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漂泊在外,孤獨和思鄉的情緒時常會縈繞在身邊,也正是因為如此,古人留下很多抒發孤獨情緒的詩句,比如馬戴的「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蘇軾的「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都是描寫詩人身在外地思念親人的孤獨情緒。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篇《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也是詞人獨自漂泊異鄉寫下一首詞。
這首詞的作者是柳永,自從科舉落第後他便一直四處漂泊,當他48歲時來到湘中地區,在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獨自佇立在夕陽之下,想起了昔日的故人,寫下這首詞: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上片描寫秋景。「望處雨收雲斷」三句,寫憑欄望遠。詞人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蕭疏的秋景,雨停了,雲盡了,秋光無限。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寫悲秋情懷,宋玉是屈原之後的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很多,流傳最廣的作品是抒發悲秋情緒的《九辨》。詞人面對黃昏的蕭疏秋景,自然會引起悲秋的感慨,自然也會想起千古悲秋之祖宋玉。
「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這幾句非常細緻的描寫秋景,極富詩意。「輕」、「冷」二字,寫出了清秋季節的悽清沉寂之感。「蘋花漸老」的「老」字極富感情色彩,既寫出了蘋花的凋殘景象,又寄寓著詞人流光易逝、朱顏漸老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也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看到這蕭瑟悽寂之秋景,自然就倍感傷懷了。
「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兩句,與首句相呼應,使「憑欄」、「目送」的沉思凝望有了明確目標,原來詞人憑欄望遠是由於思念古人啊!
下片抒發對古人的懷念之情。「難忘」二字引起下片,將對故人的懷念自然過渡到對故人的回憶。那時,他們定期相聚,飲酒作詞,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
「幾孤風月,屢變星霜」,這是由回憶轉入現實的慨嘆,他感嘆歲月變遷,時光流逝,自己好幾次辜負了那尋歡作樂的青春時光。「風月」,指男女情愛。「星霜」指星辰的移動和氣候的轉涼,這裡以秋季慨括四季。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詞人在這裡懷念朋友,但他們與詞人遙遙相隔,遠在湘水一帶。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兩句寫思念成空的無可奈何。「雙燕」是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的,詞人與友人慾通音訊,無人可託,而一個「空」字寫出了詞人盼友人歸來,卻一次次落空的失望情緒。萬般無奈之下,詞人只能黯然相望了。
「斷鴻聲裡,立盡斜陽」,這一句描寫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他獨自一人,久久地佇立在孤雁聲和殘陽之中,沉浸在無盡的思念和孤獨中。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脈絡井然,有效地傳達了詩人感情的波動。同時將所有景色都用來襯託自己的孤獨感,讓人讀來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