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朗讀:曹植《七哀詩》

2021-02-23 唐詩宋詞朗讀者

點上方「唐詩宋詞朗讀者」,再點擊「關注」。

這裡是朗讀者的聚集地,你來朗讀,你來傾聽!

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

用你最深情的朗讀

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

期待,期待,期待

你的朗讀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灑下的光芒在樓上遊移不定。
樓上有一位哀愁的婦人,正在悲哀的嘆息。
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
丈夫離開超過了十年,妾身常常一個人。
夫君像是路上的輕塵般飄忽,妾身像是汙濁的水中的淤泥。
浮塵和沉泥各自相異,什麼時候才能相互匯合相互和諧?
可以的話,我願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
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麼可依靠的呢?

(1)七哀:該篇是閨怨詩,也可能藉此「諷君」。七哀作為一種樂府新題,起於漢末。
(2)流光:灑下的月光。
(3)餘哀:不盡的憂傷。
(4)宕(dàng)子:蕩子。指離鄉外遊,久而不歸之人。
(5)逾:超過。
(6)獨棲(qī):孤獨一個人居住。
(7)清:形容路上塵。濁(zhuó):形容水中泥。「清」、「濁」二者本是一物。
(8)浮:就清了。沉:就濁了。比喻夫婦(或兄弟骨肉)本是一體,如今地位(勢)不同了。
(9)逝:往。
(10)君懷:指宕子的心。良:很久,早已。

詩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婦被遺棄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於路人」、「殊於胡越」。詩人有感於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願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悽惶之感。全詩處處從思婦的哀怨著筆,句句暗寓詩人的遭際,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意旨含蓄,筆致深婉,確有「情兼雅怨」的特點。

  這首詩的起句既寫實景,又渲染出悽清冷寂的氣氛,籠罩全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運用了「興」的手法帶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婦獨倚高樓,對影自憐,思念遠方的夫君。月照高樓之時,正是相思最切之際,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婦的縷縷哀思——曹植所創造的「明月」、「高樓」、「思婦」這一組意象,被後代詩人反覆運用來表達閨怨。明月在中國詩歌傳統裡,起著觸發懷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光月夜,會撩起詩人綿綿不盡的思緒,勾起心中思念怪掛懷的人或事。

  次兩句「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運用了「賦」的表達方法,承接上兩句直接點出該詩的主角——愁思婦的情懷——悲嘆和哀傷。當皎潔的明月照著高樓,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輕輕晃動著,佇立在高樓上登高望遠的思婦,在月光的沐浴下傷嘆著無盡哀愁。因為思念良人而不得見,甚至音訊亦不能通。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賦」的表達方法。

  第五、六句「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也是以「賦」的方法來表達的,但是以問答的方式來達到「賦」的表達效果的:「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直截了當,乾脆利落,明白如話。曹植接著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牽引出怨婦幽幽地敘述悲苦的身世,這同時也是曹植牽動了對自己崎嶇境遇的感慨。從明月撩動心事到引述內心苦悶,曹植寫得流暢自然,不著痕跡,成為「建安絕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承接上文,繼續以「賦」的手法表達。思婦訴說她的孤獨和寂寞:「夫君已遠行在外超過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獨自棲居。」透過思婦的訴說進一步描述思婦的哀嘆,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運用了「比」的手法進一步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將夫君比喻為路中的清塵,將自己比喻為汙濁的水和泥,喻意兩人相差太遠,難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對己不屑一顧,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曹植於此自比「濁水泥」的棄婦,「清路塵」指的是曹丕曹睿。曹丕繼位後不再顧念手足之情,疏遠甚至防範著自己的親弟。曹睿稱王時,曹植多次上表上書自試,終究無法獲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濁泥和清塵的遠離相互映照,襯託出和兄長侄子形勢兩異的遙遠距離。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承接上文,同時以「比」和「賦」的手法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清塵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機會是渺茫的。浮沉是比喻,點描出不能諧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是運用了「比」的手法表達思婦的心志。思婦見棄,不單不以怨報之,反而願意犧牲自己:「可以的話,我願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思婦對夫君何等的忠誠和忠貞!為了得見夫君,不惜將自己比喻為西南風,化入君懷!曹植盼望著骨肉相諧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獻功。所以他說但願能化作一陣西南風,隨風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長侄子的懷抱。

  第十五、十六句「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運用了「賦」的方法表達思婦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懷,思婦的思念就象那縷飄逝的輕風,結尾的這縷輕風與開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構成了一種幽寂清冷的境界。思婦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過十年了,音訊全無,「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麼可依靠的呢?」哀怨之情,直透長空。這兩句的表達非常直接,正是「賦」的典型手法。曹丕曹睿始終防備懷疑曹植,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抱負就不能實現。

  該詩通篇表面上描寫思婦訴說被夫君遺棄的哀怨情懷,實際上暗喻自己被長兄疏遠排斥的苦悶和鬱抑,這是另一種意義上運用了「比」的表達方法,這是詩人更深層的自況自喻。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是三國魏曹植《七哀詩》裡的名句,這是堅決而執著的持守誓言。獨守十年,沒有沉淪和頹廢,思婦依舊祈願自己化作長風,隨風而去,與君相依,這是思婦此生唯一的期待。子建也是如此。他在認清無常荒誕的命運之後,並沒有放棄初衷,而是「長懷永慕,憂心如酲」(《應詔》)。

  曹植以棄婦自比是其後期詩歌的特色之一。除了這首,其他如《浮萍篇》、《雜詩》等詩裡皆有怨婦形象的運用。曹植這首裡的棄婦,就是用作象喻的。曹植具有致君為國的理想,不僅是曹植個人的志向,同時也是當時整個時代的風氣反映。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獲得君主的賞識任用,那便全無施展才能抱負之機,沒有辦法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樣的君臣關係,就彷佛那個時代全心託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離棄,那就是沒了依傍的怨婦,失去生存的價值以及生命的重心。

朗讀,陶冶情操,升華修養!

提示:您也可來朗讀!

步驟:1.關注公眾號 >2.回復詩詞名(如「水調歌頭」「沁園春·雪」)或詩人名字(如「李白」「杜甫」)或數字(1至9)查看內容 >3.發送您的語音或視頻朗讀

相關焦點

  • 大家 | 童嶺:釋曹植《七哀》詩「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句
    這是收在《文選》「詩」卷二十三「哀傷」類下曹植的一首名詩。歷代傳本中文字差異並不多,唯最後一句,通行本多做「賤妾當」。今據清人丁晏考證,改為「妾心將」(《曹集銓評》,文學古籍刊行社1957 年版)。「七哀」作為一種樂府新題,起於漢末(本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說)。「七」本身在昭明太子《文選》裡就單列一門,其下收枚乘《七發》、曹植《七啟》和張協《七命》三種。
  • 曹植這首《七哀詩》,為入君懷,願化成風,開頭和結尾均千古流傳
    曹植,字子健,是魏晉時期著名詩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的父親是一代梟雄曹操,兄長為魏文帝曹丕,他一出生,便擁有著顯赫的地位,然而,這樣的地位,並未給他帶來多大的愉悅。在其父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他對這位曾經和自己有過儲位之爭且才華橫溢的弟弟頗有忌憚,故而對他處處提防,始終沒有重用他,於是,曹植縱然有一身政治抱負,但是,卻沒有實施的舞臺,連番的打擊,使他的心中悲憤不已,於是,在這樣的心情下,他寫下了這首《七哀詩》,借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怨恨,來暗示自己與兄長曹丕的疏遠,以及抒發自己仕途不順的苦悶。
  • 曹植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千古流傳 我們都曾聽說過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三國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與曹操、曹丕父子三人被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曾稱讚其才華「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這首《七哀》詩是曹植的代表作,尤其是詩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一句被作為愛情的至理名言千古流傳,廣為後世傳頌,我們都曾聽說過!七哀——曹植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 曹植最經典的十首詩詞,你讀過幾首?
    《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這首詩寫的很悽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蕩子婦,以一名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簡直比路人還陌生。曹植有感與兄弟之間的境況懸殊,暗自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奈何曹丕的絕情寡義,令曹植憤慨不已,流露出無限悽惶之感。
  • 三國殺:暴力文青,曹植解析
    武將小傳曹植,字子建,是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個兒子(共四子:丕、彰、植、熊)。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最早見於《世說新語》: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
  • 曹植詩歌意象:三個階段,三種心態,三種意象
    曹植是建安時期宴飲詩與贈答詩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而且這些詩歌也是曹植早期閒適生活的反映,值得研究。曹植在建安時期創作的詩歌還有《雜詩飛觀百餘尺》、《棄婦篇》、《野田黃雀行》、《三良詩》,《棄婦篇》屬於怨女思婦詩,曹植是想借著怨婦行發自己心中的哀怨苦痛。
  • 曹植十首經典詩詞,經久不衰,流傳千古
    曹植十首經典詩詞,經久不衰,流傳千古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王士禎曾稱把他與李白、蘇軾並稱「詩仙」。語出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罄折:同「磬折」,像磬一般彎曲著身體,以示謙恭。具有謙虛品德的君子,他的謙恭是為什麼呢?引申的意思是,他有著遠大的追求。二、街談巷說,必有可採。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街頭巷尾的議論,必定有可以採納的意見。說明要善於聽取群眾的反映。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吟詩,像「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優美詩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
  • 《洛神賦》是曹植為大嫂所作嗎?三步成詩是什麼樣人?
    甄洛人死之後一年,曹植寫出了知名的《洛神賦》。曹植由於戀慕、懷戀大嫂才寫的《洛神賦》嗎?清朝詩詞家、文學類批評家潘德輿在《養一齋詩話》中談及曹植和《洛神賦》時是那樣說的:「子桓晝夜欲殺其弟,而子建乃敢為《感甄》賦乎?甄死,子桓乃又以枕賜其弟乎?揆之風流韻事,斷無此理。」
  • 清弦陪你讀詩 | 曹植《七 步 詩》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
  • 曹植6首經典詩詞歌賦,膾炙人口,傳誦不絕!
    曹植為我國第一位創作五言詩的作家,他將無言詩詞推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其賦成就也很高,《洛神賦》是他辭賦的代表作。曹植6首經典詩詞歌賦,膾炙人口,傳誦不絕。詩中用同根生的豆子和豆稈來比喻曹丕和自己;以燒豆稈煮豆子,來比喻兄弟相煎。燒著豆稈煮豆子,豆子在鍋裡哭泣。本來是同根共生的兄弟,為什麼要這樣苦苦相逼!2、《箜篌引》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 生命如詩大地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公益朗讀)
    生命如詩如歌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作者:劉麗視頻編輯:劉麗絲絲甘露潤 草木向陽開晨迎紅日出 夕陽輝煌燦春夏秋冬詩 大地厚德載生命如詩美 生命如歌旋看,為祖國歌唱,為中華民族謳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用生命朗讀,用心靈朗讀,用真情朗讀!讓我們讚頌和謳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徜徉在中華文明的詩海裡,讀中華經典詩詞,品文學藝術之美,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人綻放詩意人生!
  • 《詩詞》那些冷門卻驚豔的千古絕句
    《七哀詩》漢代 曹植滄海客歸珠有淚,章臺人去骨遺香。《落花》宋代 宋祁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 詩詞大會兩度返場挑戰 上海16歲「理科女」為何也愛詩?
    詩詞大會兩度返場挑戰 上海16歲「理科女」為何也愛詩?對古詩詞,自小就有濃厚的興趣,喜歡朗讀、背誦名詩名句。逢年過節,她都會做詩一首。原先,媽媽發現她的語言特長,希望她從事古詩文方面的工作,但姜聞頁有自己的想法。「古詩文更是一種業餘生活的調劑,而理科專業則是未來打算付諸工作實踐的探索。」面對小升初,她並沒有接受媽媽的建議,而是堅持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初中——上海華育中學;面對中考,父母的建議與她向左,父母尊重她的選擇,遵循個人的志趣進入上海中學。
  • 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平仄韻腳都屬於聲韻學,我們大致搞清楚聲韻學的發展,就知道從什麼時候平仄格律成型,並以此規範出格律詩的創作,進而成為詩詞通順的一個衡量標準。 聲韻學的起源很早,但並非從《詩經》開始,那個時候的創作大多是隨心所欲,只需要吟唱最終落到韻上,對詩句內的字詞使用並沒有要求,通順表意即可。這個也就是古體詩的標準。
  • 李商隱的經典愛情詩詞,相思如火如荼,怎不動人
    中國詩詞大會有這樣一道題: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東南待好風」中哪一個字是錯誤的?我們知道李商隱喜歡寫無題詩,與那些男歡女愛的豔詩截然不同。他詩中朦朧的愛情,纏綿的相思,讓多少有情人唏噓不已。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無題唐 李商隱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 曹植《君子行》深度賞析:前4句人盡皆知,後4句暗含理想與抱負
    ▲《軍師聯盟》中的曹植曹植代表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現今留存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君子行》是其中稍顯冷門的一首,即便如此,這首詩的前四句仍然以成語的形式被世人千古傳誦第一個事例是不要在瓜田旁彎下身去提鞋,因為這種行為容易被人猜疑為在偷摘田裡的瓜,第二個事例是不要在李子樹下整理自己的帽子,因為這種行為容易被人當作是在偷摘樹上的李子,這兩句詩也是成語「瓜田李下」的出處。第三個事例是說叔嫂間不應親手傳受物品,在古代,此舉不合禮法,《孟子·離婁上》記載:「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 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一首,作不出來就殺頭,結果流傳千年
    創作背景是:曹丕和曹植本是親兄弟,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想到曾經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的曹植,怕他威脅自己的皇位,於是召他進宮,想為難他,對他說:「你不是才思敏捷嘛。那麼你走七步作詩一首,詩成則罷,詩不成別怪我將你處死。」
  • 小學生讀曹植《七步詩》提個問題,難住學霸家長,餘秋雨也有此問
    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會這麼受歡迎,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出的題目基本上都是我們熟悉的詩詞作品。但這些題目,卻不容我們小覷。因為這些熟悉的詩詞,可能很多人上學時真的並沒有讀懂過。比如今天要和大家 說的這道關於《七步詩》的題。
  • 曹植最自信的一首詩,建功立業名垂千古,大氣十足
    哪一個不是有著偉岸的胸襟,本期筆者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歌就是出自三國時期,其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建安文人代表,身懷天下九分才氣的——曹植。曹子建也許在多數人眼中曹子建可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酒趁年華」的典範,年紀輕輕就才高八鬥,也是人們嘴裡曹操最喜歡的兒子了,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繼承了曹操的文學才華,倡導仁義治天下同時也是一個大眾眼中的