」
  • 領導幹部面對失誤要敢於承擔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幹部要發揚擔當精神,必須做到「五個敢於」,其中之一就是「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省委書記謝伏瞻在全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暨省「兩委」委員培訓班上再次強調,領導幹部「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
  • 【戰地日記】衛生健康青年:因為是醫生,所以選擇承擔
    原標題:【戰地日記】衛生健康青年:因為是醫生,所以選擇承擔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鬥爭,衛生健康青年自覺行動,積極請戰!他們將危險、勞累拋在身後,加班加點、挑燈夜戰,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從以下三封信函中,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光潔、明亮的醫者仁心。
  • 內地好看的醫生電視劇有哪些 12部國產醫生題材電視劇推薦
    國產醫生題材電視劇推薦:近幾年,好看的醫生題材電視劇也播出了不少,大都講述的是醫生這個職業的偉大和困難之處,下面整理了12部內地好看的醫生電視劇,喜歡的不要錯過了。第5部:《產科醫生》  簡介:《產科醫生》講述了醫術高明的海歸醫生肖程與實習醫生何晶在既是名利場又是生死線的第一產科共同見證生與死,愛與責任,一起成長蛻變,從排斥到相愛的感人故事。
  • 《兒科醫生》熱播 看青年醫生戀愛模式如何升級
    ,有愛情,有友情,讓兒科醫生的形象在觀眾心中更加深刻,拉近了醫生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工作與愛情交織  吸引年輕觀眾《兒科醫生》匯集了羅雲熙、孫銥、凌瀟肅、曾黎等多位實力演員,整體劇情講述了兒科醫務工作者在救助患者搶救生命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一系列生死考驗和情感糾葛。
  • 醫生蹲地30分鐘託舉生命
    中國青年網成都2月3日電(記者 李崗 實習生 羅瀾)「千言萬語都形容不了我心中的感激。當時值班超聲醫生楊桃說。「情況危急,必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張蘭醫生和陶新梅醫生火速趕往手術室。
  • 醫生是白衣天使,孩子,想當醫生,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但,媽媽想告訴你:醫生是一份神聖的職業,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如果要當醫生,你必須具備這些:對生命心存敬畏作為一名醫生,要對生命心存敬畏之心。世上的一切,像天上飛的鳥,陸上跑的馬,水裡遊的魚,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尊重它們。只有對生命心存敬畏的人,才會珍視生命,不放過任何一次救治患者的機會。過硬的技術醫生是治病救人的職業,必須技術過人。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醫生徐心坦:敬佑生命守初心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看到一個個小生命救過來,付出多少都值了。」「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多年來,濟醫附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徐心坦一直以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精神守護著孩子的健康,贏得了廣大患兒家屬們的一致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