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中的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

2020-12-16 文學愛好者小K

大家好又見面了,小編最近幾天迷上了佛道二家的世界觀,今天跟大家把佛道的大世界觀做個對比,先從三界說起。

佛教: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共計二十八天

道教: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六重天、色界十八重天、無色界四重天,三界之外還有四梵天、聖境四天,合計三十六重天。

欲界

佛教:

欲界六重天(六欲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其中,四大王天和忉利天在須彌山以下,依地而住,屬於地居天;其餘諸天在須彌山以上,依空而住,屬於空居天。

道教:

欲界六天依次為:太皇黃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重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

色界

佛教:

色界十八天(十八梵天)

1、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2、第二禪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3、第三禪天(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4、第四禪天(四禪九天):

凡夫四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

五淨居天(五不還天):無煩天(無造天),無惱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阿迦膩吒天)。

道教:

色界十八天依次為

虛無越衡天、八極蒙翳天、赤明和陽天、玄明恭華天、耀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靖天、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元載孔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黃孝芒天、太黃翁重天、無思江由天、上揲阮樂天、無極曇誓天。

無色界

佛教:

1、空無邊天(空無邊處)

2、識無邊天(識無邊處)

3、無所有天(無所有處)

4、非想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處)

道教:

無色界四天依次為: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

四梵天

四梵天(後四天、四民之天)依次為:無上常融天(太虛無上常融天、常融天)、玉隆騰勝天(太釋玉隆騰勝天、太釋天、玉隆天)、龍變梵度天(龍變天、梵度天)、平育賈奕天(太極平育賈奕天、賈奕天)。

有時候三界二十八天與四梵天合稱為三界三十二天,但其實四梵天在三界之外。三界三十二天分別為東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

三清天依次為:

太清境大赤天(火赤天、離恨天、梵行太清天):道德天尊(神寶君、太上老君)所居

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靈寶君)所居。

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天寶君)所居。

三清天之外是大羅天,也就是所謂的第三十六重天,是最高的境界。在某些語境中,大羅天可包含三清天,或者是三清天的總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

內容來源於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小編只把二家做了一個對比如有對各天,感興趣的小夥伴可自行查閱資料文獻。

相關焦點

  • 小說中總說跳出三界外,三界是哪三界?三界外又是哪裡?
    中國佛教和道教都有三界這個概念,具體是誰先提出來的,這個沒法考證,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佛道兩家的宇宙觀有很多融合的部分,肯定有互相借鑑融合的地方,這個就不多說了。
  • 道教構建的仙境:三清天和三十六天
    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叫作仙境,傳說三清天是道教至高神三清所居住的最高天界。三清天以下有三十三天,為各種神仙所居住。 此外,道教還有十洲三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更有傳說中的崑崙仙境和蓬萊仙境,如夢如幻,吸引人心。
  • 玉皇大帝住在第幾層天?認識佛教的宇宙觀之三界二十八天
    「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分的三個階級,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稱「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是都屬於迷界,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為聖者所厭棄。 《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五行」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們指的是道家代表著自然界萬物形成的一種物質觀和相互關係,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
  • 玉帝是三界之主,但天地有六界,另外三界在誰的手裡?
    (古今說客第2期)文/雜談說客玉帝是三界之主,但天地有六界,另外三界在誰的手裡?在眾多神話當中,玉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著三界所有的事情,權力無邊,有諸天宗王的稱謂。仙、佛、聖、人、陰曹、神無一不知曉其名諱。因為按照生靈的不同,將天地劃分為了三界,即九天仙界,凡塵人界,幽冥鬼界,此乃三界。但實際上,天地間存在的生靈卻又六類之多,分別為:神、魔、仙、妖、冥、人 。
  • 佛教: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層層不同,各有凡聖
    ,從字面上來說,也是表示天的外面還有天的存在。然而許多人只是知曉」三十三天「,可對於佛教中的二十八天一無所知,其實二十八天乃是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共同組成,今天便為大家一一介紹:02欲界六天
  • 神話小說:天庭,地府,神話傳說中存在三界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說起神話小說,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在神話之中關於三界的說法。在神話小說之中,天地人三界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屬於中國有人的神話世界,也為眾多小說的世界觀創造了最堅實的基礎,那麼在神話之中,天庭地府究竟代表著什麼呢?
  • 《西遊記》中,「三界」指哪三界?三界之外又是什麼地方?
    今天和讀者朋友們一起討論《西遊記》中的世界,在書中明確的提出了一個「三界」的概念,三界是指哪三界呢?三界之外又是什麼地方呢?   孫悟空修道,最初目的是什麼?就是怕死,想長生不老。要如何才能不死?只有三種存在可以做到:佛、仙、神聖。孫悟空在菩提老祖座下修成大道後,就超越了生死。
  • 人一定能勝天嗎?
    「人定勝天」,這個成語常被解釋成「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人」即指人類,「定」是一定能夠的意思,「勝」為戰勝,「天」是指自然,「人」是句中的主語,「定」是助動詞,「勝」為謂語動詞,「天」為賓語。實際上這並非唯一的解釋。
  • 請問法師:「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
    請問法師:「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答:「三界導師」,這個三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 正月初九,拜天公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大帝又叫天公,因此正月初九又俗稱「天公生」或者「玉皇會」。 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
  • 淨空老法師:無色界天不是真正的涅槃
    佛法用乘來做比喻,像車一樣,佛法可以幫助我們超出三界,就好像我們乘車能夠遠行,取這個意思。三界就是六道輪迴,說三界、說六道意思完全相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六層天,他化自在天以下有六層天,包括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地獄,這些都是屬於欲界。因為他們沒有離開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所以稱之為欲界。欲界愈往上去,五欲愈淡薄,愈往下面去就愈嚴重,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啥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資料圖) 佛教中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出三界呢?這是佛門弟子日夜以求的根本問題,修學佛法若不出三界,不解脫生死輪迴,學佛就沒有達到學佛的宗旨,既然如此,該如何修?如何行才能出三界呢? 諸位同參們!三界中的欲界(梵語kama-dhatu),共有六天,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此六欲天有飲食之欲、男女之欲、乃至五欲之樂,欲解脫欲界之境,必須從飲食、男女、乃至五欲之樂淨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 科普仙俠劇中三界、六界、四海八荒是哪些地方的統稱
    (六界)或四海八荒安危,也離不開神魔之爭,這讓很多追劇的朋友覺得有點分不太清,劇中的那些地方統稱到底指的是哪裡,三界、六界、四海、六合、八荒都指的是什麼地方呢? 經查證發現,這些詞大多來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或道家術語,「三界」是道教術語,屬於道家神話體系,道家所說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個世界或是宇宙範圍。
  • 正統道藏太玄部《太上洞玄靈寶天關經》
    太上洞玄靈寶天關經大道,妙用也。有太易,未見氣也。太初,氣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且氣形質三具,而未相離散,曰混沌,是萬物未分判也。輕清為天,重濁為地。故造天地章云:老君者,乃天地之根本,萬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故立乎不疾之途,遊於無待之場,御空洞以升降,乘陰陽以陶涎,抱無名之大樸,乃善貸而成焉。
  • 老天爺、玉皇大帝、天公是同一位尊神嗎?正月初九很特別
    昊天上帝就是最早對「天」的尊稱。據記載唐朝以前禮法典章制度的《通典》所述「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自周朝到唐朝,歷代國家祭祀的正統最高神就是昊天上帝。
  • 道教三清住三清天,大羅天住誰,大羅神仙指怎樣的神仙
    道教三清住三清天,大羅天住誰,大羅神仙指怎樣的神仙大羅,意為一切空間永恆逍遙。大羅神仙即超脫一切時空,永恆逍遙的仙人。大羅神仙中的大羅是學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道教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羅天。也就是所有大羅神仙共有的一層天,是與三清天一個層次的,但又比三清天廣闊。下面便是描述大羅天的具體依據:《九天生神章經》介紹三清天是以無先、無上的意義,自然居於天界最高處。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跟佛學有點關係的,它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說到這句俗語,很多或許會感到有些陌生。畢竟這句俗語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機率很低,我們都是身在塵世之中,超脫萬物的境界很少人能感悟到。
  • 天月龍虎丹法
    修真法門千萬種,佛道醫儒武,吃齋念經,參禪打坐,服氣辟穀,求籤問卜,茅山捉鬼,湘西巫術,泰國佛牌,等等,凡事專為人們的一些俗事而為的術術均為小術,非修真成仙佛道果之大道。所以媚術也只是小術而已。眾多法門中,唯有金丹大道才是修真中最快捷,也是可以今生成就之法。其他法門均為鏡花水月,只是個人天資使許多人無法自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